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六節 尺蠖之屈

“先生相信天意嗎?”聞着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看着遠外秦軍大營中如星星一般的燈火,共尉坐在巨橋倉遺址上,悠悠的問道。

酈食其沒有回答他,他仰着臉看着夜空的繁星,長長的鬍鬚被夜風吹得飛舞。他知道共尉在想什麼,只是一時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共尉與項羽合兵一處之後不久,軍營中就開始傳一個關於重瞳的謠言,說得神乎其神,說項羽的重瞳和舜帝一樣,是天命所歸的象徵。而鉅鹿,當年就是舜帝接受堯帝的禪讓,成爲天下之主的地方,現在項羽是重瞳,他要與秦軍血戰,對楚國來說是盡忠,對項家的先輩項燕、項梁來說是盡孝,和舜一樣是忠孝之人。酈食其清楚得很,拿重瞳來說事,無非就是暗示諸將項羽是天命所歸,讓大家對項羽產生信心,爲他賣命,一來是穩定軍心,二來卻是針對共尉。共尉是楚軍中僅次於項羽的次將,實力不弱於項羽,但是拿天命來說事,卻正是共尉的弱項——共尉雖然號稱是堯舜時共工窮奇的後人,西周時曾經封爲共伯,也是貴族,可是已經沒落好多代了,五代以內都是農夫,他的家世和項羽沒法比。

不得不說,這年頭相信天命的人絕對要比不相信天命的人多,這個消息一傳開之後,項羽的威望明顯提高,他這個靠宋義的血搶來的上將軍之位也漸漸的變得名正言順。

要說共尉不介意,恐怕誰也不相信。

“君侯,天意這東西,我不大說得清。”酈食其還是那副狂徒的模樣,即使說起天意這麼嚴肅的事情,他還是那麼玩世不恭:“我想能說得清的人也沒幾個,賢明如孔子也說天道遠,人道邇,普通的愚夫愚婦就更不用提了。那些自作聰明的人說什麼天意,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真要是天命所歸,所向無敵,他們又何必躲在河東?直接渡河一戰,不是更能彰顯天意嗎?”

共尉無聲的笑了,酈食其在安慰他,他自然看得出來。他當然不會相信什麼天命,至少他知道天意肯定不在項羽身上,要不然他也不會被劉季那個無賴逼得烏江自刎了。營中說的那個傳言,他也知道是范增派人放出來的風,他不信,卻不能阻止別人不信,這年頭相信天命的人多的是,即便是始作俑者范增恐怕也不是爲宣傳而宣傳,他自己說不準也真相信這個天意。

五百年而有聖人興,就算是從周朝的建立者周文王、周武王開始算起,到現在也有八百年,確實也該有個聖人出來了,重瞳再加上鉅鹿這個有特殊意義的地點,要說這個說法沒有迷惑性,那才叫自欺欺人。

酈食其見他不說話,以爲他還沒有想通,又繼續說道:“其實,我倒相信孟子的那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心意,餓其肌膚,空乏其身,以增益其所不能。君侯仁而愛人,寬容而大度,有海納百川之意,年方弱冠即以裂土封侯,已經難能可貴。眼下雖然有所挫折,可是上將軍與君侯情同兄弟,他如果真是天命所歸,君侯也不失封王,家國千里。”

共尉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酈食其在勸他,可是話裡話外透出的意思,其實也有些相信了那個傳言,可見這個傳言的威力。范增不愧是項梁看中的智者,他在適當的時機,用了最適當的辦法,一下子就扭轉了不利局面,化解了營中的不安定局面。別說自己現在沒有殺器在手,就算有殺器在手,你還能扭轉別人的思想嗎?你能一槍幹掉范增嗎?顯然都是空話。

“先生,你也信天命?”

酈食其愣了愣,有些尷尬的笑了,他嘴上說不把天意當回事,可是細想起來,他確實也是信天命的。其實這也正常,孔子雖然不怎麼說天道,可是他也是信天命的,要不然他怎麼會動不動就“命已乎”“命已乎”的。

“君侯信嗎?”酈食其反問道。

“我?”共尉一時不知道如何回酈食其,說信嗎?還是說不信?好象都不怎麼好說。他想了想,也打了個馬虎眼:“我更相信酈子的那句話,王以民爲天,民以食爲天,只有那些能讓天下人吃飽飯的人,纔是真正的天命所歸,纔可以王天下。”

酈食其一聽,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在勸共尉取陳留的時候曾經說過這句話,沒想到共尉現在卻拿來再提,並稱他爲酈子。他十分高興,連連點頭說:“君侯過獎了,我這個高陽酒徒如何敢稱子。不過,君侯能這個理想,食其卻極是歡喜。其實說起來天命確實不如民心靠得住的,就算你有了天命也不值得倚仗,天命無常,誰知道哪一天天命就象拋棄敝帚一樣拋棄了你。民心如水,聚集水的地方,就是天命所歸。老子曰,‘上善若水,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爲百谷王’,又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以其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君侯,‘知其雄,守其雌,方爲天下溪’啊……”

酈食其知道共尉的學問之中,除了兵法和墨家之外,最熟的就是老子,因此滔滔不絕的引用老子中的話來開導共尉,一會兒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一會兒“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總之歸結到最後就是一句話,現在實力不如人,天下大勢也決定了不能硬碰硬,只能以柔克剛,等待時機,也就是易辭上說的‘尺蠖之屈,求其伸也’。

“哈哈哈……”共尉仰面大笑。事情雖然並不像酈食其想像的那樣悲觀,他也並不是酈食其想象的那樣憋屈,但他還是很感謝酈食其的開導,他眼睛一掃,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手臂道:“先生,多謝你的金玉良言,夜深了,你且去睡吧。”

酈食其轉過臉,看着斥候營的校尉李四匆匆的趕來,連忙站起身來。李四滿頭大汗,左肩上有一道傷,鮮血淋漓,他在共尉面前站定,氣喘吁吁的說道:“不出君侯所料,李良果然出營了。”

共尉眯起了眼睛,轉過臉看着平靜如常的秦軍大營:“什麼時候,大約多少人?”

“一個時辰之前,大約三萬人。”李四嚥了一口唾沫,喘息道:“他出營之後向南去了。”

……

“吖……吖……吖……”幾隻被大軍驚起的寒鴉鳴叫着,從夜空中掠過,彷彿巫師們不祥的咒語,一聲聲的敲在李良的心頭。李良坐在馬背上,挽着繮繩向夜空看去,雖然他看不到寒鴉的身影,心頭卻泛起一陣陣的不安。

他知道這次軍事行動不合兵法。首戰失利,傷亡一萬多人硬撼楚軍的陣地未果,秦軍的士氣受到了極大的挫折,回營後只是草草休息了兩個時辰,他又帶着他們連夜趕路。爲了避開楚軍的斥候,他先要向南行進二十里,然後繞過渡過衡漳水,向北行進四十里,繞到楚軍的背後,這算起來,他要走六七十里路才能轉到共尉的身後實施突襲。這六七十里路雖然平坦,沒有什麼山谷之類利於伏擊的地方,可是他要兩次渡過衡漳水,還要避開楚軍的斥候夜間趕路,難度可想而知。

這一次行動,不僅是對士卒體力的考驗,更是對雙方將領的膽量的考驗。李良之所以明知冒險還要堅持行動,就是基於一個認識:共尉只有三萬人,他堅守陣地綽綽有餘,可是野戰絕不是秦軍的對手。他如果分兵,那他最多隻能帶出兩萬五千人,這還要冒着巨橋倉陣地失守的代價。

因此,雖然有很多斥候沒有回來,他還是連夜出發了。

斥候的事情也讓李良有些不安,行軍駐營,例行都要派出斥候,以五人爲一隊,向各個方向打聽對方的消息,他們象蛛蛛網上伸向四面八方的蛛絲一樣,將各種各樣的消息送到主將的案頭上。李良對斥候特別注重,他將所有的斥候都派了出去,半夜的時候,他收到了附近二十里的消息。不錯,只有二十里,凡是接近楚軍大營的斥候都沒有回來,楚軍斥候對大營周圍的秦軍斥候進行了瘋狂的剿殺,正如秦軍斥候對接近秦軍大營的楚軍斥候趕盡殺絕一樣。

李良出營的時候,帳前躺了足足二十九具楚軍斥候的屍體,這是六個伍的斥候,只差一個,據說另一個受了傷,落到衡漳水裡了。

李良相信,共尉對秦軍行動的瞭解,正如他對楚軍的瞭解一樣空白,雙方都是瞎子。

三萬大軍,每十人點一個火把,深一腳淺一腳的前進,士兵們嘴裡都叨着枚,沒有人敢發出聲音,能聽到的只有雜亂的腳步聲和馬蹄聲,沉重的呼吸聲,偶爾還能聽到兵器相撞的聲音,卻絕對沒有人交談的聲音。

秦軍嚴明的紀律,一向是李良感到極爲滿意的。也正是基於對秦軍強悍戰鬥力的理解,李良纔敢在各種不利的條件下執行這次行動。

他必須這麼做,否則,他的抱負無法施展。楚軍的陣地太嚴密了,他猛攻了半天,損失了上萬人,卻連陣前的拒馬都沒有清除掉。卑鄙的楚軍用比秦人更強勁的弓弩密集阻擊,即使秦軍衝過了箭陣,他們在拒馬面前也無能爲力,躲在拒馬中的楚軍士兵兇猛殘暴,他們的反擊讓在箭陣下倖存的士兵看着巨大的拒馬無能爲力。即便是再強悍的士兵,也不能在與楚軍廝殺的同時還有餘力去挖掘拒馬。更何況秦軍身材普遍與楚軍高大一些,他們在拒馬之間的行動遠不如身材相對瘦小的楚軍來得靈活。

在秦軍的屍體堵塞了拒馬之間的空隙之後,秦軍想要搬開這些拒馬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要想攻破這三萬人的陣勢,僅憑李良手上的五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除非章邯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用同等數量的弓弩手壓制楚軍,不,同等數量還不夠,也許要翻一番。楚軍有巨盾保護,他們的弓弩手都躲在大盾背後射擊,作爲進攻方的秦軍不可能舉着那麼大的盾,他們只有用更多的人、更密集的箭陣來抵消楚軍的優勢。

李良不能去求章邯出兵,他不想這麼快就讓章邯對他失望,他要憑着自己的實力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面,獲得大勝。他能想象得出來,當他把共尉的頭顱奉獻在章邯面前的時候,章邯將如何的感激他。他要親手結束共尉這個農夫的傳奇之路。

對於共尉輝煌的戰績,他做過研究,但是讓他感到奇怪的是,他能獲得的信息極少,他能知道的只是結果,卻不清楚過程。比如說城父董翳那一戰,他只知道董翳和他的兩萬人馬不見了,究竟是怎麼打的,他不清楚,而且他了解到的情況與傳說的也不符,共尉當時手下有兩倍於秦軍的人馬,而不是傳說中的兩萬。至於最近的魯山之戰,他也只知道共尉是趁着李由冒進的機會,先吞掉了李由的五萬人馬,然後再吞掉章平的人馬,至於李由何以五萬人輕易就被共尉擊殺,章平的大軍爲何又一戰而敗,他能瞭解到的信息十分有限。

他很好奇,他希望能有機會親自向共尉問個明白,因此他決定攻破楚軍大營的時候,儘量要生擒共尉。

李良也不時的提醒自己,面對這麼一個讓捉摸不透的對手,還是要小心的好。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他能有這樣的戰績,那就不可能是個平庸的將領,自己在這麼不利的情況下出兵,一個不慎就會遭受敗績,他的前程將一敗塗地。同時,他如果能一戰擊敗共尉這個傳奇的楚將,那麼他的前程也將變得無比光明。

風險與機遇同在。

在患得患失的心情中,李良迎來了第一縷陽光。

“我們到了哪裡了?”李良一隻手遮在眉檐上,眯着眼睛看着地平線上剛露出半邊臉的冬日朝陽,這才發覺身上的鐵甲冰冷徹骨,溼重的寒氣已經侵透了他的棉衣。

縱橫的河流讓鉅鹿的冬天陰冷而又潮溼。

“將軍,我們現在在平恩舊城。”軍司馬眉毛上掛着霜,臉被凍得鐵青,他搓着手輕聲說道:“我軍離楚軍大營三十里。將軍,前面有一道河,我們是渡河向東北方向走,還是沿着河向西北方面走?”

李良命令親衛鋪開地圖,在地圖上看了一會,隨時下令:“向東北方向走。楚軍越遲發現我們越好,這樣纔有突然性。”

秦軍隨即渡河,在對岸的邱城休息了一個時辰,吃了早餐之後,李良催促着大軍立刻起程。這裡離楚軍的大營雖然隔着兩條河,可是冬天水淺,楚軍的斥候來去並不困難,多呆一刻,危險就多一分。更重要的是,他不在大營,秦軍今天就不會對楚軍的陣地發起攻擊,時間長了,楚軍肯定會起疑心,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今晚如果不擊敗共尉,等待他的結果就更難預測了。

經過一天的急行軍,日暮時分,秦軍到達巨橋倉東海二十里的一個不知名小城。李良再次下令全軍休息。這裡位於楚軍的後方,和楚軍的大營還隔着兩條河,楚軍關注得並不多,下午半天,秦軍斥候也沒有截殺到楚軍的斥候,他們似乎認爲這裡很安全。這裡確實也比較安全,從這裡向西北十五里,就是楚軍的英布所部,向東五十里就是大河,大河對岸就是楚軍上將軍項羽的大營。如果不是李良立功心切,他是不會自投險地到這裡來的。

落日一點點的沉下了山谷,餘輝照耀着水面,浮光躍金,在李良的眼中看來,那簡直就是一條平坦的金光大道,直通咸陽。

“出發。”李良再次下達了軍令,三萬秦軍再次將掛在脖子上的枚銜在嘴裡,無聲的邁開了腳步,每一匹戰馬都被套住了嘴,以免它們發出嘶叫,粗重的鼻音,嘴邊的白沫,讓人感受到它們不安的躁動。

半夜時分,秦軍來到衡漳水東岸,對面巨橋倉楚軍陣地的燈火清晰可見,夜風中,刁斗聲隱約可聞。大營裡一片安寧,看起來一天沒有戰事讓楚軍十分放心,他們早早的就進入了夢鄉。

李良看着對面,臉上露出瞭如釋重負的笑容。這麼遠的路程都走過來了,他奇蹟般的逃過了楚軍斥候的眼睛,站在了共尉的身後,現在,他只要全力一擊,就可以將熟睡中的共尉生擒活捉。

“渡河,準備發起攻擊。”李良有些抑制不住的興奮。

秦軍遠道而來,他們沒有大船,輜重兵很快就派人泅過了衡漳水,在對岸拉起幾十道浮橋,秦軍井然有序的開始渡河,他們的速度很快,不過大半個時辰,就有兩萬人到了對岸。在岸邊看着渡河的李良下了馬,向浮橋走去。就在這裡,對面的楚軍大營裡騷動起來,鼓聲大起,一個接一個的火把亮起,將楚軍大營照得亮如白晝,緊接着,一隊人馬衝出了營門。

“準備戰鬥!”已經渡過河的秦軍早就布好了防禦陣型,一見楚軍出營,他們隨即向前壓去。李良輕蔑的一笑,幾步就趕到河邊,飛快的踩着浮橋趕到對岸,隨即跨上泅水渡河的戰馬,帶着親衛趕到中軍。

“點起火把。”李良一聲令下,已經過河的兩萬秦軍隨即點起了火把,將整齊的軍陣一下子暴露在楚軍面前。對面的楚軍大驚,已經衝出營門的士卒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他們突然停住了腳步,飛快的退回了大營,不長時間,營柵邊就聚起了一層又一層的士卒,他們舉着武器,驚恐的看着飛快的向大營逼進的秦軍。

“遲了。”李良冷笑一聲,狠狠的劈下了手中的長劍:“擊鼓,發起攻擊。”

“咚咚咚……”傳令兵擊響了戰鼓,鼓聲沖天而起,擊破了冬日的寧靜。

“風!風!風!”秦軍齊聲大吼,前面的將士開始奔跑。奔跑中,弓弩手射出了第一批箭,長箭帶着利嘯,越過營柵,射入楚軍大營之中。

“咚咚咚……”一陣細微可聞的鼓聲從身後傳來,與身邊的鼓聲交相呼應,李良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他微微的皺起眉頭,向身後看去。這一看,頓時大驚失色,興奮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一條火龍,以飛快的速度正向還在對岸的秦軍衝了過來,那細微可聞的鼓聲,正是那條火龍之中傳來的,火龍越來越近,鼓聲也越來越響,更響的卻是隆隆如雷的馬蹄聲。李良敏銳的目光越過驚慌的秦軍,看到火龍頭部火紅的大旗上,赫然繡着一隻黑虎,一隻黑豹。

虎豹騎!

……

注:共姓的先祖是共工窮其,共工是官名,窮其是人名,後世以官名爲姓。

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一節 故國王孫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 驕兵悍將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七節 取捨之間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 左擁右抱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四節 刮目相看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四節 戰戰兢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八節 不戰而勝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 一點先機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節 山雨欲來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三節 見縫插針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二節 謀國謀家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九節 駕前議兵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三節 阿妹出奔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五節 事出意外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三十一節 不戰而降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 左擁右抱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二節 將計就計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四節 陽武陳平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四節 投石問路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節 一喝退敵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四節 陽武陳平第一章 陳勝王 第一節 野狐夜鳴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三十一節 摧枯拉朽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八節 一個女人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二節 實話實說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四節 刮目相看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六節 兵臨城下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七節 方寸已亂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九節 天意弄人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節 不可思議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六節 好好學習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 秦楚恩怨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五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節 神機妙算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八節 突生變故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 意外之喜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七節 一劍驚雷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 姊妹之間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一節 先勝後敗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二節 將計就計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一節 意外之喜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二十八節 軟硬兼施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五節 客大欺主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九節 定量計算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 敗軍之將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二節 謀國謀家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三節 項悍奪兵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 鄉愿博士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七節 單于歸天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八節 各有所想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八節 舌取陳留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八節 酈商立功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一節 上陣父子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節 吳廣陳勝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五章 人心所在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七節 內心強大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五節 螳螂捕蟬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 一敗塗地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九節 成人之美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六節 話說張良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 知已知彼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一節 引君入甕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九節 決一死戰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六節 噩夢開始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六節 防患未然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二節 固守待援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五節 殺機叢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七節 取捨之間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五節 戰火再起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七節 探訪陳府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五節 好德好色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四節 趁火打劫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二節 神箭少年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 意外之喜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七節 洞觀若火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二節 固守待援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二節 落魄韓信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 天無二日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八節 讀書無用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四節 投石問路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 鐵騎破陣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節 轉戰潁川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節 神機妙算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節 一喝退敵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五節 臨行話別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六節 話說張良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三節 居延澤畔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七節 進退兩難
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一節 故國王孫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 驕兵悍將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七節 取捨之間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 左擁右抱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四節 刮目相看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四節 戰戰兢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八節 不戰而勝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 一點先機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節 山雨欲來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三節 見縫插針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二節 謀國謀家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九節 駕前議兵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三節 阿妹出奔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五節 事出意外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三十一節 不戰而降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 左擁右抱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二節 將計就計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四節 陽武陳平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四節 投石問路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節 一喝退敵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四節 陽武陳平第一章 陳勝王 第一節 野狐夜鳴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三十一節 摧枯拉朽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八節 一個女人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二節 實話實說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四節 刮目相看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六節 兵臨城下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七節 方寸已亂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九節 天意弄人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節 不可思議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六節 好好學習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 秦楚恩怨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五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節 神機妙算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八節 突生變故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 意外之喜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七節 一劍驚雷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 姊妹之間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一節 先勝後敗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二節 將計就計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一節 意外之喜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二十八節 軟硬兼施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五節 客大欺主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九節 定量計算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 敗軍之將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二節 謀國謀家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三節 項悍奪兵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 鄉愿博士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七節 單于歸天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八節 各有所想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八節 舌取陳留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八節 酈商立功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一節 上陣父子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節 吳廣陳勝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五章 人心所在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七節 內心強大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五節 螳螂捕蟬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 一敗塗地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九節 成人之美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六節 話說張良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 知已知彼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一節 引君入甕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九節 決一死戰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六節 噩夢開始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六節 防患未然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二節 固守待援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五節 殺機叢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七節 取捨之間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五節 戰火再起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七節 探訪陳府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五節 好德好色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四節 趁火打劫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二節 神箭少年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 意外之喜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七節 洞觀若火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二節 固守待援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二節 落魄韓信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 天無二日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八節 讀書無用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四節 投石問路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 鐵騎破陣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節 轉戰潁川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節 神機妙算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節 一喝退敵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五節 臨行話別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六節 話說張良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三節 居延澤畔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七節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