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時代始

一八八七年十一月一號,中華帝國外交部將召開建國以來第一次新聞發佈會。

這一個消息的影響力幾乎同遠東干涉軍陸軍部隊被全殲有着同樣的反響力,在新聞發佈會還沒有開始,各大歐洲報紙就開始大幅版面的討論關於這一次新聞發佈會可能發佈的內容以及背後的動機。不但洋人極爲的關注,就連帝國內部的民衆也是極爲的關注,當然,在這個時代能夠關注國家的也只有那些知識分子了。

等到新聞發佈會把一天,不但衆多的洋人記者趕到,甚至,連各國的公使們也不約而同的不請自到。因爲,自從中華帝國建立以來,從來就沒有開放過外交活動,不但陳冬生這個帝國皇帝不見那些歐洲各國駐華公使們,就連歐陽天,韓章等帝國高車也都避而不見。這可以說就直接的關閉了和歐洲列強對話的通道。以至於讓歐洲列強根本就弄不明白帝國到底想要做什麼。

一直等到上午的十點多,帝國方面才正式的出場了些重要人物,韓章,歐陽天,沈重陽等帝國重臣都齊齊的到達,但是,很讓人意料的是,他們也都站立在兩旁。這個是,然人們都在猜想,難道是中華帝國皇帝陳冬生要親自來支持新聞發佈會嗎?

果然,不久後,隨着一名宮中皇家侍衛的大聲高喊:“皇上到!”霎時間,場內的全部中國人,包括韓章,歐陽天等人全部向着大門口半鞠躬,口呼:“皇上萬歲!”

而那些洋人記者們。也都恭敬的行禮,就連那些各國的公使們一毫不例外。因爲他們都看到了陳冬生還沒有進來,就已經有數十位宮中侍衛提着嶄新的步槍進來了。依照他們對那些個皇帝地瞭解,連數萬的洋人部隊都敢全殲,數十萬的平民百姓都敢殺,他們如果有什麼不恭的話,那些侍衛們手中的槍絕對不會只是擺設而已。

在衆人的呼聲中,陳冬生身穿正式的禮服。穩步的走了進來。等陳冬生做到了主席臺上,才楊了楊手,衆人才回覆原樣。帝國地各個高層們此時都站在陳冬生背後,因爲,這個時候,這個場合是沒有他們的座位。而同樣的,下面的那些的洋人記者,公使們全部都沒有座位。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在這個場合中,還沒有那一個人有資格和陳冬生同坐。

等衆人放鬆了後。那些洋人記者們也被開始允許在限定時間內拍照!

“首先,很感謝各位能來,今天,我說的事情不多,只是把前段時間內發生的一些事情簡要的說明一下。

正如各位知道的。我帝國軍在上個月,於南京外的一舉剿滅了前來胡亂干涉中國內政地歐洲部隊。兵器俘虜了七千多名的白人士兵。對此,朕對於歐洲部分國家的無理舉動深感憤怒!這完全是無視我中華帝國國威。無視我中華帝國數十萬將士,無視我陳冬生。”

陳冬生說到後面幾句的時候,散發出來的那種威嚴,直接讓下面地極爲記者一下子腿軟而倒下。

“對此,朕代表中華帝國對此強烈譴責,並且將據各種反映而做出迴應。我中華帝國絕對不會對此無視!”

之後,陳冬生又是一大篇的激情高昂的廢話後,又扯上了軍事方面:“目前,我帝國軍目前地數十萬將士以及剛剛新編的二十個師已經橫掃全國各地,不日。我中華之一統就可以再次完成。”陳冬生這話一出,又讓下面的人嚇了一跳,到目前爲止還沒有那一個歐洲國家掌握到了中國部隊的詳細戰鬥力以及數量,但是,如今按照陳冬生目前的說法,除去之前的那些部隊外,另外又有了二十個師團的部隊。這是多麼恐怖的軍事數量啊!這樣一算的話。中華見擁有不少於五十個師團的部隊。那就是高達八十萬地部隊。

要知道,目前的歐洲國家中。部隊數量最多的法國和德國,人數也不過才五十萬到六十萬左右。而中國部隊的戰鬥力到了現在已經沒有了哪一個歐洲國家能夠否認的。也就是說,就算法國和英國把全部陸軍調來也不一定能夠打敗中華帝國軍隊。

當然,這是那些洋人們的誤解。的確,現在地帝國軍中,之前地十四個步兵師,假和尚後來組建的十個師,也已經到達了二十四個師,但是,那另外地二十多個雖然也有,卻並不是洋人們想的那樣,因爲他們中,有十個師是剛開始鋪設構架的新組建師團,甚至連新兵都還沒有到位。而剩下的那些師就是帝國軍的二級部隊,也就是地方警備隊組成的師團。而去是把東北,朝鮮,直隸,山東,等目前帝國軍控制下的所有地方的警備隊集合起來的數量。

軍事說完,陳冬生又說向了關於經濟方面,而陳冬生剛一開口,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目前,我們帝國正在處於發展的階段,需要大量的幫助以及外資等,所以,爲此,帝國制定了一份規模龐大的計劃。

計劃中包括各種基礎工程的建設,各種礦山的開採,鐵路的修築,以及其他反面的事務。這些計劃中,我們將本着互惠互利的態度,歡迎各國以合作的心態參與進來!”

陳冬生微笑着看着下面的各人的反映,就知道,今天所要達到的目的已經成功了,而剩下的只需要等待而已。隨後,陳冬生把計劃中的詳細內容交與韓章說明,自己就先前離開了。可以說,今天這個新聞發佈會的最大目的不是爲了清算舊賬,也不是爲了在洋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物理,而是爲了拋下一個誘餌。一個可以讓中國快速崛起的誘餌!

如果順利,那麼中國就可以吃到一條鮮美的肥魚,如果不順利。那麼中國這個誘餌就會被吞地一乾二淨。但是,陳冬生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爲他手中還有着數十萬將士!

等新聞發佈會一結束,那些個洋人記者和那些公使們都作者同樣的一件事,那就是跑着向北京城的電報局趕去,他們要在第一時間把這次新聞發佈會的消息傳回國內去!因爲,這樣的消息絕對能夠影響世界格局的走向。

即使是那些公使好那些記者們不太清楚詳細的計劃內容,但是。他們卻聽到了韓章說地這麼一句話:這是人類目前歷史上規模最爲龐大的開發計劃!

就在那些歐洲國家得到消息的次日,帝國外交部部長,段尚文在德國柏林和德國外交部長一同舉行新聞發佈會。

而這一次的新聞發佈會的內容很簡單:德國和中華帝國正式簽訂了多份條約。包括德國和中華帝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德國和中華帝國簽約商貿互助條約,德國和中華帝國正式簽訂關於合作修築京(北京)盛(盛京)線鐵路,以及其他一系列方面的經濟合作條約。

雖然這些條約是早就已經談判好了的,但是也在今天才正式的簽署生效。當然,這個只是表面的經濟條約而已,而背後,還簽訂了衆多的關於軍事。科研方面地條約。

軍事方面,德國接受中華帝國派遣的每年兩千名的學員,學習包括陸軍,海軍等各個兵種的學習,同時。德國向帝國派出約五百名的軍事援助人員,他們主要地工作就是教授帝國軍完成關於後勤,參謀。等大規模集團作戰是的一些軍事技術。帝國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對於那些需要時間來沉澱的參謀工作,以及後勤管理等這些集團化地東西,還完全是一個小學生。

科研方面,爲了得到德國科技上的援助,陳冬生可以說是花了血本,不但把記憶中的那種一戰時候的英國無畏戰列艦的設計思想拿了出來,還把尚處於設計階段的輕機槍,以及已經完好利用的重機槍和迫擊炮等都拿了出來。來換取德國在火炮上面以及艦艇方面的技術,同時更加重要的是。換取德國在重工方面的技術支援。

重工技術,可以說是很籠統地一個概念,而在帝國軍和德國商談的這個重工是關於軍事方面的重工,比方說,鑄造炮管所需要的鋼鐵鍛造技術,能夠打削堅硬鋼材的車牀技術。這些技術的話,並不是說直接購買德國的車牀成品或者是炮管。而是需要他們地製造炮管。車牀地技術。在這一點上,纔是帝國和德國談判的重點。而其他地都是圍繞着這個來進行的,比方說鐵路,之所以德國能夠這麼成功的取得這中國第一條大規模的鐵路修築權,就是德國付出了關於重工方面的技術。

正所謂有得有失,說的就是目前這個樣子。要想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相當的地阿加

當段尚文好德國簽訂條約的這一個消息又一次的震動了歐洲。在歐洲國家剛剛得知遠東的中國要大規模開發的時候,德國就已經和中國簽訂了這麼多的條約。這已經極大的打擊了歐洲各國。

現在,誰都已經不懷疑,中華帝國要開發的決心,而一旦這個成爲事實的話,那麼參與中國開發的歐洲國家將得到大批量的利益。

一般來說,不敢是推動戰爭還是結束戰爭的,其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利益。利益,這個人類原始慾望中最爲看重的東西。

在段尚文召開了發佈會後,不但帝國北京的外交部不斷的收到了各國公使的要求會見,就連在柏林的段尚文也收到了衆多的要求會面的請求。

而那些歐洲國家心急的更是直接派遣人員到達柏林,畢竟,相對於遠東的北京來說,柏林要近的多。

正如事實一樣,衆人猜想到德國和中華帝國的條約並不會向表面上那些簡單。不管事實是否如此,已經沒有了什麼影響。

就在段尚文在歐洲來回談判的時候,陳冬生也沒有閒着。自從他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後,帝國的活動就開始多了起來。

帝國日報也頻繁的登上關於帝國皇帝陳冬生的消息,也正式因爲這個原因,帝國日報一舉擺脫了之前的困境,銷量開始激增,不但在北京,在各個大城市都設立了分部,通過電報把主要的內容進行傳遞。而這一個帝國日報的運轉方式的出現,最爲直接的作用就是,全國各國,基本上對於各種重大消息的傳遞就僅限於一天而已。

也正式因爲陳冬生的消息頻繁的出現在報紙上,也才使得報紙的銷量激增,其實,不管是洋人還是國人,都對陳冬生有着相當的好奇。尤其是當帝國日報的第一期,也就是一八八七年見過的那一期,刊登了一副陳冬生的第一副照片,雖然只是不很清晰的黑白照,但是陳冬生那一身挺拔的禮服,軍人般的身姿,都讓人們大有好感,而最最關鍵的是,陳冬生還很年輕,一八八七年的陳冬生,也只是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而已。雖然在他的臉上找不到年輕的表情,反而是一臉的成熟,嚴峻。但是這絲毫抵不住人們對於他的熱情。

泰晤士報上的頭條:“遠東的新中華帝國的皇帝陳冬生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巴黎日報頭條上的標題:陳冬生,世界所有少女的夢中情人

第44章 郭雪第89章 夜戰——炮擊第56章 戰局有變第81章 俄國插手第18章 大戰前夕第28章 帝國海軍第74章 當今之勢第8章 俄軍援軍第40章 西狩第30章 感嘆和流水線第46章 瘋狂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52章 慈禧的下落第4章 包圍第75章 招攬人才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21章 埋伏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59章 第一團和馮國璋第43章 戰初第28章 錢這東西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42章 石油第30章 城破第13章 被搶了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45章 大戰來了第52章 援軍到來第45章 “海風計劃”第45章 “海風計劃”第62章 滿清投降第92章 殺人利器—重機槍第29章 飛龍一號第44章 錦州危急第1章 被包圍第45章 躲避尷尬第54章 親臨前線第1章 成了土匪第45章 “海風計劃”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63章 成婚第26章 初步決定第32章 呼聲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86章 朝鮮行省第30章 城破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1章 東北有後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35章 人口問題第13章 烏龍之戰第81章 俄國插手第80章 朝鮮局勢第89章 夜戰——炮擊第11章 官軍來繳第42章 四個人的事第5章 天亡我也第19章 帝國銀行第45章 大戰來了第17章 造船廠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32章 呼聲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37章 協議=利益第86章 朝鮮行省第16章 賣身爲奴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33章 朝鮮第78章 盛京學院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四十七章第42章 石油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28章 擴大會議第33章 貪污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66章 確定計劃第33章 貪污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11章 官軍來繳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78章 盛京學院第6章 出發第18章 大戰前夕第4章 “秋風計劃”第3章 整編計劃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16章 帝國外交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46章 叛徒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48章 俄國革命
第44章 郭雪第89章 夜戰——炮擊第56章 戰局有變第81章 俄國插手第18章 大戰前夕第28章 帝國海軍第74章 當今之勢第8章 俄軍援軍第40章 西狩第30章 感嘆和流水線第46章 瘋狂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52章 慈禧的下落第4章 包圍第75章 招攬人才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21章 埋伏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59章 第一團和馮國璋第43章 戰初第28章 錢這東西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42章 石油第30章 城破第13章 被搶了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45章 大戰來了第52章 援軍到來第45章 “海風計劃”第45章 “海風計劃”第62章 滿清投降第92章 殺人利器—重機槍第29章 飛龍一號第44章 錦州危急第1章 被包圍第45章 躲避尷尬第54章 親臨前線第1章 成了土匪第45章 “海風計劃”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63章 成婚第26章 初步決定第32章 呼聲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86章 朝鮮行省第30章 城破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1章 東北有後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35章 人口問題第13章 烏龍之戰第81章 俄國插手第80章 朝鮮局勢第89章 夜戰——炮擊第11章 官軍來繳第42章 四個人的事第5章 天亡我也第19章 帝國銀行第45章 大戰來了第17章 造船廠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32章 呼聲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37章 協議=利益第86章 朝鮮行省第16章 賣身爲奴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33章 朝鮮第78章 盛京學院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四十七章第42章 石油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28章 擴大會議第33章 貪污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66章 確定計劃第33章 貪污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11章 官軍來繳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78章 盛京學院第6章 出發第18章 大戰前夕第4章 “秋風計劃”第3章 整編計劃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16章 帝國外交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46章 叛徒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48章 俄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