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能文章,有辯才,精通各國憲政,是一個難得的政治人才。但與樑士詒比較,楊度書生氣甚濃。當年楊度與樑士詒同時考取1903年經濟特科,樑是第一名,楊是第二名;在清末袁世凱內閣中,樑是郵傳部次官,楊度是學部次官。但進入民國以後,樑一直春風得意,手握實權,是袁世凱的得力助手,以“財神”、“二總統”着稱。他們的仕途之所以有這樣大的差異,其原因正在於:樑八面玲瓏,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楊則才氣縱橫,雄辯滔滔,不脫書生氣。
此時爲擁戴首功,楊、樑爭得不亦樂乎。
楊度之書生氣,在於他既想當**,又想立牌坊。曾經有傳說,籌安會成立後,楊度與胡瑛等人在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聚會,有一段“走狗”言志的典故。
胡瑛率先說:“外間皆呼我等爲走狗,究竟是不是走狗?”
楊度道:“怕人罵者是鄉愿,豈能任天下事哉。我等倡助帝制,實行救國,自問之不愆,何恤乎人言。即以‘走狗’二字論,我狗也不狗,走也不走的。”
孫毓筠則說:“我不然,意志既定,生死以之,我狗也要狗,走也要走的。”
嚴復說:“我折衷其說,狗也不狗,走也要走的。”
胡瑛曰:“然則我當狗也要狗,走也要走。”
第二天,“走狗”言志的故事,傳遍津、京。天津《廣智報》刊登了一幅諷刺洪憲帝制的漫畫——《走狗圖》。正中是袁世凱的漫畫像,頭戴冕旒,身披龍袞,垂拱而坐。四方是四條狗,畫的是爲改變國體、恢復帝制做吹鼓手的籌安會四大將——楊度、胡瑛、孫毓筠、嚴復。這幅漫畫譏諷楊度爲袁世凱的走狗之首,所謂狗頭軍師楊也。
實際上,此時的楊度自視甚高,要做洪憲第一功臣,實現自己的宰相夢。他與孫毓筠、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嚴復等六人被時人稱爲“六君子”。 他對於帝制的呼號還是遮遮掩掩的,還要掩蓋在所謂的“民意”之下,而樑士詒則根本不顧忌這些,反倒弄出了聲勢。
樑士詒不談其在財經上的造詣,單單與袁世凱的關係就非一般人可比。老袁有妻妾多人,家裡人口衆多(127口人),經常被一些家庭瑣事所煩心。那時又沒有成熟的管理辦法可供參考,不然像後世一位貪官用MBA的方法管理情人倒也能井井有條。
作爲謀士的樑士治就曾出主意給袁世凱妻妾“發薪水”:每人80到100元不等,視進門日子而定;每生一子,月添3元(入中南海後改爲6元),袁安排二姨太李氏(袁克齊母)保管銀票,每月做工資單上報袁;五姨太楊氏保管名章,每月拿圖章蓋戳子。這樣一來,財賬分離,家庭支用上就合理多了。老袁樂得輕鬆,暗贊老樑果然是財經界的一流好手。
此時老樑正值人生的低谷:袁記約法頒佈後,由於責任內閣制被總統制代替,袁總統在總統府下設立了政事堂取代之前的國務院,徐世昌充當國務卿,楊士琦、錢能訓分別爲左、右丞,結果樑士詒一時失勢,無處安身,最後只撈得稅務督辦一職,令樑大財神好生懊惱。禍不單行的是,肅政廳(袁記約法下的產物,相當於前清的御史臺,專門彈劾各級官員)此時又提出了“三次長參案”和“五路大參案”,搞得交通繫上上下下,人人自危。
所謂“三次長參案”,指的是對陸軍次長俆樹錚、交通次長葉恭綽和財政次長張弧的彈劾,而葉恭綽和張弧都是交通系的人馬;“五路大參案”則指津浦、京漢、京綏、滬寧、正太五大鐵路局的營私舞弊案,更是矛頭直指交通系。在這種情況下,交通系的大佬、當時還兼任交通銀行總理的樑士詒當然脫不了干係。
對於張漢卿一個毛頭小子,縱然他是奉天王張作霖的兒子,樑士詒也沒放在眼中。至於張漢卿在京中的名聲雀起,他也是不以爲意的。一個末學後進,知道什麼軍國大事了,誇誇其談、紙上談兵會誤事的。蔡松坡、蔣百里想提攜後進,不要這麼拼命麼!
不過對張漢卿的登門拜訪,他也不能拒於門外,好歹還有朱啓鈐的面子,因爲張漢卿打着朱啓鈐的旗號來的。樑士詒起初準備讓他略坐一坐就走的,作爲長輩,禮節不能失了----其實是好奇於張漢卿開門見山所告知的“有兩件關於他的好處”----不過什麼時候了,還來添亂!
因而對張漢卿的殷勤,他只“嗯”了一聲,徐徐說:“漢卿小友說要給老朽兩件好處,不知是哪兩件?說來聽聽,講起來我與你父也有一面之緣,想不想臨了臨了,還要故人之子提攜,真是慚愧吶!”
政壇不倒翁的話說得有些重了,也不知是反醒還是諷刺,讓張漢卿誠惶誠恐:“世伯大人,學良只是受父親叮囑有感而發。此來府上,有兩件事或可對伯父有所裨益。兩件事,一爲名,可解眼下之危;二爲利,可將伯父產業拓展到東北並以此漁利。”
樑士詒略有些興趣,他眉毛一揚,看了張漢卿一眼,“哦,我有何危?願聞其詳。”
張漢卿來之前已經把老樑與老楊之間的恩怨理得一清二楚,說起話來自然顯得胸有成竹。他不慌不忙,在這位民國大員面前侃侃而談:“世伯是欺小侄無知了。現在京城沸沸揚揚,交能系大佬俱都身陷大參案,若不能及時扳回局面,將呈被一網打盡之勢。伯父是胸有成竹,還是已達窮途末路?學良不敢惴測。但學良也有辦法,讓世伯安然度過此難,並可乘此高飛。”
樑士詒不動聲色,內心已迫切之急:“世侄有何辦法,不妨詳細說來。”
張漢卿微微一笑說:“現在就有一個擺脫困境的好辦法,只要世伯能按大總統心思努力勸進,何愁此事不平?”
樑士詒苦笑着,心想原來是這麼個主意!你道我沒想過嘗試嗎?天下人都知道楊度因此而被大總統贊爲“曠世奇才”,我現在摻和起來,不是徒爲他人作嫁衣裳嗎?搞得好了,功勞都是楊度的,反而成全了他呢。因此熱情不高:“此事已有楊皙子在主持,他的‘籌安會’搞得風聲水起,我又有何辦法顯示我的能力?”
這時候勸進已經是一種時尚了,就連原因很多反對帝制的人,或者爲保身家性命,或者不捨名利地位,都違心加入了這股熱潮。就連因不同意老袁稱帝而已經被解除陸軍總長的段祺瑞也無法逃脫壓力,也以“將軍府”的名義勸進,因爲他身上還有老袁賞他的“管理將軍府事務”的職務。
當初段祺瑞和樑士詒約定:“我一文一武,萬不可贊成帝制,誤袁氏。”現在老段已經違心服軟了,樑士詒一看,若再不跟風操作就可能出局,對當初的約定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不過明顯地,老樑開始還沒拉下臉來,而其他人已經遠遠地走在他前面,如果還不發力,等到大局已定時一切都晚了。樑士詒現在的痛點就在沒有鍥入的機會,他一直髮愁怎麼能再獲老袁的青睞呢?至於彈劾案,對久經政治的他來說,只要老袁認可他,這些都不是事!
張漢卿笑笑。這個時代的人還真是“淳樸”呢,或者說眼前人還是未能看透事情的本質。對老袁來說,是誰來做沒關係,用什麼方法沒關係,關鍵要能達到結果。“籌安會”輿論宣傳已經卓有成效了,但如何讓百姓、或者說是百姓的代表----國會議員們欣然接受,還差一鼓勁。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楊度等造成的聲勢是大了,但還差最後一把火。如果樑士詒能把這件事砸牢了,老袁對他還有什麼不滿的呢?
他笑笑說:“‘籌安會’用力已經勢微,都這個時候了,楊皙子他們還想拉褲子蓋臉,硬是羞羞答答地不想扯開這塊布。世伯可以直截了當地將之落實了,學良----哦不,家父想出了個辦法,我們拉起一支隊伍,就叫‘公民請願團’,直接把這事做牢了。小侄雖然不才,卻也敢毛遂自薦,讓它在京中鬧得更響些。”
“公民請願團”?這倒是個新提法。從名字上看,“籌安會”是個預備的組織,而“公民請願團”則真正把事落實了。樑士詒心有所動,口氣也和緩起來:“楊皙子也在召集各方進行皿煮意評,進展卻不大,不知漢卿有何想法?”
有何想法?不能既要做**又要樹牌坊罷了!現代社會,爲了騙選,搞些手段不是沒人研究過。美國的“驢象之爭”,臺灣、韓國的“空手壘”,都堪稱現代選舉的精典,造謠生事、無中生有、指桑罵槐、下絆子、下套子、誣告、誹謗等等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至於是不是皿煮,沒一個正經的人關注,大家在意的都是“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