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驚豔表現

申屠嘉最爲擔心的局面並沒有發生,直到歷下城下,撒出去的斥候遊騎也沒有在附近的密林裡發現聯軍的伏兵,更加可喜的是,由於左營的及時趕到,迫使聯軍中止了對歷下城的猛攻,且後退十里下寨,擺出了觀望狀。

申屠嘉在部將親兵的簇擁下走到東門外時,只見城樓上下一片狼藉,高聳的城牆下到處都是傾倒的雲梯、焚燬的攻城車、折斷的劍戟,還有橫七豎八躺滿一地的兩軍屍體,空氣裡更是瀰漫着濃烈的血腥味以及焦臭味,一派大戰過後的慘烈景象。

如此慘烈的景象,尤其是那數以千計的屍體,是絕對不可能僞造的!

包括申屠嘉在內,看到這一幕的齊軍將士無不長長地舒了口氣,心下更是不無慶幸,還好,來得還不算太晚,歷下還沒有失守。

看到出現在城頭上的田討時,申屠嘉心頭最後的那絲疑慮也打消了。

“申屠將軍?你可算來了!”城頭上的田討滿臉疲憊,而且血透重甲,臉上更是留下了一道醒目的刀疤,於城頭上衝申屠嘉拱了拱手,慘然說道,“將軍若是再晚來半天,歷下城只怕就要失守了,末將也再見不到將軍了。”

說罷,田討即下令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高懸的吊橋緩緩降下,緊閉的城門也緩緩打開,申屠嘉根本不疑有他,在十幾員部將以及數百親兵的簇擁下上橋,然後穿過外門進了甕城,內門那一側,田討已經下了城樓,帶着數十親兵匆匆迎了上來。

申屠嘉翻身下馬,正欲上前見禮時。身後卻忽然傳來了轟的一聲巨響。

申屠嘉急回頭看。只見甕城外門的萬斤匣已經降下,卻將他和十幾員部將、數百親兵與外面的大軍隔絕開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十幾員部將和數百親兵紛紛拔劍,又呼喇喇地涌上前來,將申屠嘉給護在了中間。

城外。隱隱可以聽到齊軍將士發出的巨大喧譁聲。

申屠嘉冷冷地瞪着田計,問道:“田將軍,你這是什麼意思?”

田討無言以對,只是擡頭望向城頭,申屠嘉和身後的部將、親兵本能地擡頭往上看,遂即便發出了一片的吸氣聲,只見剛剛還空無一人的甕城城頭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站滿了黑壓壓的、張弓以待的聯軍弓箭手,沒錯。就是聯軍的弓箭手。

遂即甕城城頭上響起了一陣爽朗的大笑聲,伴隨着笑聲,一員器宇軒昂的白袍小將從城頭上顯出身來。對着被困甕城中的申屠嘉拱手作揖。朗笑道:“哈哈哈,申屠將軍。在關中久聞您的大名,晚輩周亞夫,這廂有禮了。”

“田討,你這個奸賊,竟敢叛國求榮?!”有部將厲聲怒喝。

田討苦笑,向着申屠嘉長揖倒地,道:“將軍,齊國大勢已去了,正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爲麾下將士計,爲齊地數百萬百姓計,獻城當屬明智之舉。”頓了頓,田討又道,“末將還想奉勸將軍一句,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哪。”

##########洛陽,楚王宮。

項莊將密信遞出,說道:“學劍,子良,你們看看這個。”

畢書和百里賢先後傳閱了密信,不禁微微變了臉色,密信上說的是關於歷下的戰事,烏木崖的情報的確很厲害,現在都已經將觸角伸入了韓軍、趙軍的高層,所以才能這麼快就原原本本地掌握整個歷下戰局的始末。

不過,密信上提供的情報卻讓人有些吃驚。

周亞夫,一個十八歲的年輕後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就像是突然間冒出來的,卻一下就兵不血刃地攻陷了歷下這座堅固的城池,尤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周亞夫竟然還迫降了申屠嘉帶去救援歷下的三萬齊軍!

“周亞夫?沒聽說過此人呀。”畢書沉吟着說道。

百里賢也是沉吟不語,顯然,他也同樣沒聽說過周亞夫此人。

項莊作爲一個穿越衆,對周亞夫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不過在歷史上,周亞夫好像要到三十多年後纔會橫空出世,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枯拉朽般的摧毀了七王之亂,而此時,周亞夫還只是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就已經恁的厲害了?

站在項莊身後的屈不才不失時機地解釋道:“上將軍,軍師,這個周亞夫是漢故太尉周勃的次子,冠軍侯周冠夫的胞弟。”頓了一頓,屈不才又道,“據可靠消息,這個周亞夫還曾師從白墨,學了幾年兵法和韜略。”

“這就難怪了。”百里賢看了看畢書,恍然。

心裡卻想,畢書和白墨同爲鬼谷門人,若論統率三軍、決勝沙場,白墨不如畢書,可是論政略、謀略,畢書卻又明顯不及白墨了,周亞夫是白墨的親傳弟子,太子則又是畢書傾囊教授的傳承人,此次齊地爭鋒,卻不知道哪個能更勝一籌?

項莊又從案上抽出一封書信,遞給畢書道:“還有件事,寡人考慮了快半個月,卻還是難以決斷,所以,想聽聽你們兩位的意見。”

畢書看完後又將書信遞給百里賢,然後陷入了沉思。

百里賢接過書信一看,卻原來是太子寫給大王的信,太子在信中提到,田氏作爲齊地幾百年的王族,樹大且根深,影響力實在非同小可,楚軍兵不血刃奪取魯縣之後,便有當地的不少世家豪族建議,將故齊王田橫封回齊國。

縱觀整封書信,太子的態度可謂十分明確,那就是他明確贊成將田橫封回齊國,並且列出了兩大主要原因以及相應的制約措施。

首先,分封田橫的份量跟分封魏王魏錯、北貂王昭涉乞買全然不同,因爲田橫在被灌嬰逐出齊地之前就是齊王,將他重新封回齊國,則天下鹹服,通過這件事,項莊就能更加確立伯王(同霸王)的地位,從根本上動搖連橫同盟的基石!

其次,田氏是齊地幾百年的王族,乾枝衆多、樹大根深,將田橫封回齊地,不僅能夠迅速恢復齊地的局面,更加可以讓齊地的世家豪族、平民百姓迅速歸心,這一來,就可以迅速摧毀漢、韓、趙國扶植的傀儡,解除腹背之隱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太子在信中還提出了制約田橫的措施。

田氏是齊地百年王族,田橫又是故齊王,將他封回齊國當然得冒極大的風險,因爲一旦讓田橫脫離了掌控,就極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反過來對楚國構成真正的威脅,所以,在將田橫封回齊地的同時,必須採取一些必要措施。

太子的建議就是軍、政、人事分開,簡言之,在田橫之下設國相以及大將軍,田橫管政事,總理齊地的大政方針;國相管人事,一應郡縣官員的任免皆須國相說了纔算;大將軍則管軍事,軍隊的編成、訓練以及調動,只聽從大將軍號令。

有一句話項政並沒有在信中明說,但項莊、畢書和百里賢全都聽出來了,那就是新齊國的國相以及大將軍,必須得由楚國委派。

項莊之所以猶豫了快半個月也沒有下決斷,是因爲他足夠了解田橫,他知道田橫跟他是一類人,絕對不會甘於人下,更不會甘心當一個傀儡,因此將他封回齊國之後,必然會與楚國委派的國相、大將軍發生齬齷,而結果卻殊難預料。

畢書並沒有沉思太久,很快便有了決斷,肅然道:“大王,臣贊同太子的主張。”

項莊又拿眼睛望向百里賢,百里賢也微微頷首道:“臣也贊同太子的主張,將田橫封爲齊國,雖有風險,卻仍不失爲一步好棋。”

“好,那此事便定了。”見麾下首席大將以及首席智囊都贊成此議,項莊當場拍板,又道,“至於齊國的大將軍人選,恐怕非龐鈺莫屬,只有這個國相的人選,學劍、子良你們可有合適的人選?”

畢書知道這事輪不到他發話,便拿眼睛望向百里賢,百里賢也沒有推諉,當即說道:“這個齊國的國相有些特殊,因爲他不需要治理國政,卻必須與在田橫以及齊地諸多世家豪族之間周旋轉圜,所以急智、口才纔是首要素養,臣以爲非上大夫莫屬。”

“武涉?”項莊捋須沉吟片刻,終於還是點頭道,“可,就是他了。”

確定了大事,項莊不禁心情放鬆,對兩人說道:“學劍,子良,寡人得感謝你們哪。”

項莊這話說得沒頭沒腦,不過畢書、百里賢又豈能不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大王之所以感謝他們,是因爲他們對太子項政的傾囊教授。

若不是畢書、百里賢等太子傅的傾心教授,的確不可能有太子的今天。

說實話,在委派太子項政領兵前往齊國之前,項莊還是有些擔心的,但是在領兵出征之後,項政完全沒有辜負項莊的信任以及期望,無論是兵不血刃拿下魯縣,還是兵分兩路迷惑漢、韓、趙軍再奇襲臨淄,或者是分封田橫的見解,全都是可圈可點。

項莊甚至都有些期待,期待項政還會繼續帶給他更多的驚豔表現。

第533章 奇襲臨淄第70章 遍地狼煙第377章 神箭由淵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455章 大破漢軍(下)第45章 王的號角第216章 局勢明朗第104章 虎牢關(二)第45章 王的號角第405章 免戰牌第122章 叩關第448章 臣有一策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523章 連環猛攻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505章 項莊的後宮第521章 做成死局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414章 分化瓦解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209章 從頭查起第250章 解決之道第351章 巋然不動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73章 一盤大棋(上)第116章 樑軍兵鋒第492章 單于庭第148章 樓煩王第167章 狩獵、胭脂馬第497章 再屠休屠第87章 陷陣武卒第85章 急進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44章 斬殺劉邦第138章 祭拜始皇陵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423章 選擇戰場第253章 山陰縣尉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220章 狩獵第220章 狩獵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337章 巔峰對決第40章 死戰第441章 沔水之戰第22章 過江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344章 漢軍之復仇第95章 瘋狂的決定第119章 血戰第483章 合縱連橫(十一)第500章 漠南風雲(上)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248章 局面失控第354章 水淹樑軍第90章 二渡河水第186章 匈奴人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91章 金蟬脫殼(上)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515章 洗劫關中(二)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90章 二渡河水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197章 獻璽第291章 什一稅第14章 猛將樊噲第8章 烏江悲歌第278章 禮賢下士第366章 刺殺劉邦(二)第346章 虎嘴奪食第8章 烏江悲歌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48章 楚軍退了第460章 遁入堯山第89章 擺脫第536章 挑撥離間第21章 單挑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150章 大秦公主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151章 美人心計第25章 攻城第269章 亞父?!第233章 鬥智第377章 神箭由淵第412章 蜀西陰雲
第533章 奇襲臨淄第70章 遍地狼煙第377章 神箭由淵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455章 大破漢軍(下)第45章 王的號角第216章 局勢明朗第104章 虎牢關(二)第45章 王的號角第405章 免戰牌第122章 叩關第448章 臣有一策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523章 連環猛攻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505章 項莊的後宮第521章 做成死局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414章 分化瓦解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209章 從頭查起第250章 解決之道第351章 巋然不動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73章 一盤大棋(上)第116章 樑軍兵鋒第492章 單于庭第148章 樓煩王第167章 狩獵、胭脂馬第497章 再屠休屠第87章 陷陣武卒第85章 急進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44章 斬殺劉邦第138章 祭拜始皇陵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423章 選擇戰場第253章 山陰縣尉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220章 狩獵第220章 狩獵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337章 巔峰對決第40章 死戰第441章 沔水之戰第22章 過江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344章 漢軍之復仇第95章 瘋狂的決定第119章 血戰第483章 合縱連橫(十一)第500章 漠南風雲(上)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248章 局面失控第354章 水淹樑軍第90章 二渡河水第186章 匈奴人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91章 金蟬脫殼(上)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515章 洗劫關中(二)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90章 二渡河水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197章 獻璽第291章 什一稅第14章 猛將樊噲第8章 烏江悲歌第278章 禮賢下士第366章 刺殺劉邦(二)第346章 虎嘴奪食第8章 烏江悲歌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48章 楚軍退了第460章 遁入堯山第89章 擺脫第536章 挑撥離間第21章 單挑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150章 大秦公主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151章 美人心計第25章 攻城第269章 亞父?!第233章 鬥智第377章 神箭由淵第412章 蜀西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