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做得不地道,連英美國家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倫敦《泰晤士報》指責英國政|府出賣中國,認爲:“儘管中國爲戰爭做出犧牲,但是她卻遭到像戰敗國一樣的待遇。”
美國的《波士頓紀錄報》認爲巴黎和會對山東的處置是“粗暴而野蠻的掠奪”;紐約《呼聲報》認爲這是帝國主義外交史上一次“最卑劣的行徑”;美國駐華公使保羅-芮恩施爲抗議威爾遜出賣中國的行爲憤然辭職。
紙是包不住火的。得悉此事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叔叔)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衆誓死圖之。”
此項消息一經傳播,輿論大爲激昂。於是有五月初四日,北京專門學校以上學生,停課要求懲辦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之舉。可憐曹、陸、章,莫名地爲中|央政|府背上“賣國賊”的罵名。
“五四運動”的結果,張漢卿是清楚的。還在“得悉”日本在山東問題上施加影響時,即向奉軍要員表達了倒“段”的決心和目前在政治上反“段”對奉系的極大好處。在呼倫貝爾、中東路問題得到快速解決後,奉系特別是以張作霖爲首的軍政高層已經深深地領會到奉系的力量已經今非昔比了,野心膨脹之餘,都有心向關外再邁一步。
其實即使奉系不插這一足,局面也是一邊倒地向愛國的學生傾斜。但是人民黨要想真正在輿論上引導民衆、在精神上鼓舞民衆、在思想上領導民衆,借這個由頭向政|府開火是最好的一着了。也用不着再擔心中|央有任何報復的舉動,經此一鬧,政|府威信掃地,看來年的直皖大戰,皖系痛快淋漓地暫時退出歷史舞臺就知道不是偶然的,因爲其民心已經喪失了。
當然,奉系的發聲是經過充分準備的。在這個問題上,是時候發出自己的聲音,向世人宣告:奉系,已經成爲與直系、皖系一道,構成民國北洋政|府的三駕馬車,正式明確地登入了歷史舞臺。
作爲鋪墊,5月4日,首先獲知此事的人民黨在東北各地展開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張漢卿爲這場活動已經充分醞釀了很長時間,也私下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組織嚴謹、紀律嚴明的遊行規劃。
他以《奉天時報》作爲東北自治政|府的喉舌,人民黨控制下的《人民黨報》作爲工、農、商、兵、知識分子的聯合聲音,向北京政|府連續發表數篇社論:《國家將亡,匹夫有責》、《筆下三名字,國土喪十萬》、《中|央日已盡,百姓夜未央》,向段祺瑞政|府開炮。
在《百姓夜未央》中,張漢卿更以段祺瑞爲靶子,通電中外:“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奴性不泯,媚骨天成。登臺三年,賣國成績已如斯卓著,設令其長此尸位,吾國尚有寸土乎?吾民尚有噍類乎?”並要求段祺瑞辭職以謝罪。
政|府並未響應,顯然沒想到這場來自關外的一場簽字活動會造成如此大的聲勢,以至於段祺瑞政|府召集幕府商談了一整晚,拿不出一個完整的應對方案來。
到第二天一早,張漢卿又一個通電,斥責段祺瑞寧以國家利益受損而圖力保權位:“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爲之”。
來自關外犀利的向政|府叫陣全國大譁,消息傳開,北大學生在關內首先鬧起了學|潮,受此感染,北師大等各校立即響應。風聲所播,北京到處學生罷課、商店罷市。
同時,東三省人民在關外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簽字的運動,更大規模的罷工、罷課、罷市在東北展開,當然,領導這場運動的是人民黨在學生中的黨組織、商會、工會,共計有超過一百萬人蔘加了這場集會。
大規模示威標誌着人民黨作爲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作爲人民黨領袖和此次運動的發起者兼組織者,張漢卿以一幅愛國、激進的面孔橫空出世,出盡風頭。
事情在發酵,然而當局不是去澄清,而是以激烈的強硬來應對。北京政|府出動軍警,抓捕學生數百人,更將形勢惡化。張漢卿首先痛斥這種行爲,又是一通電文:“凡是用武力鎮壓有思想的愛國者,歷史上都不會有好下場。”並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爲消滅這樣的賣國政|府而武裝起來”!
他在《舊中國已經死了》一文中,列舉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所簽署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以及中國每況愈下的國際地位,激昂地發表了要讓中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不朽名篇《鳳凰涅槃》,也是一篇波瀾壯闊的戰鬥檄文:
“除夕將近的空中,
飛來飛去的一對鳳凰,
唱着哀哀的歌聲飛去,
銜着枝枝的香木飛來,
飛來在丹穴山上。…”
嘈雜的學堂內,年輕的於一凡正在出神地讀着這首氣勢磅礴的宣言式的葬歌和頌歌。對於年輕英俊的“小姑父”,少女的心裡總是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可是她知道是不可能的,但仍無法停止對他的一舉一動的關注,在報紙上,在傳說中…
“小姑父”是一個很和氣、很陽光的男孩子,又有着尋常男孩所沒有的男人氣、英武氣,令人沉醉呢。
“我們便是他,他們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和小姑父一道,在浴火中重生,爲自己的人生開闢一條新的篇章。
“我們年青時候的新鮮哪兒去了?
我們青年時候的甘美哪兒去了?
我們青年時候的光華哪兒去了?
我們年青時候的歡愛哪兒去了?…”
於一凡信馬由繮地開小差,她渾身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難受,使她坐立不安。在讀到“只有歡唱”時,她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盪,放聲大哭。
《鳳凰涅槃》的影響力不單單感染了於一凡,讓她第一次產生了要在浴火中燃燒自己的信念,還激勵着無數激流勇進的大學生們、進步分子和無數知識分子,它後來被認爲表現了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是中國新詩劇的光輝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