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賑濟災民

“這……”司馬懿並不看好繼續與程閔交戰,因爲如今曹丕屬地的形勢,如同篩子,到處都是漏洞。倒不如收攏剩餘的十餘萬兵馬,集團退守關內。如此沒有後顧之憂,又有雄關和充足的兵馬據守,進可攻退可守。

而曹丕則是不願意就此放棄龐大的地盤去坐守一偶之地,他想要以城池之堅固,與程閔再次決一死戰。若是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就有翻盤的機會。

然而程閔已經擁有了六州半之地,顯然這機會實在渺茫。

總之,司馬懿是想要保存實力,以待天時。而曹丕則是要孤注一擲,再次決戰。

謀事在人,很難說誰對誰錯。

司馬懿也沒有把握就一定會敗,在他的計算裡,八成是贏不了的。

這時候,曹丕拍案高呼道:“昔日,昌國君樂毅,率領四國攻齊,齊國丟七十二城,只剩下莒城、即墨城,尚可復國。時至今日,我還有許昌、洛陽這樣的雄城,比之莒城、即墨城有過之而無不及,豈能輕易言敗!”

曹丕說到這裡,語重心長道:“吾爲齊王,仲達,你便是田單,當更勝往昔!”

司馬懿內心嘆了口氣,當年一戰,田單的確了得,但那是因爲昏庸的燕王撤了樂毅的職位。然而如今呢?程文傑這樣有雄才大略的諸侯,豈會作出自斷臂膀的事情。

然而,的確還有一絲渺茫的機會,司馬懿正色拜道:“原爲陛下效以死力,但……陛下不可倉促行事,若是……若是虎牢關失守……”

“再走不遲!”曹丕最後拍案道:“仲達,你去傳令,立刻放棄官渡退守許昌,調集各路兵馬匯聚許昌城。”

司馬懿走後,議事廳中傳來咆哮,“程文傑,你這個混蛋,畜生。總有一天……,朕會殺了你,這天下,是朕的!”

……

當程閔帶領大軍來到官渡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火海。

曹丕帶領最後的殘兵敗將,撤退了。同時,也宣告了他官渡之戰的失敗。

而程閔,成功運用自己的知識,逆轉了官渡之戰的結果。

在弘威二年九月,北地對中原的戰役,出現了重大的轉折。

官渡之戰,程閔以五萬的損失,消滅了曹丕的十幾萬大軍。消息傳出,天下震盪。

對於袞州影響最大,已經被隔絕的袞州各郡,曹軍士氣低落,黃忠就此攻下了濮陽。而張遼在程閔的命令下,暫時放棄了對汝南的圍攻,而是趁機攻下了陳留。於是,袞州其餘郡縣派出使者投降,就此,程閔全面統治了袞州。

袞州與司隸、冀州、青州、徐州接壤,收入囊中後,程閔治下六州半的地盤,因此徹底聯繫了起來。

袞州的收復,同時也爲程閔帶來了一個難題。

官渡程軍大營,中軍大帳。

地形圖已經完全更新,巨大的“程”字已經覆蓋了整個袞州。東漢十三州,程閔已經掌控了一半,那龐大的地域,自程閔以下,見到者無不充滿了自豪。

半壁江山,就連夏周的國主,春秋戰國時的霸王,都不曾擁有這般龐大的領地。

自華夏有歷史以來,程閔目前統治的土地可排在第三,能夠在統治上超越程閔的,也只有秦始皇嬴政與漢高祖劉邦建立的王朝。當然還沒有算西域和貴霜。

然而,程閔的路纔剛剛起步,他有的是時間,超越這兩位王者。或許很快,他就會成爲華夏曆史上,統治力最強大的君王。

從現在開始,擁有半壁江山的程閔正式成爲天下最強大的諸侯,沒有之一。其他所有諸侯的勢力加起來,才能夠與他匹敵。

加以時日,統治中原與北方的程閔,最終會衝上雲霄。

然而此刻,這位天下唯一的霸主,面臨着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便是袞州數百萬的災民。

之所以只稱袞州百姓爲災民,是因爲天下大旱。而程閔其他的州的百姓,因爲早有計劃,所以可以溫飽。

先前,袞州是曹丕的地盤,程閔可以不管。如今袞州的百姓已經是他的子民,就不能置之不理了。

程閔的目光,不得不暫時從軍事轉移到民事上,他的大軍因此也在官渡休整。

袞州歸入程閔的統治。

爲了袞州各地安定,不至於爆發叛亂,更爲了安定民心不至於爆發農民起義。程閔不得不將黃忠部的人馬,佈置在袞州各郡安民。

他又命令從草原,烏丸調糧到幽州,幷州、冀州。再將幽州,冀州,幷州的糧食,先一步調來袞州,以確保新地的穩定。

之後,程閔馬上決定,在袞州分田地。只需百姓手中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就一定會主動的自救,以待來年春耕生產。

當程閔的命令,傳達到袞州的時候,百姓歡天喜地。有可能的百姓暴亂、叛亂,所有的不和諧因素,都在這個命令下灰飛煙滅了。

他牢牢的抓住了民心,後世我軍已經證明,擁有了民心,哪怕是在最艱苦的歲月,也能夠順利的渡過。

而程閔抽空來到了距離官渡最近的陳留,他要確保自己的命令,如實的被執行。因爲目前,袞州的官員還是曹丕手下那一批人。

皇上要來了,這可是最大的事情。所以暫時負責袞州政務的黃忠,第一時間便來到了陳留,同時來到的還有袞州各地郡縣的官員。這些官員皆是士族出身的降官,現在是提心吊膽。

如今的程閔已經不同以往,獲得官渡之戰的他,就相當於贏得楚漢爭霸的勝利。他會像昔日的漢高祖劉邦一樣,開創新的大業。

追隨他的文官武將,在經歷了官渡之戰後,也徹底改變了思想。在他們的心中,已經將程閔當成自己國家的皇帝。

帝王出巡非同小可,很快,在黃忠等人的命令下,軍隊行動了起來,全城戒嚴。以確保程閔的出巡萬無一失。

第二天,程閔將隨行的陷陣營留在了城外,只帶三百虎衛進入了陳留城。

百姓們自發的組織起來迎接,在程軍士兵的警戒線後面。百姓們再一次見到了,當初的太尉如今的華夏帝國皇帝程閔。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對這位皇帝有一種由衷的感激。

程閔與田豐、張遼、三人一邊走一邊說着話,並不時與後面的袞州官員交流幾句。他透出的隨和,令袞州的官員大鬆一口氣。心中暗想:“世人皆說程閔寬厚,果然名不虛傳!”

程閔是從後世來的,他絕不會去看些表面的、安排好的。所以,行走在整潔的大街上時,突然拐入了一旁一個小巷。“到一處百姓家裡看看吧。”他很隨便的說道。

頓時,衆人一陣忙亂。

在這條小巷內,程閔彷彿找到了後世舊城的平房區。他就曾經在哪裡長大。當看到破舊的地面,簡陋的門房的時候,卻升起一種親切感。

袞州的官員們見到皇帝竟然笑了,真是匪夷所思,他們私下觀望一番。在這狹窄陰暗的小巷內,第一次來到這裡的他們,只是感到有一種壓抑。

程閔站在了一間較爲破舊的民居前。

許褚大手一揮,虎衛立刻上前。就要將這處民居徹底包圍,再徹底搜索一番,以免有不軌之徒潛藏其中。

然而程閔令他們退下後,輕輕推開了門。

這是一個六口之家。家中的人都守着鍋臺,望着香氣撲鼻的大鍋。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有大人物會走進家門。當他們急急忙忙走出來,望見彪悍的虎衛和身穿華貴禮服的貴人們的時候,全都嚇了一跳。

望着這一家人膽怯的模樣,程閔和藹微笑走了過去。拉起其中的一位老人的手,說道:“老伯,我來看您老人家了!”

這時,陳留太守王考,急忙走過去說道:“老伯。這位便是當今華夏帝國的皇帝程閔……”王考,東漢八廚之一,廚者,在當時的意思,乃是能以財救人者。

皇帝!老者一家吃了一驚。

老人突然激動了起來,反捧住秦峰的手,說道:“皇帝,您是華夏帝國的皇帝,俺知道……”

“快,快磕頭!”老人這纔想起了什麼,急忙放下程閔的手,急退兩步納頭便拜。老人一家六口,一起拜倒在地。

老人再擡頭時,眼睛裡面滿是淚水,顫抖道:“皇上,您是俺們一家的大恩人啊。您來看,俺們每天給您上香祈福!”

衆人聞言不免望去,便見屋中唯一的一張桌子上,雖粗糙但十分整潔,桌子上是一張陳舊不知歲月的天地君親師的畫像,而畫像下有老人一家祖先的牌位。

然而,有一副牌位高高在上,而且嶄新嶄新的。上面寫着“華夏帝國皇帝!”。

竟然將程閔的長生牌位,供奉在祖先之上,可見這一戶人家的感恩之情。許褚、張遼、田豐等人滿是自豪。

袞州原有的官員,則是震撼。因爲在他們看來,就算是漢室鼎盛的漢武之時,那漢武英明神武,也在民間看不到他的長生牌位出現。仔細想一想,好像從來就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在歷朝歷代出現過。

當程閔看到這個牌位的時候,心頭咯噔一下,急忙說道:“不可如此!許褚……”

許褚雖然很不情願,但也知道主公意圖,就說過去將牌位請下來。

哪知道老人很激動,阻攔了過去,跪倒在地,哭道:“皇上,沒有您,就沒有我們全家的今天,請您就讓老兒供奉您的牌位吧!”

老人的一家,也跟着拜倒。幾個小孫孫,更是撲在了老人懷裡大哭。

程閔沒想到將這一家人鬧哭了,因此十分尷尬,便阻止了許褚。

這時,老人的兒子,磕頭道:“皇帝陛下,就讓我家供奉您的牌位吧,若沒有您,我們就要家破人亡了。”

在問過之後,衆人這才知道。自從旱災以後,這戶人家的生活就漸漸到了絕境,家中沒有了糧食,一家六口即將面臨餓死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和他的老伴想到了死,他們也已經活了一大把年紀了,死了,就不用消耗糧食,兒孫就能夠活下去。

當老人與老伴頭懸樑的時候,兒子衝了進來,救下了自己的父母。而他選擇了殺死自己的孩子,來保住父母的性命。他本來是想要自己死的,但年輕的他是家裡的依靠,他若是死了這個家就完了。

就在他要對自己的孩子痛下殺手的時候,程軍的救濟到了。

北地的糧食,到達袞州的時候,數百萬得到救濟的百姓流淚,因爲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一位君主在戰爭中救援過百姓。袞州家家戶戶皆立程閔的長生牌位,他的威望在百姓心中暴漲到無可匹敵的高度。

聽到老人一家的講述,程閔的表情逐漸凝重起來。那小小的牌位,此刻在他看來,並不是對自己的稱頌,反而是在對自己嘲諷。雖然袞州在幾天前還不是他的,但他的確是華夏的一員。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程閔動情中將老人一家攙扶起來,對跟隨自己來的所有官員說道:“天下,是因爲有了百姓才稱爲天下。你們想一想,若是沒有百姓,這天下又會成一個什麼樣子?”

“我們讀聖賢之書,立志匡扶天下。而如今,這些百姓在我們的治理下,竟然有被餓死的危險,我們應該感到愧疚!”

“老人家,是朕對不起你!”程閔扶着老人的手說道,他說到這裡,便拿起了桌子上的牌位,道:“朕沒有資格……”

“不!”老人激動了起來,一把搶過程閔手中他自己的牌位,死死抱在了懷裡,就此拜道:“皇上,您是俺家的大恩人,就讓俺們保有您的牌位吧!”

老人一家也跟着拜倒在地,老人的兒子激動的說道:“皇上,沒有您,小人的兒女也就沒有了性命。來年種下了糧食,俺就參軍,保衛丞相,保衛家園!”

老人的孫子,小臉也是激動,揮舞着小拳頭,道:“長大了,俺就跟着皇上,打土豪,分田地!”

袞州官員聞言,一臉尷尬,同時又暗暗心驚。

第180章 蔡昭姬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02章 袁術末日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328章 兩岸聯姻第260章 將計就計第86章 處置降將第24章 戰神呂布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105章 脣槍舌戰第153章 軍事會議二第123章 誘敵誅將第222章 敵疲我打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108章 風雲突變第189章 蒲阪之戰2第74章 曹操撤退第45章 許家莊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20章 潁川書院第34章 穩定兗州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第50章 遷都許縣(上)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91章 曹操身亡第171章 拿下幷州第219章 絕地大反擊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3章 鮑信身死,于禁歸順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175章 出兵烏丸第69章 擊退鄧濟第129章 重新規劃第70章 開啓農業革命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351章 狗急跳牆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29章 回徐州結婚第350章 議和人選(上)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254章 真正開端第86章 處置降將第179章 生擒塌頓第12章 張曼城死了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74章 曹操撤退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348章 奇襲波斯港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154章 軍校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244章 紫禁城第329章 抓到奸細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381章 皇上來了1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279章 兵進長安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150章 收服管亥(下)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54章 斬殺劉備第55章 屯田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23章 斬殺華雄第76章 袁紹使者第232章 聯合安息第307章 用我鮮血換弘威復生第34章 穩定兗州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71章 禰衡出鏡第87章 呂布突圍第55章 屯田第61章 兵敗而歸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228章 又見貴霜第140章 襄平保衛戰第259章 夜襲烏巢第256章 又見投石車第268章 誘敵出擊
第180章 蔡昭姬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02章 袁術末日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328章 兩岸聯姻第260章 將計就計第86章 處置降將第24章 戰神呂布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105章 脣槍舌戰第153章 軍事會議二第123章 誘敵誅將第222章 敵疲我打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108章 風雲突變第189章 蒲阪之戰2第74章 曹操撤退第45章 許家莊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20章 潁川書院第34章 穩定兗州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第50章 遷都許縣(上)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91章 曹操身亡第171章 拿下幷州第219章 絕地大反擊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3章 鮑信身死,于禁歸順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175章 出兵烏丸第69章 擊退鄧濟第129章 重新規劃第70章 開啓農業革命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351章 狗急跳牆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29章 回徐州結婚第350章 議和人選(上)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254章 真正開端第86章 處置降將第179章 生擒塌頓第12章 張曼城死了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74章 曹操撤退第298章 對豬哥宣戰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348章 奇襲波斯港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154章 軍校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244章 紫禁城第329章 抓到奸細第311章 臨陣倒戈第381章 皇上來了1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279章 兵進長安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150章 收服管亥(下)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54章 斬殺劉備第55章 屯田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23章 斬殺華雄第76章 袁紹使者第232章 聯合安息第307章 用我鮮血換弘威復生第34章 穩定兗州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71章 禰衡出鏡第87章 呂布突圍第55章 屯田第61章 兵敗而歸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228章 又見貴霜第140章 襄平保衛戰第259章 夜襲烏巢第256章 又見投石車第268章 誘敵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