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的一個團,硬是頂住了日軍一個半個聯隊的攻擊。
那一個聯隊是中村在經過劇烈的思想鬥爭後決定加入的:開戰以來,他的聯隊既未能成功攔阻住人民軍第7、第8師的敗退,也未能消滅那支炮兵團給後繼部隊的追擊掃清障礙,也未能突破臨津江造成人民軍防線的動盪。
現在到了金化戰場,如果就這樣看着龜尾旅團的敗亡----他以少敵多,面對氣勢如虹的支那軍,只怕不是對手----方方面面都不好交待啊。
這纔有了一向以“作戰狡猾”著稱的第八聯隊,難得地傾全力加入戰團。其實中村選擇的時機也是很好的,是在兩支隊伍拼得元氣大傷之際“悍然”加入的。
肉搏戰,雖然有技巧,但絕大多數算是體力活。你縱然神勇,碰到幾個人聯合起來打你,縱然是武俠小說中的大俠,也難抵擋訓練有素的部隊。所以當第8聯隊加入後,戰局很快朝着日軍有利的一方扭轉。
好在這裡的地形並不開闊,日軍儘管人多,卻無法在具體作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但是接近一比一的消耗,全團陣亡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中村忽然下達撤退令。正在激戰的衆人雖然不明所以,但是軍令如山,日軍還是很快脫離戰鬥。董升堂喘着粗氣----他也親自上陣了,正準備就在此地爲國捐軀呢。
這個時候,也顧不得日軍有什麼奸計了:憑經驗,不至於,否則只要這樣不停地打下去,日軍的勝利毫無問題。對於他們的撤退,他有種絕處逢生的感覺,也認爲一定是發生了大變故。
龜尾怒氣衝衝地質問中村:“中村君!爲什麼要退下來?!”第8聯隊是主力,他們撤下來,這仗就不用再打了。只是,明明彈指可拿下的勝利,中村爲什麼突然決定退兵、而且走得又如此之急?
中村這次倒非常理直氣壯:“將軍,我的偵察兵報告,一支爲數衆多的支那軍隊出現在我的右翼,距此地不足五里,其番號是第2軍,應是其前出化川裡的部隊。我們彈盡糧絕,實在沒有送死的必要。”
龜尾不信:“這裡隔着北漢江和金剛山,支那軍隊難道是飛過來的?而且他們會算,知道我們在這裡拼刺刀嗎?!”
不是飛過來的,而是飛跑過來的;不是會算,而是第2軍軍長宋九齡會盤算。
作爲跟隨張漢卿多年的老將,宋九齡完全具備獨擋一方的能力,在戰前他已經兼任蘭州軍區的副司令,若不是考慮到作爲司令官的於珍在奉軍中資歷較高,又曾是自己起家時衛隊旅的上司,張漢卿會毫不猶豫地以他取而代之。
入朝後第2軍擔任東部朝鮮的拳頭已經突破東海岸的金剛山,部分踏進了雪嶽山的境地。若不是吉興的突然到來,宋九齡不會下令停止對昭陽江的進發。
打到昭陽江北岸,和北漢江一道,在朝鮮中部形成南北分界之勢,是朝司的戰略決策,也是少帥張漢卿、國防部長蔣百里等一撥軍中大腕的妙着,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的價值都極大。第3軍聽說突破漢江,如果兩軍在北漢江會合,基本上朝鮮戰爭告一段落了。
可是吉興來了,告訴了他一個讓人心驚肉跳的戰果:第3軍全軍覆沒了!
宋九齡取過地圖,儘管大體上他已經有了不詳的預感,但是細盯到兩軍交戰的路線,他還是憤怒地質問:“這麼大好的局面,怎麼被你打成了這樣!”
就像下棋,一着不慎,滿盤皆輸。本來該是日軍手忙腳亂的情況,現在卻讓各路人民軍補窟窿,怎不火大?
而且形勢非常嚴竣:如果臨津江失守,相當於放開手腳讓敵人直搗自己虛弱的肚皮;而金化如果失守,則後方幾百裡無險可守,那個樂子可就大了。日軍可以在數個方向上發動佯動,足以讓三五個以上的軍坐臥不安。
臨津江鞭長莫及,先管不了這麼多了,估計朝司會作出安排吧?離自己最近的金川,無論如何要協助守住,至少保住一塊吧。所以宋九齡一面急電朝司告之敵情,一面命令最近的第4師轉道向西,輕裝泅水渡過北漢江向金化急進。
中村所偵知的那支部隊就是第4師的先頭部隊,也幸虧他缺少彈藥,主動避開,讓已經疲勞不堪、沒有攜帶重火力的第4師一部安然靠近金化城。
眼前壯烈的情景讓人永生難忘:視線所及,都是斷壁頹垣;身邊所觸,都是傷兵屍溝。
得知日軍的狀況,第4師決定作一次試探性的進攻,結果中村與龜尾兩支隊伍一路狂奔,過華川而不入,一氣逃到昭陽江與北漢江交界入的重鎮春川,與已經聞訊接應的日軍第4師團第20聯隊一部會合,接受了補給之後這纔算穩定下來。
這陰錯陽差的一次交戰,竟讓第2軍從容控制了昭陽江以北的大片地方,不但達成了之前的戰略目的,還在中部朝鮮鍥進一個鍥子,牽制着漢城的日軍不敢過於向臨津江增兵。
這時候才知道,第100師主力已經到達臨津江畔,與第3軍的兩個殘師固守住那條防線。這樣,人民軍以板門店、新炭、金化爲主軸的防線再度形成,而日軍則以漢城、春川爲主軸,沿漢江、北漢江、昭陽江佈防。
雙方互相在對方的左側形成動兵之狀,實際上都無力再進一步,已經使局勢漸漸穩定下來。
倒是東、西朝鮮灣兩處後方激戰正酣,但對峙的雙方也暫時管不到這些了。不過因爲日軍的對手分別是人民軍精銳的第27和第29軍,即使兩邊都是兩個師團也不會佔絲毫便宜,但是好在他們的背後就是佔優的日本海軍以及源源不斷的海上補給,人民軍想趕他們下海也不容易。
從8月1日中日雙方在暉春發生衝突起到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日軍損兵失地,讓各方都爲之震驚不已。除被全殲或主要殲滅的4個師團,日軍已在朝鮮投入7個陸軍師團,佔全部17個師團的大半。
而持續僵持不下的戰爭前景,讓日本參謀本部覺得有必要加一把力。他們準備按照軍備大綱的要求擴編陸軍,即把原先的20個師團的番號前加100,再新建20個師團,以投入到朝鮮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