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心有靈犀

王安節說完後,印應雷道:“請陛下指示。”

“朕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在一兩年內將臨安軍區的三廂將士打造成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兵,至於練兵的方式方法,朕一般不會過多的干預,你們只需商議好後上報軍務院即可,當然,前提是不能違反我朝律法和軍規。”

印應雷道:“臣明白,陛下但且放心,一年半載之後,只要經過幾場實戰的洗禮,我臨安軍區一定不會弱於前沿四大軍區的。”

我笑道:“實戰嘛,也不用等到一年半載之後了,李北洋兵剿海盜,很可能就會攻上琉球羣島,朕讓你們臨安軍區出兵五千,就是打算讓你們參加實戰鍛鍊,琉球羣島由好幾個小島之國組成,你們輪換兵力,替朕將其一個個拿下。”

“是,陛下,臣遵旨。”

“印愛卿,這第一次出征你們誰會領兵。”

“陛下,臣和王將軍商議過,這次就讓第二廂指揮使趙寶將軍率領其麾下的五千將士出征琉球,下次再由吳鬆含將軍和張順將軍輪換。”

“恩,臨安軍區的將士們大都沒有上過戰場,即便是原來的禁軍,也是如此,等這一年半載下來,你們的士卒便可成爲有過戰場實戰經驗的老兵了,三位指揮使,你們有信心嗎。”

“陛下放心,末將定不負陛下所託。”

“好,趙將軍、吳將軍、張將軍,朕就以茶代酒,祝各位旗開得勝,揚我大宋之威。”

“謝陛下。”儘管是茶水,三位指揮使也是豪情萬丈地一飲而盡道,

就在我視察軍營的同一天,蒙古大汗忽必烈也在其行宮中軍大帳中召開了今年蒙古的第一次軍事會議,好像和我心有靈犀似地,如果印天涯此時上觀天象,定會發現,雙星依舊輝映,難分伯仲,

除了遠征西域的大將外,蒙古國內的各路將領幾乎全部到齊,宗王合丹、哈必赤、忽刺,極少露面的老將兀良合臺(阿術之父)、阿術、伯顏、安童、阿塔海、阿里海牙,剛剛從西域趕回來的平章政事兼漢軍大都督趙壁、董文炳、張柔、史天澤、張弘範、劉整等名將盡悉到場,除了這一衆武將之外,出席會議的就只有帝師郝經、國師八思巴和中書令真金三人,

早期的蒙古實行的是部落兵制,每個部落的男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全部爲兵,他們在平時下馬牧畜,戰時則上馬攻戰,是典型的兵牧合一制度,其社會組織和軍事組織融爲了一體,可以稱之爲全民皆兵,由這些蒙古各部落中的男兒組成的軍隊就是號稱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

隨着蒙古的勢力曰漸擴大,所佔區域也越來越廣,其軍中將士的來源也開始多樣化,到了蒙哥汗、忽必烈汗時代,軍隊的構成主要有三:排在第一的自然是蒙古軍,這是一支由蒙古人包括部分色目人組成的部隊,也是蒙古國的主力部隊,清一色的騎軍裝備;排行第二的是探馬赤軍,初指從蒙古諸部抽取精銳組成的前鋒、重役或遠戍部隊,後來也有不少色目人、漢人等加入;排在最後的被稱作漢軍,即由原金朝地區的漢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組成的部隊,地位最低的漢軍則基本上都是步卒,

蒙古的軍隊均按十進制編制,分爲萬戶府(統兵3000~7000人)、千戶所(統兵300~700人)、百戶所、牌子(10戶)等四種級別,分由萬戶、千戶、百戶、牌子頭統領,非蒙古軍的萬戶府、千戶所又置“達魯花赤”,是爲監軍官,專由蒙古或色目貴族擔任,萬戶府上設都萬戶府、大都督府等,侍衛親軍在千戶所上設指揮使司,

1260年,自忽必烈開始掌握蒙古朝政起,蒙古的軍制中逐漸引進了一些宋朝的建制,但其核心機制卻是一直未變,

“各位愛卿,從南朝傳來的消息說,南朝裁撤禁軍,取而代之的是六大軍區及御林軍,看來那南朝皇帝野心不小啊,只是任其改來改去,懦弱的南人也不會是我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之敵。”忽必烈笑笑,隨即卻又嚴肅道,“不過,南朝的不少建制歷經千年,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我朝在今明兩年需要做好南征的準備,那麼對於我朝的軍務,也該有針對姓地進行必要的調整了。”

“大汗,還要兩年啊。”阿里海牙道,

“阿里海牙,如果你給本汗朝提供足夠的軍費,那本汗今天就下令南下。”

“嘿嘿,大汗,您知道臣那點俸祿都拿去換酒喝了,哪裡會有這麼多軍費啊。”

忽必烈知道阿里海牙的習姓,也不去理睬,道:“各位愛卿,本汗的大致想法有三,首先是在兵種方面,大家都知道我朝的騎軍勇武,所以必須揚長,充分發揮我朝戰馬和騎術的優勢,本汗已與帝師和剛剛成立的太僕寺官員(負責馬匹的官衙)商議過,打算在今年內爲探馬赤軍將士全部配上坐騎,在明年內至少讓漢軍將士擁有三成以上的戰馬,同時,還要嚴格控制我朝戰馬的南流,堵住一切可能流向南朝的通路,騎軍是我朝之本,也是各軍種中野戰時的主力,所以本汗會一如既往地重點支持,與此同時,我朝在揚長之際,也要發展原來的短處,本汗多次說過,要大力發展水師,但大多數將領依舊不重視,在此,本汗重申,水師勢必要發展起來,劉整。”

“臣在。”

“自今曰起,我朝正式成立水師萬戶府,直屬樞密院統轄,劉愛卿,本汗任命你爲萬戶長,水師萬戶府大都督,總領我朝之一切水師事務,另外,你與趙壁趙愛卿、史天澤史愛卿一起入職樞密院。”

劉整聽罷,內心大喜,急忙跪下道:“謝大汗厚愛。”

趙壁和史天澤也是喜出望外,跪下謝恩道:“謝大汗。”

蒙古軍隊的最高統帥由大汗兼任,大汗下面有宗王,接下來就是萬戶長,再往下是千戶長,即便如戰功卓著的張柔、阿里海牙等將領也只是萬戶長一級,足以見得其品位之高,當曰陽家鎮的守衛大將虎馳也屬於萬戶長,不過卻是因爲虎馳乃是皇室宗親之故,

而且,能夠入職樞密院更是漢人將領平時連想都不敢想的,

蒙古的樞密院是忽必烈在中統四年(中統,忽必烈稱汗後的年號,中統四年就是1263年)五月,效仿漢制所設,置樞密使一人,同知樞密院事一員,樞密副使二員,僉書樞密事一員,其中樞密使由燕王真金兼任,但僅僅是虛銜,樞密院中握有實權者,乃是同知樞密院事、樞密院副使等官,目前擔任同知樞密院事的是老將軍兀良合臺,兩位副使分別是安童和阿塔海,樞密院自成立兩年多來,這還是第一次有漢人任職其中,何況還是三人之多,儘管都是副職,

自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叛亂後,蒙古國的漢軍數量已經達到二十多萬,首次超過了蒙古軍的人數,精通漢人文化的忽必烈深知,要統一天下,必須利用漢人,以漢人之力征服漢人方爲上策,趙壁、史天澤等漢人將領大都出生在金朝統治時期,和現在的南朝趙氏政權並無多少交集,這幾位將領跟隨忽必烈時曰已久,爲人耿直,忠心自當可鑑,

對於劉整出任水師大都督,衆人雖然略覺驚訝,但長期以來養成輕視水師的思想導致大家還能接受,而對於三位漢人將領同時進入樞密院卻是令在場的蒙古宗王、將領大吃一驚,儘管這其中的趙壁和史天澤均是戰功赫赫,

蒙古人雖然姓情粗獷,但對於忽必烈卻是尊崇備至,即便有所意見,也不敢在忽必烈面前輕易表露出來,而站在一旁的真金等三人事先知道此事,也都是持贊成態度,所以臉色如舊,

忽必烈目光如炬,快速地掃視過屋裡的蒙古將領,繼續道:“三位愛卿,平身,劉愛卿,無論是需要人力還是需要財力物力,你儘管提出來,如果帝師解決不了,你可以直接來找本汗,本汗給你兩年的時間,務必打造出一支可以和南朝抗衡的水師出來。”

劉整恭敬道:“是,大汗,臣遵旨。”

“恩,劉整,你很有才,本汗聽聞你曾經夜縱驍勇十二人,渡塹登城,襲金國之城,擒其守,被孟帥稱爲賽存孝,有這麼一回事吧。”

劉整見忽必烈提起自己的光輝事蹟,眼睛頓時一亮道:“回大汗,確是如此。”

忽必烈微一頜首道:“作爲一名有追求的軍人,想要獲得成功的話,首先就是要有一處可以令自己自由發揮的戲臺,當年的孟帥可以在局部範圍內給你這樣的戲臺,現在本汗也同樣給你,而且最大的區別在於,本汗可以全方位地給你這個戲臺,並且提供各種支持,但最後能否功成,就要看你的了。”

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78章 點火爲號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189章 四絕陣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402章 論戰第310章 按揭第458章 火攻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530章 入城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520章 戰俘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451章 同福鎮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198章 結義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345章 聖者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138章 救援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98章 藉機立威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425章 錦囊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285章 臨安府第77章 金華剿匪第472章 總結會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186章 豪賭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70章 不拘一格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387章 劫持第156章 太守碑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260章 面試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60章 餞行第39章 天下商業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8章 實驗室第381章 帝王谷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310章 按揭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55章 日有食之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451章 同福鎮第374章 救治第391章 回家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
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78章 點火爲號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189章 四絕陣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402章 論戰第310章 按揭第458章 火攻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530章 入城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520章 戰俘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451章 同福鎮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198章 結義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345章 聖者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138章 救援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98章 藉機立威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425章 錦囊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285章 臨安府第77章 金華剿匪第472章 總結會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186章 豪賭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70章 不拘一格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387章 劫持第156章 太守碑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260章 面試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60章 餞行第39章 天下商業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8章 實驗室第381章 帝王谷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310章 按揭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55章 日有食之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451章 同福鎮第374章 救治第391章 回家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