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國殤

……

近來韓虎只要一閉上眼睛,就能看到魏駒首級的模樣。

雖說魏氏爲了轉移天災造成的損失,引秦、鄭入寇,大肆掠奪韓氏的人民倉稟,讓韓氏遭受重創,還把虢城圍得水泄不通。韓虎也曾恨透了魏駒,可眼下見有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死於非命,身首異處,心裡卻又感到一陣陣的悲涼。

還有害怕。

晉國趙氏一家獨大的局面已不可逆轉,魏氏已亡,接下來會是誰呢?

而且他對那個頭顱所代表的含義猜測不已。

是威脅?是恐嚇?是嘲笑?亦或是尋常的傳首告之消息?

肯定沒那麼簡單。

雖然戰爭裡和趙無恤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但韓虎被受邀赴宴時,也猶豫再三。

最後還是他的謀士段規力勸道:“主君必須去!”

他分析道:“趙軍大敗秦、鄭、魏後,士氣正旺,但趙無恤卻沒有急着入秦,而是停駐風陵渡,看着河外地虎視眈眈,倘若主君不去赴會,趙無恤定會對韓氏生疑,說不定那數萬大軍就會渡河南下,配合桃林塞的趙軍一起席捲河外,到時候又是一場兄弟鬩牆,血光之災啊!主君覺得,韓氏擋得住麼?”

“擋不住……但趙韓兩家聯姻結親,我與他也親如兄弟,子泰不至於如此吧……”韓虎十分躊躇。

“一旦威脅到自己,趙無恤連自己的兩個親兄長都能屠戮,更何況義兄義弟?至於聯姻……趙魏、趙知又不是沒有姻親,結果如何?趙武子死後,他的魏氏夫人因害怕趙無恤,遂逃奔回魏氏,怯怯而死,知氏夫人也被軟禁,終日以淚洗面,最後一命嗚呼。主君真的覺得,兩家關係是一介女流的柔弱軀體能承載的麼?”

這些話韓虎聽進去了,縱然有些害怕,但他還是備上禮物,趕赴風陵渡與趙無恤會面。

他沒有走險要的函谷關、桃林塞,那些“跖之徒”把盜跖的死也歸咎到了韓虎頭上,認爲若不是他自行撤離,盜跖也不至於死在桃林……

韓虎心裡大喊冤枉,當時楚王勢頭正旺,大有席捲河外之勢,誰想得到他會突然病逝啊!可他解釋也無用,過去幾天裡函谷關的跖之徒已不止一次阻斷韓兵西去,若不是有軍法約束,他們大概會殺到虢城搶掠一番泄憤吧。

所以韓虎是一葦扁舟渡河,從河東去到風陵渡。

路途中,入眼盡是一片凋敝,晉國的精華河東地區在連綿戰火中損失慘重,百姓流離失所,田地或被拋荒或被兵卒踐踏倒伏,一些秦、魏、鄭的殘兵逃入山林行盜匪之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居民已經開始返回家中,趙軍控制的地方,秩序在一點點恢復。

等韓虎到風陵渡時,天色近晚,戰場已經收拾完畢,進攻韓氏時不可一世的秦、魏、鄭聯軍現在卻垂頭喪氣地做了俘虜,認命地在地上刨坑,填埋。空氣裡瀰漫着一股淡淡的腐臭,混雜着煙火燻肉的味道,想到這是大量屍體焚燒的殘留,韓虎胃裡一陣翻騰,這直接導致整個宴饗上,他一塊肉都沒吃進去,只是在默默地抿酒。

趙無恤的熱情不減當年,席間片語不提魏駒,不過韓虎卻止不住想,十年前溫縣桃園結義大家其樂融融,今日兩人爲坐上主客,另一人卻已入黃泉,他就感覺到一絲不自在,甚至連酒盞裡的影子,也染上了一絲血紅……

韓虎喝不下去了,停杯於案上,趙無恤見狀拍了拍手後,斟酒的侍從徐徐退下,上來的是一羣“樂工”和“舞者”。

名爲樂工,卻個個五大三粗,沒有琴瑟,卻拿着短蕭金鐃;名爲舞者,卻個個披甲帶劍,殺氣凜然地魚貫而入,一時間帳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

韓虎和隨行的段規等人見狀凜然,卻聽趙無恤說道:

“此行是爲了剿滅叛賊,驅逐敵寇,故而未帶雅舞雅樂,只有短簫鐃歌。這些都是趙氏軍樂,卻正合《周禮》所言,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者也。奏樂的是戰場上敲打腰鼓的樂官,舞蹈的也是戰場上斬敵方首級的勇士,二三子謹以劍舞爲韓卿取樂,不知子寅意下如何?”

韓虎面色有些不好看,勉強答道:“昔日黃帝敗蚩尤,使岐伯作軍中之曲,用來建武揚德,鼓舞戰士,正合今日場面。”

趙無恤頷首,示意舞樂可以開始。

蕭鐃並奏的鼓吹曲子在帳內悠揚響起,彷彿真是戰場上的衝鋒信號,那些軍樂身上的殺氣絲毫不比堂上舞劍的武士們薄弱。

“喝!”的武卒也迅速列了方陣,齊齊握劍持盾呼喝,一邊以劍敲擊盾牌,一邊高聲唱道:“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一首被趙無恤修改過的《國殤》伴隨着鼓吹,劍舞,真可謂氣勢如虹,悲壯莫名。

過去百年裡,多有楚人北上投奔晉國,其中更有不少樂官,所以晉國音樂也漸染楚風、楚音,屬於晉地的國風《唐風》裡便有“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楚歌裡的語氣詞“兮”被大量借用,所以對這一首新詩,衆人也不以爲怪,反而爲其中的所表達的悲烈感染了。

席上,趙無恤眉毛上挑,一臉嚴肅,趙氏衆將激動不已,只差起來加入其中,韓氏君臣則在武卒犀利的目光和劍鋒所指下面色蒼白,韓虎已經後背微顫,坐立不安,恐怕已經被嚇到了吧。

最後,鼓吹和劍舞在“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的終曲裡落下帷幕,帳內已是一片肅殺。

“好曲,好樂,好壯士!”韓虎愣神了半響,纔在段規提醒下起身向趙無恤敬酒,祝賀其赫赫武功。

趙無恤與其對飲後道:“此番邀子寅前來,一是你我自開戰以來便未見過,心中想念。其二便是關於晉國的未來……”

韓虎見趙無恤終於將話挑明,心中鬆了口氣,卻聽趙無恤道:“魏氏已滅,魏氏河東地的歸屬,子寅可有想法?”

“不敢,子泰乃晉國上卿,一切都聽你安排!”韓虎感覺自己像是被一隻剛吃完人的虎豹盯上了,逃離還來不及,豈敢再覬覦他口中的食物?他看了一眼謀臣段規,想從他那裡尋求幫助。

趙無恤突然嘆了口氣:“此次諸侯連橫伐晉,若不是靠韓氏出力,還不等趙氏大軍集結,河東估計已經守不住了,故而我不敢忘記韓氏的功德。只是我身爲晉國上卿,不能以私情而忘國事,俗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魏子騰的事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當兩家領地犬牙交錯時,便容易引發衝突,讓人生出異心來。如今趙韓雖好,可假若有一天子寅的家臣慫恿你奪取河東,或是勾結外國挾持,到時候你也身不由己了。”

這句綿裡藏針的話嚇得段規將圓場的話嚥了回去,鼓吹也好劍舞也好都是赤裸裸的威脅,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韓虎有種預感,今日若是忤逆了趙無恤的要求,他和衆人很可能就走不出這個大帳了。

韓虎也十分忐忑,問道:“那按照子泰的設想,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趙無恤笑道:“再與趙氏交換一次土地。”(~^~)

第95章 劍擊之技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351章 雙姝第762章 降 下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656章 大風(13)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582章 鐵與血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509章 致師第456章 盜跖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49章 有女如雲第576章 繼業者第930章 鄒魯第873章 王孫勝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482章 戰和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59章 季嬴第40章 碩鼠碩鼠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76章 一步之遙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640章 投機者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742章 暴行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648章 大風(5)第599章 夙願第860章 古史辯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93章 鼓而成列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906章 水力第17章 割圓之法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098章 濟南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5章 東門館驛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383章 該怪誰?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492章 侯犯第355章 公輸紙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020章 分娩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04章 巨輪
第95章 劍擊之技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351章 雙姝第762章 降 下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656章 大風(13)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582章 鐵與血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509章 致師第456章 盜跖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49章 有女如雲第576章 繼業者第930章 鄒魯第873章 王孫勝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482章 戰和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59章 季嬴第40章 碩鼠碩鼠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76章 一步之遙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640章 投機者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742章 暴行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648章 大風(5)第599章 夙願第860章 古史辯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93章 鼓而成列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906章 水力第17章 割圓之法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098章 濟南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5章 東門館驛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383章 該怪誰?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492章 侯犯第355章 公輸紙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020章 分娩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04章 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