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開啓農業革命

由於中原戰場衝突不斷,糧草補給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曹操改革屯田制的威力便顯露出來。這一年朝廷連連用兵,但到了年終之際,太倉中仍有餘糧,許都屯民生產的糧食完全能保障前線供應,而典農中郎將任峻還在嘗試將屯田制向其他地區推廣。

糧乃軍之本,民以食爲天。由於後方補給源源不斷,曹操的軍隊可以連連出兵不顯疲憊,形成了良性循環。相較之下,中原其他割據勢力卻日漸衰落:袁術的淮南土地貧瘠瘡痍滿目;張繡在穰縣缺兵少糧仰人鼻息;呂布雖坐擁徐州,但手下徐州、幷州、兗州三派勢力也因爲爭奪糧食而暗流涌動。

更爲重要的是,張繡乃涼州舊將出身,又久有勇武之名,他的失敗撼動了關中乃至西涼地區。自董卓死後弘農以西一直是武人的天下,大大小小割據不下數十個,任憑誰有幾千人馬都敢任意而爲,他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互相殘殺縱橫捭闔,以前從未注意過關東的局勢。可隨着張繡的戰敗,關中諸將意識到了曹操的威力。加之鐘繇經略關中,以段煨爲首的關中割據漸漸開始向許都朝廷靠攏。一時間,向朝廷派遣使者成了大勢所趨,亂國元兇李傕、郭汜陷入了無比孤立的局面。

曹操和朝廷勢力的同步壯大,許都在一片興旺的氣氛中步入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國家大事唯祀與戎,如今朝廷有了物資基礎,荒廢已久的各種典禮也漸漸重拾。這一年起,百官賀正旦的儀式重新恢復。

除夕之夜,子時夜漏七刻,宮門大開,皇宮鐘鼓齊鳴,上到公侯列卿下到屬官小掾,身着簇新的朝服、各備禮物入宮朝賀。百官的賀禮有明確的規定,公侯奉上的是玉璧,列卿爲首二千石的官員奉上的是羔羊,千石到六百石俸祿的官員進獻大雁,四百石以下準備的則是雉雞。

百官列班而行,過了儀門齊刷刷跪倒稱賀,二千石以上官員上殿要呼萬歲。皇帝劉協也難得由衷地高興一次,由黃門侍郎引着升殿就座,賜百官飲宴。一時間宮樂大作,衆宮女來擺宴,珍饈獻上,水陸畢至,宮中藏酒倒入精巧的宮觴,可謂鐘鳴鼎食富貴無邊。

不過按照傳統禮制,進行賀正旦禮時,三公九卿是不可或缺的。要由大司農爲皇帝捧飯、司空負責奉羹,太尉、司徒與其他公卿依次向皇帝舉觴敬酒。不過如今的儀式卻不同了:太尉楊彪早已被罷免,還在縣寺大獄裡捱了滿寵的棍子,出來後他乾脆對外宣稱腿疾,從此足不出戶,連這麼大的慶典都不參加了;衛尉卿張儉懸車於府門,謝絕一切往來;太僕卿韓融謊稱耳疾,自閉於家中。

御座之畔,真正活躍的是曹操、荀彧、鍾繇、董昭這幾個人,另外拉了司徒趙溫、輔國將軍伏完當陪襯。至於其他朝廷大臣,就只有舉着酒樽在階下跪拜的份了!雖說漢禮自叔孫通時期就建立起來了,但實際上還是要屈從於現實政治的……

待典禮已畢宴席撤下,百官紛紛告退;曹操卻絲毫沒有鬆懈,直等到皇帝迴轉後宮,確定不會有人借這個機會進諫什麼了,這才拉着荀彧、荀攸上了自己的安車。

曹操得意洋洋的問道:“荀令君,這場典禮進行得如何啊?”

荀彧道:“好是好,不過破費得多了一點。畢竟天下未定,爲了過年花這麼多錢似乎不太值得。”

曹操點點頭道:“是啊,是花費了不少。”不過隨即又道:“不過這筆錢不會白花,我要讓天下人知道,朝廷的權威和禮法已經樹立起來,今後無人能夠撼動。特別是這個時候,還有不少關中的使者在此,我得叫他們曉得朝廷的尊貴啊。”

聽他這番解釋,荀彧雖覺頗有道理,卻又提醒道:“對朝廷而言,頭號敵人除了僞帝袁術,還有李傕、郭汜。這兩個武夫雖然成不了什麼氣候,但畢竟是罪魁禍首,不殺之無以伸張天下正義。如今時機已成熟,該把他們解決掉了。”

曹操胸有成竹道:“我早就已經在考慮這件事了。等天氣再緩和一些,我差夏侯元讓領兵入關,直搗長安,務必要將這兩個逆賊的人頭帶回,祭奠歷代皇陵。”

半天沒說話的荀攸突然插了一句話道:“派夏侯將軍前去甚是不妥。”

曹操試探地問道:“哦?公達不看好元讓的用兵之才嗎?”

荀攸微然一笑。在他看來,夏侯惇長於治軍短於攻戰,掌管軍機是把好手,但攻城略地卻不一定了。不過他阻攔曹操的原因還不僅於此於是道:“曹公請想,李傕、郭汜是爲國賊,有禍亂之罪,非張繡、呂布之流。按朝廷制度,戡亂理應差派朝廷官員出馬,或是中郎將、或是謁者僕射,派夏侯將軍前去,似乎從制度上說不通。此其一也。”

曹操覺得這個道理有些教條,又聽他說“此其一也”,料是還有下情,趕忙問道:“還有別的原因嗎?”

荀攸又道:“關中諸將互有芥蒂不能相一,倘若大兵開至反而促其驟和共御外患,所以發兵入關絕非上策。此其二也。”

第一條理由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幌子,這第二條纔是問題的關鍵。曹操沉思了片刻道:“那就暫且讓此二賊多活幾日。”

“荀攸打斷道:那倒也不必。”之後又繼續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天下戰事此消彼長。明公重立廟堂於許都,此與李郭二賊乃是不共戴天之仇。好不容易使關中諸將遣使覲見,怎能錯失除賊良機呢?今日若不能將關中諸將拉入麾下,倘若中原戰事再易,那時候李傕、郭汜乃至關中諸將都要投到別人麾下了。”

曹操明白,他所謂“中原戰事再易”指的只能是袁紹。因而長出了一口氣道:“要除賊又不能出兵,如何是好呢?”

荀攸這才亮出底牌道:“派遣謁者僕射持節入關,以朝廷號令傳檄關中諸將,假他們之手殺掉李傕、郭汜。其利有三:一者,符合祖制名正言順;二者,除賊而不奪關中之地,可安諸將之心;三者,讓他們出手,等於拉他們上了咱的船,可爲日後徐圖關中奠定人心。”

曹操一拍大腿喊了聲妙,扭頭又問荀彧道:“可有合適人選?”

荀彧想了想,緩緩道:“尚書裴茂可堪此任。他乃河東聞喜人,算起來與關中諸將頗爲相厚。初平四年的時候,他奉天子詔命在長安主持過一次大赦,可謂深得民望。而且他有個兒子裴潛在劉表帳下效力,聽說甚爲得寵,用裴茂還可以促進咱們與劉表的關係。”

曹操笑道:“很好,咱們就來個借刀殺人!有勞令君草詔,就拜裴茂爲謁者僕射,持節入關傳檄關中諸將討伐李郭二賊,誅國賊者賞賜侯爵、封將軍之位。”說罷,曹操滿意地看看坐在左右的荀彧、荀攸。這對小叔大侄,一個處置朝政,一個參謀軍事,真乃上天所賜的左膀右臂。

轉眼間,馬車快要行到司空府了。隔着珠簾,曹操早望見一羣官員擁擁搡搡擠在府門前原來自皇宮退下後,不少人連家都沒回,又徑直跑到司空府來給曹操拜年。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自楊彪下獄,不少人都學乖了。

眼瞅着拜年的人都要踢破門檻了,曹操一皺眉,喃喃道:“片刻安寧都尋不到,真是煩人。”他吩咐把車頂下,問荀彧道:“我看這幫人一時半會兒是不會散去了,到令君府上冒昧坐一會兒,如何呀?”

荀彧嚇了一跳道:“在下受寵若驚,不過我那裡俗吏來往熙攘嘈雜,只怕擾了您的雅興。”

曹操笑道:“不礙事。我還想看看令君是怎麼日理萬機的呢!”說完便吩咐車伕駁馬,安車轉而駛向荀彧的府邸。

一會兒的工夫,到了荀彧的府門前,有兵丁挑起珠簾,曹操頷首而笑,哪知剛邁進一條腿,就聽裡面吵得沸反盈天。連忙上前幾步,見兩個官員正在當院裡鬧得面紅耳赤,後面有不少屬員拉扯解勸。

荀彧也覺面子上不好看,趕忙喝止道:“別吵了,這成何體統?沒看見曹公至此嗎?”此言一出,滿院子人都跪倒了,大多數都抱着公文,是來找尚書令荀彧商議政務的。

曹操笑呵呵道:“不必拘禮,都起來都起來,在這裡咱們都是客人嘛……”說這話時曹操已經看清,剛纔爭吵的是典農都尉棗祗和司空掾屬侯聲。他點手喚這兩個人與他們一同到正堂說話。

剛纔的爭執似乎根本沒擾亂曹操的心情,他在堂上饒有興趣地繞了兩圈,見荀彧府裡擺設古樸毫無鉛華,頗感滿意,這才一屁股落到客位上。荀彧雖是主人,但是客大主不得欺,只斜身虛坐;荀攸便坐在了曹操下垂手;至於棗祗、侯聲自認犯了錯誤,連坐都不敢坐,趨身立在一旁等待發落。

早有僕人獻上水,曹操抿了一小口才道:“侯聲,剛纔是怎麼回事啊?”雖然都是自己提拔的人,但是棗祗好歹是個都尉,侯聲則是不折不扣的掾屬。按照官場禮讓謙虛的規矩,曹操得先發作自己手下。

侯聲小心翼翼道:“在下是因爲來年屯田的事情與棗都尉起了點兒爭執……”

棗祗也是性情中人,不待侯聲說完,向前一步打斷道:“如今的屯田制度有弊,需要整改纔對!”

侯聲又扭頭與他爭吵道:“你那麼搞不行的。”

棗祗反脣相譏道:“你怎麼知道不行?試了才知道。”

眼瞅着倆人又要鬧起來,曹操喝道:“侯聲住口!讓棗祗說說,我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呢?今年收成這麼好,還有什麼弊病?”

棗祗躬身道:“今年的收成雖好,但若是按在下的辦法,朝廷的收益還可以再多增加些。”

曹操“哦?”了一聲,一聽還有利益可挖,不禁關注起來。

棗祗直起腰來恭恭敬敬道:“朝廷的佃科舊制是計牛輸谷,就是按耕牛的數目來徵收屯民糧食。這麼收糧雖然易於計算,但是對徵糧數目有了最高限制。豐收了不能多徵,倘遇到水旱災害則要減免,這樣太不划算了。以在下之見,不如干脆把田地分給屯民,按人授田,再按人徵糧,咱們與百姓對半分,這樣旱澇保收,豐收時節還能再多徵些。”

這個辦法確實不錯,曹操詫異地看看侯聲:“你爲什麼反對?”

侯聲跪倒在地道:“啓稟主公,佃科制度是祖宗訂下來的,百姓按章程而行已有數百載,此法更易關乎國本,弄不好是要出亂子的。”

曹操剛要說什麼就聽棗祗繼續道:“怎麼可能出亂子,這個文傑先生提出來的你以爲文傑先生會像你一樣不成?”

曹操一聽是文傑提出來的便笑道:“你呀,腦子太死板了……規矩都是人定下的,哪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倘若都能墨守成規,那天下何至於有興有亡呢?”(是啊,倘若曹操恪守臣子之道,又怎麼能總領朝綱?)停頓一下後曹操繼續道:“勞煩棗都尉告知任峻,上一年的制度不管了,今年新開墾的屯田,全部劃分到屯民個人,秋收時以田輸谷。”

侯聲依舊振振有詞道:“恕屬下直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佃科法令這樣的東西還是少變爲妙。”自前漢以來,倡導以道家思維治理天下,文景之治倡導“休養生息”,光武帝以“柔術”治理天下,所以按照當時的爲政理念,法令是不宜隨便變更的。侯聲與棗祗的矛盾,看似具體問題,實際上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治國理念。

棗祗道:“你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乃是治世之略,可現在是戰亂年代。亂世之時不循尋常之法,多收些糧食,才能打好仗,打好仗才能安定天下。再說計田輸谷,未必遜於計牛輸谷。”說着這棗祗還上勁了興奮的道:“文傑先生說了這就好比是一片田,張家、李家合用一頭官牛耕種。結果是什麼?張家不出力,李家也不出力,誰也提不起勁頭,反正自己再賣力氣收成也有人家的。現在咱們把田分開,張家一半李家一半,各忙活各的,他們就得爲自己打算了……莫說還有官牛輪流使用,就是沒有牛他們也得人力耕地,因爲是官私平分,種的越多他們自己得的也越多呀!這勁頭不就上去了嘛!”

這個比方真有醍醐灌頂之效,侯聲的疑慮減去不少,曹操便道:“侯聲你也是清官出身,但還得多關注民之生產,實地去看看百姓怎麼耕種吧……請起。”之後繼續道:“你們乃是爲公事爭吵,可不要壞了日常的交情。”

說到這侯聲倏然想起了禰衡,順嘴抱怨道:“主公,我又想起來了。孔融舉薦的那個禰衡禰正平,咱們已經徵辟了三次了,還是不肯到府裡來。不應三公之闢倒也不算什麼,可他還不是想當隱士,至今賴在京師不走,成天說些不鹹不淡的話,這人也太難纏了!”

曹操聽他說出“孔融”二字就是一皺眉,再聽到禰衡在京裡傳播閒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喝問道:“豈有此理!他都說些什麼?”

侯聲瞥了一眼荀彧,低聲道:“他說荀令君只配借面弔喪……其實這也未必是句壞話,他的意思是說令君相貌端莊長於待客。”即便侯聲予以解釋,荀彧還是羞紅了臉。

曹操又逼問道:“還說什麼了?”

侯聲後悔自己嘴快,但是想不說都不行了:“他說……他說京中別無人物,只有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

“哼!好一個狂生!”曹操怒氣又來,“那個楊德祖又是誰?堪與孔融爲儔?”

荀彧解釋道:“楊德祖就是楊彪的兒子楊修。”

曹操一聽是楊彪的兒子,更是火上澆油,不喜歡的人全湊到一塊兒了!他倏地站起,吩咐侯聲:“你速速回府,看看賀年的官員走沒走,請一部分人留下。莫問官位名聲,單挑有才學的文士,另外再把郗慮、荀悅、蔣幹、何夔還有孔融、謝該都請來,最後再找禰衡。我今天把許都的才學之人匯齊了,好好教訓一下這個狂生!”

侯聲眨麼眨麼眼道:“禰衡要是還不肯來呢?”

“不來?”曹操瞪眼道:“不來不行!帶着兵,綁也要給我綁來!”

第89章 曹操遇刺第106章 賈詡出馬第317章 諸葛逃亡第320章 瘴氣林第248章 開設科舉第16章 路遇高順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20章 潁川書院第1章 男主出世第331章 反間計第95章 哀悼曹操第258章 烏巢第198章絲綢之路第366章 戰略包圍第360章 福壽膏大賣第73章 點兵出征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382章 皇上來了2第239章 天下大勢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162章 揚州戰事第296章 迴歸鄴都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54章 割地賠款第69章 擊退鄧濟第249章 科舉情況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44章 入主豫州第80章 美女杜氏第301章 江油城奇襲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293章 三楊獻城第347章 波斯灣之戰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88章 求賢第68章 迷惑張繡第24章 戰神呂布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89章 曹操遇刺第190章 險渡渭水第42章 平定兗州第86章 處置降將第113章 死裡逃生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344章 羅馬的挑釁第98章 安撫關中第31章 董卓被殺,陳宮送大禮第9章 黃巾起事了第203章 程閔來了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203章 程閔來了第102章 袁術末日第285章 互贈禮物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32章 入主兗州第88章 求賢第35章 幫袁紹打袁術第363章 又是偷襲西域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48章 皇帝出逃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80章 美女杜氏第345章 你若戰那便戰第191章 築寨之法第35章 幫袁紹打袁術第126章 一顧茅廬第127章 二顧茅廬第300章 特種任務(上)第3章 結實陳登第268章 誘敵出擊第286章 設計誆豬哥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54章 斬殺劉備第67章 大破蘄縣第134章 迷路島國第47章 拿下豫州第42章 平定兗州第80章 美女杜氏第69章 擊退鄧濟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第89章 曹操遇刺第106章 賈詡出馬第317章 諸葛逃亡第320章 瘴氣林第248章 開設科舉第16章 路遇高順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20章 潁川書院第1章 男主出世第331章 反間計第95章 哀悼曹操第258章 烏巢第198章絲綢之路第366章 戰略包圍第360章 福壽膏大賣第73章 點兵出征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382章 皇上來了2第239章 天下大勢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162章 揚州戰事第296章 迴歸鄴都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54章 割地賠款第69章 擊退鄧濟第249章 科舉情況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44章 入主豫州第80章 美女杜氏第301章 江油城奇襲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293章 三楊獻城第347章 波斯灣之戰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88章 求賢第68章 迷惑張繡第24章 戰神呂布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89章 曹操遇刺第190章 險渡渭水第42章 平定兗州第86章 處置降將第113章 死裡逃生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344章 羅馬的挑釁第98章 安撫關中第31章 董卓被殺,陳宮送大禮第9章 黃巾起事了第203章 程閔來了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203章 程閔來了第102章 袁術末日第285章 互贈禮物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32章 入主兗州第88章 求賢第35章 幫袁紹打袁術第363章 又是偷襲西域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48章 皇帝出逃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80章 美女杜氏第345章 你若戰那便戰第191章 築寨之法第35章 幫袁紹打袁術第126章 一顧茅廬第127章 二顧茅廬第300章 特種任務(上)第3章 結實陳登第268章 誘敵出擊第286章 設計誆豬哥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54章 斬殺劉備第67章 大破蘄縣第134章 迷路島國第47章 拿下豫州第42章 平定兗州第80章 美女杜氏第69章 擊退鄧濟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