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俠之大者

此時的張三丰只不過是位二十歲不到的青少年,正好處於可塑姓極強的年齡,如果我和袁棘引導得好,或許就會成爲我的一大強助,

按照歷史的發展進程,張三丰在中老年之後開創了武當一派,成就了武林最後一個鼎盛時期,這可不僅僅是武功高強就能辦到的,更多的是需要智慧和謀略,在正史中,有關張三丰的記載很少,特別是在他創立武當派之前,留下之記載更多的都是來自野史,後世那些打着張三丰名字的電視、電影作品都不過是胡編亂造罷了,

袁棘不失時機地言道:“君寶,武林中人都推崇俠義之道,你覺得這個‘俠義’的含義又是什麼呢。”

張全一想了想道:“師傅,所謂俠義之道無非就是快意恩仇、劫富濟貧、伸張正義、揚善懲惡之類的吧。”

袁棘笑笑道:“從小處講,君寶你的說法爲師十分贊同,前朝大詩人李白在其詩篇《俠客行》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種境地的確讓人嚮往,路見不平,自當拔刀相助,好不爽快,然而,天下何其之大,君寶,你可以殺一個殲賊,救一個好人,但憑一人之力,你又能殺得了多少殲賊,能做到除惡可盡嗎。”

“這個自然不能。”

“恩,近一百多年來,戰亂不斷,我們漢之一族深受遼、金、蒙古人的欺凌,多少家庭背井離鄉,家破人亡後,孤兒寡母隨處可見,你和張雲庵大師走南闖北,自然知道當今的時局,怎一個慘字了得,所以,從大處來說,這俠義之道應該是爲國爲民,方爲俠之大者。”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張全一小聲重複道,

“沒錯,這話可不是爲師說的,爲師也說不出來,這是公子之論。”

這句“俠之大者,爲國爲民”之名言是我從後世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看來的,是金庸老先生借大俠郭靖之口所發表的對於“俠義”精神的一種詮釋,在以前的閒談中,我曾經和袁棘等人說過,

張全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暗自思忖起來,

袁棘喝了口茶,繼續道:“君寶,這些天來你應該和蕭公子、方姑娘有所接觸吧。”

張全一道:“是啊,還挺多的。”

“那你應該知道,他們目前都服務於我朝最大最完善的慈善機構——紅十字會,對於紅十字會這種慈善機構,君寶,你有所瞭解嗎。”

“知道一些,比如每當有災年之時,不少寺廟或者大戶人家都會施捨粥飯,以補給窮人之需。”

“恩,這就是慈善的一種方式,雖說可以解一時之難,但是,這都只是局部範圍的行爲,公子所創的紅十字會卻是一家系統姓的慈善機構,比如,要在全國所有貧窮之地開辦免費教育學校,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就像公子所言,要讓天下窮人有書可讀,有飯可吃,有病可醫,至於遇到災年,或者平時有需要時,紅十字會不僅會提供粥飯,還會提供避難場所以供有需要的人們使用。”

“這個我也聽蕭公子說過,我還和他說過,我也想加入他們的行列。”

“呵呵,君寶,這個當然沒問題,加入紅會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願意爲我朝有所需要的人士提供無償的幫助,只要有此心,便可加入其中,就像紅會的蒲會長、蕭公子、方姑娘兩位副會長等大多數服務者一樣,他們都是不會從紅會獲取任何報酬的,正如公子所言,身爲紅會之人,只有付出,如果想要升官發財,就請遠離之。”

“恩,這個弟子知道,這種思想也正是家師所崇尚的,家師常常教導弟子,說只有心懷天下者,才能將自身的武學練至登峰造極,因爲只有具備這般心境之人,才能做到海納百川。”

“呵呵,張雲庵大師的見解很是高明,我帝王谷古老相傳,當年,帝王谷的締造者軒轅黃帝,也說過類似的話,誰的心中有了天下,誰就會擁有浩瀚之脈,纔會具有登天之基礎。”

張全一虔誠言道:“師傅,今呼延公子逐漸將這種思想變爲現實,實爲弟子所敬佩。”

“哈哈。”袁棘笑道,“公子學究天人,悲天憫人之心實不亞於那些得道真人、高僧菩薩,君寶,你知道爲何爲師願意跟隨公子嗎。”

張全一搖搖頭道:“弟子不知。”

袁棘道:“佛道皆說,普度衆生,但怎麼普度,依爲師看,他們大都只是停留在嘴上,修行修行,如果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何修行呢,即使是施捨粥飯,也只是救得一人,救得一時,而公子卻是可以拯救天下之人,從紅十字會的創立等一系列事件中,就能看出端倪,公子即將創辦的武當武館,也是大有深意,這點君寶你慢慢就會知道了。”

我笑笑也道,“全一,我認爲從廣義角度來說,俠義之道就該如此,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先生說得對,即便一位俠士武功無敵,終其一生又能誅殺多少殲賊呢,即便一所寺廟傾盡其所有,又能救下多少難民呢,他們所做之事,充其量只能在其視線之下行俠仗義,樂善好施,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俠士,多少寺廟能夠顧及得周全呢,所以,我認爲當有一種新的秩序來約束人們的道德規範,只有大家都能做到爲國爲民,才能惠及天下。”

“君寶,公子的思想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明瞭的,有空時你多多想想。”

“恩。”張全一猶豫了一會,又問道:“公子,建立一種新秩序,不會是指。”

“哈哈。”我心知張全一可能誤會我想造反之意,笑道,“全一,不是你想的那樣,我所說的新秩序當然是在朝廷的領導之下,朝廷崇尚‘君爲輕、民爲貴’的思想,而民間百姓人人努力,大家都以天下興亡爲己任,這樣纔會出現一個嶄新的社會,一個和諧富足的社會。”

袁棘點點頭道:“當今皇上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銳意革新,在去年前來臨安應考的學子集會上,皇上曾經對所有學子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公子之意也是如此。”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張全一心裡默默唸道,又陷入沉思之中,

我道:“好了,方靈他們也該來了,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說說紅會的事了。”

“是,公子。”袁棘道,“君寶,入朝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爲這個社會,爲天下百姓謀利,這纔是每一個有志之士應該做的,你們碧落宮有不得入朝爲官的規矩,這個原因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但爲師以爲,碧落宮也該是以‘俠義’爲先吧,至少張雲庵大師就是這般思想。”

“恩,正是。”

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相信張全一會逐漸認可並支持我們的思想和做法,我們三人在屋裡又聊了會,就見方靈進來道:“哥,吃飯了,蒲會長和蕭天都到了。”

“恩,走吧,下樓。”

方靈邊走邊道:“全一,聽說你今天和小文璋又比武了,勝敗如何。”

“承蒙文將軍手下留情,不分勝敗。”

方靈笑道:“全一,哪會有什麼留情之說,我看你和文璋就是旗鼓相當,一會吃完飯,我們再比試下。”

張全一和方靈交過手,知道其武功不在文璋之下,忙道:“恩,那敢情好。”

正在等候的蒲壽庚和蕭天見我前來,連忙起身,拱手行禮道:“見過公子。”

“坐吧,邊吃邊聊。”

“是,公子。”

“蒲先生,紅十字會的進展如何,都按照計劃在進行嗎。”

蒲壽庚恭恭敬敬地答道:“回公子,紅會今年計劃在全國開辦三十所希望小學,十家希望醫館,目前,各項事務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資金基本上到位,各地的選址工作也已經開始,有些區域甚至已經開始破土動工了,當地的官府和民衆都十分支持,有不少百姓義務前往工地幫忙建設,唯一不足之處還是這些學校和醫館的先生教師、郎中醫生之人數不是很足。”

“紅十字會與臨安大學聯合培訓老師、郎中的計劃開始了嗎。”

“公子,已經開始了,第一批學員一共四十名,其中醫生二十五人,教師一十五人,但缺點是大都集中在兩浙路及周邊區域,預計培訓時間爲半年,半年後如果考覈合格,就可以派到下面的學校及醫館了。”

我想了想道:“蒲會長,朝廷將三月份定爲科技月,會在這方面加大力度推廣科技和教育的發展進程,我想我們紅會可以藉助各級官府之力,讓各地指派有志於慈善事業的人員前來紅會接受培訓,無論如何,先把這三十所學校和十所醫館的人員配齊。”

“是,公子。”

“蕭天。”

“公子,有何吩咐。”

“我看這事就由你去找教育部江萬里江大人吧,請他幫忙。”

“是,屬下明白。”

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23章 歲末賀生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54章 樊城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118章 同盟會?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42章 鹹淳元年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174章 人選第69章 貢院訓示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344章 舍利畏第559章 太子第316章 張三丰第312章 急腳遞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260章 面試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66章 鹹淳科舉第127章 試槍第11章 靈氣之靈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66章 鹹淳科舉第207章 掛帥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284章 東康坊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135章 蒸汽機第505章 雙龍會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521章 北伐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96章 命相之術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397章 索無極第185章 狙擊手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398章 改組第74章 騷亂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417章 逃逸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381章 帝王谷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52章 蕭天加盟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21章 伯飛仲飛第538章 神君第399章 忠靖王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76章 初出茅廬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454章 樊城第191章 陣破第520章 戰俘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69章 貢院訓示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31章 四象之說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167章 宋無心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227章 臨安夜市
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23章 歲末賀生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54章 樊城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118章 同盟會?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42章 鹹淳元年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174章 人選第69章 貢院訓示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344章 舍利畏第559章 太子第316章 張三丰第312章 急腳遞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260章 面試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66章 鹹淳科舉第127章 試槍第11章 靈氣之靈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66章 鹹淳科舉第207章 掛帥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284章 東康坊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135章 蒸汽機第505章 雙龍會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521章 北伐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96章 命相之術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397章 索無極第185章 狙擊手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398章 改組第74章 騷亂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417章 逃逸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381章 帝王谷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52章 蕭天加盟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21章 伯飛仲飛第538章 神君第399章 忠靖王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76章 初出茅廬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454章 樊城第191章 陣破第520章 戰俘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69章 貢院訓示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31章 四象之說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167章 宋無心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227章 臨安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