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五節 螳螂捕蟬

仁者愛人,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兼愛,則是墨家的一個重要特徵,他們都講要愛人,愛別人,但是在具體的方式上,又有顯著的區別。儒家認爲愛有區別,當由近由遠,推已及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自己爲中心,一步步的向外推廣開去,而墨家則認爲,既然是愛,就不能分彼此,不能分遠近,要一視同仁,即所謂兼愛。儒墨相攻,儒家說墨家不切實際,你自己的兒子和別人的兒子一起落水,你是先救自己的兒子還是先救別人的兒子?墨家則說儒家的愛是虛僞的,既然是以自已爲中心,那麼你最愛的人是誰?是你自己,這不是自私是什麼?

在這個問題上,儒墨兩家誰也說服不了誰,已成水火之勢,所以孔鮒雖然很生氣,可是一聽說這個問題,他還是很感興趣,他想知道,陳樂這個墨家弟子又有什麼新看法,特別是共尉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看法,這可牽涉到儒墨兩家在他以目中的地位。

“愛人是我們的共同點,我們的區別就在於,是有區別的愛,還是無區別的愛。”陳樂侃侃而談,臉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輝,他分析了兩家的異同之後,總結道:“儒家的仁者愛人,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更容易爲人所接受,而墨家的兼愛,則更符合天下大同的境界,僅從着眼點來看,兼愛要高於仁者愛人,但是……”孔鮒剛要反駁,陳樂微笑着搖搖頭,示意他等他把話說完:“兼愛雖然看起來在道德層次上更高明一些,但是極難行,也是顯而易見的。真正能做到兼愛的,就算我墨家,恐怕也只有墨子一人真正做到了。”

“只怕他也沒有真正做到吧。”孔騰不屑的哼了一聲。

陳樂也不介意,他看着孔鮒,孔鮒扶着鬍鬚,沉思不語。陳樂的意見他雖然不能贊同,但是陳樂能比較公允的論述兩家的長短,本身在見識上就超出了門派之見,他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從這一點上來說,孔鮒對陳樂這樣一個後生表示欽佩。但是欽佩歸欽佩,他還是不好意思說出口,他想了想,轉而問了陳樂另外一個問題:“你說大王對此另有看法,他怎麼看?”

陳樂微微一笑,他從孔鮒的神色中看出了孔鮒內心的動搖。他沒有直接說,而是咂了咂嘴,孔鮒恍然大悟,陳樂說了半天,他這裡可連口水也沒上,實在有些失禮。他瞪了孔騰一眼,孔騰愣了一下,這纔回過神來,連忙讓人去取杯子和水來。陳樂喝了兩口水,這才說道:“大王以爲,兩者各有千秋,不宜偏廢。儒家之仁者愛人合於人情,切實可行,而我墨家之兼愛在短時間之內難以推廣,只能做爲努力目標。真要能達到天下大同,那麼仁者愛人,和兼愛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他沉思了片刻,又笑道:“我們不妨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吧。人餓了,就要吃飯,這個時候首先要講究的是能填飽肚子,這時候如果要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則未免不切實際。而當我們物阜民豐,家給戶足,人人安居樂業,牛羊滿山,雞犬滿圈,這個時候就不是僅僅滿足於填飽肚子,而要講究一些了。大王說,愛人由近及遠,正如食色,人之天性也,不可謂之錯。但是人和禽獸又是有區別的,不斷的追求更高層次的道與德,也是人的天性。不知夫子以爲如何?”

“你的這番話雖然牽強,卻也有可取之處。”孔鮒瞥了陳樂一眼,頓了頓又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既然你們有向善之心,老朽就陪你們好好的切磋切磋。”

陳樂暗自一笑,這個老頭,心服口不服,也罷,你不絕食,我就達到目標了,以後再跟你慢慢辯吧。他拜了一拜,起身告辭。孔鮒讓孔騰送他,剛走了兩步,孔鮒看到案上的那張紙,又叫住了陳樂:“這個……這個什麼……”

“紙。”

“對,這個紙,能否先撥一批給我?”孔鮒有些不好意思的說。

陳樂笑了:“請先生放心,大王已經下令籌建造紙坊,印坊也一起動工,不出兩月,就可以不限量的供應先生。”

“這個……紙很費錢吧?”孔鮒擔心的說道:“項籍那個豎子,帶着那些諸侯王在咸陽呆了那麼久,把本屬我西楚國的錢財都給吃喝光了。大王又做了不少與民休息的事情,開銷很大,如果這個太費錢的話,還是等等再說吧。”

見孔鮒都氣成這樣了,還一門心思的替共尉着想,陳樂也十分高興,他放聲大笑:“先生請放心,這個和竹木簡的成本差不了太多。說起來,這個紙的原料,也就是竹木呢。”

“原來如此。”孔鮒放心了,“南山有竹海可用,倒也方便得很。”

陳樂忍俊不禁的連連點頭,再次行了一禮,轉身去了。他趕回宮裡,向共尉彙報了經過,共尉細細的聽了,十分滿意,讚賞的對陳樂說:“你的眼界已在諸生之上,將來西楚太學之中,你做個祭酒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陳樂卻嘆了口氣:“不瞞大王,臣本來也覺得很高興,可是一想,卻又不禁凜然。”

“爲何?”共尉好奇的問道。

“大王,臣原本和夫子一樣,都囿於各家之見,互相攻訐,不願意靜下心來想想別家的合理之處,就和井底的青蛙一樣,呱呱自鳴。現在經過大王的點撥,臣跳出了那口井,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自然覺得井底之蛙的可笑。可是臣又在想,臣雖然跳出了這口井,可是還沒有跳出這山,哪一天跳出了這山,那又是何等的景象?哪一天跳出了這天,又將如何?臣不敢想,一想就覺得這心裡空落落的。”

共尉怔怔的看着陳樂,暗自心驚,誰說古人笨?他們不要太聰明。舉一反三,看來並不是虛言,從知識上,他們也許不如自己,但是智慧上他們何嘗比自己差,甚至可以說,有很多人超過自己。

“逍遙你能這麼想,將來的成就更不可限量。”共尉感慨的說道:“對未知的事物,有人好奇,更多的人恐懼,而人之所以能不斷的進步,就在於總有些出類拔萃的人用他們的好奇心能夠戰勝了恐懼心,發現了其他人明明能夠發現,卻因爲恐懼而沒有發現的真理。”

陳樂沉思片刻,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很快,共尉從百忙之中抽出了一些時間,去看望孔鮒,在一些問題上又進行了一些交流。孔鮒的思想有了鬆動,又有了面子,說話隨和多了,他隨即精神百倍的投入了包括籌建西楚太學、修改官制的諸項事宜之中。個把月的忙碌之後,金秋十月,隨着越來越多的士子進入咸陽城,西楚國的幾件大事一齊提上了日程:大王即位,封拜將相,設立西楚太學。

西楚國的官制綜合了秦楚官制的特點,高層官制以楚製爲主,中下層官制以秦製爲主,基本沒有變動。立三公,白公爲上柱國,總領西楚兵馬,下領韓信、周叔、桓齮、呂釋之四柱國,其下又有酈商、田錦江、灌嬰、周賁、周勃等十將軍,其下各有校尉、司馬不等。十將軍中,除田錦江領陷陣營、灌嬰領虎豹騎駐咸陽外,其他各領大軍,隨四柱國鎮守四邊。

令尹陸賈,左尹公子嬰,領民事,協理萬機。

御史大夫酈食其,掌公卿奏事,舉劾奏章。

廷尉呂澤爲九卿之首,掌刑辟。

郎中令虞子期,掌各宮殿禁衛。

衛尉田壯,掌巡循京師。

……

十月爲新年之首,擇甲子吉日,共尉在咸陽宮即位,改元爲西楚元年,封三公、九卿,十將軍,列侯三十八人,食邑萬戶至數百戶大小不等。在列侯的食邑上,共尉做出了與衆不同的規定:列侯可以食邑,但不直接管理封邑,不得治民,而是由各郡縣統一管理,屆時將他們應該享受的租稅再分別調撥到位。

在咸陽宮舉行完了儀式之後,西楚君臣移駕章臺宮,舉行西楚太學的揭牌儀式。因爲妥善處理了與孔鮒的分歧,共尉尊師重道的好名聲在士子們之中傳播開來。有孔鮒這個老資格儒生做榜樣,持各種學說的讀書人也能坐在一起評說各家所長,取長補短,各較高低了。共尉提倡的一些理念雖然不能立刻被他們所接受,但是總算沒有引起軒然大波,在激烈而又有序的爭論下,百家爭鳴初現苗頭。西楚太學的開張儀式,早就成了咸陽士子們翹首以盼的盛事,西楚太學還沒有開張,影響已經超過了當年的齊國稷下學宮。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西楚太學裡居然還設立了商學院,這讓接到少府寶珊的邀請前來觀禮的各地富商們感到十分親切。

共尉親自爲太學揭牌,上柱國白公爲兵家院揭牌,令尹陸賈爲文學院揭牌,將作少府陳樂爲工學院揭牌,治粟內史蕭何爲農學院揭牌,少府寶珊爲商學院揭牌……

西楚太學首席祭酒孔鮒致詞。

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君臣與首批入學的三百多士子大宴,咸陽城大酺三日。

簡潔而熱鬧的儀式之後,各府開始履行各自的職能。白公召集四柱國商議四邊的邊防事宜,十將軍列席,共尉參與了會議。關中四關,各由一柱國負責,韓信駐臨晉,兼顧函谷關和蒲阪,周叔駐嶢關,負責武關道,桓齮駐雍,密切注意隴西的章邯,呂釋之駐雲陽,兼顧翟王司馬欣和北地郡。

在會上,軍謀院軍謀祭酒李左車向柱國和將軍們解釋了當前的形勢,山東形勢緊張,項羽分封的各王正在和各自的故主交戰,爭奪封地。故齊相田榮因不滿項羽的分封,引兵擊殺田安、田都、田假三王,正中項羽下懷,項羽聞訊立即發兵齊地,正在與田榮大戰。這場大戰將會引起連鎖反應,山東很快就會重燃戰火。西楚國當前的任務是坐觀其變,守住關中的門戶,等待出手的最佳時機。而首當其衝的是西線和北線,章邯蠢蠢欲動,正在隴西一帶大肆擴充人馬,北地郡則因兵力不足,匈奴人多次擾邊,西柱國桓齮、北柱國呂釋之到任後,要加緊戰備。

會議完成之後,四柱國帶着大軍離開咸陽,奔赴自己的防區。

令尹府也進入了繁忙的事務之中。十月,各縣道開始上計,關中雖然沒有設郡,但是作爲秦帝國的京畿,關中的人口足足有普通三個郡多,今年又是西楚國第一年,令尹府的任務遠不是平時那麼簡單。令尹陸賈、左尹公子嬰、治粟內史蕭何聯席辦公,忙得昏天暗地。

冬季刑決,廷尉府也忙得不可開交,呂澤下令京畿各獄、諸縣獄上報在獄人數,罪名,統計要處決或者釋放的犯人。

少府寶珊與趕來參加慶典的南陽孔氏、臨邛卓氏、程氏等富商進行會談,商議鹽鐵官辦私營等相關問題。以丹穴致富,曾經被秦始皇尊崇的寡婦清也接到了寶珊的邀請,但是她年事以高,不宜遠行,派來了代表向西楚國致意,並磋商相關事宜。

共尉虧得有先見之明,他知道諸事草創,有很多事諸府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定會來向他請示。因此他特地把三公九卿的府衙都安排在他所居的咸陽宮周圍,這樣方便諸府奏事,提高效率,縱使如此,他還是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從中午開始,他的咸陽宮裡就不停的有人來彙報工作,一直要忙到深夜。

長安城宮殿出奇的多,共尉以家中人口不多,無須佔用那麼多宮殿爲由,除了留下咸陽宮等不多的幾個宮殿羣居住之外,其他的宮殿大部分都挪作他用,三公九卿的府衙將咸陽宮圍在中間,重臣們的府第又在外面圍了一圈,呈輻射狀的發散開去。入夜之後,咸陽城以咸陽宮爲中心,周邊的百姓居所都黑了燈,而咸陽宮周圍卻還是燈火通明,如羣星拱月一般。百姓們偶有外出的,一看到咸陽宮方向的亮光,就會嘆惜着說,大王還在忙着呢。

一直忙到正月,諸般大事總算就緒,過完了上元節之後,共尉總算閒了下來。他開始籌備巡邊的事宜,就在這時,張良帶着共喬來到了咸陽。

就在去年八月,與呂雉差不多時候,張良的長子問世,趕到咸陽的時候正是百日之期。共尉在咸陽宮擺宴歡迎他們的時候,共喬抱着孩子,請共敖起名。共敖現在諸事不管,天天和夫人一起逗孫子玩,忽然看到外孫,心裡更是樂開了花。他琢磨了半天,拽斷了幾根鬍子,起了個名字叫不疑,已爲人母的共喬雖然已經不象以前那樣任性使氣,可是對這個名字還是不滿意,蹭在父母身邊扭捏了半天,要共敖另起一個。共敖憋紅了臉,也沒想出來什麼更好的。共喬撅着嘴說:“你看大兄起名多好聽,展如,展堂,又好聽,又上口,叫什麼不疑,總覺得怪怪的。不疑不疑,你還疑誰啊?”

正在說笑的共尉和張良聽了,放聲大笑。張良走過來對共喬說:“不疑好,人貴相知,不疑最難得了。我覺得這個名好。”

“你說好,那就好了。”共喬不再多說了,和共夫人一起抱着孩子到旁邊說悄悄話去了。共敖無奈的搖搖頭,有些歉意的對張良說:“委屈你了。”

張良淡淡一笑:“岳丈說的哪裡話,我不覺得有絲毫委屈。”

“那就好,那就好。”共敖咧着嘴笑了。他拍拍張良的肩膀:“你們慢慢談,我去看看我外孫。”說完,揹着手,哼着小曲走了。

張良和共尉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先生,韓王那邊怎麼說?”共尉扯到了正題上。

張良臉上的笑容有些勉強,他輕輕的嘆了口氣說:“正如你所料,我帶着大軍回到潁川之後,大王對我很客氣,讓人轉告我說,願意讓我爲相。可是我看得出來,他不情願。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再在那裡呆着,所以就辭了相位,舉家遷到關中來了。”他笑了笑,“你現在是西楚王,財大氣粗,沃野千里,想必不會差我一口飯吧?”

共尉看着張良笑了笑,沒有接他的話,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擡起眼皮盯着張良:“看來不疑這個名還真是取得不好,先生到現在,還對我沒有說實話。”

張良的臉頓時通紅,他尷尬的笑了笑,無言以對。

“你到關中來,我豈有不歡迎之理?但是你這麼說,顯然是不放心我。”共尉放下酒杯,有些不高興的說:“韓王怕你擁兵自重,這點我相信,可是你辭相位入關中,卻不僅僅是寒了心吧?”

“唉——”張良嘆了一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什麼事都瞞不過你。不錯,我辭相位入關中是有另外原由的。韓王希望我入關,這樣既不用擔心我權利過大,影響他的地位,又希望能通過我和西楚保持盟友的關係,萬一事急,也好有個照應。我不敢奢望那麼多,韓國氣數已盡,天下一統已成必然,只是希望你能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趕盡殺絕,讓韓國的列祖列宗斷了血食。”

“你把這個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就不怕落空?”共尉斜着眼睛看着張良,似笑非笑:“這天下之霸主可是東楚王。不管是論地盤,還是論兵力,他都要強於我,你要替韓國留一條後路,也應該去求他纔對啊。”

“他?”張良哼了一聲:“你是不是也太小看我了?東楚王在玩火自焚,你以爲我看不出來?他分封天下,是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是他大概想不到,他這隻黃雀後面,還是你這隻鷹吧。”

“我算什麼鷹。”共尉掩飾的拿起了酒杯,“我就想跟着東楚王混混,安安穩穩做個西楚王。”

“你說我不信你,你又何嘗信我?”張良不以爲然的笑着,過了一會兒,又說了一句:“你覺得項羽會信你,范增會信你嗎?”

“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共尉不置可否。

“關中是你的,項佗在河東,司馬欣在上郡,章邯在隴西,北地是匈奴出沒之所,不封王可以理解,但是他留着巴蜀、漢中,又是什麼意思?你以爲我看不出來嗎?”

共尉沒說話,他當然知道範增在玩什麼鬼。巴蜀、漢中開始是楚地,後來是秦地,項羽分封天下,偏偏把這個地方給漏了,當然不是什麼疏忽,他是留一根很肥的肉骨頭,引自己出手,然後好名正言順的發起攻擊。共尉既然要想奪天下,就不能不動心思,漢中平原,成都平原,那可都是有名的糧倉。但是漢中和關中之間道路艱難,雖然有褒斜道棧道,但在羣山之中,艱險難行。而且巴蜀之間少數民族特別多,秦人以大軍鎮之都不能長保太平,他現在兵力嚴重不足,要想用武力征服巴蜀,難度不是一般的小,而且也根本瞞不住消息。恐怕他這裡剛剛行動,項羽那邊就要叩關了。

但是他有他的打算,他向項籍要求封劉盈爲蜀侯,就是給自己留下一個名正言順的進入巴蜀的後門。當然了,項羽也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但他願意給共尉留這個後門,就等共尉動手,他纔好動手。共尉既要入巴蜀,又不能太早引起項羽注意,就只能低調行事。而能夠代表他進入巴蜀,又不至於引起項羽過激反應的人,就是眼前這個張良。

“既然你看出來了。”共尉展顏一笑:“那就辛苦你一趟吧。”

張良淡淡一笑:“這麼說,我們的交易成了?”

“成了。”共尉一臉嚴肅:“如果我有機會問鼎天下,韓國的列祖列宗一定能吃到冷豬頭。”

“你啊。”張良搖着頭,無可奈何的笑了。當了王,還是那麼不正經,明明是很莊重的祭祀,到了他嘴裡卻成了冷豬頭。不過,共尉玩笑歸玩笑,他這個人還是說話算數的。韓王成不是王者之相,他終究保不住韓國的社稷,這就是命數,不是人力可以扭轉的。自己能替他爭取到血食,沒讓韓國斷了祭祀,也算是對得起他了。“我什麼時候走?”

“不急。”共尉搖搖頭:“少府還在和巴蜀的富豪們商量具體的合作事宜,等全部談妥了,你隨他們一起走。這些天你就呆在咸陽,多陪陪他們吧。”他想了想,又皺了皺眉:“我還要把這件事告訴一下蜀侯的母親,看看她有什麼意見。”

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九節 失憶虞姬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 順水推舟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一節 周文議兵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九節 後繼無人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一節 引君入甕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四節 渾邪王降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七節 你心我心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 當務之急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節 初戰告捷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三十節 鴻門夜宴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 故技重施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七節 單于歸天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八節 各有所想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八節 馬踏連營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八節 後來居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九節 乘桴出海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 天無二日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六節 女兒心思第二章 喋血鉅鹿 第一節 旁敲側擊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四節 不累先生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二節 異姓兄弟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四十節 呂氏姊妹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六節 尺蠖之屈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六節 東窗事發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九節 說客陸賈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四節 趁火打劫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七節 天大破綻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二節 驚現刺客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九節 後繼無人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一節 何必當初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 秦楚恩怨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九節 情長理短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二節 嬉笑怒罵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四節 婁敬獻計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八節 漫天要價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二十四節 福兮禍兮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四節 利害權衡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八節 馬踏連營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 夫妻夜話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八節 各懷鬼胎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八節 不戰而勝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三十節 鴻門夜宴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 重振士氣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八節 推波助瀾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二節 千里奔襲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節 兩隻狐狸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六節 血濺三步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四節 刮目相看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節 相逢意氣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三節 阿妹出奔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 秦人之苦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四節 兩手準備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六節 互相利用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二節 步履維艱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五節 兵不厭詐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八節 突生變故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二十七節 來者不善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七節 暗流涌動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九節 反匈同盟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五節 重瞳之兆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 鄉愿博士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八節 爾虞我詐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三節 宋襄相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六節 新年氣象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二節 將計就計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九節 如願以償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三十三節 項羽稱霸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五節 時不我待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節 轉戰潁川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節 項羽襲營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節 欲罷不能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一節 引君入甕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五節 殺機叢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六節 禍不單行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八節 一個女人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九節 一隻黑手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 山嶺喋血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七節 野有遺賢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七節 險象環生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八節 舌取陳留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八節 一個女人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 乘風而來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四節 一戰而克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 君子一言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七節 單于歸天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四節 相輔相成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七節 方寸已亂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四節 苦惱叢生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八節 咸陽紙貴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八節 表裡不一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五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三節 養虎爲患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四節 克已復禮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五章 人心所在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一節 嬌橫美婦
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九節 失憶虞姬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 順水推舟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一節 周文議兵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九節 後繼無人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一節 引君入甕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四節 渾邪王降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七節 你心我心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 當務之急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節 初戰告捷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三十節 鴻門夜宴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 故技重施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七節 單于歸天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八節 各有所想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八節 馬踏連營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八節 後來居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九節 乘桴出海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 天無二日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六節 女兒心思第二章 喋血鉅鹿 第一節 旁敲側擊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四節 不累先生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二節 異姓兄弟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四十節 呂氏姊妹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六節 尺蠖之屈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六節 東窗事發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九節 說客陸賈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四節 趁火打劫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七節 天大破綻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二節 驚現刺客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九節 後繼無人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一節 何必當初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 秦楚恩怨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九節 情長理短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二節 嬉笑怒罵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四節 婁敬獻計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八節 漫天要價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二十四節 福兮禍兮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四節 利害權衡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八節 馬踏連營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 夫妻夜話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八節 各懷鬼胎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八節 不戰而勝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三十節 鴻門夜宴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 重振士氣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八節 推波助瀾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二節 千里奔襲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節 兩隻狐狸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六節 血濺三步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四節 刮目相看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節 相逢意氣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三節 阿妹出奔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 秦人之苦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四節 兩手準備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六節 互相利用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二節 步履維艱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五節 兵不厭詐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八節 突生變故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二十七節 來者不善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七節 暗流涌動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九節 反匈同盟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五節 重瞳之兆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 鄉愿博士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八節 爾虞我詐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三節 宋襄相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六節 新年氣象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二節 將計就計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九節 如願以償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三十三節 項羽稱霸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五節 時不我待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節 轉戰潁川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節 項羽襲營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節 欲罷不能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一節 引君入甕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五節 殺機叢叢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六節 禍不單行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八節 一個女人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九節 一隻黑手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 山嶺喋血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七節 野有遺賢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七節 險象環生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八節 舌取陳留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八節 一個女人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 乘風而來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四節 一戰而克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 君子一言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七節 單于歸天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四節 相輔相成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七節 方寸已亂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四節 苦惱叢生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八節 咸陽紙貴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八節 表裡不一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五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三節 養虎爲患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四節 克已復禮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五章 人心所在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一節 嬌橫美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