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守備旅換裝

讓李鴻章震驚的是,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這東北軍就已經可以和自己打造了數十年的淮軍相抗,並且,在歷次的戰鬥中,東北軍比起自己的淮軍的表現可以說好的太多。

同樣是用洋人的槍支和大炮,同樣是中國人,李鴻章就能不明白,怎麼自己的淮軍還打不過東北軍呢,弄得朝廷現在都不信任自己,而編練新軍。

“大人,不用擔心太多,就算有那新軍,但是,涼那只有三萬的新軍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大人在我們大清的位置,還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盛宣懷說道。

“但願吧!”李鴻章擺了擺手。其實,李鴻章雖然對於那三萬的新軍有些顧忌,但是,李鴻章對於東北軍更爲注意。

“其實,我們可以不必自己一家來做的,還可以拉多幾家,比方說南方的那幾家。”盛宣懷沉聲說道。

“哦,仔細說說看。”李鴻章一聽,就已經那個明白,這下屬要給自己出注意了。

盛宣懷整理了下思緒後,繼續說道:“大人,現在大清中,也就只有我們的淮軍可當大清的棟樑了,而那新軍目前還沒有成軍,但是,假以時日的話,依朝廷的心思,是一定要把這新軍給弄起來的了,而我們也沒有多少能力阻止,何況,現在的東北亂軍也已經勢大,單單依靠我們一家可以說很難。

何況,這一年多來,我們的老家底也給折騰的差不多了,就算到時候我們能成功的把這東北軍、亂軍給平息下去,我們的實力也也會受到很大地損失。

如果讓我們拉多幾家來一起地話。不但對抗新軍和東北軍多了積分把握。到時候,我們還可以盡最大的可能保存我們淮軍的實力。”

盛宣懷的話可以說的很直白,就算是傻子也能夠聽地明白,這盛宣懷的意思就是,爲了平衡各方的勢力。而把南方的那幾家也拉進來。

“何況,如果我們想朝廷提議讓各方的督撫都編練新軍的話,到時候,那南方的幾家怕是都會支持地,而那時候,朝廷也不會不顧天下之大不謂而一味反對。這樣一來,這新軍中就不是袁世凱地朝廷禁衛新軍一支獨大了。”盛宣懷繼續說道。

李鴻章也是已經聽明白了。仔細考慮之後。李鴻章也不在猶豫,當下就說道:“你跟南方的那幾家通電聯繫下,就說,我們會支持他們編練新

“是,大人!”

而後,幾天內,就在東北軍和俄軍大打特打的時候,滿清朝廷卻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滿清直隸總督李鴻章先是上書朝廷。說在錦州的淮軍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要錢糧來購買槍彈,和補充實力,總數在八百萬兩銀子纔可以解目前之困境。

但是,現在的朝廷中那裡還有錢啊。不要說是李鴻章自己要求的那高大八百萬兩的銀子。恐怕就是八十萬兩銀子也拿不出來,連上次給禁衛新軍的賞銀都是光緒自己從內務庫中拿出來地。於是。不管是光緒還是慈禧都是直接回絕了李鴻章,不但一分銀子沒有,而且還說的堂而皇之,讓他李中堂發揮犧牲自己爲國爲民,自籌糧餉。

而後,李中堂又上書,爲了緩解北洋的壓力,讓朝廷下令徵集南方八省的錢糧來支援淮軍。而這朝廷還沒有聽明白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那南方几省地督撫們一個個都跳出來了,說什麼:沒有錢,也沒有糧。

而說白了,就是就算我有錢也不可能給你直隸地李鴻章來維持淮軍。

於是,這個時候,李鴻章又上了一書。

“觀今時今日,東北亂軍已顯,錦州淮軍已遭重創,實在無能爲繼,爲保大清江山計,爲不保萬民計,爲保皇上和太后周全計,特請援,而此援非銀餉,乃援兵也!”

而朝廷中的光緒和慈禧也不是傻子,就算他們傻,而那些朝廷裡玩弄權術一生地朝廷大員們,也知道李鴻章這話的深沉含義,無非就是,既然你不給錢,那並也得給吧!而誰都知道,如果讓那還沒有成軍的三萬禁衛新軍去了山海關的話,在幾十萬直接掌控在劉銘傳,也就是李鴻章手下的大軍,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把這三萬的禁衛新軍給吞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於是,北京城的大爺們又不顧臉皮的稱禁衛新軍未成,望淮軍將士多撐幾日,待禁衛新軍成軍之日,就是進發錦州之時。而這次並沒有到天津親自送這聖旨去,而是直接發一電令了事、

李鴻章看着朝廷發來的電令的時候,臉上不僅沒有苦澀,反而是有些泛紅,現在的事情正在按照他以先的預計進行着,一開始,李鴻章就根本沒有打算從朝廷那裡能得到什麼東西,不要說八百萬兩銀子,就是八百兩銀子,李鴻章都沒有抱有希望。

至於李鴻章爲什麼還有這樣樣,完全是爲了給予南方的那幾個省的督撫們探探前路,試試朝廷這潭水的深淺。

而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郎了,朝廷,怕是已經沒有能力了,李鴻章在心裡這樣的苦笑,自己這一生爲了這大清而鞠躬盡瘁,四下縫補這已經四處進風的將傾大夏。而到現今,怕是自己在也無能爲力了。既然沒有能力保有,何不自己推倒?

而後,他問在一邊的盛宣懷:“你說,我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中堂大人,此事非錯非對,對於國民說,此功大於過,對於朝廷來說,過大於功,而對東北亂軍來說,功絕對大於過,而對我們北洋來說。功過相抵。”

盛宣懷的這一番話。徹底讓李鴻章下定了決心,這新軍一定要練,而且還不是隻能你朝廷一個人練,還得我們這些個地方漢員一起來玩,好玩的事情。總的多人一起玩了纔有意思。

而後,南方的那幾省督撫們,以張之洞爲代表地,包括了兩江,兩廣,等南方几省聯合上書,稱要爲朝廷解憂。願自籌餉銀編練各省新軍。

弄地最後。朝廷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於是,關於各省編練新軍的事就開始了正式扯皮。朝廷和地方大員的扯皮。

在滿清朝廷和各地的實力派督撫們扯皮的時候,在東北卻也不太平靜。

現在東北中,在錦州,相對比以前可以說風平浪靜,山海關地淮軍在李鴻章的暗中指示下,保持了現狀,並不主動挑起和東北軍的戰鬥,就連以前的時候。一天一小戰,三天一大戰的情況已經沒有了。

而在吉林,數萬的東北軍也按照着陳冬生指示作者最後的戰鬥準備,而通化,現在地東北軍和俄軍地戰鬥已經可以說進入到了收尾階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俄軍基本上已經是屬於陳冬生砧板上的新鮮的熊肉。怎麼切都已經是由陳冬生來拿主意。

而不平靜的地方卻是在朝鮮。

自從陳冬生得到了朝鮮有日軍登陸的時候,不但加大了對朝鮮的東北軍的彈藥供應。而且。還指示讓已經換裝了部分武器的盛京地方守備旅前往朝鮮北部以及丹東部分駐防。以防日軍繞過朝鮮南部,直接在丹東和朝鮮北部登陸。那樣地話,可以說就極大的威脅大量防備力量的盛京周邊。

而此刻的朝鮮漢城。

包俞聽着前線來的報告,神色間有些意外。

在日軍從朝鮮南部登陸後,包俞就得到了陳冬生地命令,也開始了調兵遣將。但是,現在地朝鮮中,東北軍的實力可以說並不是很強。

也僅僅只有第六師和丹東地方守備旅。雖然這個丹東地方守備旅地實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總的來說,在朝鮮的東北軍實力還不是很強。

第六師還好,而這個丹東地方守備旅如果對上像俄軍這樣的正規部隊的話,估計會敗的很慘,自從在寧古塔地方守備旅那“傑出”的全軍覆沒的表現後,陳冬生就對這些地方守備旅徹底失去了信心。

也是,爲了提高這些地方守備旅的戰鬥力,陳冬生就決心讓這些地方守備旅換裝,雖然沒有說能有和主力野戰師一樣的裝備,但是,也能裝備上一些熱兵器。

而這些換裝的地方守備旅中,第一個就是吉林地方守備旅,其次就是丹東地方守備旅了,而後,盛京地方守備旅也加入了換裝的序列。至於海倫地方守備旅和長春地方守備旅因爲沒有直接面對緊張的戰鬥任務,所以,換裝計劃在後面。

畢竟東北現在的武器生產能力也不是很大,爲了維持九個野戰師團和四個騎兵師的彈藥供應,可以說,就已經耗盡了盛京製造局和吉林製造局的生產能力。

而給這些地方守備旅換裝的武器,很多都是之前的野戰師團主力淘汰下來的老舊槍支,現在的東北軍的九個野戰師中,基本上,都是裝備的一八七一毛瑟和一八八六步槍,至於那些之前的老舊槍支,基本上都已經給了地方守備旅。

即使這樣的話,這些地方守備旅的武器裝備也比當初東北軍初建的時候要好的多,更加關鍵的是,這些地方守備旅中,還裝備了相當數量的迫擊炮。因爲前段時間裡面,新到的那批設備現在已經那個基本都投入了生產中,現在盛京製造局的迫擊炮生產能力可以說是很恐怖的。

單單每天,盛京製造局生產的迫擊炮就高達二十多門以上,當然,這個生產能力是極限生產能力,實際上,還要受到其他很多方面的限制,比方說錢,還有東北軍自己的開礦鍊鋼能力。

不管怎麼樣說,已經成爲東北軍中標準火力支援的迫擊炮的生產能力還是讓陳冬生很滿意的。不但讓各大的主力師團都裝備上了迫擊炮,甚至還可以擠出部分的迫擊炮給地方守備旅裝備。

至於槍支的話,那就有比較大的問題了,因爲現在東北軍中,作爲主要生產槍炮的就是盛京製造局,而那吉林製造局就只有小量的生產舊式後裝槍的能力,而在東北軍的武器換裝計劃中,將把一步步把一八八六步槍作爲部隊的制式武器使用,連一八七一都排除掉了,那老後裝槍就更加不用提了。所以,吉林製造局也就乾脆放棄了武器的生產,專門生產彈藥了。

而盛京製造局中,一共有三條步槍生產線,兩條是一八八六步槍的生產線,而剩下的一條就是一八七一老毛瑟的生產線了。而三條生產線就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開工的話,也沒有多大的產量,畢竟在這個時代來說,這個步槍的生產工藝可比迫擊炮困難多了。連現在東北軍的九個主力師團中,都還沒有全部換裝。所以,能給予那些地方守備旅換裝的也只有那些淘汰下來的老舊步槍和少量的一八七一毛瑟了。

不管,儘管這樣,換裝後的地方守備旅戰鬥力可以說提高的不是一點半點,這些地方守備旅可以說都已經組建很久了,尤其是吉林和盛京這兩個地方守備旅。更是和東北軍的第一輪大規模擴編的時候就已經組建起來的。相對來說,這些地方守備旅的士兵比起一開始新組建的第八師和第九師的士兵素質要好很多。所以,當他們一換裝的時候,戰鬥力就馬上體現出來了。

第38章 中日之戰第46章 瘋狂第17章 京城的好茶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10章 打秋風第16章 帝國外交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46章 叛徒第69章 溫情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21章 埋伏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28章 登臺講課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14章 滿清新軍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13章 日軍的登陸第8章 大勢所趨第10章 戰始第16章 賣身爲奴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38章 中日之戰第31章 秋易白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89章 夜戰——炮擊第四十七章第15章 土匪進城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6章 牛角山第20章 調情受苦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68章 危機四伏第28章 登臺講課第45章 躲避尷尬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81章 俄國插手第48章 劉銘傳第14章 新時代始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60章 戰後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6章 出發第66章 確定計劃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7章 政治中心第4章 包圍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27章 賣身第1章 第一戰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15章 科舉選撥第85章 朝鮮—劫掠第36章 國書四點第4章 包圍第23章 沈家第85章 朝鮮—劫掠第64章 籌備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8章 登臺講課第48章 劉銘傳第36章 沵古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9章 只勝勿敗第34章 抵達吉林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17章 造船廠第28章 錢這東西第15章 繼續前進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13章 日軍的登陸第63章 成婚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章 被包圍第14章 夜戰第4章 包圍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2章 平亂第37章 協議=利益第55章 兩個計劃第45章 大戰來了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41章 東北地主第4章 “秋風計劃”第43章 立儲第25章 風滿樓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14章 滿清新軍
第38章 中日之戰第46章 瘋狂第17章 京城的好茶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10章 打秋風第16章 帝國外交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46章 叛徒第69章 溫情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21章 埋伏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28章 登臺講課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14章 滿清新軍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13章 日軍的登陸第8章 大勢所趨第10章 戰始第16章 賣身爲奴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38章 中日之戰第31章 秋易白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89章 夜戰——炮擊第四十七章第15章 土匪進城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6章 牛角山第20章 調情受苦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68章 危機四伏第28章 登臺講課第45章 躲避尷尬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81章 俄國插手第48章 劉銘傳第14章 新時代始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60章 戰後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6章 出發第66章 確定計劃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7章 政治中心第4章 包圍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27章 賣身第1章 第一戰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15章 科舉選撥第85章 朝鮮—劫掠第36章 國書四點第4章 包圍第23章 沈家第85章 朝鮮—劫掠第64章 籌備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8章 登臺講課第48章 劉銘傳第36章 沵古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9章 只勝勿敗第34章 抵達吉林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17章 造船廠第28章 錢這東西第15章 繼續前進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13章 日軍的登陸第63章 成婚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章 被包圍第14章 夜戰第4章 包圍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2章 平亂第37章 協議=利益第55章 兩個計劃第45章 大戰來了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41章 東北地主第4章 “秋風計劃”第43章 立儲第25章 風滿樓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14章 滿清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