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取黑龍江後,張作霖勢力大爲膨脹,親自控制的兵力由一個師擴充至三個師之多,非向奉天以外發展不可,控制吉林便成了張作霖的下一個目標。在此之前,清除當前臥榻之傍的馮德麟是應有之義。
而且對於二十八師,老張可是一直流口水呢。
同爲師級單位,27、28兩師都是繼北洋六鎮之後第二批建立的11個師之一,是配備最精良、訓練最有力的國家精銳力量。如黑龍江的陸軍第一師編制,其實不在北洋軍序列中,充其量只能算是地方部隊而已。至於什麼吉林混成旅、英順的騎兵第五旅等,只能算是雜牌軍。算上新成立的29師,民國六年國家才組建了這樣的北洋師20個。
若是能拿下這樣的師,纔是張作霖力量的倍增器。也就因此,張作霖一直不願意與馮德麟刀兵相向:兩隻精銳之師,無論誰被擊傷,都是不可挽回的損失。私下裡,張作霖可是一直把二十八師等當作自己的囊中之物來看的。
可是以馮德麟的老成,他已經感覺到了危機,在張作霖張開獠牙之際,明智地縮回北鎮。此一回合,張作霖扳回一局,但是他有28師在手,誰都奈何不了他!
確實。對待這樣一個既無大錯又有精兵在手的“民國元勳”,張作霖有種狗咬刺蝟無處下嘴的痛苦。二十八師就像一個被玉體橫陳的美女躺在他面前,而自己卻被束手束腳。
還是張漢卿知道父親心意,他勸慰說:“父親可是對二十八師有意?其實不用過於糾結,不用半個月,我保證你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二十八師,不用動刀動槍!”
由於張漢卿屢有驚人之語但屢有不凡變現,張作霖對他的話由兒戲之語變爲將信將疑再變爲主聽計從,其實也有一定的變化,只是時間太快,他感覺不到而已。只到這話,那一喜非同小可。他豁然問:“小六子,你又有什麼好主意了?”
現在的張漢卿,在他心中已經儼然是軍師的角色,在經國濟事方面,還真的是賽比劉伯溫、諸葛亮,連跟着他很久的總參議楊宇霆也漸漸難望其項背。
張漢卿是知道其後的故事的,現在張勳還在奔往北京的路上吧?北京城馬上會有一場大亂,爲之鞍前馬後的一堆跳樑小醜即將登場,馮德麟將會自絕於軍界。但是他又不能明講,那不是預測,而是預言了。他只能說:“根據奉情局的情報,北京將有驚人之變,那位張盟主有意再把小皇帝扶上神壇,我正促使奉情局給馮師長一定信息與方便,讓他主動摻合此事,而後設法讓其身敗名裂,父親便可以不費一槍一彈拿下二十八師。”
張作霖對他的話感覺匪夷所思,但是張漢卿堅持說不用着急,馬上就見分曉:“父親只需耐心等待即可,大勢已趨,馮師長不掉進去都不可能了。”他狡黠一笑:“特戰大隊已經啓程赴津,如果不出所料,好消息將會接腫而至。”
張作霖諮詢道:“可是黎總統派來特使之事?”
張漢卿斬釘截鐵地說:“通報回絕他!”
這個特例是黎元洪親派的,原因很簡單:拉攏。
段祺瑞在北京政|府內閣中連任7屆陸軍總長,實力非常小可,在袁世凱死後,又兼國務總理,漸漸獨斷專行起來。他甫一上任的第一道任命,便是安排徐樹錚爲國務院秘書長。
這可是要經常與總統打交道的重要部門和人物!老袁在時,徐樹錚都沒有多少收斂,現在段祺瑞在臺上,那可是讓人很難繞過去的坑啊!
黎元洪原先爲副總統兼鄂督,但被袁世凱調離鄂地後實力大削,雖在袁死後當選總統,卻任由段祺瑞呼風喚雨而無可奈何,被人稱“蓋章總統”。黎元洪盛怒之下,欲行使“憲法權力”罷免段祺瑞,而段祺瑞則令屬下各省督軍宣佈獨|立。總統、內閣矛盾日益加深,遂演成“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時,地方大員靜觀其變,作騎牆派。黎元洪因實力不足,屢落下風,急切尋找實力派做後盾。他瞄了半晌,也看中了張作霖----眼看得張作霖與馮德麟同城操戈,而張無論實力、名望均遠在馮德麟之上,於是產生拉攏之念。他親派特使來奉調解,直批馮德麟犯上作亂,背離中|央,聲稱如此次調解再不成功,當提交國會聲討。
這個總統特使如果早來一年或者半年或者兩個月,張作霖或許能產生些感恩戴德之心。可是時機變化,形勢已經對他相當有利了,這種錦上添花之舉,對老張已經不痛不癢了。
媽媽的,早幹什麼去了!老子當初被馮德麟逼宮,低三下四地被奉天人譏笑時沒見你對他有半點申斥,現在老馮自己乖乖呆在北鎮偃旗息鼓了,你又來出什麼妖蛾子?小六子現在仍然以上校軍銜領衛隊師師長職務,都是拜你所賜,這事還沒完呢。再說,你一個泥菩薩來淌奉天這股渾水,對自己又有什麼幫助了!
最重要的是,現在還不是和段祺瑞掰手腕的時候。
“府院”之爭最終將以掌握重兵的段祺瑞輕鬆取勝,張漢卿深知歷史,敏銳地抓到了這個機會,要乃父旗幟鮮明地表示支持段祺瑞,以在將來可能的吞併馮德麟時,能夠得到段的支持。當時在段祺瑞支持下醞釀宣佈各省獨|立的督軍團正在徐州召開會議,張作霖派副官長趙錫嘏代表參加,並將此事經過,一再函告以盟主自居的張勳,爲自己將來先禮後兵埋下伏筆。
第一函說:“…無論如何,霖當靜候,萬一事出意外,飛蝗滿天,霖亦必有相當之對待,倘有借重我公鼎力之處,屆時當再電聞…”
第二函將訴諸武力的態度,表示得更爲露骨。函雲:“紹帥鈞鑒:奉事辱承垂詢,仰見古誼殷拳,感激之忱,莫可名言。作霖與馮閣臣患難相交,十載以還,從無失德。今以細故,遽爲此落井投石之舉,人心之險,可爲三嘆,乃我方委曲求全,彼則相遇日甚。日前馮回北鎮,湯旅長亦移駐新民,由表面言之,似亦稍事歸宿,惟證之近日種種情形,馮(德麟)、湯(玉麟)實爲結成一體,近經密偵報告,竟派其私黨,招匪運械,爲日不足,積慮處心,可以想見。現作霖已連電中|央陳明辦法,若中|央爲息事寧人起見,將馮別爲位置,湯可隨之俱去,作霖亦未便苛求。倘中|央亦厭棄此輔,或一時難有位置,而彼輩復蓄意擾亂,不顧大局,則實逼處此,終當訴之武力。作霖無似,而宅心磊落,素爲我公所知,至於彼此關係之深,夙承厚愛,更不待言。屆時既與彼輩干戈相見,實力一節,敝處可以了之;幸假以聲威,遙爲作勢,自足以寒其膽,而攝其魄,知公當有以許我也。詳情由趙中軍面陳。專此敬候勳安。”
馮德麟在爭取中|央諸公的支持上也落了下風:他不如張作霖那樣及早地旗幟鮮明地表明態度,得到段祺瑞的欣賞;也沒能夠引起黎元洪系的重視。在中|央政治爭鬥風起雲涌的當口,基本上被邊緣化了。在張作霖接連行使將軍權力、擠壓二十八師發展空間時,竟然一籌莫展,如履薄冰。不到半年時間,形勢發生了逆轉,輪到他步步退讓而無還手之力。
自己得罪段祺瑞總理親信段芝貴在先,黎元洪總統不滿見於後,馮德麟見勢不妙,激流勇退,將部隊撤回廣寧。忍耐多時的張作霖,卻一發而不可收拾。他趁着府院兩系均對自己伸出橄欖枝之際,天時地利人和均佔優勢,不乘機發力,便不是張作霖的風格。
民國6年5月28日,段內閣請出了最崇高的調停人,就是以前招安張、馮兩軍的奉天最高軍政首長趙爾巽,這位趙次帥搭乘三等火車到了奉天。
對他,一般讀者可能對他並沒有很強烈的印象,但是稍知道《二十四史》的都知道,趙爾巽是撰寫《清史》部分的主編,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此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當時深孚衆望:於民國2年就任清史館總裁時,由濟南到天津,由天津到北京都是坐的三等火車,在北京城內只坐人力車不坐汽車。段祺瑞也想借助於他來抹去關外兩強的戾氣。
趙爾巽抵達奉天后,張作霖爲了表達自己和平的決心,立即專程趨訪,第二天趙爾巽去探訪馮。由於他的聲望,吉林督軍孟恩遠、黑龍江督軍鮑貴卿都派參謀長來謁趙,趙乃召集調解會議。可是這個時候,張作霖佔據極大的優勢,輪到他不想調和了。自然,調解終無所成。
張作霖得勢不饒人,卻讓馮德麟想低調而不可得,他進而行使權力,免除馮德麟軍務幫辦職務,撤掉二十八師駐奉天辦事處。
馮德麟受挫後退居廣寧(北鎮),意志消沉,固守田園,無所作爲。其部隊因爲軍餉卡在張作霖手中,又有不少主要軍官看到大勢已去,皆生動搖之念。馮德麟奮鬥一生,卻先後失去中|央總統與總理的信任,眼見得最終將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