第七百一十二章 牆倒衆人推

今天張壽等人應召上朝,覺得奇怪的官員不在少數,等到聽說昨夜有諸多人家遭遇賊人闖入,這其中就包括張園以及嶽山長等人所住的雅舍,他們也就恍然大悟了。

然而,皇帝在聽完巡城御史彈劾朱廷芳跋扈之後,定下了功過賞罰,就立刻問張壽等人,而不是趙國公秦國公等府裡同樣遭遇了賊人的勳貴,一衆朝臣不免就嗅出了不一樣的滋味來。一時間,也不知道多少目光都匯聚到了張壽等四人的身上。

於是,幾位本來還慶幸自家免遭一劫的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此時就有些酸溜溜的。同樣是東宮講讀,那些賊人卻沒上他們家裡,這是看不起他們,覺得他們無足輕重?

嶽山長先看了一眼張壽,見人含笑衝着自己點了點頭,彷彿是風度絕佳地示意自己先開口,又斜睨徐山長和肖山長時,發覺兩人那眼神與其說是默然,還不如說茫然,彷彿是在對自己說,我們一覺睡到天亮,什麼都不知道,他頓時萬般無奈了起來。

昨夜被驚醒之後,他自己先是差遣學生出去詢問,而後又親自出去查看了一趟,可卻沒見其他人出來打聽動靜,此時肖山長和徐山長既然裝聾作啞,他不得不擔綱起了出面的職責。他出列行過禮後,就言簡意賅地解說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回稟皇上,臣昨夜被驚醒之後,聽學生進來稟告似乎是雅舍進了賊人,想起臣和學生們都習練過武藝,若有萬一興許能幫得上忙,所以就出去了。”

“但臣趕到的時候,地上只有斑斑血跡,但賊人卻沒有看到,只聽雅舍一個饒舌的雜役說,當時有人突然翻牆進來,還點燃了火箭似乎準備縱火,好在皇上派來的銳騎營兵馬反應極快,不但當場斬殺了一個賊人,其他的也一舉擒下。”

“臣當時自然是如釋重負,畢竟,臣和學生們並不希望需要我們用上武力,因爲那就意味着到了最壞的時候。後來,北城兵馬司的人也到了。臣那時候見到了朱大人,也是從朱大人口中這才得知,賊人竟然不止來了雅舍,其餘多地也有擒獲。”

說到這裡,嶽山長猶豫了一下,到底沒有加上“如此悖逆犯上之徒,實在是令人髮指,懇請按律處置,以儆效尤”。

京城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可想而知皇帝一定會嚴加懲處,就不用他再來畫蛇添足加上這樣的語句了。

嶽山長這話聽上去面面俱到,但實際上卻什麼都沒說——畢竟,他根本就沒看到賊人來犯,兩相廝殺的一幕,按照科場評卷時的判例來說,那就是典型的文不對題。可是,當徐山長和肖山長歉意地表示,他們晚上睡得很死,於是什麼都不知道時,也就沒人怪嶽山長了。

畢竟,好歹還出去看過一個究竟,仔仔細細問出一些東西的召明書院嶽山長,可不是比另兩位茫然無知的要好得多?這麼大的動靜卻依舊酣然高臥,這得是多大的心啊!

這三位等同於什麼都不知道,對此,皇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隨即就看向張壽道:“九章,你呢?昨夜你張園那邊據說也進了賊人,你也睡死了什麼都不知道?”

“臣連日繁忙疲憊,確實一覺睡到天亮,具體情況確實是不太清楚。”

張壽氣定神閒地說出了這句話,瞥見那些朝臣不少都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至於真當成果然如此,還是覺得他在推搪,他當然無所謂,當下就不慌不忙地說:“但昨夜臣家裡是阿六帶人防戍,所以一大早被叫起之後得知有那麼一回事,臣自然找了他來問了個明白。”

他將早晨安陸代阿六說的那些話再次轉述了一遍,包括前頭圍牆進人虛晃一槍,後頭密道封堵的出口被人突然偷掘開來,賊人由此潛入,至於花七那機關逞兇,他卻略過不提,只說是阿六早早有所預見,在那兒守株待兔伏擊,因此建下奇功。

可即便如此,張園腹背受敵,結果卻一邊四死兩傷,另一邊生擒兩人的戰果,也確實讓衆多朝臣倒吸一口涼氣。

尤其是因爲孔大學士早起臨時病假沒能出席,趁亂溜出孔家來參加上朝,想要觀觀風色的孔九老爺,聽說之前被自家兄長罵作是暴發戶的張壽,府裡竟是有一批如此兇殘的人,哪怕早知道張壽身邊自詡管家的阿六很厲害,他也禁不住暗自凜然。

一個人厲害不足爲奇,可張園那麼大,絕對不是一個人能夠照顧周全的!所以說,他之前之所以誤傳了朱廷芳遇刺重傷的消息,只怕根本就不是阿六無意泄漏,而是人故意泄漏的!

而皇帝則對潛入張園的賊人死了四個,另外四個遭生擒這個總體結果並不意外——要是阿六沒這本事,反而倒不像是花七真正的衣鉢傳人了。

只不過,他勢必不可能在這種場合再召來阿六再問個明白——當然早朝之後他一定會這麼做——因而,此時他便嘿然一笑,讚了一句果然名不虛傳。可正當他準備繼續問趙國公朱涇等人的時候,張壽卻又開了口。

“另外有一件事,臣也不得不稟報皇上知曉。昨天晚上阿六先去了一趟銳騎營本部大營,回來時卻遇到了有人截殺他……”

當着羣臣的面,張壽淡淡地把江卓兒被阿六拿下之後,乃至於竹筒倒豆子一般倒出來的口供前因後果都娓娓道來,但僅僅是把話說到此人坦陳是幹髒活的,就戛然而止。即便如此,能來參加常朝的這上百個文武大員,一瞬間遽然色變的竟然佔了一多半。

哪怕是自己沒幹過的,卻不得不拼命回憶審視,自己家裡有沒有不肖子孫,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以及那些實際辦事的下人,會打着自己的名號接觸那個骯髒黑暗的圈子。至於自己確實吩咐人去接洽過這些人物的,那更是緊張得一顆心都快跳了出來。

這其中……自然包括江卓兒供述出來的孔九老爺。

剛剛和宗族中最能讀書,官也當到最大的大哥放對了一場,還被人揪着領子大罵,此後眼看孔大學士被朱廷芳一番話給氣暈過去,他自己更是切身體會到了朱廷芳悍然闖入孔府之後,面對自己時那毫不掩飾的敵意,要說擔心當然是擔心的,卻還沒到迫在眉睫的地步。

朱廷芳的報復頂多讓他丟官去職——甚至還未必做得到,畢竟他雖說同進士出身,可出仕也有好幾年了,沒有同鄉也有同年,沒有同年還有師座,再加上他這些年長袖善舞,也頗結識了一些人,既然知道惹上了朱廷芳,他也不會束手待斃。

再者,長兄就是再恨再氣了,卻也不得不保他。

可是,張壽揭出來的事,那卻很可能是要他命的!要知道,宗族那當然是全力支持他大哥的,落到他頭上的資源和供給都相當少,而他爲了廣結人脈,花銷又相當大,於是很多時候就不得不用點檯面下的手段,巧取豪奪沒少做過。

這要是某個圈子裡的事情真的被曝光出來……他就真的完了!

見四周圍那各色各樣的目光往自己看來,可能有一大堆人會爲之自危,張壽這才含笑說道:“阿六說,市井之中多有這等小人以自己知道官宦人家陰私爲由招搖撞騙,所以那江卓兒此言不足取信。所以,要不是皇上剛剛問,臣就幾乎要把這麼一個人關得忘記了。”

“再多關兩日,說不定人就直接被關死了……”

皇帝被張壽說得一樂。然而,張壽當着他的面說清楚了原委始末,甚至沒有隱瞞這傢伙是黑市那個圈子裡的,他當然很滿意。作爲大明開國以來唯一的非正常天子,他年少時就曾經白龍魚服在外溜達,長大之後更是親自深入某些地方摸過底,所以他對某種勾當並不陌生。

此時此刻,他摸着下巴呵呵一笑,目光就落在了朱廷芳身上:“昨夜之事,既然都是五城兵馬司主導,那麼張卿所言之事,所言之人,都交給朱卿你吧。他府裡那四個……不對,加上這個江卓兒,應該是五個活口,你派人去接手一下。”

因爲張壽捅出的這個大新聞,皇帝對其他諸位勳貴大臣那邊的賊人突然就沒了多少興趣——誰家裡有阿六這樣的怪物,生擒了第一個刺客之後,後續的人就都嚇得不敢出手,也不怕拿錢不出手卻壞了名聲?羣策羣力地擒下賊人,到底不如單打獨鬥有意思……

於是,他就面色肅然地說:“昨夜之事,宮中有宮人意圖縱火,宮外有賊人進犯勳貴大臣府邸,實在是近年來聞所未聞的大逆。那幾個被擒的宮人已經招認,乃是聽信了宮中散佈的消息,道是宮人到年紀放出宮的德政即將廢止,因此生恨,於是方纔出此下策。”

見不少官員都露出了驚怒的表情,皇帝卻搶在了有人說話之前,直接一按扶手站了起來。

“而宮外那些賊人是何情形,想來昨夜朱卿還來不及審問。嗯,不少人更關心那幾家被五城兵馬司光顧的人家,朱卿,你來說一說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皇帝既然點了名,朱廷芳就站了出來。他可不像張壽用那般如沐春風的口氣說一件極其嚴重的事,口氣冷峻,字裡行間都透着深刻的殺機,於是聽的人哪怕與己無關,也不由得心驚肉跳,尤其是聽到某位侍郎竟然仰藥自盡時,那就更是好些人心有慼慼然了。

而聰明人很快就意識到,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只有指向已經徹底沒了指望的大皇子和已經死了的廢后,那纔是最不牽累他人的。尤其是昨天晚上一場虛驚,結果卻整夜沒睡好的吳閣老,這會兒也丟掉了什麼與人爲善的習慣。

與人爲善,那是說與天子喜歡的人結交,沒事給人示個好什麼的,絕不是說和天子嫌惡乃至於痛恨的人還要虛與委蛇。否則,他也枉爲天子應聲蟲了。

於是,隨着吳閣老第一個站出來,痛心疾首地表示應該把大皇子召回京仔細勘問,附和的人竟是層出不窮。昨夜同樣遭遇賊人侵入府邸,以至於傷了好幾個家人的大學士張鈺,最初還有些猶豫是否要落井下石,可眼見羣情洶洶,他最終還是加入了附議的行列。

面對這幅情景,想起之前皇后母儀天下,大皇子和二皇子招搖過市,飛揚跋扈那會兒,張壽不禁頗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

可這滄海桑田甚至都沒有花費太久,別說二十年了,一年都還沒有!也難怪朝中這些大臣們一個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一翻船就興許無人營救,而且還無數船槳打在試圖重新攀爬上船的你身上那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而皇帝雖說素來不喜歡牆倒衆人推,就如同聽到二皇子沉船和敬妃的死訊時,他也一度震驚甚至於發怒,可昨夜這一連串事情實在是深深激怒了他。

他不是沒有給長子留過機會,甚至於當初在人主動陳情挑擔子之後,就放人去了滄州,心想若是人能夠看到民生疾苦,能夠有所長進,屆時虛懸已久的東宮也許能夠有個主人了。可人是用什麼來回報他的?一場簡直可稱得上是可笑的民變?

而現在,看看這亂糟糟的事情!二皇子沉船的事故,也許真的是敬妃生前做的,只爲了犧牲一個兒子而拯救另一個,反正被犧牲的那個也已經讓她傷透了心。而敬妃求死,大概是爲了博取人們的同情,畢竟歷來廢后只要一死,民間都會有傷懷惋惜的聲音。

否則她什麼時候吞金不好,非得那時候吞金?至於散佈流言挑唆宮人在宮中放火……他卻覺得這完全是多此一舉。果然,事實也證明了確實是如此。

他剛剛在朝官們面前還有所隱瞞,因爲昨夜他把楚寬親自叫了過來,在自己面前一個一個問口供的時候,因爲楚寬直接用凌遲、族滅以及連坐來威嚇,大多數人扛不住那巨大的壓力,其中就有人痛哭流涕地招認出是大皇子重賄。以天火示警爲由,迫使皇帝廢太子接回他。

儘管這只是一兩個人這麼說,但在兩個宮人的住處,於她們所言的行李衣物中,還搜查出了幾件金首飾,隨即經過驗看式樣,查證出確實是當初內府記檔,敬妃還是皇后的時候賞賜給大皇子的,皇帝就沒辦法不信了。

眼看羣情激憤,皇帝卻沒有立刻做出決斷,而是任由一旁內侍高聲宣道:“退朝!”

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爲虛,農事爲實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七百四十一章 絕世而獨立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鏢船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三百零九章 滾出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劍!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櫃做不成?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四百七十九章 務實的教育第九十一章 太祖題匾藏密卷?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時代和壞時代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七十五章 葛氏語錄新編(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良和皇子都交給你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場,頭鐵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三章 挾持第三百七十章 避重就輕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七百二十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第五百零七章 因爲無知,所以弱第二百五十三章 別苗頭第五百五十九章 鏗鏘第三百八十二章 投名狀,嘆苦經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九十一章 賢王和閒王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兩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處有難題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雙入對第兩百一十四章 你兒不如我兒,他爹勝過我爹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頭通達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六百三十八章 思路清奇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賢妻夫省事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六百章 罰你去祠堂第五百零五章 題海無涯,陪襯難當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七百八十五章 關心則亂,天子挑刺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四百三十九章 學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將死之……樹?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間親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女須強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四十五章 孝子,忠僕?第七百章 難題不留白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對頭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君子坦蕩蕩?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三百二十七章 調研,升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難自禁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六百四十七章 萬鈞第八百三十一章 好爲人父第七百四十五章 孝子,忠僕?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七百三十章 虛驚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還是作死
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爲虛,農事爲實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七百四十一章 絕世而獨立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鏢船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三百零九章 滾出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劍!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櫃做不成?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四百七十九章 務實的教育第九十一章 太祖題匾藏密卷?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時代和壞時代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七十五章 葛氏語錄新編(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良和皇子都交給你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場,頭鐵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三章 挾持第三百七十章 避重就輕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七百二十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第五百零七章 因爲無知,所以弱第二百五十三章 別苗頭第五百五十九章 鏗鏘第三百八十二章 投名狀,嘆苦經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九十一章 賢王和閒王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兩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處有難題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七百三十七章 成雙入對第兩百一十四章 你兒不如我兒,他爹勝過我爹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頭通達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六百三十八章 思路清奇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賢妻夫省事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六百章 罰你去祠堂第五百零五章 題海無涯,陪襯難當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七百八十五章 關心則亂,天子挑刺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四百三十九章 學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將死之……樹?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間親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女須強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四十五章 孝子,忠僕?第七百章 難題不留白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對頭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君子坦蕩蕩?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三百二十七章 調研,升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難自禁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六百四十七章 萬鈞第八百三十一章 好爲人父第七百四十五章 孝子,忠僕?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四章 美食解人憂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七百三十章 虛驚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還是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