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美壯闊異常吧……”
一個聲音在我身後道
“每個初來之人,都是這幅情形的……”
“往思先賢,卻是恨不能生若同世的……”
我轉身卻見到一副司空見慣的笑容可掬,卻是年會上安排的年輕司迎,布縫的銘牌上,寫着他的學名和級次。
按照京學的傳統,各種和典儀的場合,都是由低年級的生員,來提供相應服務程儀的,名爲開眼見世面的傳統。爲他創造機緣,見到平時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或是能夠對未來前程有所幫助的機會。
不問你出身背景的,被抽到後都必須參加,併成爲考績的一部分加成,據說這也是樑公親自留下的學訓丨之一,因此能夠被選到這裡來的,也是些相貌端秀,口齒伶俐,處事老道的生員。
再搭配那些事業有成的老校友或是嶄露頭角的學長們,很有些老中青少四代精英薈萃的味道。
他主動請求看了我的手環牌號之後,將我引到四壁的休息區裡,位於左側柱廊後,一個相對靠近內裡的前排座位上。
雖然看起來大家都一個樣,但是在這些細微之處,顯然還是有所三六九等的,
比如休息區裡擁有官身的教授和學官們的席次,是居於最裡朝門的疏言大臺,正中高高垂掛的帷幕之後的,普通師長和助教們則是在左首連成一片,而年長資深的老校友和新校友,在右翼亦有相應的區域和坐席。
正中的場地中,纔是上百張宴飲長桌的所在,而那些高低階的生員們,就只有在大堂出口兩翼,擁有密集層疊的排座和一些廊柱下的散座。
自古以來,各種宴會場合的排座,自是一門頗爲講究的學問,我的座次,剛好在那些師長和助教們,與新校友之間。也不知道意味着什麼。
不過這會環列四周的座位上基本沒有什麼人,都站起來到處走動和串聯起來,忙着結交引見,或是大快朵頤。
總體氣氛還是不錯的,所見各種笑逐顏開或是談笑風說,高談闊論或是妙語連珠的,要說口才修辭的功夫,顯然是這些生員們所擅長的。
或者說,其中某些人,就是存了某種表現自己言論和主張的心思,醞釀許久之後,特地跑這裡來張揚一番,以謀取和吸引某些,潛在的前程和靠山的注目和關心。
難道這纔是那位程次座,要請我來的用意?我私下猜測着如此的動機,卻渾然不禁。
曾幾何時,我也已經從他們們脫穎而出,成爲那個站到令人仰望的位置上,有資格決定他們人命運的人了。
響起某種樂聲,由宛然清揚,變得有些蕩氣迴腸起來,然後一個女聲唱到
“二月初春心懵懂十里路翰墨專寵
人道值千金片紙頻問相思薛濤箋紅”
“恣談笑妙理辨窮舞劍器清光截虹
字句教明月高樓陳王怨歌今知何用”
“碧瓦寒霜重金菊露華濃
弦上心事可曾同……
安此身黃土一捧證此心碧血一泓
唱不斷乃與君絕欄外江水日日長東”
“這曲《挑蘭燈》……乃是幼發拉底河畔,樑公率大軍決戰與窮途末路的大食王陣前,”
“偶有所感,而爲隨軍的妾侍小慕容夫人,所做的應景”
旁邊人有頗帶炫耀性質的考據道。
“當年的上京十二品名花,樑公一人就攫取了其中八品……”
“這位出身吐谷渾王裔的小慕容夫人,尚不計其中……”
“據說其中每人都有樑公量身專做曲子和歌行,留下不少傳世之唱響……
“正所謂笑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歌詠悅兮,快意哉來……”
好吧,我能吐糟這位穿越者前輩,無所不在的存在感和惡意趣味麼。文抄公什麼的遺澤,起碼也留點給後人啊。
抱怨歸抱怨,作爲一個吃貨的隱藏屬性,我很快就被排得滿滿的各式餐點,所吸引過去了。
裝在琉璃器皿和金銀盤盞裡,炸的雪白的酥蓉蝦,紅黃相間的火腿菠蘿卷、焦金色的螺式烤裹子、面炸鮮菌、蜜漬魚生、耶條奶酥、蟹黃翅煲,香餡果子雞。
還有傳統的金腓玉儈,熊白啖,鹿匏、鱸蓴羹、孔雀燒、灼象旋、等高端大氣的宮宴菜式。
稍微填了下肚子,然後就和那些生員一般,端着裝滿食物的餐盤和湯飲,慢慢度着步子,聽着他們三五成羣小圈子裡,正在爭辯或是討論的內容。
除了有一些類似發情季節的雄性鳥類羽毛展示之類的,直接或事變相的自我誇耀外。
他們大多數話題,都比較應時應景的時事要聞,也有不少鍼砭時弊,圖存鼎新的主張,當然也多少帶了些書卷氣和理想主義,說不好聽就是好高騖遠的不接地氣。
偶然間也有一些言之有物的東西,可惜與我的期待和目標,都相去甚遠。畢竟諸如近些年的各級大比,常制科舉,朝堂格局變化和走向,大人物的風言軼事,纔是現下最熱門的話題。
理論上在這裡所說的一切言論,只要是不射擊推翻朝廷和顛覆國家,無論再怎麼出格離譜,都不能成爲有司論罪的憑據,因此今天在這裡暢所欲言的性格格外的高。
相比之下,我倒是對蹲在餐桌前的那十幾個農學院的生員,比較感興趣。因爲這個專業,算是京師大學堂裡少有比較腳踏實地的學科了。
因此也被戲稱爲土耗子,一方面是因爲他們老與土地打交道,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利用學院的種子工具場地等資源,自己種植自己吃,可以說是飲食品種最豐富的一羣人。
相比其他以直接科舉仕官,或是入幕歷練爲目標的其他院科的生員,他們的出路一般在海洲各藩,在領地的拓殖事務中,當任某些私屬佐官,不過他們的前程也就差不多到頭了
了不起做到藩領的三管司領,也就止步了,然後轉爲藩主賜給世田的家臣,爲子孫謀取一個更好的起點和出身
但是相比那些政治、經濟院爲代表的競爭激烈院科,算是比較穩定的出身前程,因而也是許多出身微賤的生員,的主要選擇之一。
按照京學的慣例,新生入學的頭一二年爲通學科,兩年期滿才按照成績和表現來選科。
因此,我只是拋出婆羅洲會館和夷州商團的名義,就輕易獲得了他們的名籍、出身和專業擅長,志願取向等等資料和聯繫方式。
其次是藩務學院,也被稱爲半個小京學,因爲這裡門類頗多爲諸院之冠,當然水準就有些良莠不齊了。
這也是爲那些自覺仕途無望,準備出藩的生員,準備的一個過渡和跳板,因爲這裡同樣有很多海藩諸侯的子弟、族人,在這裡就讀謀個好繼承家業的基本出身而已,因此很多下一代的臣屬關係就在這裡培養起來的,也是我名義上的本院,
不過這裡頭就未免有些魚龍混雜,相當部分人基本是在被勸退的合格線上廝混的,而另一些表現優異的人,也早已定下了主從名分,不是那麼容易給挖走的。
然後是商事分院,有些類似藩務學院,不過主要是南朝那些海商、會社有關的人等,寶泉街上的大半從業人等和東主、行首,都從這裡出去的。
不過在這裡,人身關係就鬆動了多了,亮出匯通社和的字號後,從中我同樣也收穫了一些意向和口頭約定。
然後是明律分院,顧名思義,就是一羣學法論典的,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以此爲跳板,直接通過科舉進入諸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之類的,從下層的事務官做起,或是轉而從軍,跟隨底層軍法官開始見習,走出一條曲線性的仕途來。
一些人會投靠親長師友,成爲幕僚或是佐官之類的角色,另一些人則一張同年培養起來的人脈關係,充當某種交通內外的節點,成爲包攬司法的忪棍。我若亮出官身來,也可以招攬到一些人的。
至於最核心的政治和經濟兩院,我想都不會去想的,因爲這兩院又被稱爲小登科,他們實習的地方,直接在上城的那些署衙中,所謂最有前途的一羣天之驕子,未來的政壇新星,或許就在他們之中。
僅次之的還有同文學院,也是京學裡的一個大分院,裡面也不僅僅是隻懂嚼文斷字的書呆子,而是作爲朝野各個部門公文庶務的輔佐官,培養基地,也是一條不錯的前程,是那些出身不夠好的貧寒學子的首選,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纔是科舉的主力。
在場的生員,有五分之二都是這裡的背景。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在低層職位上積累一定資歷後,尋機外放出去,以基層官僚副佐的身份,獲得一個仕途的新起點。
雖然因爲出身資歷的侷限性,奉詔入閣拜相是不要想了,但是各大部和大小九卿之中,獲得一個主官以外的清要之職,還是有所可爲的。
其他還有一些藝文、聲樂科的生員,那就對我來說有些敬謝不敏了,雖然他們看起來很有才情也很有潛質,並且同樣需要扶持和贊助人,只是對我來說我暫時不需要這些,不能直接增加生產力和戰鬥力的風花雪月之道。
沒到場的還有一個比較生僻的理化分院,據說因爲生員短缺師資不繼的緣故,被撤廢的呼聲日高。
一番周遊下來,我端着的東西還剩大半,卻都已經冷掉了,正向端着回去換掉一些。
“國朝須得變革……先得求變與軍中。”
突然一個敏感詞,刺中了我的耳膜,不由自主的駐足停下來。聽了一會才明白,正在說話的人,乃是一名京師大學中杜姓的武教導,
所謂京師大學堂培養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弱書生,事實上,自創校以來就提倡的是,君子六藝齊全的復古之道,其中也括了讓士生,掌握騎馬射箭的強身健體本事,而相應的教導,也是從武備大學,直接交換過來的現成教官。
不過這位武教導,在一個未來的文官佔據大多數的場合中,提倡軍事改革什麼的,真大丈夫否?
不過,看他臉色通紅,似乎有些喝多上頭,在周圍一羣表情各異的高階生員,起鬨和鼓譟中,似乎越說越得勁。
“國朝軍中,暮氣日重……”
“區區清遠之介,遂成動搖根本的內外大患”
“……北朝大爭之世,求變求活……”
“嶺內卻擎制日深,紛擾不定……”
“雖有精工良器,卻勝勢日蹩……”
“與從速者,當先練長兵……”
他打着某個醉咯,最後道
“古今南北皆然……”
這裡也有長槍黨?,還是那種能誇誇其談式的多能論者……我不由輕輕笑了起來,卻有些意味寡然的,放棄了某種期待。
所謂長矛者,古今中外門類繁多不一而概,從馬其頓長槍方陣,雅典式小方陣,到中世紀晚期的西班牙大方陣,瑞士小方陣,戚式鴛鴦陣,乃至近代的空心刺刀陣,都可以算的上是某種刪改版本的變體。
各種戰術和配備的方式,按照時代技術水平和地區的物產分佈,不斷演化着。之所以會讓這些半吊子、局外人、門外漢之類的,產生這種看起來很美的錯覺。
只是因爲長矛的裝備成本相對較低,只需一個鐵尖和木杆,或者於脆就是一隻斜削尖頭的木棍,就能完成最基本的配備。
理論上讓一羣農民拿起長矛就能算,看似十分簡單的事情,但是想要訓練他們分清楚左右和轉向之類的基本隊列,哪就是另一回事了,
起碼要讓他們有足夠的營養和體魄,才能勝任基本列隊和行進的要求,而不是面黃肌瘦還沒見到敵人,被風一吹就倒,或是沒走多遠就脫力趴下了。
然後讓他們有足夠的勇氣,依靠集體的力量和信心,去面對迎面衝過來的敵人和馬匹,又是另一個層次的要求,同樣沒有取巧的機會,只能靠一遍遍的反覆訓練,把基本的對應措施和條件反射,刻在他們的本能之中。
然後度過分第一次見血的緊張和傷亡之後,才能算是初步合格的兵員。
這還只是通常意義上防守的需要,讓他們能夠發起進攻,並保持基本的隊列和批次協調,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此外還有各種地形的列隊和配合,攻堅和野戰上,大開闊面的線性戰和狹小巷戰之中的配合和掩護,同樣也是需要葛忠貴投入和培養的。
因此政要按照這些標準編練磨礪下來,所花費的時間和投入,並不會比其他步戰兵種的少,
因此在北朝那些藩鎮軍閥裡,有一種最簡便,最省事偷懶的做法,就是從百姓青壯中,坑蒙拐騙的招募或是抓差一羣炮灰來,讓他們配備最簡陋的裝備,比如削尖的木杆什麼的。
然後送上戰場在面對敵人的一波流中,死剩多少下來,就算是初步合格的兵員,然後再考慮補充進軍隊中,作爲下一批之用。
理論上作爲大多數的士兵,也是某種高級一些的消耗品,只要作爲骨於的少量精銳和親兵,能夠保存下來,那些大小軍頭們就算損失再多人馬,也能依靠地盤和人口苟延殘喘或是重新捲土重來。
這般將壯丁當作消耗品的做法,也是長期以來長矛手或者說槍兵,被在大多數序列中,視爲炮灰的重要緣故之一。
畢竟從炮灰到有戰鬥力的專業士兵,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幾乎是屍山血海的淘汰下,給堆積出來的。
我的麾下正好有這麼一羣人,所以體驗頗爲深刻。
但無論如何戰場之上,矛兵是不能作爲單獨兵種存在的,因爲是戰術適應面過於單調上的不足,需要搭配騎兵、射手、刀牌手等其他兵種,才能充分發揮資深的作用和戰力。
按照某隻一天三斤肉,拿起長槍就能短期成軍,橫掃千鈞的灰熊貓式流毒,不是等軍隊後勤崩潰,或是等部下譁變把,就是在戰場上被人遠遠的吊射成渣。
畢竟,
古典時代到火器時代的戰爭進程中,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共通之處,無非就是訓練,紀律和後勤而已。
所需要的只是時間,金錢和對手的磨練。
“杜士儀……慎言”
突然一個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索。
卻見人羣分了開來,走出一些穿學軍制服的人來,領頭的人義正言辭的道
“國朝廣開言路,卻不是讓個人散播怨望,故作悚言之用……”
名爲杜士儀的教導,似乎有些驚醒過來,眼神死死的盯着,方纔極力引他話頭那幾名高階生員,對方不由有些驚駭的後退幾步,
“你欲何爲……”
卻被學兵領頭重新遮擋住厲聲喝道。
“還請體面些,不要再失儀……”
他臉色灰暗的放棄反抗,被架起拖了出去,顯然是被人勸酒灌醉了之後,乘機引導着話題,散播不滿破壞氣氛乘機坑了一把。
而在他離場之後,那些人似乎什麼事都沒有一般,重新拿起他方纔的表現和話語,作爲新的笑柄和話題,我忽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