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

“臣謝過殿下!還請殿下移步觀瞧!”

對於張清源的指責以及隱含其中的輕視,李定國並未放在心上,也並沒有表露出想要討好對方的意思。

他先是衝朱慈烺施禮表示感謝,隨後請太子來到艙內掛着的輿圖前面,然後他用一根木棍點在上面,開始講解新的作戰計劃。

李定國的總體策略是,趁幕府軍現在集中於鹿兒島西南部,派遣一部人馬由宮嶺附近登陸,然後從背後給其致命一擊。

而另一部人馬則是從大阪附近登陸,趁其不防,突襲京都幕府所在地,直接將幕府首腦一鍋端掉,之後再挑選對大明親近的人物組建新幕府,假借天皇明義發出詔書,解散各地大名武裝,如有不服者,大明官軍再予以分兵討伐。

李定國這項計劃具有相當的冒險性,也將原先在國內時制訂的步步推進的穩妥計劃一舉推翻,若此策成功,那大明攻略整個日本的進程將會大大縮短,也會減少朱慈烺身處異國他鄉的時間。

“依定國將軍之策,突襲京都需要多少人馬?攻擊眼前之敵又要多少?

若是突襲遇阻該當如何?

京都爲日本核心所在,孤以爲,其防範應該是相當嚴密!”

朱慈烺雖說並未上過戰陣,但在兵部觀政這大半年中,日濡目染之下對用兵的許多常識還是知道不少,這次大明遠征軍只有一萬人,儘管在武器上佔有絕對優勢,但畢竟地利這一條上並不佔優,所以他還是有些擔心。

“啓奏殿下,臣反對李將軍之策!

我軍兵力本就過少,實不應行此險計!

據此前情報來看,當前之敵不下四萬之數,我軍雖善戰,但也應打起十足精神予以應對,若此時再分兵他處,一旦遇險,那後果對我將會十分不利!

臣以爲,還是按照此前策略,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爲好!”

沒等李定國回答朱慈烺的問題,張清源便搶先出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張清源對大明官軍的作戰能力還是十分自信,官軍近年來在各個方向上,無論與誰對敵,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因此,不管是一線將校官兵還是朝堂大佬,心裡都是滿滿的自信,這也是兵部只派遣一萬人就敢登陸日本進行作戰的原因。

既然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取勝,多耗費些時日算不得什麼,沒必要去犯險,萬一有什麼意外,那可就在以後的仕途上留下污點了。

“殿下、張郎中。

正是依據諸多情報判斷,我軍纔不得不行險!

以幕府之實力,若是與我軍交戰,其所能動用軍卒數量應爲二十至三十萬之數,以此來計,我軍當面之敵不過是其中兩成左右,要按此前方略攻略日本全境,我軍最終雖能取勝,但也會面臨輜重補給匱乏之困,更會爲敵重兵四面攻擊,如此便會導致傷亡人數大增,從結果來看,實有得不償失之嫌!”

面對太子的問題以及張清源的質疑,李定國神色從容的侃侃而談,朱慈烺聞言不由得連連頷首,張清源則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以日本國內局勢分析,幕府是其實權操控者,只要攻其不備,一舉將其聚殲,那日本全境將再無有召集軍隊與我抗衡之人,其各部大名兵力雖仍在,但顧盼取捨之間並無聚合之力,到時我軍大可從容應對,必要時可予以逐一滅之!”

這一年來,鄭七安排手下隨從,利用各種渠道不遺餘力地蒐集着日本各方面的資料,李定國剛纔提到的幕府可以調動的總兵力便是其中一條,而這幾十萬軍隊是由接到幕府徵集令後,各地大明拼湊起來的,作爲幕府常備軍的旗本武士人數並不多。

“適才殿下所問,突襲京都須多少人馬,臣以爲兩千足矣!

剩餘八千人馬應對當面之敵當是毫無問題!

臣以爲,幕府上下絕不會想到我大明官軍會參與此戰,更不會想到會攻其本部,是以,此次突襲當有絕大勝算!”

李定國的言論看似狂妄,實際上並沒有輕敵之意。

當年萬曆年間朝鮮所謂的“壬辰倭亂”,豐臣秀吉先後派遣十四萬大軍登陸朝鮮,奉命“抗倭援朝”的明軍,第一次參戰時總共只投入不到四萬人馬,就把十四萬日軍大的屁滾尿流。

第二次抗倭援朝時,日軍同樣是是十四萬人馬,明軍人數增加到七萬,結果打的十四萬日軍幾乎全軍覆沒。

從那之後,日本開始了閉關鎖國之策,國力更加衰敗,軍械裝備以及戰略戰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而大明則在朱由檢的帶動下,從軍械到戰術,都具備了遠超當代任何國家軍隊的實力,此消彼長之下,與幕府軍作戰當然有着十足的把握。

“既是定國將軍如此說道,那孤便同意此策,但定國將軍作爲遠征主將,不宜以身犯險,奇襲軍將還是另選他人爲好,定國將軍還是率領主力,應對眼前之敵吧!”

兵部職方司平時就是負責對各地軍情的蒐集掌控,張清源當然清楚大明官軍的戰鬥力是多麼強悍,剛纔的反對是因爲摻雜了文武之爭的因素在裡面,其實對於李定國的奇謀,他心裡還是非常認可的,現在既是太子一言而決,那他就沒必要再唱黑臉了。

整體策略訂好之後,朱慈烺便不再過問此事,接下來的幾天裡,張清源、李定國以及遠征軍其他幾位主要將領開始制訂詳細的作戰計劃,包括安排帶隊突襲的將領乘坐鄭家船隻前往大阪附近查探登陸地點、鄭家會日語的隨從喬裝上岸,儘量多的蒐集幕府所在地的相關情報信息等等。

至於還在幕府軍重壓下苦苦掙扎的聯軍到底能支撐多久,早就被諸人選擇性忽視了。

抵達長崎附近海面的第十二天,所有準備都已就緒,朱慈烺一聲令下,北海艦隊的戰艦露出真容後駛入長崎港,大明對日本的攻伐正式開始。

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
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