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坦克的大規模使用,所有射擊的死角都有機會由相鄰坦克補位。在連綿不斷、震耳欲聾的槍炮與發動機的轟鳴聲中,大和武士僅有的一點勇氣也都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茫然和死亡。
最重要的是首輪轟炸嚴重破壞了日軍的通訊系統,造成前線指揮系統的大部癱瘓,各聯隊陷入各自爲戰的境地,使本來就處於劣勢的關東軍雪上加霜。
這是中國坦克的首次參戰,給在場的人民軍官兵以強大震憾,也讓張漢卿堅定了走裝甲化的陸軍發展道路。
日本其實也有坦克,不過因爲種種原因,它的步調慢了一些。
作爲彈丸小國,日本一直都很重視重裝備的發展,它很早就開始了坦克國產化的研究,與張漢卿萌發研製坦克的念頭同時,但實際進行還要早2年,這源於當時中日之間工業能力的差距。
1918年在英國留學的日本陸軍輜重兵大尉水谷吉藏從英國購買了兩輛“馬克”Ⅳ型坦克,輾轉運回國內,這是坦克首次出現在日本本土。當時,日本陸軍正與駐青島的德國軍隊作戰,新運到的坦克給日本陸軍帶來了希望。
隨後日本又引進了英制“賽犬”A中型坦克和法制“雷諾”FF輕型坦克。
1920年,日本將數輛“賽犬”A和“雷諾”FF集中到陸軍步兵學校和騎兵學校,進行坦克戰術研究。此一時間大致與張漢卿的T-20同期。
1922至1925年間,國際上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軍備限制條約,日本陸軍也相應進行了縮編。由於軍費減少,外購坦克十分困難,所以日本開始了坦克國產化的準備工作。
1925年5月1日,日本千葉步兵學校的5輛“雷諾”FF和3輛“賽犬”A組成了教導戰車隊,這是日本陸軍建立的第一支坦克部隊,之後在九州島久留米建立了第一支實戰坦克部隊。
這時候由於奉軍的保密措施的得力,也是由於各帝國主義對華防範不嚴,張漢卿的坦克部隊已經實際成軍,得益於他對於發展坦克的果斷。
在組建了步兵學校和久留米兩支坦克部隊後,由於日本國內暫時還不具備自行開發坦克的能力,所以日本軍方派出考察團前往歐美各國,準備購入新型坦克,組建裝甲部隊。
當時歐美各國都加緊進行坦克的研發,其中美國“克里斯蒂”和英國“維克斯”坦克是技術含量最高、最好的,因此備受日本考察團的關注。
“克里斯蒂”坦克的輪履兩用設計和“維克斯”坦克35千米/小時的高速,讓日本考察團興奮不已。他們要求克里斯蒂和維克斯公司轉讓技術或共同開發新坦克。法國人爲獲得更多的資金,也與日本人聯繫,打算低價出售一批老式“雷諾”FF坦克。
這筆找上門來的生意讓日本考察團很高興,立即給國內發去報告。然而,當報告送交日本陸軍省時,遭到了日本陸軍省技術本部的反對。他們認爲使用老坦克不利於建設一支新的坦克部隊,他們要獨立開發自己的坦克。
日本陸軍省對能否自行生產坦克沒有信心,但技術本部因爲之前順利研發了3噸級的牽引車,自信心膨脹,認爲絕對有能力生產坦克。最終日軍決定只從法國購入少量“雷諾”以維持訓練需要,同時加緊日本國產坦克的研發。
這一開發就是三年。
最初日本準備仿製“維克斯”MKⅠ坦克,希望擁有一種機動性高的坦克。但1925年,多炮塔坦克正是世界上坦克發展的主流,各國都大力發展這種有強大火力、能伴隨步兵作戰的坦克。對於它強大的火力,日本十分推寵。
此時法國研製成了“色拉”2C重型坦克,車體上方的主炮塔內裝有1門57毫米炮,車體左右和後部炮塔內裝有4挺8毫米機槍,使其變成可以360°射擊的活動的鋼鐵堡壘。
這種巨大的坦克給日本極大的震動,日本陸軍隨後提出的《坦克部隊裝備綱要》中提到:“目前本國坦克部隊主要裝備輕型坦克,應適時增加重型坦克。但今後部隊仍應以輕型坦克爲主。當前歐美各國所用的輕型坦克比較適合我國,而從我國的地形及適用地域來看,重型坦克應以20噸級的英制坦克爲藍本。”
20噸級對日本來說就是“重型”了,該知道日歐之間在陸軍上面的差距吧?
即使這種與人家有着顯著差距的“重型”坦克,日本還是犯難了好長時間。國產坦克出不來,軍隊自然也就沒機會得睹真容了。
所以對於坦克這玩藝,普通日本兵不但是見所未見,簡直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也不爲過。這種惡果,在中日之戰中體現出來。
短短2個小時,日本前線陣地被坦克從中|央撕開一個寬約5公里,縱深10餘公里的大口子。無數的人民軍步兵呼嘯着跟隨而過,向着曾經的日本關東州腹地進發。
令日本兵恐懼的是,這個由鋼鐵做成的龐然大物在殺死大片己方人馬後,竟然繼續向兩翼返抄過來,讓本已承受正面壓力的兩側幾近崩潰。
許多受到劇烈震憾的日本官兵殘部甚至羨慕在戰鬥一開始就陣亡的勇士了,至少,這些人在肉體被摧殘前沒有經受到精神上的折磨。
由於中|央及兩側相繼被攻破,日軍戰線全面崩潰。
此一結果,不僅日軍第2師團長赤井中將目瞪口呆,即使觀戰如張漢卿、村風長太郎等輩,也想不到局勢一面倒至如此程度。
戰局已亂,日軍上下互相無法聯絡,潰敗已成定局。即使人民軍,在如潮的人羣擁簇下,各預計的戰術陣地紛紛得手後,大部也是師不顧團,團找不着連,都趁亂大踏步前進,反使得部分日軍力圖組織反撲的計劃瞬間破滅,可謂意外之喜。
在丟掉大部分輜重與火炮後,日軍全線潰敗至金州,與駐守在此的第4國境守備隊會合。
在丟失大面積地域後,村風長太郎反認爲可以集中本就人數不多的關東軍於此佈防,依託大連灣,可以與人民軍背水一戰,而不用以步兵在廣闊的平原上與人民軍機械化的坦克部隊對抗。因此一面積極佈防,一面急電國內求援,一面對上一戰鬥的得失做總結,並緊急研討防禦的辦法。
說實在的,如果說日本中下級軍官對一戰歐洲出現的坦克這個新事物還感覺陌生還可以理解的話,作爲在陸軍中有老前輩之稱的村風長太郎是完全瞭解坦克的價值的。之所以不能如人民軍那樣武裝,箇中原因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