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加士子冠

這一日,程閔處理完政務,便返回後殿享受天倫之樂。

黃月英心中還有一些事情,便說道:“夫君,遠兒已經十二歲了,夫君走的這兩年,遠兒一直努力不曾鬆懈,如今學會了騎射和擊劍,又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就連朝中的諸位大臣也是讚不絕口。遠兒總是說。將來能夠有一天輔佐父親,成爲父親一樣的人!”

程遠如今只有十二歲,但程閔也十分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同時也對他的用功學習很欣慰,笑道:“這小子像我……待得過幾年加冠,就能夠幫助朕了。”

只有加冠後才能真正理事。二十加冠,便是十九也無理事的權利。黃月英心思一動,道:“那不是還要等好幾年……”

“二十加冠嗎……”程閔隨口道。

黃月英也就沒在說什麼。

次日,黃月英找來了賈詡,問道:“周禮,男兒二十加冠。然世子極想早日輔佐他的父皇,本宮曾聽說自古多有提早行禮一說。賈詡軍師識略、滿腹經綸、通天下事,是否有這樣的事情呢?”

賈詡眼珠一轉,心說這事情怎麼不去問龐統那小子,怎麼來問老夫。然而賈詡心裡也清楚皇后爲什麼來問自己,琢磨了一番,心說天子諸侯爲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看來王妃是想着……

賈詡也不敢多琢磨別的了,程遠是世子,博學多才,可說文武雙全。在賈詡看來,就憑皇后在程閔心中的地位和世子的能力,將來除非出現十分大的意外,不然繼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賈詡便說道:“《》有言:“諸侯十二而冠也”。大王的世子,自當可用諸侯禮……”

黃月英聽到後大喜過望,重賞賈詡。賈詡不敢接受賞賜,告辭離開。

於是,當天晚上,黃月英服侍程閔後,道:“夫君,《》有言:“諸侯十二而冠也”。夫君如今執掌天下,咱們的兒子豈能與尋常人家一樣。若是能夠早加冠禮,夫君身邊也早有臂助……”

不加冠禮,男子不能理事。程閔是從後世來的,後世二十歲功成名就的多了去了。他自然不能讓自己的兒子二十歲的時候纔開始接觸政務,於是道:“既如此,明日朕便與文武商議一番,定下吉日加冠。之後就讓程遠那小子去跟着諸位軍師學習天下大事。”

黃月英聽到後開心不已,主動服侍起來,讓程閔一夜找不到北,直呼還是在家好!

來日。

皇宮大殿,程閔面南高坐,匯聚秦國文武百官。

禮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聖賢有云,凡人之所以爲人者,禮義也。程閔作爲一位王者,是要尊重禮儀的。他有些可以違背,有些必須要主動去遵守,不然上行下效,天下就要亂套。

於是乎喚出荀彧,問道:“文若,《》中,可曾有十二而冠之說?”

荀彧納悶的走了出來,而賈詡心裡一動,他沒有將前日的事情對任何人說,並打算爛到肚子裡。

荀彧回憶了一下,道:“諸侯十二而冠,的確有此說。”

賈詡心說算你小子聰明,沒有講出爲了早日執掌權力的由頭,不然就是疏不間親了。

程閔點了點頭,道:“果真如此,程遠已經十二歲了,那麼就挑一個吉日。早日完成冠禮。”

原來如此,滿朝文武這才知道程閔詢問的原因。冠禮後才能理事,便是天子也不例外。這便是少年天子太后掌權的由來。

看來程閔的意思,是要讓世子早日走上前臺理事的。這對華夏帝國來說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那一天若是程閔掛了,也就搞不出太后掌權的事情來了。呸呸,百官想到這裡,大罵自己烏鴉嘴,程閔長命百歲。國運才能昌隆。

那麼事情到了這裡,一切就順理成章起來。世子加冠可是國家大事。不能草率。諸位軍師又是翻黃曆,又是找易術大師算日子,道觀寺廟也跑了許多次。算出六月十五是個大好日子,可行冠禮。

於是乎。整個朝廷忙活起來。有任務的跑任務,沒任務的準備禮物,到時候東宮建成,往裡面一送,也好在世子心裡掛個號。

這一日,六月初一,程閔又召集軍機處軍師商議冠禮的具體流程和參加的人員。

觀禮者不用選,文武百官在鄴都的都是要到的。

擔任加冠的正賓要慎重選擇。

“那麼,誰來爲我兒加冠呢?”程閔問道。

加冠者必須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纔可作爲及冠者的人生引導者和模範。一般來說,家族中有威嚴威望的祖父、父親等男性長輩是最合適的人選。

程閔作爲主人,是不能再去擔當加冠者的。所以荀彧出班奏道:“國丈黃月英老大人實乃天下文人師表,德高望重,老大人爲士子加冠再好不過了。”

這人選十分符合程閔的心思,這就確定了下來。

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正賓加冠的助手“贊者”一人。

荀彧又道:“可選師長,田豐軍師當此人選!”

一旁的田豐聽到後十分高興,但他爲人正直謙虛。雖然協助世子加冠實乃不可多得的榮耀一定會被記入史書,不過他還是覺得還有更好的人選。於是出班奏道:“皇上,荀彧軍師忠王履信,孝友溫惠,高亮以固其中,柔嘉以宣其外,廉慎以爲己任,仁恕以察人物,踐行則無轍跡,出言則無辭費,納規無敬辱之心,機情有密靜之性。臣自愧不如,荀彧軍師爲贊者,纔是最佳人選。”

程閔撫須微笑,他最樂於見到手下最重要的軍機處,諸人和睦。在所有的軍師裡,荀彧追隨他最久,在內政治國上,皆是靠荀彧。程閔常對人說,吾之子房也。

荀彧剛要謙讓,程閔道:“既如此,文若便爲“贊者”。”

接下來就是“有司”,有司在冠禮儀式上的職責就是托盤準備所加之冠的人。因爲東漢加冠爲三加,三加的意思就是三中不同場合所帶的帽子,所以需要三個人。一般由兄弟姐妹或好友來擔任,這個就不好選擇了,程閔只有程遠一個兒子,和程媛一個女兒,況且女兒還小,不過這也不是什麼難事,隨便換一個不就完事了。

如此人員齊備,剩下的準備工作,禮部自行定奪就是了。

六月十五,莊重的禮樂聲中。程閔率文武百官來到紫禁城內的宗廟。

這樣的冠禮,沒有女性參加。同時,女子的笄禮,也沒男人蔘加。這叫內外分名。

程閔冕服冕冠,先進入宗廟高坐堂上,四周帝王儀仗一應俱全彰顯帝王威儀。隨後,外面鼓聲大作,三通震天鼓畢之後,文武百官這才進入殿中,分列兩旁。

黃承彥、荀彧等賓贊就位後,樂聲又起。

程閔就在王座上手指堂下,一旁總三德子全躬身而出,將加冠的王詔遞給侍儀,侍儀跪地接住,起來後轉身呼道:“世子冠,百官行禮,四拜興……”

文武百官十分激動,心說世子加冠,程室後繼有人千秋萬代。於是,文官郭嘉爲首、武將趙雲爲首,百官一起拜倒在地,四拜四聲齊呼道:“程室興!”

呼聲中,程閔遙望殿外蔚藍高遠的蒼穹,面露從未有過的笑意。而百官,彷彿已經能夠看到,天下,即將在程室一脈的引領下興起。

蔚藍的天空,一千八百年前的太陽照耀着華夏一千八百年前的大地。

這方大地,正在被一位至高無上的君王所統治。而王世子的冠禮,象徵着君王統治的延續。

無盡威嚴的儀式,正在這方大地的權利中心“紫禁城”舉行。

宮外是數以萬計無畏而強大的程軍勇士,他們會爲他們的君王,取得一次次輝煌的勝利。宮內,百官匯聚,俯伏四拜,他們是君王意志的執行者,君王的詔令會被他們佈於天下。

四拜禮畢,樂聲暫時停止。百官歸位後,正賓黃承彥顫顫巍巍走到王位階梯下站定,老黃承彥心情那叫一個激動,心中不斷喊道:“我外孫加冠、成人。將來,他也會成爲想我女婿一般的帝王。”

贊賓荀彧走到黃承彥身旁站定,他的目光睿智而高遠,他也如同程閔一樣,遙望殿外的蒼穹,“這一方大地,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程閔的時代。而王世子,是這個時代的延續。國家民族的興盛,纔是最重要的。”

文官們激動的發抖,武將們攥緊拳頭,王世子的加冠,是程閔統治的延續,同樣也是他們奮鬥的延續。便如同尋常人一樣,沒有未來,那裡還有動力?

賓贊到位後,東宮官以及太常王朗,捧着程閔旨意來到一旁的東宮,世子程遠早就在這裡等待,在他們的引導下來到宗廟大殿中。拜入冠禮席。內侍諸人,背後站定。

程遠入殿的時候樂聲大作,十二歲的程遠生的比尋常人高大。幾乎與成年人一般無二,此刻心血翻騰着,“終於,我可以在父親身旁……”

秦峰望着自己的兒子,彷彿看到了少年時的自己,嘉許之色溢於言表。

程遠面西南方就位的時候,樂聲停止了下來。

這時。內侍跪呈淨手的金盆,黃承彥、荀彧將“笏”插在腰間洗手。這“笏”就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用錦緞擦乾淨手後,出“笏”拿在手中。

之後。就進入冠禮最重要的環節,加冠。

黃承彥接過網巾捧在手中,荀彧跟在一旁,兩人來到世子席位前。

荀彧祝詞道:“茲惟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祿來駢。”

程遠目視前方。莊重,雙手疊加在額前,標準的士子禮鞠躬九十度。

黃承彥跪倒在地。爲他帶上巾冠。這時荀彧跪在程遠一旁,爲他正冠。隨後,黃承彥先起身望着自己的外孫,眼中全是慈祥。而荀彧隨後起身,立在黃承彥身後。內侍進獻成年世子服,程遠起身穿在身上。

隨後。黃承彥、荀彧又拜程遠,程遠重新坐下。黃承彥、荀彧再次洗手後。荀彧又跪世子席位前,爲程遠脫下巾冠,起身交給內侍。

這時第二冠開始了。

樂聲大作中,如同前一次一般的儀式,荀彧祝詞道:“冠禮斯舉,賓由成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之後就是第三加,也是最重要的一加,加世子冕冠。一切如先前兩次的儀式,荀彧祝詞道:“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籓邦。”

黃承彥爲自己的外孫帶上世子冕冠,插上髮簪固定,又有內侍奉上世子冕服穿上。這時候樂聲暫時停止,鍾繇急忙引導程遠來到皇帝位階梯下,程遠跪拜父王程閔。

程閔心悅,命起身。

樂聲大作中,就在程閔王座階梯下,內侍添置世子席位,程遠入席面南而坐。象徵着程遠,可以在自己的父王之下面南入朝參政。內侍唱諾下,百官正式拜見成年理事的王世子。

其後,賓贊再次洗手,荀彧拿出“爵”,就是三條腿飲酒的容器,清洗後注滿美酒交給黃承彥,黃承彥跪呈給程遠。程遠起身拿住後,先是自飲一些,再又撒出奠爵。

荀彧祝曰:“旨酒嘉薦,載芬載芳。受茲景福,百世其昌。”

之後,就有內侍奉上“饌”,就是吃飯的傢伙。又有內侍奉上“圭”,圭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權力。這裡用“圭”,例同宴饗。

程遠用“圭”撅出一些米吃下,這時荀彧祝詞,“孝於君親,友于兄弟。親賢愛民,率由禮義。毋溢毋驕,永保富貴。”

爵與饌撤下去後,程遠出席拜父皇,之後返回東宮。沒有程閔在場的情況下,程遠就是君。他返回東宮,就是在單獨的情況下,接受東宮屬官的參拜。禮畢後,程閔宣旨召見。

世子程遠再入宗廟大殿,拜見程閔,立誓道:“臣不敏,敢不祗承。”意思是說,兒臣能力無法與父王相比,將來一定會全盤繼承父王所立下的一切,絕不敢更改。歷代繼承人都要面對天下發這樣的誓言,這也就是古代祖制的由來。祖制十分強大而*,劉羅鍋一聲聖祖訓跪聽宣讀,乾隆爺就算與愛妃玩耍到最後關頭,也得趕緊爬起來跪下聽着。誰敢不聽祖制,天下就要反對誰,誰就沒有當皇帝的資格。

然程閔沒這羈絆,因爲他是始皇帝,他立下的,那就是祖制,哪怕過一萬年,程閔的子孫那也得遵從。沒辦法,聖祖始皇帝那就是強橫,那就是子孫後代敬仰的標杆。乾隆都不敢當皇帝的時間超過康熙,可見一斑。

儀式走到這裡。程閔起身,賜程遠表字安傑,寓意以文安邦定國,所作之傑作皆可流傳千載。這就命程遠去拜見黃月英皇后,今天的事也就結束了。

皇帝世子冠禮,消息傳出去後,普天同慶。各地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紅旗招展,載歌載舞。又放煙花炮竹,一時間程閔治下空氣的pm2.5飆升。

第179章 生擒塌頓第119章 有奸細?第133章 出海第248章 開設科舉第34章 穩定兗州第114章 淒涼天子第17章 進入潁川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134章 迷路島國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74章 曹操撤退第351章 狗急跳牆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39章 對戰劉備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266章 兵進虎牢第97章 迴歸許都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136章 專業坑你二十年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213章 鄧艾第300章 特種任務(下)第134章 迷路島國第339章 火燒赤壁第355章 鴉片第40章 偷襲呂布第88章 求賢第83章 水淹下邳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200章 呂布的宣戰(上)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278章 軍旗不倒第314章 大王叫我來巡山第361章 困了就有送枕頭的第368章 開戰吧第355章 鴉片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244章 紫禁城第367章 被迫投降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367章 被迫投降第71章 禰衡出鏡第333章 苦肉計第307章 用我鮮血換弘威復生第371章 邪惡與正義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27章 盟軍解散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241章 程閔登機第158章 中原局勢第76章 袁紹使者第50章 遷都許縣(上)第32章 入主兗州第350章 議和人選(下)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260章 將計就計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137章 戰前準備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359章 億萬財富第44章 入主豫州第6章 方悅是猛將?第133章 出海第50章 遷都許縣(下)第355章 鴉片第266章 兵進虎牢第344章 羅馬的挑釁第320章 瘴氣林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193章 深入敵穴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304章 駕崩之計第113章 死裡逃生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209章 出兵兗州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97章 迴歸許都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328章 兩岸聯姻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
第179章 生擒塌頓第119章 有奸細?第133章 出海第248章 開設科舉第34章 穩定兗州第114章 淒涼天子第17章 進入潁川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134章 迷路島國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74章 曹操撤退第351章 狗急跳牆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39章 對戰劉備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266章 兵進虎牢第97章 迴歸許都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136章 專業坑你二十年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213章 鄧艾第300章 特種任務(下)第134章 迷路島國第339章 火燒赤壁第355章 鴉片第40章 偷襲呂布第88章 求賢第83章 水淹下邳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200章 呂布的宣戰(上)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278章 軍旗不倒第314章 大王叫我來巡山第361章 困了就有送枕頭的第368章 開戰吧第355章 鴉片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244章 紫禁城第367章 被迫投降第182章 孫氏復仇第367章 被迫投降第71章 禰衡出鏡第333章 苦肉計第307章 用我鮮血換弘威復生第371章 邪惡與正義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27章 盟軍解散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241章 程閔登機第158章 中原局勢第76章 袁紹使者第50章 遷都許縣(上)第32章 入主兗州第350章 議和人選(下)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260章 將計就計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137章 戰前準備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359章 億萬財富第44章 入主豫州第6章 方悅是猛將?第133章 出海第50章 遷都許縣(下)第355章 鴉片第266章 兵進虎牢第344章 羅馬的挑釁第320章 瘴氣林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193章 深入敵穴第365章 安息的遠征軍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304章 駕崩之計第113章 死裡逃生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370章 國際軍師法庭第209章 出兵兗州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97章 迴歸許都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328章 兩岸聯姻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