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勢德多不敢再貿然讓部隊出城了,他命令部隊佔領全城,關閉四門,上城牆進行防守。
倭奴國的士兵們爬上了城牆,嚴陣以待,準備打退唐軍的進攻。
然而,唐軍只是在城外鼓譟,並沒有發動進攻。
巨勢德多鬆了口氣,他認爲自己雖然中計了,但是李佑的陰謀還是有漏洞的,他手下有10萬人馬,如果半路伏擊他們,大和國的2萬將士早就被吃掉了。李佑還有第二個錯誤,那就是不該放他們進入引東城。
巨勢德多剛纔已經查看了城防設施,這是一座石頭城,城牆高大堅固,地形易守難攻。巨勢德多認爲,憑藉着堅固的城防,再加上兩萬英勇善戰的大和國將士,他完全可以在這裡堅守待援。不要說10萬敵軍,就是再多的敵軍,他也有把握守住這座城。
巨勢德多進入了城守府,折騰了一天了,他感到有些口渴,吩咐道:“去打些水來。”
親兵們急忙跑去打水,很快,他們跑了回來,滿臉沮喪地稟報道:“將軍閣下,水井裡面被人扔進去了死貓死狗,還有糞便,水已經不能喝了。”
巨勢德多大吃一驚,急忙說道:“快去其他各處查看一下。”
不久以後,全城各處都報來了消息,說沒有發現一個百姓、一粒糧食,全部的水源都被污染了。
巨勢德多這才知道,不是李佑的陰謀有漏洞,這傢伙實在是太狠了,這是要困死他巨勢德多了。
這就是李佑爲巨勢德多和他手下的倭奴國主力準備的第二道大餐。
巨勢德多率領的人馬,雖然在吃了第一道大餐之後,只剩下了兩萬人,可是這兩萬人是倭奴國軍中的精銳部隊,在野戰中,即使採用伏擊的戰術,要想殲滅他們,唐軍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保守的估計也會一比一,也就是付出傷亡兩萬人的代價。
李佑打仗向來不會做這樣的計劃的,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一貫是他追求的目標。
引東城守府。
巨勢德多問道:“各位將軍,我軍中了唐朝人的奸計。形勢危急,各位有何良策?”
風部大將說道:“將軍閣下,我軍沒有攜帶糧草輜重,城中也無法進行補給,甚至連飲水都沒有,守在城裡就是等死。卑職建議,我軍立刻突圍。”
火部大將也都贊成他的想法。
雲部大將卻有些疑問,他說道:“城北的唐軍不下數萬人馬,我軍強行突圍,必定傷亡慘重。即使突出了重圍,海面上有唐軍的艦隊,我軍如何能夠渡海返回下關,到時候唐軍四面包圍上來,我軍無險可守,形勢更加險惡。”
火部大將說道:“那也比留在這裡等死強。我軍突出重圍以後,可以沿途洗劫一些村寨,補充部分給養,抓一些九州島人作爲人質,好歹還有一線生機。”
巨勢德多說道:“我也是這個意見,如今敵軍對我軍剛剛形成了包圍,倉促之間無法構築營寨,部署也一定有些混亂。咱們應該立即突圍,趁着敵人的包圍圈還沒有構建完畢,突出重圍。”
雲部大將說道:“可是,部隊連續行軍,實在是太疲勞了。是不是稍微休息一下,恢復一下體力再說。”
時間緊迫,每耽隔一分鐘,就會增加一份危險。可是,倭奴國軍隊的疲勞是無法忽視的存在。
巨勢德多點頭說道:“好吧,全軍休息一個小時,隨後向北門集結,全軍一起殺出。”
“是。”衆將一齊說道。
此時,在城北的田野上,唐軍東征軍前線指揮官牛勁達率領着4萬唐軍嚴陣以待,隨隨時準備阻擋倭奴國軍隊的突圍。
牛勁達是著名的大將,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判斷,倭奴國人沒有給養,不然會選擇迅速突圍,他們沒有其他的接應,也不熟悉地形,突圍的方向,首選的一定是原路返回。
於是,他也給倭奴國人準備了一道大餐。
爲了這次戰役,唐軍已經準備了很久,不僅調集了10萬大軍,還特地從高句麗調來了一支5000人的重甲騎兵,抽調了大批陌刀兵,長槍兵,部署在重要方向。清空了高句麗、百濟、濟州島和九州國的庫存,準備了30萬隻破甲箭。當然還有牀弩和拋石機等大型兵器。
唐軍還另外給巨勢德多準備了一味當地的調料。
這頓大餐可謂是食材精選,作料豐富,就等着倭奴國人前來享用了。
與倭奴國人長途奔襲不同,唐軍守候在這一代已經很久了,可謂是以逸待勞,此刻,唐軍正在嚴陣以待,就等着倭奴國人突圍了。
“啓稟將軍大人,倭奴國人出來了。”斥候前來稟報道。
“傳令下去,全軍做好防守準備,各部嚴守本陣,無命不得擅自出擊。”牛勁達命令道。
唐軍已經制定好了戰術,只是圍困敵軍,逼迫敵軍向唐軍堅固的陣型攻擊,來大量殺傷和消耗敵軍。
天色依舊陰沉,能見度只有幾十米。巨勢德多等人暗自慶幸能夠有這樣的天氣,讓他們悄悄地接近敵人。
唐軍那裡很好辨認,他們的那裡點着很多火堆。
倭奴國人悄悄地向前移動着,就在他們到了距離唐朝人300步左右的時候,就突然傻了眼——他們來時道路兩旁的水田,原本是半乾的,現在稻田裡面卻放滿了水。同時,田埂上還點起了很多的火堆。
這就是牛勁達給倭奴國人準備的一味調料。
巨勢德多從敵軍火堆的數目和經驗上判斷,敵軍的數量一定十分龐大,他不能像平時作戰那樣,先做一些試探性的進攻,他決定全軍一起行動,迅速突破敵陣,突出重圍。
“敵軍上來了,弓弩手準備。”前軍的指揮官喝道。
1萬2千名弓弩手在前面排列成了數十個方隊,弓弩手們彎弓搭箭,等待命令發射。
道路十分狹窄,大批的倭奴國士兵踏進了水田,趟着齊膝深的水艱難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