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國慶之際,除臺灣孤懸海外仍被日據、海南尚未建省、重慶尚未分出四川外,中國大陸32個區域完全實現了統一。
這時候,爲期一年的段祺瑞執政|府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可以體面下臺了。換句更貼切的說法是,奉系已經用不着他了。
建立一個新民國的政治模式在爭論中慢慢落下帷幕,一個清晰的大框架顯現在世人面前。
由於奉系在軍隊中佔有絕對控制力,加上奉系一貫控制下的地盤佔有中國的八成多,所以在新民國成立的大事件上,大家都圍繞着奉系提出的框架來討論,而不是另建爐竈,國民黨亦然。
鑑於中國主大陸已無可以掣肘張作霖的力量,集總統與總理於一身的執政身份已不符合皿煮化的要求。作爲國家計劃委員會的主席,張漢卿積極設計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架構,並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中國完成了對國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模式。
重中之重、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恢復國會:自曹錕賄選,除了戰爭狀態,一年多的時間裡全國大部分地區處在奉軍和人民軍軍管之下。人民黨在維護國家統一與主權完整、領導工人運動、農村土改、婦女解放及統一戰線上建有卓越的功勳後,不但在法理上,而且在心理上讓全國人民得到認同。
當此之際,改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已成爲可行。
行政上,張漢卿醞釀着把重慶從四川省剝離出來,以解決川中一省獨大的局面;把因交通不便而無法有效管理的海南從廣東省中剝離出來展等。
這樣,根據張漢卿等人起草的《臨時國會組織法》,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爲中國人民黨|領導下的新國會,分參議院和衆議院。
參議院由中央目前直接控制的28個省份及剛從各方軍閥手中取得的廣西、雲南、貴州、四川4省,及剛醞釀新成立的巴山、海南兩省,加上在正史上一直遊離於中央的西藏、日據的臺灣,共36省組成。
不計省份大小,規定每省各佔3個名額。後繼如有新劃撥的省份,都將在加入後自動獲得名額。
爲了最大保證人民黨的優勢,根據張漢卿的要求,參議院另增加軍隊退役將領席位5個,人民黨獨立任命席位5個,退休政|府首腦席位5個,均有同等效力。
這一點頗爲大家夥兒不滿,不過張漢卿根本沒打算這麼做,他提出這個議案,只是爲了和大家討價還價達成另外一個目的。
果然,在反對系的聯手狙擊下,張漢卿作了妥協,取消人民黨獨立任命的席位,以之交換的是,作爲軍隊中德高望衆的元帥大將,必須有資格取得與參議員同等的一票;而對國家大政有深刻了解的退休常委,爲了不致浪費其寶貴的施政經驗,亦需與此同例…
這是埋下仗筆呢,因爲張漢卿已經與張作霖商定,在政治工作完成後,就進行軍銜的評定工作。幾位元帥未來就將是幾張天然的參議院選票,因爲軍銜的評定是軍隊自己的事。所以弄幾個元帥在不得已時服從於政治需要,當然,情況不至於壞到這步,哥只是留下伏筆…
衆議院由此36個行省(臺灣因日據只有名義席位)隨省份人數多寡而變化,初定爲每100萬人口中有一個席位,加上中央直屬部委及人民軍代表兩個部分,衆議院計劃在1925年設立482名議員。
規定由衆議院議長兼任國會主席,所有議員在任期間享有司法豁免權。在重大事件上(如修改憲法等)需得到參、衆兩院各2/3多數通過;在普通法律的制定及修改上,均需兩院過半數通過後交國家|主席簽署生效。
國會是中華民國最高權力機關,衆、參議院的職責分別是:審議及修改憲法;對重大議案的表決;對政|府的信任投票;年度政|府報告及預算的審覈表決;對外締結條約的批覆、宣戰等。
參、衆議院各設立8個委員會,分別是:憲法委員會、法律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外事委員會、經濟貿易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司法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超過1/5的議員、參政團體、及兩院院長均可獨立提出議案。
但兩院也有差別:參議院側重於人事權和政治層面如批准對外條約等,衆議院更多地關注於國內具體事務、如財權的控制,以此來約束政|府。
在行政上,因爲歷史的原因,其它黨派一時無法憾動人民黨的執政地位,因此要約束它的權力,只能在國會上,所以以國民黨爲首的參政|黨派和團體,推出一個約束政|府的法案,即《國會表決辦法第十三款》:
針對政|府信任案,如果參、政兩院都以過半數通過不信任案,則政|府應當解散。當然,這是在極端的情況下。
因爲參議院對衆議院的反制權,所以在《國會表決辦法第十四款》裡對於年度預算、政|府報告等關係到政|府施政能力測評項目,如果衆議院第一次不通過,而政|府又強硬直接提交參議院表決,如果未獲得2/3多數通過即被視爲未通過,則政|府亦應當解散----
這是一個堪稱傑作的約束政|府辦法,即執政者想強行推行一項決策但沒有獲得民意,他必須要冒着丟烏紗帽的風險…
人民黨普遍不願意有這麼一個緊箍咒罩在頭上,但是張漢卿立主同意這兩條款項。
一個沒有約束的政|府,遲早會破壞“三權分立”的平衡,成爲一個極權的政|府。這兩個條款,雖然看起來可能會打擊政|府的權威及限制政|府的權利,但從長遠來看,又何嘗不能限制政|府的決策人員弓雖女幹民意、而不是成爲像後世所唱的“人大點點頭,政協拍拍手”的微弱監督能力?
在其它一般議案上,均需按照先衆後參的順序、經兩院過半數通過即可成行。
在修憲上,需經參、衆兩院各2/3多數同意方可通過;如果第一次提案未獲通過,5年內不得再提出同等議案----這樣做,已經基本上確立了人民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政治的領導地位。
憲法已經規定了人民黨作爲執政|黨的種種優勢,當然在修憲上予以設立高門坎。在這種情況下,萬一後代仍守不住人民黨的優勢地位,那也只能說明這個黨已經根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了,活該被淘汰----再好的制度都經不起敗家子來折騰。
國會選舉同樣是每5年一屆,議員任期無限制。
政|府架構則是以國家|主席爲主權象徵,代替之前的總統。只是名稱的改變,國民黨也沒作過多反對,但是當人民黨給出的國家|主席選舉辦法出臺時,還是得到劇烈反對。
因爲在張漢卿的要求裡,這個職位要由中國人民黨提出候選人名單,交衆議院表決通過。國民黨表示反對,因爲之前的總統,是直接由國會選出的,無論哪個黨派的人都可以做。
這裡他們埋了個伏筆。在新一屆國會還未建立、制度還有健全的時候,國民黨以其在宣傳領域的優勢,是極有可能捲土重來的。孫逸仙在舊國會中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特別在他身體已經病重的情況下,沒有人可以獲得他的這種哀兵的優勢。
如果國家|主席一職要通過國會選出,孫逸仙極有可能在這種形勢下獲勝。雖然這並不會影響到國家大局,但至少會平白增加些變數。張漢卿不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也堅決地認爲“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認爲極端的行政權力壟斷對國家的皿煮進程不是好事。
但也不會傻到樹立對手,他寧可讓段祺瑞繼續作虛君也不能接受一個有影響的國民黨大伽。國家形式上統一了,軍權算是握在手裡了,但行政權力也是非常重要滴,是人民黨賴以存在的基石。最主要的思想,是允許國民黨等在政治上起到監督人民黨的作用,但不是讓他們直接指手劃腳。
所以,不行!這是原則。行政上如果不能體現人民黨的領導地位,難道我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仍要由那一撥子只能喊口號、脫離百姓、只知道憤世嫉俗的書呆子來坐嗎?
不但國家|主席,連總理、內閣成員、軍隊的領導權,都要在人民黨的控制下,都要在憲法的基礎上得以保證,甚至這個國會,未來也必須由人民黨控制!
在張漢卿之前的試點裡,是除了保證司法獨立外,國家的領導權要體現出人民黨的意志的。
這個迴應讓孫逸仙及其助手們極爲不滿。現在國民軍已經沒有了,如果不能在重要的國家|主席一角扳回局面,沒有了軍權、行政權的國民黨早晚將會淪爲二流甚至不入流的小黨,他辛辛苦苦爲之奮鬥的事業也終將煙消雲散。
雖然名義上與人民黨都是三皿煮義的信衆,可是領袖人物也有私心。
當然,張漢卿是允許孫逸仙成爲國家副主席的不二人選的,如果他願意,也會有準備地讓他擔任國會主席,這是最底限的安排了。不過考慮到他的病情,繁重的國會工作可能並不適合他。
對此,國民黨中央並不領情,孫逸仙甚至派廖仲愷向外界表明自己仍願意做中華鐵路總辦,這就有點賭氣的意思了。當中間人把國民黨的要求向張漢卿說明時,他曬然失笑,提筆給對方寫了一首《七律》:
“飲茶粵海未以望,索句渝州葉正黃。
一十三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