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義理論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國家主義的提倡者北一輝也推波助瀾,他在1926年寫了《維新革命論》一文,從明治維新的歷史中總結出“維新革命不取決於戊辰戰爭而是由天下大勢之頗頻暗殺決定的”。
他認爲“古今一切革命依靠軍隊運動是歷史的通則”、“革命是青年的事業”、“是極少數者與極少數者的鬥爭”。這樣,北一輝就補充了他之前在《日本改造法案大綱》中沒有涉及到的“維新”政變由誰來完成的問題,把注意力放在青年軍官身上。
從此,民間法西斯運動和青年軍官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信奉北一輝學說的青年軍官慢慢形成巨大的力量。
他崇尚暴力,鼓吹戰爭萬能,宣揚國土狹小的國家對外擴張是合理的,極力爲日本的侵略政策製造理論根據。他還宣稱,日本應當打敗英美俄中等國,締建一個龐大的世界帝國。北一輝的法西斯思想理論是日本對外擴張,特別是擴大對中國的侵略的直接理論依據。
持有相同論調的陸軍軍界強人宇垣一成大將在復任陸軍大臣前即是亟圖“解決滿蒙問題”的人,在他的日記中曾經記有:“滿州內蒙,應和日本成爲一個經濟單位,此乃日本最低限度之生存條件。”
“對支那關係,乃日本存亡、國民死活之重大問題。帝國對支那立場,有全般的與特殊的之分,特殊的,即爲滿蒙;滿蒙對策之基點爲:包容入帝國領土;使之獨立爲帝國保護領或自由國;更謀我經濟進展並擴張權益……”。
但是日本畢竟底子還薄,窮兵黷武的後果漸漸在二十年代開始顯現。一次大戰結束時,日本陸軍的常備師團總數已經擴展到了21個,海軍也在進行“八八艦隊”計劃,這已經超出了日本這個事實上的小國所能負擔的界限了。
比如說“八八艦隊”如果建成,光每年的維持費用就是6億日洋,而當時日本政|府的財政支出每年只有15億日洋!加上一戰以後的和平思潮,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機器,確實有點荒唐。
再加上1920年代空前的經濟危機席捲了世界,日本也進入了所謂“昭和恐慌”。東北部各縣餓死不少人,賣兒賣女隨處可見。這時候日本只能走“裁軍”這一條路了。
1925年加藤高明內閣時,陸相宇垣一成進行了所謂“宇垣裁軍”。其主要內容是裁減1/5的陸軍軍力,也就是4個師團,關閉5所陸軍醫院、兩所陸軍幼年學校。
宇垣裁軍的主要思想是“以質量換數量”,並不是爲國家預算省錢。節省下來的經費擴充了一個坦克聯隊(團)、一個高炮聯隊、兩個航空聯隊和一個臺灣山炮聯隊;開設了陸軍汽車學校、通信學校,爲陸軍部隊配備了飛機、坦克、輕機槍、汽車牽引炮和野戰重炮。
精兵簡政,走科技強軍之路也算是正確滴。畢竟,假想敵中國地大人多,若是不能在裝備上比中國軍隊好一點,靠彈丸之地的日本,怎麼和中國鬥?從這點來說,宇垣還是有先見之明的,也算是緊跟世界軍事發展潮流者。
但宇垣裁軍遭到了強烈的抵抗。
首先,裁下來的4個師團的軍官們沒處安置,後來就把他們弄到學校裡去當軍訓教官。你說有哪個老師或學生會喜歡一個軍官在學校裡成天溜達的?於是糾紛不斷,整個社會上就形成了一種“軍人是吃閒飯的”看法。
軍人受得了這個嗎?這不剛剛打完仗,前幾天大家還在喊萬歲,怎麼爬起炕來就不認人啦?到哪兒都看白眼,嫌哥兒們吃閒飯?哥兒們自己去找飯吃!總比在這兒當孩子王強。
不是用裁軍的錢給了軍人們好武器嗎?嘿,人家不稀罕這個。
說起日本軍隊的保守,人們很喜歡舉的一個例子就是日本軍隊的軍刀。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各國軍隊裡軍刀就已經是禮儀用具,但日本軍就是死抱着不放,在二次大戰時還是作爲一種制式兵器,是個官就得挎把刀,沉甸甸地吊在腰上,行動不便不說,倒黴的還造成事故。
日本刀是鍛造而成,磁力很強,帶着那軍刀坐飛機對羅盤有很大影響。當時美軍已經有了雷達,捕捉日軍飛機時經常發現日軍飛機飛的航線莫名其妙,起初以爲是爲了逃避美軍跟蹤,到後來才知道,是上面坐的軍官攜帶的軍刀在作怪,弄得飛機偏離航線。
飛行員技術棒的,還能糾正過來,碰到那技術菜的,或者是路線不熟的,那就直接飛天照大神那兒去了,連屍首都沒有。後來日本稱之爲軍神的山本五十六還好,畢竟落得個全屍。
回過頭再說宇垣一成。宇垣是陸大第14期1900年畢業的,是所謂“軍刀組”之一。宇垣從小就挺聰明,小學畢業後在母校當代課老師,14歲就通過了教員資格考試,成爲正式教員,16歲居然當上了小學校長。
1894年的小學校長,怎麼着也比現在的半野雞大學校長要酷得多吧,況且只有16歲。
宇垣以“軍刀組”的身份從陸大畢業,確實挺一帆風順。先後當過駐德武官、參謀本部軍務局長、作戰部長、陸大校長、第10師團長、教育總監部本部長、陸相等要職。
但因爲兩件事得罪了孃家人陸軍,一次是1931年3月,後來的甲級戰犯橋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策劃過一次政變,要推宇垣做首相。後來雖然宇垣自己制止了這次政變,但是講不清楚到底參與到了什麼程度。還有就是這次裁軍,主要就是因爲這事。
所以正史上1937年廣田弘毅內閣總辭職以後,宇垣受命組閣,這時孃家人出來搗亂了。石原莞爾串通陸軍又鬧了一次妖蛾子,不出人當陸軍大臣,於是宇垣只能灰溜溜歇菜。
戰後1953年,宇垣又以最高票當選爲參議員,有過幾次要出任首相的風聲,但就是沒當上。日本人一提起宇垣一成,就會想到幾十年在首相寶座邊上轉,但就是坐不上去的滑稽形象。
別看陸軍罷過宇垣一成,宇垣在陸軍中的影響力其實是巨大的。當時有個名詞叫“宇垣派閥”,就是後來的所謂“統制派”,裡面都是些什麼人呢?
看看以後升上陸軍大將的名單吧:金谷範三、南次郎、畑英太郎、阿部信行、本莊繁、鬆井石根、小磯國昭、杉山元、畑俊六。裡面有兩個後來的首相:阿部信行、小磯國昭,四個後來的甲級戰犯:南次郎、鬆井石根、小磯國昭、畑俊六。
嗯?怎麼沒有中國人熟知的東條英機,他不是統制派的大哥大嗎?別急,東條這時還沒有混出來呢。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人民黨政|府逐漸顯露出來的力量使這一時空的侵略分子不得不掂量着發動在東北的局部戰爭有可能使中日兩國陷入全面戰爭的危險之中。
當然他們不會假設到日本戰敗的情況,但是長期僵持依然是資源貧瘠的日本所不能承受之重。他們一遍又不一遍地進行着兵棋推演,臆想着螞蟻吞象的場景。
但是張漢卿不會再讓中國受凌的故事“情景再現”。工業及經濟的復甦和躍進給軍工力量以巨大的支撐,人民黨在成立後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影響已涉及到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黨和中|央政|府的威信空前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自鴉片戰爭以來得到充分表現。
這一切,讓千年的泱泱大國渙發出新的活力,並已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現在看不到帝國“長遠規劃和利益”的財閥和政客們,光想着和中國做生意賺錢,卻忽略了他們對帝國的責任。他們一直對裕仁天皇佔領滿洲的計劃推三阻四,讓裕仁天皇在實現夢想中的中興大業時感覺十分掣肘,是到了該給他們點顏色看看的時候了!
從孝明天皇時代開始,日本就制定了在天皇領導下驅逐蠻夷統一國家的戰略計劃,首先是提高國力,實現現代化;然後以向海外擴張的方式和敵人作戰,在日本和西方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保證日本的安全。由此而產生了“北進”和“進南進”之爭。
北進派主張吞併朝鮮,侵佔滿洲、蒙古,後來包括西伯利亞地區,而南進派則認爲應該佔領或控制日本以南,包括海域諸島及東南亞的南洋地區。
裕仁認爲,北進只是國防的需要,絲毫不能解決日本人口過剩、工業品出口和戰略物資來源等關鍵問題。日本人不喜歡氣候寒冷的地方,北海道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歸屬日本,可到現在還是地廣人稀。
後來明治天皇征服了同樣寒冷的朝鮮也於事無補。如今陸軍中頭腦幼稚簡單的北進派,還想以滿洲爲基地,進一步擴張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和飛沙走石的蒙古,簡直就是瘋言妄語!
南洋氣候溫暖,土著人稀少而懶惰,便於日本人移民;而且東印度羣島豐富的石油、橡膠和礦產將爲日本工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戰略資源。
只是東北還有日本人發展工業必不可少的鐵礦和煤炭,他又怎麼捨得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