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

“這漢朝雖然繼承了雍的制度,尤其是法律,幾乎原模原樣地繼承。但或許是因爲漢的王室出身低賤,故而很清楚要如何收買百姓之心,雖然律法裡也規定有功受賞,有罪受罰,但漢卻開放了昭襄王寧願餓死百姓也不願意開放的苑林,讓農夫開墾土地耕種莊稼,爲此獲得了都城百姓的讚譽,漢王室在民間積累的人心,由此而始。”

“不但如此,漢的第三位君主文王劉恆,還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減嗜慾,不受獻,不誅亡罪。其中有一次,就遇上了復仇案,通過這種種手段,繼續收買人心,以至於短短數十年間,漢室在民間的威望已經牢不可破,哪怕後世子孫如何敗德,都維繫了四百餘年,甚至能在被權臣篡奪之後再度興起,這固然有形勢的原因,但也是因爲天下思漢,不忘其德。”

趙無恤以漢文帝爲例子,講述君主如何通過施得,讓自己看起來有人情味,從而收買人心。

“作爲君主,維護律法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能徹底站到法理一頭,將自己與律法等同,而摒棄了一切人情,從而失去了民心。”

秦的亡,一定程度上是歷代國君都是死腦筋,過於注重法,卻忘記了必須與法結合的術、勢。昭襄王和他的後代們這種薄恩寡幸的做派,親手把自己推到了百姓的對立面,到秦始皇時更是登峰造極。隨着天下一統,促使軍功貴族進取的渠道也沒了,純粹的霸道終究無法長治久安,這時候不知變更制度,而是變本加厲地嚴刑峻法,用這種態度去追求萬世之治,無疑是緣木求魚。漸漸地,百姓痛恨的不再是一兩個地方酷吏,而是這法律本身,乃至於成了法律化身的皇帝,當“誅暴秦”的口號被喊出來時,這個政權距離完蛋就不遠了。

漢建立之後,改變了秦朝的“純法”政治,一方面強調法在穩定社會秩序、鞏固王朝統治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十分強調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力圖以“父子、夫婦、尊卑”的血緣關係作爲皇帝“家天下”的現實基礎,在平息民間矛盾,維護等級秩序上是十分有用的。

趙恆有些頓悟,問道:“父親的意思是,在律法與輿論有衝突時,應該站在民情一邊?”

“也不是。”

趙無恤繼續說道:“雖然比起秦來說,漢的統治算是長治久安,但與此同時,官府也深受民間復仇的困擾。本來在雍時,推行律法,民間私鬥杜絕,但隨着雍的滅亡,法紀鬆弛,復仇之風再度擡頭。漢建立前的混戰時代,有一個叫欒布的北方人爲父報仇殺了仇家,竟被當地人視爲英雄,推薦其爲都尉。”

“漢建立後,以孝治天下,面對每年大量發生的私人復仇,一直順應民情,將本該處死的復仇者予以寬宥,甚至無罪釋放,地方上更是對復仇者加以表彰頌揚。長此以往,限制復仇的律法便成了一紙空文,官吏們也漸漸忘了律法的莊嚴,轉而用翻閱古書,靠上面的章節條文來斷案,這樣做倒是顧及民情了,但卻讓國法敗壞,綱紀鬆弛,民間任俠橫行,豪強並生,甚至開始與官府對抗,王朝的指令,漸漸難以下達郡縣了……”

與秦相反,武帝以後,尤其是東漢時期,這種儒家獨大後凌駕於國法之上的“春秋決獄”,給漢法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對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趙恆已經不點自通了,說道:“看來,這又是重禮忘法走到極端的弊病。”

“然。”

在變相地講述完秦、漢兩代對待法理人情的教訓後,趙無恤走到那翹板前,踩着中間的平衡點,對趙恆說道:“是故若想要長治久安,且不會喪失中央的權威,君主的位置,永遠應該在這裡。法理與民情的兩端,爲君者不能公然站在任何一頭,而是應該做法理和民情的仲裁者,保持平衡!”

“一方面要堅決地維護律法,人與人之間的最爲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重視私利,此外就是愛自己的親人,關係的親疏和對私利的爭奪必定讓人產生矛盾,由此就有了了爭鬥和混亂。當今的趙國,人口衆多,僅靠古時的禮樂、道德無法維繫穩固,爲此需要通過制定法令確定財物、土地的歸屬,這就是定分;此外,民衆爲了爭奪利益而出現奸邪仇殺,也需要律法對其加以懲戒,這就是立禁。定分立禁,方能使整個邦國,數十個民俗風情不同的郡捆綁到一起,凡事皆有準則,利出一孔,隨着國君的意志而行動,如此方能強國富邦,兼併天下。”

“另一方面,雖說律法是爲了維護君主的統治,但君主大可不必親自去實行。嚴肅律法,在百姓面前扮演不近人情的角色,是理官士師們做的事,爲君者應當把自己抽離,支持律法,看上去又高於律法。讓百姓覺得,就算法是惡法,吏是酷吏,但他們卻能相信,國君是重人情的,會爲他們主持公道,這就是老子所說的,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趙恆有些恍然大悟了,父親今日所說的,已經不僅僅是這個案子應該如何判決,對於國君而言,一件案件的判決公正與否,幾個人的生死存亡,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對類似事件的處理上,維護秩序,同時收買人心,讓趙氏的威望,一點點堆疊起來,最後變成萬丈高樓。

“以法爲骨,以禮爲皮,再加上一點道家老子的君王南面之術和形而上學的高深莫測,就是一個合格的趙國君主……”

在教完兒子治國平衡之道後,趙無恤也終於說出了對此案的看法:

“後日,在大理寺召開對伍封復仇案的公審,屆時鄴城各界皆可入席參觀,讓人去告訴鄧析,寡人支持他,按照律法規定的條文維持原判,程序越公正越好,判得越重越好!”

他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笑:“在趙國,必須明確這樣一件事,國君是沒有錯的,國法也不會錯,就算有錯,只會是‘酷吏’的錯!百姓眼裡的惡人,讓‘酷吏’來當,百姓眼裡的聖明君主,由寡人來做!”

ps:晚上還有一章

第593章 邾婁稱藩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7章 車騎之爭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237章 道路輿第669章 破城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436章 醫者心第998章 眉間赤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701章 當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71章 封建制度第305章 柳下季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27章 仁哉賢主!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678章 三線第701章 當國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31章 成氏一族第81章 收之桑榆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3章 趙樂聯姻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55章 大風(12)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07章 道、勢、術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762章 降 下第344章 夜襲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44章 始作俑者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8章 趙氏公議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1161章 如龍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71章 封建制度第769章 當歸(下)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491章 魚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951章 連橫(上)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27章 遠送於野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
第593章 邾婁稱藩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7章 車騎之爭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237章 道路輿第669章 破城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436章 醫者心第998章 眉間赤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701章 當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71章 封建制度第305章 柳下季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27章 仁哉賢主!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678章 三線第701章 當國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31章 成氏一族第81章 收之桑榆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3章 趙樂聯姻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55章 大風(12)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07章 道、勢、術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762章 降 下第344章 夜襲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44章 始作俑者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8章 趙氏公議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1161章 如龍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71章 封建制度第769章 當歸(下)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491章 魚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951章 連橫(上)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27章 遠送於野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