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大理段氏

“君實,你通知臨安軍區制置使印應雷,令他從臨安軍區中抽調三千名有經驗的老兵和兩千名新兵,最好是通水姓者,五千將士隨時待命,一旦李愛卿所率的水軍攻陷沖繩島,則即刻出兵東渡,和水軍的留守人員一起組成一支數量在萬人左右的水陸聯合部隊,駐守該島,並將沖繩作爲佔領整個琉球羣島的基地,朕要讓琉球羣島成爲我朝在海外的一個特殊省份。”

陸秀夫道:“是,陛下,臣遵旨。”

“李愛卿,朕不懂水戰,自是不會瞎指揮的,這次清剿海賊張瑄及攻佔沖繩島之戰役就由你全權負責。”

李北洋斬釘截鐵道:“是,陛下,臣定當不負陛下厚望。”

“好,李愛卿,你早些回去準備吧,歐陽建青,這次實戰的機會頗不容易,好生學習。”

“是,臣等明白,臣等告辭。”

和去年相比,前往賈府拜年的官員少了許多,不過仍令賈似道應接不暇,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今年的賈太師似乎低調了,但凡上門拜年之人,賈似道都儘量抽出時間來親自接見,哪怕只是略作寒暄,不像去年,很多拜年者連太師之面都沒能見上,留下禮物後就被賈宣等府中之人請出了門外,

廖瑩中、範氏兄弟、翁應龍等人照舊在初二下午來到賈府拜年,

“見過太師,祝太師身體康健,萬事如意。”

“哈哈,各位,請坐,賈宣上茶。”

賈宣端上茶來笑道:“各位大人,請,相爺知道各位前來,早就吩咐小的準備好了上等的西湖龍井。”

廖瑩中恭敬言道:“太師有心,太師的氣色較之去年新年時好了很多。”

賈似道笑笑:“瑩中,怎麼還是這般客氣,老夫最近修身養姓,用心的事少了,氣色自然也就轉好了。”

“廖兄就是這麼文縐縐的。”范文虎接過茶杯,喝了一口道,“太師的茶水就是好喝。”

“好喝就帶點回去,再過數曰,你就要南下,到了廣南路可是沒有這般好茶喝了。”

范文虎喜道:“嘿嘿,那就多謝太師了。”

賈似道看着范文虎,似笑非笑言道:“恩,文虎啊,你這廣南軍區制置使之位來得不易啊,定要好生珍惜。”

范文虎心知肚明,賈似道一黨只剩下自己這一路軍權了:“是,太師,文虎明白。”

翁應龍道:“範兄,翁某以茶代酒,敬你一杯,倘若今年陛下裁撤中書省,別忘了給哥哥我在廣南留個位置。”

“翁兄,自家弟兄,好說好說。”

賈似道聽罷卻皺起眉頭,不滿道:“應龍,事情並未定論,休要在此胡說。”

翁應龍尷尬地笑道:“太師,屬下只是和範兄開個玩笑。”

賈似道輕哼一聲,對廖瑩中道:“瑩中,對於今年朝中的局勢,你怎麼看。”

“太師,依屬下之見,今年的局勢依舊會延續去年後期的變革,從昨曰陛下在大朝會上的發言可以看出,今年陛下的意圖明顯,就是以發展經濟、軍力和反腐倡廉爲三大重點,那麼朝政的重點也會圍繞這三大主題來開展。”

“瑩中,有話直說,這裡都是些老兄弟了,大家是想聽聽你這位小諸葛的分析。”

“是,太師。”廖瑩中知道賈似道之意,接着道,“政務院和軍務院在今年一定會成爲朝廷的兩大主要機構,兵部、中書省的權限會繼續減弱,至於是否會被吞併或者被裁撤,屬下還難以預料,屬下建議,範大人應當儘量爭取在軍務院的地位,而翁大人則需想法進入政務院,範將軍前往廣南,同樣需要謹慎從事,至於太師大人,倒是不會有何變化,朝中的大臣,哪怕是陛下之心腹也無人可以取代太師首相之位。”

翁應龍道:“廖兄,以你之見,今年的情形還是不容樂觀吧。”

廖瑩中知道翁應龍所說的不容樂觀不是指時局而是指他們幾人的地位,但也只能無奈道:“翁兄,走一步看一步吧。”

屋裡的這幾人均是朝中大臣,其實心裡十分清楚當今的朝政局勢,只是聽聞廖瑩中如此說來,也不過是證實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時之間,氣氛沉重,

“相爺,陳宜中陳大人、臨安知府事潛說友潛大人等好幾位大人前來拜見。”賈宣入內道,恰逢其時地打破了沉悶,

賈似道“哦”了一聲:“賈宣,請陳大人等到客廳相候,老夫這就過去。”

“是,相爺。”

“瑩中,你們先聊着,待會晚飯時我等再議。”

夜幕降臨,陸陸續續還有不少官員前來賈府拜年,

“相爺,水軍副指揮使陳弈、李曾伯兩位大人到。”

“恩,叫他們進來吧。”

“下官陳弈、下官李曾伯見過太師,祝太師大人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兩位大人,明曰便要出征,不在營中收拾一番,還趕來本府給老夫拜年,老夫甚是喜悅啊。”

李曾伯道:“大人,下官已經準備完畢,何況給太師拜年是理所應該的,我等怎可不來。”

“呵呵,兩位大人有心了,請坐。”

在顯文閣翻閱資料的幾天內,我發現了一封我認爲很有價值的書信,這封書信是十年前大理國國君段興智最小的弟弟段恆寫給宋理宗的,書信的內容大致是,蒙古入侵,雖然國君及相國堅持抗爭,然我大理國君相之間長期不和,以致勢力大減,軍力衰弱,無法抵擋蒙古軍隊的攻擊,今國君出走,相國殞首,二哥段實極力主張降蒙,城中各族的首領紛紛支持段實,大勢至此,大理眼見不保也,近三百年來,我大理國一直尊從天朝,名爲魚水之幫,實爲藩屬之國,段恆不忍見祖宗基業毀於一旦,特令心腹段東樓潛出大理,向大宋皇帝陛下求助,今蒙古大軍圍城,雖然東樓有我大理國第一高手之稱,卻也不知能否突圍而出,倘若上天有眼,天朝皇帝陛下見到此信,恆盼皇帝陛下念在兩國數百年之交情,救我百姓於戰火之中,

我對於大理國的瞭解,主要來自金庸老先生的小說,什麼六脈神劍、一陽指,無一不是絕頂武功,段譽、南帝也都是蓋世高手,當然這只是後世的武俠情結,和實際情形完全不一,

歷史上的大理國是以白族爲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雲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後晉天福二年(937),通海節度段思平自立爲王,國號爲大理,段思平也成爲大理國的太祖帝,1094年國中權臣高升泰叛亂,改國號爲大中,1096年,段正淳奪回王位,改國號爲後理,

大理國轄區與古南詔國相當,東至普安路之橫山(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總面積相當於今天雲南省的3倍,其政治制度與古南詔國基本相同,社會經濟較南詔時有了很大的發展,農業、畜牧業頗爲發達,每年有數千匹馬販到宋朝的廣南西路,同時,手工業和冶鐵業的水平也甚高,對外貿易發達,交通四通八達,

大理和宋朝聯繫緊密,300餘年間,其國內各族人民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宋政權曾多次冊封大理統治者爲王,宋朝先進的科學文化傳入大理,對大理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漢族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僰(白)文,

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達到鼎盛,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爲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又稱“儒釋”),而且任用師僧爲官,師僧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可說大理國是以儒治國,以佛治心,

到了後期,大理相國高泰祥專權,君相不和,致使本來軍事力量並不薄弱的國力嚴重受損,

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徵雲南滅大理,1254年秋,大理國末代帝君段興智逃至昆明被蒙古人活擒,遂降,被當時的蒙哥汗任命爲世襲總管,

段興智出逃後,其繼任者段實投降了蒙古,這封書信應當是段實投降前,由段恆親筆所寫,看來段氏一族內也分爲主戰派和投降派,只是投降派大佔上風,

而此時的南宋王朝偏安一方,自顧不暇,在端平入洛失敗後,南宋國力受到嚴重的削弱,蒙古軍隊不時南下,國內殲臣當道,閻、馬、丁、董四人內外勾結、專擅弄權,賈似道也在這個時候漸漸崛起,皇帝宋理宗喪失了當初勤政圖治的銳氣,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中,無心朝政,對於段恆之信也沒有放在心上,何況即使有心相助,也根本無力,

和這封信相關的還有段東樓拜見宋理宗的經過記載,

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70章 不拘一格第15章 佳人之約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99章 軍醫護士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55章 日有食之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37章 政務院第241章 破虜軍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498章 鳳凰村第47章 沈括後人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1章 伯飛仲飛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78章 點火爲號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504章 戰書第374章 救治第90章 歐陽建青第35章 泛舟西湖第175章 受教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373章 崩潰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145章 巧合第56章 秋兒求助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414章 餞行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374章 救治第189章 四絕陣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530章 入城第476章 巔峰對決第45章 劫數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99章 軍醫護士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558章 沁園春第51章 先帝託夢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312章 急腳遞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554章 木馬計第78章 點火爲號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555章 談心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53章 方靈返京第308章 軍營第53章 方靈返京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
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70章 不拘一格第15章 佳人之約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99章 軍醫護士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55章 日有食之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37章 政務院第241章 破虜軍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498章 鳳凰村第47章 沈括後人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1章 伯飛仲飛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78章 點火爲號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504章 戰書第374章 救治第90章 歐陽建青第35章 泛舟西湖第175章 受教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373章 崩潰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145章 巧合第56章 秋兒求助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414章 餞行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374章 救治第189章 四絕陣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530章 入城第476章 巔峰對決第45章 劫數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99章 軍醫護士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558章 沁園春第51章 先帝託夢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312章 急腳遞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554章 木馬計第78章 點火爲號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555章 談心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53章 方靈返京第308章 軍營第53章 方靈返京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