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艦炮效果不彰、而突擊攻佔海洋島的行動落敗的情況下,谷口尚真同意了山本的建議。得到許可,山本五十六大佐,也指揮“赤誠”號上的艦載機,開始從空中進行火力滲透。
這個時代的飛機還是用木製蒙皮,具有速度慢、航程短、攻擊力弱、起飛後不管等多種特色,中國的飛機是重點投入對象,所以儘管起步較晚,但與日軍大致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而日軍的艦載機,則比其陸用飛機更遜一籌,作爲轟炸用的會攜帶一枚炸|彈,作爲攔截用的會在尾部加掛一挺機槍,當然,準度就大打折扣了。
從沒有過大規模艦載飛機出動作戰的先例,日軍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當然,日常訓練不在討論中。不過,烏壓壓的一羣起飛的樣子也蔚爲壯觀,顯示出這個時代日本在海洋上的地位。
根據1927年海軍陸戰隊編制,只有師一級的纔會裝備防空部隊,在旅一級根本無此說。這個時候的海軍陸戰隊還只是一支能夠下水的陸軍,對防空的概念還沒上升到相應的地位。
不是張漢卿不盡心,而是在軍事建設剛起步的時候,空中的威脅遠沒有地面上來得大,他哪裡又捨得拿出本來就不足的軍費來發展相對超前的防空部隊呢?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過多就浪費了。
不過沒有武裝,不代表對來自空中的威脅沒有預案。官兵們都被教育,發現空中威脅完全可以用機槍或者步槍對空射擊,前提是人不要呆在空曠的場地。
空中威脅對於非固定的目標----如人,是不大的,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就像當初奉系空軍轟炸北京一樣,靠得是運氣。當然,被大面積的轟炸碰着了是例外。
十五架飛機陸續起飛,只一溜煙的功夫就到了海洋島的上空。只是四下裡密密麻麻的長滿了矮草,島中心的錨位上靠着十幾艘大小不一的船,遍裡沒有人。
還是有幾架飛機找到了目標,那是在半山腰和大石塊搭成的臨時掩體下面,偶然有伸出的巨大的炮口讓他們明白,這裡不是空城。不過對這些山洞或巨石組成的炮陣,他們同樣也沒什麼好辦法。
不得已,日軍飛行員還是扔下了一些炸|彈。一是試探,二是帶着這些炸|彈上艦也不安全啊。爆炸聲響後,隨着硝煙被海風吹過,一切又恢復成原樣。
這樣,第一撥、第二撥、第三撥的日機相繼從島上巡遊了一番後,聯合艦隊又出去了一輪新的進攻,他們派出幾艘驅逐艦向海島靠近,以伺機找到一塊合適的登陸點。
儘管受過新一輪轟炸,不明底細的日艦都小心翼翼地在岸炮的最大射程邊緣遊弋,一旦岸上大炮有動靜,他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逃離。
可是海洋島上沒有動靜。
十分鐘,還是半小時?反正過了好一會兒,日軍的偵察機回報說並未發現支那人走動的跡象。也許,他們已經被重創?
司令部決定試試。於是日軍驅逐艦再度高速向海洋島駛進,不過它不是直線,而是像螺旋狀漸進。保持高速,不過是出現萬一時可以以機動性變軌而已。
它們一邊靠近,一邊以艦炮向可疑處發射,然而最後沒有反抗。
又不知過了多久,距離海洋島已經不足三裡,人民軍的岸炮又響了。
不必贅述,陷入岸炮射程太多的驅逐艦幾乎全部被擊中,其中兩艘比較僥倖,其主體部分被一艘驅逐艦擋住,只捱到皮肉傷,很快地就溜走了。
那一艘“勇敢之盾”就沒那麼幸運,兩發炮彈鑽進了它的要害:一發在煙囪下,一發在彈藥庫。
幾乎同時響起的劇烈爆炸聲把藏在海邊山洞裡的炮兵們的耳膜都幾乎震破了,就是他們發射的155MM重炮也沒這麼響吧?
殉爆導致那艘驅逐艦幾乎被從腰間斬斷,在躍出海面至少一米高之後,它的艦艏也在一聲轟鳴聲中再次斷裂。斷成三截也讓它的沉沒十分的乾脆,不到三分鐘,海面上只能看到它的殘存的桅杆。
空襲之後的第三次進攻仍以失敗告終,谷口大將也沒有脾氣了。在海上對決,日艦可以耀武揚威,但在這蹩腳的地方,他們鉅艦大炮的威力發揮不出來。
所以儘管知道中國的渤海艦隊主力驅逐艦隊就藏在海洋島北面的海面上,他們看了看海洋島,想了想西邊的獐子島,毅然決定放棄啃這塊硬骨頭。
不是打不下,而是不值得。爲了這麼一個小島,難道要全部艦隊乾耗在這裡?那可是總數達幾十萬噸的排水量!海洋島以及長島羣島重要不假,但如果主力艦隊被耗在這裡,纔是正中支那人的奸計了吧?京津滬青纔是他們的要害!
於是日艦奉命向這座海島發射了示威性的幾十發炮彈後調頭離開,他們要從廟島羣島打開一條直入渤海灣的血路。海洋島,就讓它不溫不火地存在吧,反正,經歷了這一仗,支那海軍一定看到了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靠勇武可以改變的!
日艦緩緩離開,吃了一嘴灰的李德標“呸”地吐出一口濁氣:“媽地,還是鬼子的飛機厲害!”
從聯合艦隊巡洋艦、戰列艦上發出的炮彈,雖然動靜極大,但造成的破壞極小;反而是幾撥不起眼的飛機從空中扔下的炸|彈傷了不少人,還損壞了幾門炮。
儘管沒有瞄準裝置,但是因爲飛行速度慢,相對精度還是很高的,而且只要不是俯衝,地面武器對飛機毫無作用,這就使日機有恃無恐,可以慢慢找目標。最可恨的是海洋島太小,缺少縱深,基本上飛機一起飛就鳥瞰無遺。
人民軍炮兵雖然可以躲在掩體裡,但要這樣一撥接一撥地來,這仗還怎麼打?
所以在作戰後總結時,李德標果斷地把空中威脅列爲頭等。因爲他在老帥心目中的地位,他的意見也被認真對待,一路報到海軍總司令部,並最後放在張漢卿的案頭。他的描述,讓張漢卿認識到,空中力量的加強以及防空力量的建設勢在必行。
戰爭,已經從兩維上升到立體戰階段了!本着只要領先一步、夠用即好的原則,張漢卿開始醞釀在戰後進行新一輪軍事編制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