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善留

隨後我就知道了他這麼說的緣由了。

阻力最大的天南本地固然是平定無疑,塵埃落定了,但是在捎帶大海彼岸的安遠州那裡,卻出了嚴重的意外和紕漏。

另一隻武裝加強過的偏師,一萬多名精銳的拱衛軍,在右威衛將軍高渾率領下,護送樞密都承旨王詵,成功強勢登陸大沙港城,深入安遠州城下之後,居然就這麼全軍覆沒了。

朝廷的權威和號令,在一個地方接連栽倒兩次,所謂朝野震動,輿情譁然莫過於此,因此尚有餘力的天南討逆軍,在完成了使命之後,又要扮演起某種救火隊和善後的角色了。

正所謂所謂兵疲師老,又新遭大創,前方功勞的賞賜,也還沒有得到,因此除了口號喊得響亮,胸口拍的於脆,具體到了底下,各部都有推諉、拖沓之

卻是誰也不願意去做,這個替人搽屁股而吃力不討好的勾當,現成的功勞還沒到變成實質的好處不說,萬一有所閃失,那是好不容易倖存下來的人手摺損不說,連帶之前好容易拼出來的名聲和功勞,卻要搭進去,怎麼看也是得不償失的勾當。

更何況,安遠州雖然於天南之地,不過是一海之隔,但卻屬於西海道的下轄,而非本土七道的安南道,無論是風物民情,政治格局,都大相徑庭,前者乃是全部編戶齊民,高度郡縣化的本土腹地,後者則是擁有大量老牌大小海藩分封的外洲大島。

東西兩海道,就是爲了管理這些外洲大島之上,衆多海藩土領和經營對外開拓,而專門設置的,在位格上更高於陸地七道的都督和都護們。

而東海道諸島洲的開發最早,也最成熟,因此東海道官府軍民的主要對手,除了大陸沿岸的北朝兵馬之外,就是那些除了野蠻彪悍,沒有其他優勢的山夷土蠻。

周邊的勢力也主要是那些歷來親熟的臣藩屬國,自古以來就是傳統意義上天朝文化圈的薰陶之下內,擁有成熟的藩貢體系,因此就算大量內附和分封之後,國人和土戶的穩定性和向心力,也要好的多,幾乎沒有語言文字不通之虞

而西海道的情況則要複雜的多,從開拓之初,就要對面的是來諸多強大外夷番邦的勢力和影響,更多說多如牛毛的宗教、民族和風土人情,以及大大小小存在日久的土著政權。

雖然很早就被一一征服和攻滅,變成國朝直領的州縣,或是有限自治的臣藩之屬,但是那些藏匿在龐大土族人口中,那些不甘失敗的各種故國殘黨,還是會繼續勾結內陸深處那些蠻荒不化之地的土著,時不時得起來作亂犯境。

因此在早起的軍事征服和平底之餘,就是用大量就地賜土和分封將士,來酬賞功勞的,這些就地受土的將士,也演變成當地衆多國人家族的起源。

而在南朝建立之後,功臣、重臣和宗戚之屬,都會優先分封於西海道,以加強對當地的控制。因此西海道之多島洲之上,最常見與直領州縣並立的大小分藩。

自從永嘉大進軍的慘痛失利後,這原本頗有矛盾和競對的新舊藩領,就開始兩廂合流,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也是國朝最保守,又是最激進的勢力。

他們雖然同樣世系相承的是華夏衣冠禮儀,用的是故國的語言文字,自認爲天朝子民,但對於光復嶺內乃至中原故土的北伐大業,卻是缺少興趣,而在對外征服那些外夷土蠻,奪取更多的田土戶口,爲國人的對外殖民,爭取更大生存空間上,卻有一種時代相承的偏執和狂熱。

相對於東海道那些,政治立場更傾向於大陸派,或則說是北伐派,東人黨的諸侯海藩,

他們也是朝中所謂“西黨”的政治基礎和根本來源。然後其中相當部分勢力,又和東海道的海藩諸侯,構成了朝中與本土的所謂“陸派”相對應的“海派”。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海道深受故國薰陶,開化度高,人文物產更勝一籌,。而西海道則以民風彪悍,版圖廣闊上更勝一籌。

理論上西海道的勢力範圍,從印度半島一直到波斯海——紅海沿岸,乃至在外崑崙海的南部善洲(東非沿岸),擁有自己的殖民港口和貿易據點,更別說作爲長期滲透和經營的重要藩屬,南部膳洲的東南大島——馬佳洲,以及長期往來的南崑崙諸國。

而本土七道,則構成了以梁氏幕府、朝廷二元化爲主的,南朝核心政治力量的基本盤,也是制御兩海道諸藩外屬,附國臣庸的根本所在。

南朝號稱八十萬駐屯軍,其中近半歸於兩海道,其中又側重於西海道,很有些知名善戰的勁旅番號,擁有五路招討行司之一的西崑崙總管路,以及相對應的西洲都護府。

大司徒馬擴及其族人,便是這些西海路中諸多政治派系的主要代表和重要領頭人物,只是大梁開國百多年來,西海道雖然出過一些桀驁不馴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騷動變亂,但是作爲前任朝廷重臣,公然拉起反旗對抗大梁中樞,卻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不由人不得不疑慮紛紛,傳言四起。

更別說這些人精一般的軍使、鎮將們,所謂上竄下跳各逞其能的撇清手段,所謂衆所一心,就算是身爲五軍正帥的劉紹能,亦是無法獨善其身,因此最後採用了一個折中妥協到各方都能勉強接受的提案。

就是從現有的三衛五鎮,及各部州郡兵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員額,然後從一堆具有相應資格,卻紛紛各種“水土不服”生起病來,或是“感染時疫”“傷勢惡化”的軍頭中,選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倒黴蛋,衆望所歸的特輟兩級,組成一支先遣討擊軍,趕赴大沙港城,穩定局面,兼打探消息和接應當地官軍的殘部。

當然體制外也有體制外的好處,那些經略。軍使、鎮將們,再沒有節操和不要臉皮,也不可能明目張膽的放着衆多官軍不用,拿我這隻還是雜流編制的團練去頂缸湊數。

儘管如此,我還是被這場外部意外大事件,引發的內部危機和紛爭,給殃及池魚的波及到了,居然有人居心叵測的建議按照戰地提拔的特進之例,給我直接增晉三階爲司階郎將,然後將這隻戰鬥力可觀,且“頗有建樹”的龍州團左,編入官軍的二路後援序列中。

當然我這邊也不是孤軍奮戰、任人宰割的,有人不懷好意的贊成自有據理力爭的反對,直接在主帥劉紹能面前打開了口舌官司,雖然最後這個提議就像是無數次爭吵一樣無果而終。

但作爲最直接的後果是,我們這隊人馬回程的期限,給拖延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爲我們先前的表現和運氣,給了主帥劉紹能一個相當直觀的基本印象,於是乎,在朝廷派來足夠的官僚體系,重建起天南諸州的行政機構之前,我們也有幸成爲了所謂天南善後留守別部,兼討擊軍後方糧臺的一份子。

而這個職權不明的善後留守的主官,正是卸任的前沿都指揮魏晨,也算是某種酬勞酬功的隱喻,善留副使則是原來的糧臺大使甘權,也算是我的老熟人;另一位副使,則是三監軍中的那位御史裡行杜某人兼任,三使之下孔目官則是一位本地出身的老官僚,堅州長史兼頭頓港的市舶司。

這幾個人也構成廣大官軍,在天南戰後的利益維持和善後工作的基本格局,比如抓緊處理和分銷那些來歷不明的斬獲,以善後調配爲首。清點各地的府庫積餘,象徵性的賑濟下那些因爲斬獲流離失所的居民百姓,乃至將滯留在冠軍影帝裡的婦女什麼的清理不淨。等等林林總總。

再下來,我得到了一個善後留守糧臺,權行軍判官的頭銜,算是排位第五的人物,因爲手中有兵,也有足夠的執行力,要做點什麼,也比那位糧臺大使,或是杜裡行,要更加方便的多。

魏晨主動促使中軍給我補兵,未嘗沒有扶持我部,與另外那幾位令別苗頭的意味,只要有兵的兩位上下配合起來,足以將大多數執行權,給架空起來,

當然我想了想,又對着魏晨建議,把糧臺大使甘權給拉了過來,他手上有人手勞役,也有後勤物資的調撥體系,配合我們的執行能力,或者說破壞力,算是更加妥善不漏。

當然具體操作還要好好合計一番,在此之前,我還要解決一些問題。

我先是賞賜爲由召集所有部屬好好撫慰了一番,然後宣佈了需要延期的消息,果然得到了一片抱怨和哀嘆聲如潮,連辛稼軒她們也不免露出某種失望和失落,但至少還在我的語氣中,也沒有什麼過繼的反應和表現,然後我乘熱打鐵宣佈了我自行買單的補償方案:

雖然需要延期駐留,但我替他們爭取到至少有一百名先行歸還的名額,讓他們按照各隊的人頭自行內部推選,有有家室,牽掛多的人有限。而剩下來的人,將在駐留期間得到加倍勤務津貼和額外收入的補償,還可以指定將這些錢由婆羅洲會館,預支給他們的家人或是指定對象,算是免費的內部金融服務。

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威望和理念,讓他們去無視和克服這些問題和困難,就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方面,給於變相的調劑。

於是人心惶惶初定下來,就算是推舉歸還的名額,最後也沒有足數過半,然後我又包下當地最好的酒家,到營中做了一頓大宴,與諸位軍官會商前路,順便暗示了一番前景和發展方向,然後酒酣耳熱之際,令其來取自便。

於是乎我本藩出身的基本不動,風捲旗、韓良臣她們這些前軍將也早已經發誓要共同進退;楊再興他們這些外來頭目,纔剛剛出頭,還有沒表現的機會基本隨大流不說話;最後包括辛稼軒在內的,講武東堂過來的七十多名教習和士生之中,除了十幾名暗示另有門路或是前程打算的外,都決定留了下來。

這真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代表我這個團體的初步凝聚力,雖然其中某些人很可能只是氣氛釋然和衝動,或是抹不開面子才應承下來的,但至少短時間內是沒法再籍着這個由頭生事了。

其次是那些人員補充,

這些補過來的官軍中,鬼知道被塞了多少眼線和耳目之類的探子,若是有心人再串聯起來,普通的摻沙子,說不定就變成真正和稀泥,用各種不怎麼遜順的兵痞油子,將我這隻還算簡單樸素的人馬,摻合乘糊不上牆的爛泥,那真是遂了某些人咬牙切齒的心願了。

這樣的話,魏晨的配合和給於的名分,就相當有用了,先來一場長途的耐力馬拉松,將那些懶散不堪,偷油奸滑的先甄選七八十人出來;然後是加倍的操練,往死裡的訓丨作,一夜數驚的夜襲和緊急查房出操,吃不了苦的就紛紛現行了出來,又淘汰了兩百多號人,剩下來的,就算是別有異心,也是是多少堪稱造就的坯才。

然後再按照表現,分爲輔助役和正選兩個蓄力額,進行初步分化,最後直接補充進正是序列的,相對於我現有的人手,就不是那麼數量可觀了,所謂階級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就是爲了在相對合理的秩序和規則支系啊,鼓勵競爭和流動性。

而且淘汰下來的人,也沒有就這麼送回去的道理,難得來一趟,多少液壓物盡其用一番,於是在新成立的勞役營裡,他們就有了“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更關鍵的是,我對那些同爲雜流的團練義勇鄉兵,有了期限不明的臨時調撥權,對於這些當初趨炎附勢,頗爲看不上本部的傢伙來說,這麼也得揚眉吐氣的好好敲打教訓丨一番。

既來之則安之,理清了內部的心思,又得到生力軍的補充,不好好的捶打歷練,物盡其用一番,怎麼也對不起我來的這麼一灘投入的花費和代價。反正本錢都已經加倍收回來的,剩下的時間都是額外賺的。

第1078章 立新8第165章 街戰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1212章 平盧2第1284章 旋滅4第853章 風動13第398章 在河北9第706章 啓東(6)第590章 變數10第1074章 立新4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919章 臨峙19第386章 迴轉第798章 肘腋8第826章 啓新16第900章 反動20第460章 歸亡8第852章 風動12第1102章 歸遠2第295章 戰淮北九第683章 落盡3第202章 夜深深第966章 沉驚16第333章 再進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609章 悵懷9第499章 起復與投獻第874章 撥亂14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441章 天傾7第1186章 會江寧10第994章 跌宕4第901章 臨峙第299章 戰淮北十三第931章 驚破11第1191章 徐州起第741章 思變第6章 義軍第1289章 旋滅9第465章 歸亡13第124章 夜遁逃第551章 序間5第809章 淪沒9第1065章 零落15第902章 臨峙2第386章 迴轉第一百八十八 掌進退第234 眼界第510章 根本5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142章 變聞第1244章 新章4第873章 撥亂13第178章 再臨第1183章 會江寧7第360章 戰雲3第417章 對陣第771章 萌動第1178章 會江寧2第1038章 瀾動18第478章 漸變8第873章 撥亂13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107章 糾結第799章 肘腋9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165章 街戰第489章 漸變19第272章 戰了又戰第819章 啓新9第113章 驚夢3第747章 思變7第615章 悵懷15第269張 翁山第838章 雲起8第1130章 浪奔10第862章 撥亂2第184章 宴慶、歸心第190章 遭遇第1288章 旋滅8第911章 臨峙11第10章 轉職了?第444章 天傾12第464章 歸亡12第1127章 浪奔7第575章 決意5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760章 徒變10第943章 破釜3第1052章 零落2第403章 憂喜3第206章 諸事第867章 撥亂7第14章 浮生夢誰客第921章 驚破第646章 後手6第345章 牽動第1199章 徐州起9第12章 山中日月長第1085章 立新15
第1078章 立新8第165章 街戰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1212章 平盧2第1284章 旋滅4第853章 風動13第398章 在河北9第706章 啓東(6)第590章 變數10第1074章 立新4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919章 臨峙19第386章 迴轉第798章 肘腋8第826章 啓新16第900章 反動20第460章 歸亡8第852章 風動12第1102章 歸遠2第295章 戰淮北九第683章 落盡3第202章 夜深深第966章 沉驚16第333章 再進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609章 悵懷9第499章 起復與投獻第874章 撥亂14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441章 天傾7第1186章 會江寧10第994章 跌宕4第901章 臨峙第299章 戰淮北十三第931章 驚破11第1191章 徐州起第741章 思變第6章 義軍第1289章 旋滅9第465章 歸亡13第124章 夜遁逃第551章 序間5第809章 淪沒9第1065章 零落15第902章 臨峙2第386章 迴轉第一百八十八 掌進退第234 眼界第510章 根本5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142章 變聞第1244章 新章4第873章 撥亂13第178章 再臨第1183章 會江寧7第360章 戰雲3第417章 對陣第771章 萌動第1178章 會江寧2第1038章 瀾動18第478章 漸變8第873章 撥亂13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107章 糾結第799章 肘腋9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165章 街戰第489章 漸變19第272章 戰了又戰第819章 啓新9第113章 驚夢3第747章 思變7第615章 悵懷15第269張 翁山第838章 雲起8第1130章 浪奔10第862章 撥亂2第184章 宴慶、歸心第190章 遭遇第1288章 旋滅8第911章 臨峙11第10章 轉職了?第444章 天傾12第464章 歸亡12第1127章 浪奔7第575章 決意5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760章 徒變10第943章 破釜3第1052章 零落2第403章 憂喜3第206章 諸事第867章 撥亂7第14章 浮生夢誰客第921章 驚破第646章 後手6第345章 牽動第1199章 徐州起9第12章 山中日月長第1085章 立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