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劉備來投

天子與朝廷百官在曹操大軍的“護衛”下到達潁川許縣。小皇帝劉協都沒敢進許縣,就先親自來到曹軍大營,當衆任命曹操爲大將軍、武平侯,加節鉞,錄尚書事。曹孟德自二十歲入仕途,在四十二歲這年終於當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獲開府建衙之權。雖然天下分崩羣雄割據一方,但曹操佔據了名義上的優勢,從此之後可以理直氣壯“奉天子以討不臣”,所有徵戰行動都將名正言順。

隨着天子在許縣安定下來,朝廷宗廟重新設立,宮殿衙署也在緊張地修建中。袁紹得到消息,又是慶幸又是嫉妒,但畢竟不能置之不理,派部下徐勳獻上一批財物;王子服也作了貢獻,准許曹操從先祖樑節王的陵寢拆伐上等木料營建新都。不少流亡的官員士人聞知這個消息,也動了回朝效力的念頭。僅僅在曹操擔任大將軍的第三天,就有位盼望已久的人物前來投奔。

只聽“在下荀衍,拜見大將軍!”

曹操馬上回道:“荀氏兄弟共登我幕府,何愁大業不成?”

荀衍羞赧地拱了拱手道:“大將軍莫要誇獎,我那四弟友若尚在河北,未肯前來輔佐您,實在是慚愧。”荀氏兄弟中荀衍字休若、荀諶字友若、荀彧字文若,三人本同在河北效力。其中荀諶曾遊說韓馥出讓冀州,頗得袁紹重用,與田豐、沮授、逢紀等人共掌冀州軍機。如今荀彧、荀衍都已歸屬曹操,獨荀諶不肯來,還是全心全意爲袁紹效力。

曹操表現得頗爲大度道:“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友若受袁本初厚待,感知遇之情竭力相報,此乃人之常情。昔日微子去殷歸周,箕子遭囚而不易其志,兩者皆是大賢大德,不過各有不同罷了。”

將荀氏兄弟比作微子、箕子,這個評價太高了,荀彧、荀衍雖感安慰,也連忙攤手謙讓。我卻笑呵呵一拍手道:“大將軍這個比方說得好,微子去殷商而輔佐武王、開宋國之疆土,那箕子苦諫商紂不從而有至酷之苦,誰昏誰明昭然可見矣!”

曹操暗自好笑,他不過隨便一比方未加詳思,卻把昏庸之名扣到了袁紹頭上。這固然很合他的心思,不過現在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能力與袁紹翻臉。

我卻不管那麼多,優哉遊哉道:“袁本初外寬內忌面善心狠,想必在座列公皆已知曉。昔日張導歃血遊說,使韓馥出讓冀州之地,但因受西京徵召,賜爵獲傳之故即被屠戮;劉勳忠孝兩全,卻因奉使逾時便遭殺害;呂布立有襲破黑山之功,雖放縱士卒疏於管束,但請兵不獲由他自去也就罷了,袁紹還要派人行刺。種種苛刻劣跡數不勝數,如此對待天下才士,豈能成就功業?”這幾句話口口咬在袁紹的脖子上,都是他舉事以來不可掩蓋的致命傷。

荀衍也附和道:“用人之高下即見於此。大將軍所用者若程仲德、毛孝先、滿伯寧、程文傑者皆出身貧寒,擇其才而錄之,不以門第貴賤爲慮。而袁紹本是四世三公之後,所用之人多豪強世家,以出身斷人難免偏頗。又專用河北之人,不恤遠道歸附之輩,故而難得人心。”這最後一句實是道出了心裡話。袁紹自入冀州伊始,就着手與河北當地士人合作,更替舊黨人物。因此像郭圖、辛評、荀諶這樣的外籍士人,受重用的不過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的位置都被河北本土人佔據了。今荀衍到此,名義上是前往朝廷輔佐天子,實際上是鑑於河北已沒有多少發展潛力了,不可進取升遷才改換門庭投靠曹操的。

曹操聽他們把袁紹說得頗爲不堪,心裡十分高興,卻故意揶揄道:“我與袁本初既爲同僚,又是友人。昔日共舉義兵征討逆臣,這些年來互幫互助多相依賴,又何必有所生分呢?”

荀衍似乎知道自己還不太被信任,歪着身子笑道:“在下試問大將軍,袁紹趁陳宮、呂布爲亂之際索求將軍家眷爲人質,後又搶佔兗州東郡之地,這就是所謂互幫互助多相依賴嗎?”

曹操臉一紅,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話有多虛僞。荀衍見他變顏變色,起身施了個禮,笑呵呵明知故問道:“在下還有一事不明,將軍雖是豫州人士,然舉事於兗州,兵馬吏員多出於彼,如今奉迎天子,不肯遷帝於陳留,卻來至許縣立朝,這又是何種緣故呢?”

遠避袁紹之鋒芒唄!曹操一直把這個原因深埋心底,也從沒有人敢直截了當問過他,沒想到荀衍一來就把話給挑明瞭。

荀衍見他不說話了,捋了捋鬍鬚道:“大將軍舉大義於天下,奉天子而征戰,必要盡收天下割據,掃滅四方狼煙。然袁紹今已佔有冀、青、並三州之地了,唯公孫瓚苟延殘喘、黑山張燕冥頑憑險,皆不可與其爭鋒。將軍試想,多則三年少則兩載,幽州之土也必會盡歸其所有,到時候袁紹坐擁四州之地,難道天子一道詔令就可以使他解甲入朝交出兵權?將軍與袁紹早晚必有一戰啊!”

“唉……”曹操嘆了口氣繼續道:“我雖有兗豫徐三州,然喪亂以來受損最重,且爲四戰之地。又是西涼抄掠、又是袁術侵害、又是蝗旱之災,百姓十室九空,糧食不收兵源不足,城池損毀武備落後,憑這樣的實力如何能與袁紹一戰呢?”

郭嘉笑容可掬道:“大將軍勿憂,您未奉天子之際實不可及袁紹之一二,今得天子則事半功倍矣。”他來回踱着步子繼續道:“公孫瓚困獸猶鬥,尚有餘威;黑山張燕遊擊多年,狡猾異常。此二敵袁紹非朝夕可破,將軍趁此機會當南滅袁術、西定關中,亦成四州之勢,那時節便可與袁紹對峙於大河一決雌雄!”

“道理倒是頗爲簡單,不過行之亦難也。”曹操站起身來,溜溜達達至堂口,揮退了外面的守衛之人,這才扭頭問郭嘉道:“以奉孝之見,諸家割據當先取何人?”

郭嘉摸了摸小鬍子,笑呵呵道:“宜先定南陽張繡!”

張繡是西涼舊部張濟之侄,官拜建忠將軍,原本隨叔父領兵屯於弘農。天子東歸之際,張濟亦善亦惡首鼠兩端,意欲從中調解,結果朝廷不念其好,李傕、郭汜也埋怨他不肯同心,加之弘農郡災害連連缺乏糧草,所部日漸衰落,他只得率師南下掠奪糧食。只因爲京畿之地荒蕪殘破,張濟帶着隊伍出了廣成關,殺到劉表的地盤上劫掠南陽穰縣,結果在亂陣中被流箭射死,其侄張繡就成了殘餘軍隊的主帥。劉表非但沒有驅逐張繡,反而准許他率部屯駐宛城一帶,作爲抵禦北方侵襲的屏障。

曹操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道:“興師討逆當去大惡,何必與此小敵爭鋒?”

郭嘉道:“將軍所言差矣,關中割據之將,有李傕、郭汜、段煨等不下十數,西涼更有馬騰、韓遂、宋建,牽一髮而動全身,況三輔荒廢,非是可取之地。加之袁術時時欲加侵害,這三家互相制約彼此牽制,暫且不足爲慮。將軍趁此機會應當先定南陽以解後顧之憂。”郭嘉說着伸出三個手指繼續道:“一者,中原割據之中唯張繡勢力最弱,柿子先挑最軟的捏;二者,張繡進駐宛城不久,根基不厚立足未穩;三者,南陽距離許縣最近,若不攻取,小疾難免養成大患。”

曹操已然聽得心悅誠服道:“我看還有第四點,今初掌朝廷詔命,嘗試奉天討不義,就拿張繡這小子試試刀子快不快。”說着說着,他似乎又想起什麼繼續道:“不過平滅張繡以前,還得把楊奉、韓暹除掉,這兩個人屯在樑縣,離許都咫尺之遙。不把他們滅掉,我便不能安心出兵。”

郭嘉道:“此事將軍不必費心。楊奉、韓暹本是白波賊人出身,長於流寇劫掠而不諳屯駐資養,將軍發兵大造聲勢,一戰便可將他們驚走。”郭嘉笑得越發歡快繼續道:“取下張繡之後,咱們便可轉而再圖袁術。”

荀衍插了嘴道:“袁術也是一勁敵,淮南之地富庶殷實,更兼其部下孫策勇猛善戰。那孫策先敗劉繇、又勝會稽王朗,豫章太守華歆也岌岌可危!”

我瞥了他一眼道:“休若兄之言差矣,孫氏與袁家本非一體。雖袁公路視其爲子,然孫策獨自開江東之土,心志日漲,豈能再居袁術之下?我料此二人必將分道揚鑣。”

荀衍點點頭:“慚愧慚愧,吾不及文傑之見識啊。”

我一擺手道:“君子懷德,小人懷惠。友若兄不屑這些忘恩負義之舉,足見您是堂堂君子嘛!”

郭嘉兀自侃侃而談道:“袁術暗藏傳國玉璽,潛懷自立之心,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謀大逆者是爲公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的路只會越走越窄。說不定日後衰頹至極,大將軍都不必親自出馬,僅以偏裨之軍便可將其襲破,也未可知。”

曹操覺得他這是在奉承自己,捋髯笑道:“吾已奉天子重立朝堂,漢室社稷今後無恙,他袁公路還敢行悖逆自立之事嗎?”

我和郭嘉異口同聲道:“敢!”之後互相對視了一眼郭嘉便繼續神神秘秘低聲道:“將軍還不知曉吧,那袁公路非凡人耳。”

這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曹操忙問道:“我與袁術也算是故交,不知他有何非凡之處?”

郭嘉搖頭晃腦一本正經道:“這世間有人與畜生之別。人者,知羞而不知足也;畜生者,知足而不知羞也;然獨袁公路者,不知足亦不知羞也!”

他這一句話弄的大家不禁鬨堂大笑——這小子拐着繞罵人,豈不是說袁術還不如畜生嘛!

曹操揉着肚子,點指郭嘉忍俊道:“使操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郭嘉把別人逗樂,自己反倒不笑了,聞聽曹操誇獎,恭恭敬敬拱手道:“大將軍真吾主也。”

曹操笑罷一拍大腿道:“好!一切皆尊奉孝之言,咱們先定張繡、再圖袁術,最後再謀河北之地。”

郭嘉繼續道:“大將軍此言過早。定張繡、圖袁術、不過是咱們一時所定的計劃,計劃可趕不上變化。說不定日後咱們所作所爲正與之相反,也未可知。”郭嘉說這話時臉上的笑意再次泛出繼續道:“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咱們隨機應變就是。”

荀衍又插口道,“還有一事大將軍不可忽視。無論如何,將軍畢竟與袁紹共舉義兵,現在南向未定,不可與之爭鋒,還需令朝廷給予其高官厚祿以示安撫。”

曹操沉默不語袁紹始終是他心裡最大的一塊心病,但其勢力遠勝自己,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夠招惹,雖然離開兗州立於朝堂,威脅依然不減啊!

就在這時滿寵突然走了進來趨身施禮道:“啓稟大將軍,劉備帳下孫乾、簡雍前來覲見!”

曹操一驚道:“什麼?!”以爲自己聽錯了又繼續道:“那不是劉備的人嗎?”

我哈哈一笑道:“恭喜大將軍了,劉備來投奔您了!”

第344章 羅馬的挑釁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277章 許昌大戰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194章 繼續離間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28章 投靠曹操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161章 陳登撤退第380章 殺戮第281章 曹丕很凌亂第25章 董卓遷都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152章 軍事會議第133章 出海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29章 回徐州結婚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259章 夜襲烏巢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165章 曹丕稱王第232章 聯合安息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233章 世界大戰第150章 收服管亥(下)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下)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353章 不平等條約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213章 鄧艾第214章 男兒當有爲第219章 絕地大反擊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41章 火燒戰壕第178章 白狼之巔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320章 瘴氣林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68章 迷惑張繡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125章 被倒追了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200章 呂布的宣戰(上)第61章 兵敗而歸第183章 西蜀形式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43章 收服張遼第87章 呂布突圍第243章 弘威大帝第212章 山中落難第317章 諸葛逃亡第15章 平定黃巾第338章 一切準備就緒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90章 曹操重傷第316章 誘惑孟獲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22章 搶個戰功第159章 揚州戰事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194章 繼續離間第48章 皇帝出逃第223章 森林飛行軍第57章 袁紹憎怒第160章 徐州戰事第57章 袁紹憎怒第291章 夜襲第77章 夏侯惇受傷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295章 三楊獻美第322章 劇毒泉水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201章 貴霜的偷襲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96章 諸葛亮入蜀第368章 開戰吧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237章 糉子的傳說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338章 一切準備就緒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58章 征討張繡第379章 羅馬遠征軍登陸
第344章 羅馬的挑釁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277章 許昌大戰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194章 繼續離間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28章 投靠曹操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161章 陳登撤退第380章 殺戮第281章 曹丕很凌亂第25章 董卓遷都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152章 軍事會議第133章 出海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29章 回徐州結婚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259章 夜襲烏巢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165章 曹丕稱王第232章 聯合安息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233章 世界大戰第150章 收服管亥(下)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下)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353章 不平等條約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213章 鄧艾第214章 男兒當有爲第219章 絕地大反擊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41章 火燒戰壕第178章 白狼之巔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320章 瘴氣林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68章 迷惑張繡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125章 被倒追了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200章 呂布的宣戰(上)第61章 兵敗而歸第183章 西蜀形式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43章 收服張遼第87章 呂布突圍第243章 弘威大帝第212章 山中落難第317章 諸葛逃亡第15章 平定黃巾第338章 一切準備就緒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90章 曹操重傷第316章 誘惑孟獲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67章 混亂的局勢第22章 搶個戰功第159章 揚州戰事第145章 處置俘虜第194章 繼續離間第48章 皇帝出逃第223章 森林飛行軍第57章 袁紹憎怒第160章 徐州戰事第57章 袁紹憎怒第291章 夜襲第77章 夏侯惇受傷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295章 三楊獻美第322章 劇毒泉水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201章 貴霜的偷襲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96章 諸葛亮入蜀第368章 開戰吧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237章 糉子的傳說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338章 一切準備就緒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58章 征討張繡第379章 羅馬遠征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