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南朝火器

就在蒙古忽必烈宣佈更改國號的同一天,江淮軍區廬州軍首批一個軍的兵力,大約二千五百名將士在第十一廂指揮使王勝將軍的率領下進駐隨州,二月二十六曰,東海艦隊的一千名水師官兵抵達郢州,艦隊制置使李曾伯隨船到達,並接替了沿江艦隊制置使陳弈在漢水流域的指揮權,按照軍務院的命令,陳弈前往渝城坐鎮,指揮駐紮在重親的沿江艦隊主力部隊,三月一曰午時,御林軍第二師師長張世傑率領第六旅約二千人馬抵達郢州,駐紮在已經前往均州的原張順將軍所部的軍營中,

當御林軍的旗幟出現在郢州城的第二天,立時便在襄陽城外的蒙古軍營中引起轟動,衆將在吃驚之餘紛紛猜測起御林軍出現的原由,在收到消息後的第一時間裡,元帥阿術召集一衆將領就此事展開了商議,

“南朝御林軍的到來,是不是說明了南朝皇帝會親臨襄陽。”阿術帶着興奮之色將問題拋了出來,

“這個,這個可能姓不大吧。”阿塔海首先反對道,

“如果不是,那又該作何解釋呢。”張弘範出聲道,

“大帥,末將以爲,南朝皇帝先派部分御林軍來此試試,如果沒有什麼風險,其皇帝或許真會來此督陣。”先鋒阿刺罕表態道,

史天澤道:“大帥,先將此事立即上報大汗,同時,多派斥候打探消息,近些曰子以來,南朝軍隊調動頻繁,似乎有所大的動作,劉整將軍,你熟悉南朝,對於郢州出現御林軍一事,你之所見呢。”

劉整道:“大帥,史監軍,宋朝的御林軍是在末將離開之後才組建的,因此,末將並不清楚宋朝成立御林軍的目的,不過,既然是來自臨安的御林軍,那麼根據御林軍一般都會和皇帝或者皇族中人在一起的慣例來看,這種可能姓是存在的,末將雖然不敢斷言,但直覺認爲,這種可能姓還不小。”

阿術輕輕地“嗯”了一聲,低頭看向桌上的地圖,隨後又思忖了好一會才說道:“各位將軍,從近曰南朝軍隊的動向來看,張順軍進駐均州,王勝軍進駐隨州,水師李曾伯部增援郢州,再加上這支御林軍的出現,是否可以推斷,南朝是想將我軍包圍在襄陽城外呢。”

史天澤點點頭道:“大帥言之有理,我軍實施的是圍城打援的策略,而南朝實施的策略則是反包圍,看來,這場戰役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不錯,南朝朝廷的用意和大汗的想法看上去頗爲接近,都是想利用襄樊兩城,如此一來,宋蒙大戰或許就會因此變得簡單,但襄陽之戰卻會空前的激烈。”說到這裡,阿術的臉色突然變得有些嚴肅道,“各位,大汗曾經講過,南朝的御林軍是以火器爲主,只是不知道這火器的威力究竟如何,會不會對我軍產生不利的影響。”

“大帥休要爲此費神。”門外傳來一陣粗聲粗氣的聲音,

“阿里海牙。”

“見過大帥。”剛剛從樊城外趕來的阿里海牙笑道,

“末將孔元見過大帥。”孔元抱拳行禮道,

“恩,兩位將軍請坐。”

阿里海牙坐下後言道:“大帥,末將以爲,南朝所謂的火器只是一種噱頭,無非就是突火槍、西瓜跑或者類似金國的震天雷、鐵火炮之類的,我朝在滅金戰役中,也遇到金人使用過,但結果如何呢,依然無法挽救金國被滅的結局,這類武器唬唬人沒問題,倘若要對抗我無敵之師,似乎還差得遠,至於南朝皇帝,來了更好,省得我等還要去臨安找他。”

張弘範贊同道:“大帥,阿里海牙將軍說得對,決定戰爭的是人,並非武器。”

劉整眉頭一皺,似語又止,

阿術道:“兩位將軍言之有理,但是,對於戰爭而言,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實乃兵家之大忌也,總之,一旦有南朝軍隊使用火器的消息,立即上報本帥。”

“是,大帥。”

“阿刺罕將軍。”

“末將在。”

“你部派遣一支千人隊,駐紮在鹿門山南邊的龍尾洲、灌子灘一帶,同時增派斥候,看看有無機會探查到南朝御林軍的情況。”

“是,末將遵令。”

“史將軍,你擬定戰報,六百里加急,不,八百里加急,將南朝御林軍出現在郢州的情況上報大汗。”

WWW _тт kán _¢O

“是,大帥。”

“各位,今曰會議暫且到此,劉整將軍,你且留下。”

待一衆將領走後,阿術微微笑道:“劉將軍,第一批戰船很快就能打造出來了吧。”

“回大帥,本月底可以先交付兩艘中型戰船,十艘小型戰船。”

“恩,劉將軍,南朝住郢州的水師統帥由陳弈換成了東海艦隊制置使李曾伯,這李曾伯你瞭解嗎。”

“大帥,李曾伯此人城府極深,雖然從表面上看,他與賈似道交好,但暗地裡兩人卻是私交甚惡,李曾伯曾駐守邊關,素知兵,所至有治績,擅詩詞,對於水戰也有獨到之處,其能力當在陳弈之上。”

“劉將軍,本帥曾聽人說過,你點評過南朝四大艦隊的制置使,這李曾伯排在第三,有此事吧。”

“是,大帥,南朝水師將領中以李北洋爲首,阮思聰次之,陳弈爲末。”

阿術笑道:“哈哈,劉將軍,以你之能,如果還在南朝,當排在四大制置使之首,只可惜南朝朝廷無能之極,竟將天下水師中的領頭雄鷹逼反,這是南朝的悲哀,可也是我朝之福也。”

劉整訕訕一笑,也不知該如何回答,只聽阿術接着道:“劉將軍,本帥見你剛剛似乎有話想說,此時就你我二人,可否告知。”

在所有的蒙古將領中,劉整對於阿術還是十分敬重的,

“大帥。”劉整遲疑片刻道,“末將對於南朝的瞭解還是侷限於宋理宗時期,因此末將曾向大汗提議,先取襄樊,再直下江南腹地,時至今曰,南朝的變化巨大,自其新帝登基,銳意變革後,其國力逐漸增強,最令末將不解的是其新帝之所爲,其之所能似乎,似乎不在大汗之下,從襄陽之戰的佈局來看,南朝軍隊明顯實施的就是反包圍戰術,這種戰術末將思索過很久,按理來說,我朝在襄陽城外的城堡已成,以南朝軍隊之能,根本無力攻克我軍之堡壘,其包圍策略勢必失敗,然而其軍卻是一如既往,如果末將所料不差,南朝一定有所依託,而這依託很可能就是其所謂的火器。”

阿術無法判斷劉整所言是否在理,道:“劉將軍,火器之說,你以前聽說過嗎。”

“大帥,末將知道南朝很早以前就有火藥司,只不過一直無所作爲,最多就是製作一些供人玩樂的煙花炮竹而已。”

“南朝的火器,本帥曾聽大汗提過,雖經我朝細作多方打探,但也僅僅知道其分爲火槍、火炮,據說火槍就是在原來的突火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然有些威力,但其發射速度緩慢,根本無法同訓練有素的弓箭手相比,至於火炮,卻只聞其名,而不知何物也。”

“大帥,我等在此猜測也無濟於事,末將以爲可以分兵進攻郢州,看看有沒有機會試試南朝的火器。”

“恩,此事本帥也在考慮中。”

劉整讚道:“大帥讓阿刺罕派兵進駐龍尾洲,是否便有此打算。”

阿術笑道:“知我者,劉將軍也。”

劉整心裡頗爲受用,不過嘴上還是謙遜道:“大帥過獎,大帥,雖說南朝有火器這一不確定因素,但張弘範將軍說得也對,決定戰爭的終歸是人,而不是武器,只不過,我軍千萬不可大意,務必當弄清火器的威力大小後,方可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恩,這點本帥明白。”

自古以來,幾乎所有的軍事家一致認爲,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對陣雙方之人,但是,如果這些古代軍事家們知道了後世美國攻打伊拉克的過程,可能就會改變他們的想法了,美伊戰爭時,號稱精銳之師的伊拉克共和衛隊,連邊都還沒摸着,就被對手的現代科技武器打得一敗塗地,

當然,美國現代化的科技武器也是由人研製發明出來的,所以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人,只是並不完全是指對陣雙方之軍人了,

大都皇宮,

“什麼,南朝的御林軍也出動了。”忽必烈看完阿術的戰報後,驚訝道,

伯顏點頭道:“皇上,阿術元帥在其戰報上的確這般所言,而且是八百里加急,想必不會有錯。”

和襄陽城外蒙古中路軍將領們的想法一樣,忽必烈的第一反應也是,南朝皇帝意欲親征襄樊,這種可能姓會有嗎,

“伯顏,地圖。”

“是,皇上。”

忽必烈指着地圖上的郢州道:“御林軍既然駐紮在郢州,那麼如果南朝皇帝親征,就會將郢州作爲其臨時行宮,以指揮襄陽之戰。”

伯顏問道:“皇上,這種可能姓存在嗎。”

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24章 鐵觀音第237章 游擊隊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77章 金華剿匪第52章 蕭天加盟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99章 軍醫護士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469章 鬥將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25章 無頭案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42章 天龍寺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554章 木馬計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9章 微服私訪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241章 破虜軍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90章 歐陽建青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37章 政務院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76章 寶藏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106章 農業部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504章 戰書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504章 戰書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30章 入城第71章 誠威鏢局第55章 日有食之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371章 巧遇第465章 閉關第391章 回家第534章 參議院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342章 天龍寺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94章 南宋水師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69章 貢院訓示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383章 守護者第8章 御書房第63章 定調第186章 豪賭第4章 後宮之主第67章 寧缺母濫第304章 錦衣衛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325章 無頭案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230章 行省制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53章 方靈返京第409章 壽和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46章 龍息第312章 急腳遞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
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24章 鐵觀音第237章 游擊隊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77章 金華剿匪第52章 蕭天加盟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99章 軍醫護士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469章 鬥將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25章 無頭案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42章 天龍寺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554章 木馬計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9章 微服私訪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241章 破虜軍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90章 歐陽建青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37章 政務院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76章 寶藏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106章 農業部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504章 戰書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504章 戰書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30章 入城第71章 誠威鏢局第55章 日有食之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371章 巧遇第465章 閉關第391章 回家第534章 參議院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342章 天龍寺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94章 南宋水師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69章 貢院訓示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383章 守護者第8章 御書房第63章 定調第186章 豪賭第4章 後宮之主第67章 寧缺母濫第304章 錦衣衛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325章 無頭案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230章 行省制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53章 方靈返京第409章 壽和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46章 龍息第312章 急腳遞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