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大風(5)

火光映照在那株大木上,能看到上面的樹皮被剝去,用粘稠的血寫着一排篆字。

“邯鄲授首,範禾身死,二卿已葬送萬人性命,與趙氏爲敵者,亦如是!”

火光也映照得兩名師帥臉上陰晴不定,隨即讓人將這些字盡數抹去,但等他們無功而返後,這場全軍覆沒的遇伏,還有這些觸目驚心的血字,便迅速在範、中行氏的軍營流傳開了。

對於這件事,範吉射自然是氣得七竅生煙,中行寅聽聞失了翟封荼和狄人騎兵,也是破口大罵不已。

大營中普通將士對此事態度差不多,範氏因爲沁水一戰輸得太慘,一路奔逃早已成了驚弓之鳥,如今更是驚懼不安,只覺得除了城池和營壘之內,哪兒都不安全了。

若說昨日午後的鏖戰時,中行氏氣勢正盛,能和趙兵鬥個五五開的話,今夜過後,他們不但損兵折將,而且連範禾的頭顱也未奪回,銳氣已失,一個個有些泄氣。

趙無恤打擊他們士氣的戰術目的,已經達到了。

高強聽說公孫尨的屍體未找到,或許被俘虜,不由爲之惋惜,他憑着一雙慧眼,將營中百態一一看在眼裡。

“這樣下去不行。”

於是高強當即入二卿大帳,獻策道:“軍無常勢,貴鼓其氣,不如大肆宣揚君辱臣死,君辱臣憂之義,調動將士們同仇敵愾的心情,讓士氣恢復,才能與趙氏一戰!”

……

夜色褪去,太陽照常升起,遙遠的地平線上,初起的紅日噴薄着炫目的光芒。趙無恤和麾下衆人也押送着俘虜踏上歸程。

一路上,無恤便頗有興趣地觀察狄人們的相貌,那個帶頭投降的狄人騎吏膀大腰圓身材健壯。一臉的絡腮鬍子,兩隻眼睛也頗大。濃眉,一副相貌堂堂的好漢模樣。

更重要的是,就相貌而言,狄人和晉人其實沒多大區別,只是圓臉比較多。

他暗想道:“白狄果然是其旗號、服色尚白,且習俗頗受華夏影響,比起其他戎狄要開化,故稱白狄。而不是所謂的白種人……”

回營後,趙無恤在營門口進行了一場押送俘虜的儀式,看着範兵和白狄士兵垂頭喪氣地列隊從營外經過,趙、韓聯軍的士卒們頓時士氣大振。

趙無恤向趙鞅報功後,徑直將俘虜的那個狄人騎吏帶到了帳內,他對這個擔任“旅帥”,算是中層軍官的傢伙所知的東西很感興趣。

勝利者坐在鋪着虎皮的坐席上,失敗者則被五花大綁,翟封荼低垂着眼睛,作出一副順從的模樣。

昨夜的鏖戰裡。在翟封荼棄械投降後,他的族衆也紛紛效仿,只有不屬於他這一族的幾夥狄人仍在反抗。自然被輕騎圍住分屍。

翟封荼對失敗並不陌生,他今年也有三十歲了,三十年前,中行氏滅肥國,二十年前,中行氏又滅鼓國,他算是在中行氏統治下長大的第一代白狄人。

他清楚這些晉人的性情和喜好,他們征伐戎狄,感興趣的是土地、人口、兵賦、財富以及勝利者的榮譽。而不在於趕盡殺絕,比起戎狄部落間的仇殺溫和多了。

所以翟封荼此刻拼命開動腦子。暗想自己要如何做才能免除一死。

卻聽趙無恤問道:“你叫什麼名?”

翟封荼一個激靈:“小人乃是鼓城白狄,故以翟爲氏。名封荼。”

“我素問狄人輕死易發,你爲何要投降?”

“上國騎兵遠勝吾等,自知必敗,故而只能投降。”

趙無恤道:“說起投降,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三十年前,中行穆子出兵伐白狄,包圍了鼓國的都城。鼓國形勢嚴峻,城裡有人偷偷告訴中行吳,說願意投誠,但卻被中行吳拒絕了。他的兒子中行寅不解地詢問:‘這種不用兵卒勞苦攻城就能達到目的的美事,父親爲什麼不幹呢?’不善言辭的中行吳說了一些叔向教他的漂亮話,隨即,居然把鼓國叛徒出賣給鼓國人,讓他們殺死叛徒,並修繕工事……我初聞時很不相信,所以想問問你,可有此事?”

翟封荼嚥了一口唾沫,說道:“有,那時候小人的父親和叔父正好在鼓城中,見證了此事。當時中行氏大軍圍鼓三月,鼓國又有人帶着部屬出來投降,中行穆子吳看了看投降者的部屬,說:‘汝等臉上還沒什麼飢色,還是回去好好守城吧’,再度拒絕投降……”

趙無恤搖了搖頭,當時那些白狄人的表情一定是沮喪而無奈的,之後又過了段時間,鼓國人再次來告:糧食盡了,力也竭了。中行吳這才光明正大地開進城去,期間沒有殺戮一個鼓國人,只是帶着鼓子凱旋迴國。在絳都舉行獻俘儀式後,又把鼓子放了回去,繼續做他的鼓國國君……

以趙無恤想來,中行吳這是在討好鼓國的狄人,爲自己家族在東陽地區的長久統治做準備。當時晉國六卿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世代統治,根深蒂固,如趙氏家族對晉陽的苦心經營。因爲六卿都知道,這樣下去,六族難免大打出手。

果然,後來那位鼓君不領情,降而復叛,但鼓國的白狄人卻心念中行穆子的好,心甘情願投靠他,鼓地從此便成了中行氏的領地,雖然華狄混雜,卻沒生出什麼大亂來。

“那麼問題來了,我聽說因爲中行穆子的恩澤,鼓、肥的狄人對他心服口服,將自己視爲中行氏的領民和家臣,願意爲之效勞,可爲何你卻說降就降?”

見翟封荼一臉緊張,趙無恤道:”你放心,我與中行氏已是生死之敵,絕不會效仿中行吳,做出出賣投降者的事情來,我只是想知道,汝等白狄人是怎麼看待中行氏。看待這種君臣關係的。”

翟封荼鬆了口氣,說道:“不錯,因爲中行穆子的餘威。許多白狄部族在爲中行氏效力,但這更多是被迫的。並無外人看起來那麼心甘情願,若非中行氏強大,吾等說不定就叛逃到鮮虞去了!何況白狄之俗,只要有利可得,就不管禮義是否允許,背叛家主,在晉人看來不可容忍,對於吾等狄人而言。卻不算什麼。”

他誠懇地說道:“我不但會捨棄中行氏,還願意爲將軍效勞,還望將軍能放過我的族人。”

趙無恤暗道:“難怪常言道,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夷狄無信,易動難安,的確不可以中原的觀念理解。”

不過他巴不得中行氏內部多一些這樣的人,就算沒有,也可以用手段逼出來。和趙氏一樣。中行氏的軍隊裡也成分雜糅,只需要一點點猜忌之心,就夠瓦解一支軍隊。一個邦國了。

但趙無恤嘴上卻道:“哦?當年中行吳拒降時曾說過他的理由,鼓勵忠臣,懲罰背叛,這是國家的*。如果對投降的人不予獎賞,就是失信;如果給予獎賞,就是獎賞奸惡。狄人中有心懷不滿的人,晉國亦有之。若招納奸降,就是用鼓國的例子來鼓勵家臣懷有二心。若因爲想取下一座城而親暱奸人,那中行氏的損失就太大了……由此看來。我若納降,也要承擔不少風險啊。你且說說看,除了已經殘損近半的部衆。你還能爲我帶來什麼?”

“我觀趙氏之志,不但在擊敗二卿,還在席捲河內、東陽,小人願回鼓地說服白狄各部,一起投靠趙氏……”

想金蟬脫殼?那邊山林密佈,翟封荼若回去,就是鳥飛深林,他上哪尋去?趙無恤心中好笑,搖了搖頭道:“這件事太遠,日後再說不遲,你可有立刻就能爲我效力的事情?”

翟封荼自知脫身之計被趙無恤識破,暗道面前之人雖然年輕,卻是白手起家在魯國混成正卿的人物,自己失策了。

他心虛地低下頭,被趙無恤盯着冷汗直冒。對翟封荼來說,比起自己和族人的性命,對中行氏的那點兒忠誠,是隨時可以擯棄的東西。

思索之後,他終於咬着牙說道:“小人還知道中行氏營寨的虛實,以及他們行軍佈陣的弱點!”

……

在請降後,翟封荼的待遇得到了改善,趙無恤親自來給他鬆綁,還安排案几就坐,讓他將中行氏的虛實一一道來。雖然旁邊還有親衛死死盯着,但翟封荼覺得,這是情況好轉的徵徵兆,至少,自己不會因爲一言不合,而被推出去砍掉腦袋了。

“中行大營背靠共城南牆,其南部防備嚴密,但也有一段超過了城牆,深入到西面的溪流去,因爲有流水阻隔,所以沒有設置太多的兵力,南重而西北輕,這就是中行氏營寨的虛實所在……”

“我記得那些溪流是從百泉一帶流出來的……”趙無恤目光北移,他的關注點不僅是中行氏的營寨,而是整條河流的形勢走向。

聊了一會後,日上三竿,趙無恤便讓翟封荼下去歇息,等到饗食時再帶他去面見趙鞅,陳述中行氏軍陣的弱點。

“下臣一定爲趙氏盡心盡力,從今日起,中行氏便不再是我的舊主,而是我的仇敵!”翟封荼表了一頓誠意後躬身退下,他一走,趙無恤便拍了拍手,讓漆萬將藏於營帳內室的人帶了出來。

卻是個渾身是繃帶和傷口的青年軍吏,正是在伏擊中被一箭擊暈的公孫尨。公孫尨的嘴巴被堵上,此刻看着趙無恤怒目而視,但望向翟封荼離開的方向卻更爲仇視他被帶進營帳時,翟封荼正好在下拜表忠心,被公孫尨撞了個正着。

趙無恤讓人取下公孫尨塞口的布團,含笑說道:“公孫,方纔翟封荼說要降我,你可都聽見了?出了這種背主求活的奸惡之徒,真是二卿的不幸,此戰若是範、中行戰敗,鼓、肥的白狄可得承擔一半責任啊!”

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705章 試探第34章 巡視鄉里第237章 道路輿第352章 將治魯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69章 當歸(下)第412章 獵國(上)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999章 殘城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75章 騂騂角弓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907章 道、勢、術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17章 馮翊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8章 趙氏公議第255章 募兵制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09章 函首第760章 活捉第462章 反壟斷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322章 亂(上)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535章 鬼神第939章 嘎嘣脆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710章 陶朱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085章 徐偃王第248章 三段射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0章 術業專攻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536章 求婚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18章 道可道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84章 蹴鞠練兵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162章 大道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1096章 濟北第284 魯國大夫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27章 弒君者(下)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863章 魏韓第548章 濟清第1009章 函首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41章 他死了第576章 繼業者第722章 公孫勝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
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705章 試探第34章 巡視鄉里第237章 道路輿第352章 將治魯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69章 當歸(下)第412章 獵國(上)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999章 殘城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75章 騂騂角弓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907章 道、勢、術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17章 馮翊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8章 趙氏公議第255章 募兵制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09章 函首第760章 活捉第462章 反壟斷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322章 亂(上)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535章 鬼神第939章 嘎嘣脆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710章 陶朱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085章 徐偃王第248章 三段射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0章 術業專攻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536章 求婚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18章 道可道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84章 蹴鞠練兵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162章 大道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1096章 濟北第284 魯國大夫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27章 弒君者(下)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863章 魏韓第548章 濟清第1009章 函首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41章 他死了第576章 繼業者第722章 公孫勝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