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

“楊卿,如何看待東虜奴酋議和之請?呵呵,朕倒是覺得有趣至極。向來以天下無敵自居之八旗,居然有如此柔軟之身段,想必是奴酋夜不能寐、痛思悔過之後幡然醒悟吧?呵呵呵呵!”

很少用玩笑口氣說話的朱由檢心情大好之下也不由調侃道。

內寇已近絕跡之下,外虜也處在崩潰的邊緣,自己來到大明後,終於在近四年的時間裡逆轉大勢,作爲一個普通人的他心裡也是感到得意非凡。

“還不是讓皇爺您給打服了?區區偏僻荒野之地一部首領,居然竟敢建號立國稱帝,呸!日月照耀之下,只有我大明皇帝纔是天下之主,他個奴才真是長了一副狗膽!”

不等正在閱看書表的楊嗣昌回話,一旁地王承恩湊趣地接過朱由檢的話茬道。

王承恩敏銳地感覺到了自家皇爺那種輕鬆的心態,並且由衷地從心裡爲皇爺感到高興。

能將這麼大一個爛攤子收拾的差不多,皇爺可是耗費了巨大的心神和精力,現在大明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上至高官下至黎民,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因爲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啓奏皇上,臣與孫白谷所判完全一致,奴酋此次求和並非緩兵之計,實因內外交困之下不得已之策。

目下我軍對其正面威壓甚重,而兩翼奇兵之利尚未顯露,單是此般情勢便已令奴酋難以承受,要是再過數月,奴酋就不是上表求和,而是直接乞降纔是!

不過看奴酋表中之意,似是有困獸猶鬥之念,爲此鬆錦大軍還是要小心謹慎爲好,莫被其尋得破綻以致事態失控。至於東虜求和之事,臣非東郭之人,臣建議當繼續實施既定策略,將其實力徹底瓦解!”

對於建州近年來的虛弱處境,朱由檢與幾位重臣早已研判過數次,楊嗣昌的態度當然十分堅決,不做東郭先生,而是趁他病要他命,痛打落水狗。

“楊卿此言甚合朕意,此戰也將是對十餘年來東虜屢屢犯邊、燒殺搶掠我大明百姓性命財產罪行之總清算,各部官軍需齊心協力,聽從號令,所有參戰之將官士卒要以無畏之心奮勇作戰,待功成之後朕將不吝厚賞!

對於畏敵怯戰之人,不管其是何身份,均要予以嚴懲!朕會賜孫卿尚方寶劍、王命旗牌,對不聽號令者,不管文武,皆可當場斬殺!”

朱由檢肅聲開口講道。

因爲後續各路總兵將會赴援關外,爲防止歷史上鬆錦大戰中有人至大局於不顧,率先逃遁以致全軍崩潰這種悲劇重演,加強孫傳庭的權利是完全必要的。

以孫傳庭殺伐果決的性格來看,只要有了代表皇權的兩樣利器,足可震懾住某些心思不定之人,也可以在不會引發朝臣攻擊的情況下名正言順的行使職權。

老孫可是真敢動手殺人的。

歷史上就算手握重兵的賀人龍,也是被孫傳庭當着他那些家丁的面砍下了腦袋,並且特意命人將那顆血淋淋地腦袋放在木盤上給衆將傳看,那些驕兵悍將都是兩股戰戰、口不敢言,最終也沒人敢因此而造反。

聽到皇帝又給孫傳庭加了尚方寶劍和王命旗牌,楊嗣昌猶豫了一下,本待再次出言相勸,但想到了皇帝剛剛說過的那番話,最終還是躬身領命。

“皇上,那奴酋此次上的議和之表該如何回覆?置之不理的話則有失我天朝上邦之禮儀,以臣之見還是簡單答覆,直斥其不臣之心、令其即刻棄械投降爲好!”

朱由檢本來沒想給皇太極什麼答覆,但楊嗣昌的建議提醒了他,作爲泱泱大明的君王,他不能失了風度。

“就依楊卿之見,以大明朝廷之名義行文:命奴酋去國號,所有軍隊即刻就地棄械請降,等待朝廷安插!恢復建州衛,奴酋爲建州衛指揮使!允其保留十三副盔甲!若其不接受上述條件,官軍即刻展開攻擊!就如此好了,楊卿退下吧!”

當年努爾哈赤不是很自豪的宣稱憑着十三副盔甲起兵反明嗎?那朕就給你保留同樣的物事,看看你還有沒有本事再次崛起。

楊嗣昌聽到後面先是愕然,隨即馬上便明白過來,心裡頓感哭笑不得,但最後還是躬身接旨而去。

清軍鬆錦大營主帥濟爾哈朗的營帳內一片寂然,身穿明黃色龍袍、一臉病容的皇太極端坐在正中的龍椅上,濟爾哈朗、多爾袞、嶽託、阿濟格、阿巴泰、孔友德、尚可喜、耿仲明、寧完我垂手低頭立於帳下兩側,誰都不敢隨便出聲,生怕引發皇太極的怒火而被懲處。

沒等徵募的大軍集結完畢,憂心前線戰事的皇太極不顧病體尚未痊癒,便帶着兩黃旗的精銳花費三天時間趕到了送錦前線。

在被衆人恭迎入營之後,皇太極顧不上休息,立刻召集帳內衆人前來,分述與明軍數次交手的過程與戰況,以對戰事的詳情有所瞭解,並且會商接下來的應對策略。

按照八旗的慣例,濟爾哈朗等親王貝勒是要坐在椅子上與皇太極議事的,但皇太極進帳安坐於帶來的龍椅上之後,隨即下令將帳下的椅子全部撤除,濟爾哈朗、嶽託倒是沒心思計較,而多爾袞和阿濟格縱使心中不忿,但因屢次三番大敗虧輸之下沒了底氣,最終還是捏着鼻子默認了此事。

“爾等挾十萬精銳南下月餘,非但從明人處一無所獲,反倒是損兵折將,平白折損我無數八旗健兒,朕深以你等爲恥!如此喪師辱國之舉,可以說使我大清國威盡喪,且讓明人士氣大漲!此消彼長之下,我大清多年累積對明國之優勢蕩然無存!”

皇太極惡狠狠地掃視着帳下諸人,尤其是在看到嶽託時,眼神中的恨意更是越發強烈。

這次慘敗的主因正是這個自己曾經寄予厚望的後輩精英判斷不明造成的。

如果他像多爾袞一樣,對戰場有着異常靈敏的嗅覺,就會在久攻不下、覺察到情況不對時立刻率軍回撤,而不是召集中路的兩白旗前來助陣,妄想一舉拿下明軍輜重營地,從而在戰略上確立起清軍的巨大優勢。

雖說多爾袞兄弟幾個對自己的地位一直虎視眈眈,但是從智謀及戰略眼光上看,自己這個同父異母的十四弟確實要超出別人一大截,如果當初自己任命他爲全軍主帥,或許就不會出現目前這種糟糕的局面。

不管怎樣,這次的戰敗必須要找個人出來頂罪,在顯示自己皇帝權威的同時,也能震懾某些人,讓他們收起別樣的心思。

“此次戰事不利,前鋒主將要承擔主要之責!着罷去嶽託成親王之爵,降爲多羅克勤貝勒,着其率兩紅旗戴罪立功!接下來議一議當前之戰事,諸人有何良策儘可大膽建言!”

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
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