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登基大典

弘威元年,二月初一,華夏帝國迎來了最盛大、最隆重的典禮:弘威皇帝的登基大典,同時也是華夏帝國的開國大典。

鄴都外的天壇,幾十萬百姓來到了這裡,同時華夏帝國各州也有觀禮朝拜的隊伍到來,一時間方圓十餘里匯聚了百萬觀禮朝拜的百姓。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百姓們自發匯聚到了這裡,昭示着華夏弘威朝的盛世初顯。

天上臉盆子大的太陽公公大喜過望,球型虎軀巨震,撒發出春季裡最最熱烈的光芒。

天壇四周,二十萬程軍將士拱衛,天壇直通鄴都的大道兩側,十萬程軍警戒。威武的將士個個盔甲鮮亮,手中刀槍如林泛着鋒芒。雄糾糾氣昂昂,向天下展示着華夏帝國的武運昌隆。

卯時的時候,程閔便起駕出宮,百官擁簇着龍攆,數千人的儀仗隊,華蓋、旌旗在官道上綿延出去十餘里,一眼望不到邊。所過之處,程軍將士與百姓如浪頭般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程閔就站在龍攆上,接受着萬民的朝拜,他奮鬥了這麼多年,終於,他迎來了這一天。

辰時的時候來到了天壇前。

程閔登上天壇的時候,四周立刻靜了下來。

首先是祭拜天地。

加上基座,幾乎有三十丈的天壇大殿,曠古爍今十分宏偉。程閔通過大殿前的丹橋進入殿旁一側的祭天神壇內,當他來到壇內後,文武百官並司儀人員,一路小快步,從丹橋兩側的臺階進入壇內。

這時,六十四名手執羽扇,身穿儒衫的青年才俊來到大殿前的廣場左側列隊。同時,咔咔的腳步聲響起,六十四名精煉鎧甲的魁梧勇士,右手提着開山大斧,左手持着虎紋大盾,來到大殿前的廣場右側列隊。

兩陣縱橫各式八列。

羽扇儒衫者,代表着華夏帝國的文治才盛之氣象。

武士者,代表着華夏帝國將士,追隨弘威皇帝程閔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祭天神壇兩側設置着諸神神位,按照統屬關係分爲七組,每一組都有青色幔帳搭成神幄,兩側六組一邊三組。拱衛中間的一組,這一組有正主位:天帝的神牌。兩側則是從神位,掌握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等神牌位。

每個神牌位前,都有三牲和美酒,鮮果,佳餚等大量供品。只是存放祭品的器物、禮器就高達一千餘件。

神壇西南有檀香大鼎,東南有火柱天燈,檀香成霧色,將神壇籠罩如煙雲飄渺之狀,而燭火搖動期間,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祭天神壇前,程閔雙手疊加環在胸前,兩個大拇指遙遙相對,鄭重拜在正中的金色蒲團上。

這時,有司儀跪呈香柱。

程閔把那香拿在手中,這一刻高擎拜香的弘威皇帝程閔,他便代表着普天之下億兆子民,請求皇天上帝爲新興的華夏帝國帶來福祉。他由衷祈禱上天,“保佑朕的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弘威皇帝程閔洪亮的聲音傳到了壇外四周的時候,天壇外的樂師團奏起莊嚴的樂聲。早就等待在廣場上的羽扇儒衫方陣跳起文德舞,魁梧的勇士一手拿斧頭,一手執盾牌跳起武德舞。有節奏的舞步,表達了華夏帝國對上天的崇敬,同時又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這時,祭天神壇前的弘威皇帝程閔起身,拿起壇上的明黃詔書展開。這時,龐統、趙雲等文武百官雙手疊加放在地上,額頭拜在手背上不動。他們微微顫動的身軀,昭示着心中的激盪。

弘威皇帝程閔開始大聲宣讀祭天文:“臣奉天承運,開華夏帝國繼位,當承三皇五帝之志,體恤華夏百姓之疾苦。治四季五行之氣,藝五穀耕種,撫萬民,度四方,開山通路接連天下……”

“昔日,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在此華夏危難之際,賴天帝與四方神靈之護佑,助臣北逐患亂,南平叛逆。於是,纔有了今日華夏帝國之太平盛世。更賴四季變化之神明,更替有序。和風細雨,應時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無語而物成。於是,這纔有了我華夏大地,我華夏帝國五穀豐登,六畜蕃盛。百姓無飢寒之苦,國內無兵火之災,此皆天帝諸神之所賜也。”

“今日,臣開國繼位,爲報答皇天諸神護佑之恩,臣特於此舉行祭天大典。敬獻玉璧、金圭、三牲六畜、清酒及五穀之實等各色祭品。乞皇天諸神共饗,護佑我華夏帝國國泰民安!”

百官頓首拜道:“乞皇天諸神共饗,護佑我華夏帝國國泰民安!”

祭天至此完畢。

有親衛軍統領許褚,帶人擡出黃金龍椅,設置在三十丈高大的天壇主殿殿門處,面南擺放。

至此,祭天完畢,登基大典開始。

郭嘉率文武百官,山呼拜道:“告祭天地禮成,請繼皇帝位!”

程閔表情莊重,但心裡十分激盪。只見他這邊剛剛放下祭天的祭文,後面百官呼啦啦全上來了。郭嘉託着程閔的左臂,趙雲託着程閔的右臂,其餘百官都跟在側後,衆人喔喔呀呀擁簇程閔來到主殿前。

百官擁簇着弘威皇帝程閔來到龍椅上坐下,之後這才走下臺階,就在階前依照品級排班。這時,華歆高舉着一張金案來到程閔面前跪地放好,只見金案上是明黃色的龍袍。隨後,又有王朗激動的牙齒打顫,高舉一張寶案,跪呈到程閔面前,只見這寶案上,放置着華麗的冕冠。

程閔就只能是莊重的端坐在龍椅上,目視前方。空洞洞看到啥神秘秘東西的眼神,心裡卻是在琢磨,這古代的禮節真是繁瑣,若按照朕的想法,鄴都城頭上念念開國禮文也就成了。

然而,古時候皇權凌駕於一切之上。億兆子民之上,只有弘威皇帝程閔一人。所以,要彰顯皇家威儀,能有多隆重就要有多隆重,能有多少程序就要有多少程序,程序越多越隆重,越能彰顯帝王的威儀。

所以,當鍾繇、李儒等人跪着退回去後。文武之前的郭嘉、趙雲對視一眼,躬身重新上了臺階。郭嘉跪在金案旁邊,趙雲跪在寶案旁邊。程閔就當沒看到他們倆,眼神望着前方。

遠處是百姓的呼聲,近處是百官敬畏的目光。四周是飄揚的華夏帝國旗幟,莊重的樂聲始終在天空迴盪。在這一切之中,程閔目空一切,又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氣勢一覽無餘,做做架勢,肯定是難不倒後世做業務工作的程閔了。

於是,郭嘉取來龍袍加在程閔的身上。趙雲捧着冕冠,小心翼翼爲程閔帶好。

望着這兩位身邊的重臣,程閔十分欣慰。

而郭嘉、趙雲可不敢去看程閔,那樣就是大不敬。兩人下了臺階入班後,負責司儀的官員唱道:“排班!”

百官站位,捧着朝板列成文武兩班,首先鞠躬。嗚嗚沉重的號角聲響起後,百官立刻改鞠躬爲跪拜,三拜,“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時,龍袍冕冠加身的程閔,微擡手道:“平身。”

號角聲停下,百官平身後,司儀又開始唱諾,於是羣臣三跪九叩再來一遍。

禮畢,司儀引郭嘉又來到弘威皇帝程閔的龍座前,唱道:“跪。”於是,郭嘉就跪在程閔面前,又將手中朝板往腰間一插。

司儀傳唱衆官皆又跪拜。

這時候司儀捧出寶盒,打開取出裡面的玉璽,授給郭嘉。

郭嘉急忙雙手捧心狀接過,又呈獻給程閔,進言道:“陛下登大位,臣等謹上玉璽”。

程閔坐着都已經累的不行了,也不知古代這些人爲什麼這麼能折騰。但爲了皇帝的威儀,程閔還需堅持下去。於是,程閔拿過郭嘉呈獻的玉璽交給一旁的大內總管德全收入寶盒之中。

這時百官跪拜弘威皇帝程閔,就有禮官領着郭嘉從另一側走下臺階,郭嘉歸位後。在司儀的唱喏下,聚齊的百官再拜。

過程中程閔幾乎全是在龍椅上坐着,連句臺詞都沒有,表情也只有莊重威儀一種。然而儀式走到這裡,終於程閔能夠活動活動了。龍袍冕冠,又有玉璽在手。百萬百姓,幾十萬將士的目光匯聚中,程閔難掩心頭的激盪。多年的大戰,數百次的大小戰役,不知多少次的出神入死。

爲的是什麼?

爲的就是這一天!

爲的就是登基稱帝!

終於,程閔做到了。回憶的碎片從他的腦海中劃過,初來東漢是的落魄,討伐黃巾時的意氣風發,當朝大將軍的位高權重,南征北戰時的艱難險阻。

“爺終於做到了!”程閔望着天空正中的太陽,陽光照耀,灑在他的身上,明黃的龍袍泛着光華。天空中有太陽,地面上,程閔便如同天空中的太陽一般,會用他獨特的光芒照耀這天下,照耀這方大地上的子民。

華夏帝國的天下!

華夏帝國的子民!

程閔高高舉起右臂,一旁的德全急忙跪在地上,雙手高高托起玉璽就在程閔身邊。

這一刻,數以百萬山呼萬歲的呼聲撲面而來,震顫天際,傳於華夏帝國四方。呼聲傳百里,聞到的百姓不約而同燃放起喜慶的煙花,爆竹,轟轟聲將程閔登基的喜訊傳於天下。

而數十萬程軍勇士呼聲中高舉起手中的刀槍,泛射着鋒芒的刀槍。鋒芒呼應着華夏帝國的弘威皇帝,昭示着爲時不遠的哪一天,弘威皇帝的鋒芒會籠罩天下,真正的天下!

登基大典一般都是在皇宮裡的,只有開國皇帝的開國登基大典纔會如此隆重。

在子民的歡呼聲中,百官擁簇着程閔返回紫禁城。

太和殿,大將捲簾,內侍捧玉璽置於案上,程閔穿龍袍冕冠升御座面南君臨天下。鳴鞭聲中,引班帶領文武百官進入太和殿。在這座輝煌寬廣的宏偉正殿,第一次正式參拜華夏帝國開國皇帝,弘威皇帝程閔。

三跪九叩禮成後,弘威皇帝程閔發佈登基後的第一封詔書。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後”。所以這第一封詔書,便是冊封母儀天下皇后的詔書。

大內總管三德子十分激動,因爲他可是華夏帝國開國大總管,開國大總管,那可真是千百大總管中的唯一一人。他就在龍臺側面,站的筆直,極盡可能的讓自己的聲音更洪亮一點。大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天命,開國立社稷。勵精圖治,不敢懈怠。聞爲聖君者必立後,以承祖廟,建極四方。今有正妃黃月英,名士黃承彥之女,昔承明命,虔恭中饋。溫婉淑德,嫺雅端莊。宜建長秋。以奉宗廟,唯黃氏德冠有佳,乃可當之。今朕親授金冊鳳印,冊後。爲六宮之主。”

百官就琢磨,這“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開頭就太好了,比xx年x月x日,xxx天子詔曰的開頭強多了,陛下就是聖明。從此以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就成了各朝各代皇帝標準的詔書開頭。追溯起源,還需從華夏朝開國皇帝弘威大帝說起。

大內總管三德子繼續念着弘威皇帝程閔的詔書。道:“歷朝宮規,多有陳舊,今我華夏帝國開國。朕當改之……廢前朝皇后三卿,改華夏朝皇后“六尚”……,並內侍、侍衛,皆以以下改之……”

皇后三卿就是皇后的官署,官署內同樣有司徒、司馬、司空,負責管理後宮一切事物。程閔將其改爲“六尚局”。分別爲尚官局:負責宮內傳達、人事、會計、處罰、門衛。尚衣局:負責文教、音樂、禮賓、禮讚。尚服局:負責符璽、衣飾、兵器。尚食局:負責食膳、藥品。尚寢局:負責住行器具、園藝、燈火。尚工局:負責織染縫製,珠寶錢貨。

程閔做出六尚改制就是要重新評定宮中女官制度,宮中女官高於宦官,杜絕東漢十常侍宦官集團專政局面情況的再次出現。

程閔又對宮內宦官作出改革:成立“宮殿監辦事處”,重新設立太監品級: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

緊接着程閔又對御林軍作出了改革:設龍衛將一名、侍衛三百名、一般御林軍若干。侍衛又分爲: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只有入籍的侍衛才能夠宿衛扈從,值守乾清門、太和殿和皇帝御駕所在的重要單位。一般御林軍只能警戒外圍單位。弘威皇帝程閔另有旨意,晉級追隨自己南征北戰的三百親衛,全部爲一等侍衛。許褚做爲龍衛將。

冊立皇后對於皇室十分重要,對於國家也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需要要詔告天下,普天同慶。並不單單只是宣讀一番詔書,同時還要進行正式而隆重的立後儀式。

弘威皇帝對百官宣讀改革宮規的種種事項,是因爲皇家事,就是天下事。程閔的一系列改革,吸取了後世成熟的體制,所以百官們十分贊同。

登基大典走到這裡,已經到了最後階段,正式冊立皇后之後,國家就有了皇帝和皇后。

於是,宮女、太監行動了起來,開始在太和殿外,佈置立後典禮。

第302章 張鬆獻計第180章 蔡昭姬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295章 三楊獻美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354章 割地賠款第72章 專治狂病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368章 開戰吧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261章 全線潰敗第78章 割發代首第103章 暗藏殺機第83章 水淹下邳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304章 駕崩之計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97章 迴歸許都第207章 誘敵之計第19章 潁川事畢第151章 黃月英來了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60章 曹昂身死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79章 獨眼夏侯第300章 特種任務(上)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12章 張曼城死了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187章 遊說第34章 穩定兗州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324章 陰謀敗露第240章 針對程閔的陰謀第221章 叢林奇襲第249章 科舉情況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190章 險渡渭水第343章 弘威大帝第176章 出兵途中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212章 山中落難第21章 董卓之亂諸侯會盟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7章 進入洛陽第95章 哀悼曹操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80章 美女杜氏第140章 襄平保衛戰第177章 鮮卑境內第34章 穩定兗州第34章 穩定兗州第37章 曹嵩被殺第274章 事情一籮筐第359章 億萬財富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2章 研製精鹽第261章 全線潰敗第92章 臧霸來降第212章 山中落難第343章 弘威大帝第46章 聯合許褚第107章 出事了?第9章 黃巾起事了第217章 北方動盪第132章 官渡搏殺第301章 江油城奇襲第348章 奇襲波斯港第147章 遇見龐統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143章 公孫恭歸順第287章 豬哥的屎路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276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18章 治理潁川第40章 偷襲呂布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178章 白狼之巔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196章 諸葛亮入蜀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154章 軍校
第302章 張鬆獻計第180章 蔡昭姬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295章 三楊獻美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354章 割地賠款第72章 專治狂病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368章 開戰吧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261章 全線潰敗第78章 割發代首第103章 暗藏殺機第83章 水淹下邳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304章 駕崩之計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97章 迴歸許都第207章 誘敵之計第19章 潁川事畢第151章 黃月英來了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60章 曹昂身死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79章 獨眼夏侯第300章 特種任務(上)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12章 張曼城死了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187章 遊說第34章 穩定兗州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324章 陰謀敗露第240章 針對程閔的陰謀第221章 叢林奇襲第249章 科舉情況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190章 險渡渭水第343章 弘威大帝第176章 出兵途中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212章 山中落難第21章 董卓之亂諸侯會盟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7章 進入洛陽第95章 哀悼曹操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80章 美女杜氏第140章 襄平保衛戰第177章 鮮卑境內第34章 穩定兗州第34章 穩定兗州第37章 曹嵩被殺第274章 事情一籮筐第359章 億萬財富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2章 研製精鹽第261章 全線潰敗第92章 臧霸來降第212章 山中落難第343章 弘威大帝第46章 聯合許褚第107章 出事了?第9章 黃巾起事了第217章 北方動盪第132章 官渡搏殺第301章 江油城奇襲第348章 奇襲波斯港第147章 遇見龐統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143章 公孫恭歸順第287章 豬哥的屎路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276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18章 治理潁川第40章 偷襲呂布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178章 白狼之巔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196章 諸葛亮入蜀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154章 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