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

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日辰時,屯於松山城西南十里地勇衛營車營上百輛偏廂車開始向北移營,車營的兩側各有京營五千人方陣遮護側翼。

駐紮在錦州城西門外十里的兩藍旗五千人眼見明軍勢大,在將消息快速通傳大營並得到指令後開始向北撤退,明軍在小半個時辰後抵達原先清軍營地,錦州西門外圍終於重歸明軍手中。

緊接着,封閉了兩個多月的錦州城西門突然從裡面打開,數千名城裡的青壯在守軍的吆喝指揮下,帶着鐵杴麻包簸箕等器具從城裡分批而出,開始填埋城門外的數道溝壕。

隨後,錦州北門也是緩緩開啓,從南門進入城內然後穿城而過的數個勇衛營步卒方陣,在各自上官的帶領下從城內次第而出,向兩翼迅速擴展開來,在小半個時辰內,於城外三裡的地方擺出了左右各五千人的大方陣。

負責監視北門的蒙古騎兵在五里處的壕溝外遠遠看着明軍的動向,數名騎士撥馬向大營馳去。

隨後的畫面與西門外一樣,數千名城內青壯從城內涌出,目的依舊是填埋五里處的數道溝壕。

在得到明軍大舉出動的消息後,皇太極立刻吩咐吹號聚將,沒過多時,滿蒙漢各旗旗主全部到達皇太極的大帳外。

“探馬先後來報,明軍自松山城外大營出動大兵,已解錦州西、北之困,朕估計此爲明軍欲與我決戰之先兆!”

御座上的皇太極環視帳下諸人後,簡單明瞭的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包括濟爾哈朗、多爾袞、嶽託等在內的衆人都是神情嚴肅的凝神靜聽。

“此戰可謂關乎到我大清國運之關鍵一戰,各旗需拋卻私心,以全力迎戰,打出我八旗威風,重創明軍,使其止步於鬆錦一線,無力再向盛京進發!

鄭親王聽令!”

皇太極目視濟爾哈朗肅聲道。

“奴才在!”

濟爾哈朗上前一步拱手大聲迴應道。

“你親率兩藍旗護軍列陣於錦州正面東向,迎擊明軍右翼人馬,如若教明人破陣,朕定斬不饒!”

“奴才領旨!”

濟爾哈朗打了個千之後起身退回。

“嶽託、阿巴泰聽令!”

“奴才在!”

“你二人率兩紅旗護軍列陣於西面,迎擊明人左翼!非接朕之旨意,後退者斬!”

“奴才領旨!”

嶽託、阿巴泰施禮後退回。

“睿親王,武英貝勒聽令!”

“奴才在!”

“你二人率兩白旗於中軍陣後列陣,隨時側應左右兩翼!”

“奴才領旨!”

現在已經到了大清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多爾袞和阿濟格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神情莊重的施禮領旨退回。

由於此前在寧遠城的大戰中,兩白旗損失最爲慘重,所以皇太極讓兩白旗充作了後備隊,也算是一種照顧之舉,多爾袞和阿濟格自是心中有數。

“三順王聽令!”

“奴才在!”

孔友德等人趕緊上前施禮聽令。

“你三人將所有火炮集於中路,力求轟開明軍正面,朕親率兩黃旗與炮陣之後,尋機上前搏殺!”

“奴才領旨!”

孔友德三人施禮後退回。

“蒙八旗馬隊分作兩隊,遮護我大軍兩翼,並伺機衝陣破敵,若因懼敵貽誤戰機,朕絕不相饒!”

“奴才等領旨!”

蒙八旗的格日楞、蘇巴音、阿斯楞施禮後接旨退回。

“自太祖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反明至今,我大清與明軍交手敗績甚少!明人善戰者唯其火器新軍及戰車營,餘者皆不足慮!不出意料的話,明軍會將新軍及車營排於中路,朕自會令兩黃旗與之纏戰,你等則趁機擊破其兩翼薄弱,到時再率軍側擊其中軍,如此,則我軍必勝!迎戰吧!”

皇太極銳利地目光環視帳內衆人,語帶金石之音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就在十餘萬清軍紛紛出營,在認旗的引領下開往各自的陣地時,松山城外也是旌旗招展,領到各自任務的各部明軍也開始向錦州城北面進發。

松山到錦州的官道上已經成了一條火紅色的河流,無數身穿紅色棉甲、頭盔上飄揚着紅纓的明軍士卒邁着整齊的步伐,跟在上官的認旗後面大步向北行進。

自努爾哈赤建後金、皇太極創建大清的十餘年來,這是明軍最大規模的一次北進行動,總人數與各種裝備遠遠超過了當年的薩爾滸和渾河之戰時的明軍。

而對面的清軍也幾乎是傾巢出動,兩支當世規模最大的軍隊即將展開一場硬碰硬的較量,這場戰役的結果將決定整個遼地的歸屬,以及明清兩國的前途和命運。

兩軍總計近三十萬人馬,單是排兵佈陣便已消耗了數個時辰的時間,尤其是採取攻勢的明軍,還要從距離錦州二十里的松山趕到錦州城北面,這樣的話時間用去了更多。

而與明軍對陣時一向採取進攻態勢的清軍,這次卻是擺出了一個攻防兼備的陣型,並未趁明軍調動之際發動進攻,而是擺好陣型後在原地待命,等候明軍主動發起進攻。

等雙方準備就就需之後,時辰已到了下午的未時許,此時從義州到錦州之間上百里的地面上已經成了旗幟的海洋,兩軍相隔五里之地擺好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方陣,戰陣上除了戰馬發出的嘶鳴聲之外,再無其他動靜,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果然不出皇太極的意料,突出於兩翼裡許左右的明軍中路大軍,正是由車營和勇衛營組成,孫傳庭把攻擊力最強悍的兩隻隊伍放在了中間位置。

祖大壽這次也是下了血本,他將錦州以及杏山堡、塔山堡的共計一萬五千餘騎兵調到了前線,加上寧遠來的兩千多騎,總計一萬八千關寧騎兵全部上了戰陣,然後按照孫傳庭的調派,分成兩隊遮護着明軍的兩翼。

明軍的右翼由宣大等邊鎮官軍組成,曾經在寧遠城下與兩白旗血戰過的八千餘白桿兵被孫傳庭放在了邊軍的後隊,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爲了監視和接應。

與白桿兵同在右翼的還有五千秦軍,這樣的配置下,就算萬一邊軍不支,後面也會有實力強勁的兩支隊伍能隨時頂上去。

孫傳庭對邊軍的戰鬥力和紀律性一直保持着懷疑,但既然朝廷將他們調派過來,那上陣是避免不了的。

左翼由兩萬五千名京營人馬和一萬名秦軍組成,剩下的五千秦軍作爲預備隊被排在了中軍的後面。

未時中,隨着上百面戰鼓的擂響,明軍左中右三路開始緩緩向前移動,震撼人心的大戰即將打響。

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十章 困難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
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十章 困難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