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

《南征記》譯者序:

《南征記》,又名《徵吳錄》,原作者柳下越,字子騫,兗州山陽郡鉅野縣人。其父柳下跖乃魯國人,曾在大野澤爲盜,被趙無恤擊敗後收編,官至魯國左軍將,在歷次戰爭中爲趙氏屢立奇功,也做下過“洛北屠俘”這種“人神共憤”之事。基於以上種種,有人說他是“英豪”,說他是“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者”,也有人說他是“屠夫”,蔑稱其爲“盜跖”。其所做之事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暫且不論,柳下跖於趙國建立前夕,沿崤函古道入桃林塞進攻秦國時遇伏中箭而亡,如同驚鴻掠影,結束了他頗具爭議性的一生。

據《史記.柳下跖柳下越列傳》,以及現存的柳下家族譜牒記載,柳下跖戰死時,其長子柳下越僅有十七歲,正在臨漳學宮求學。臨漳學宮是趙國的官辦大學,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但最初時學宮並沒有後來諸子薈萃、百家爭鳴的盛況,僅有少數學派,各個學科也在起步階段。

柳下越少年時並沒有展現出過人的天分,靠着父親的威名才得以加入學宮,從臨漳學宮的檔案可知,他是一個偏科的學生,對禮、樂、詩、書等均無興趣,常言”小子無他志略,唯想效虞龍城、趙子葦立功異域,以獲封君,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當時名聲大躁的騎兵將領虞喜和趙葭給他很大的影響,其中趙葭還是柳子越在學宮時交往甚密的好友,在趙葭從軍後,常與他書信來往。

父親的功勳,好友的激勵,以及當時崇尚“軍功授爵”的大環境,使得柳下越沒有成爲一個學宮先生,而是選擇了投筆從戎。與詩書相對,柳下越的騎術、御術、劍術、弓箭都很不錯,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在方輿地理的學習上十分出衆,並對”大九州學說“有濃厚興趣。

在柳下跖戰死後,柳下越選擇離開學宮,迎接父親屍骨回鄉,將其安葬在大野澤東山島上。兩千年滄海桑田,隨着黃河濟水改道,大野澤也漸漸湮沒消失,過去的東平島現在是一片內陸窪地,柳下跖之墓也難覓其蹤。

總之,基於柳下跖對禮樂孝道的鄙視,柳下越也遵守其遺言,只守了一個月的孝期,便毅然加入趙軍。

只可惜他已經錯過了河東的大戰,以及後續的伐秦之戰,在之後的伐鄭之戰裡趙軍勢如破竹,沒有遇到硬仗,被安置在中軍的柳下越也沒有任何出彩的表現,只是這次初次出征,讓他得以見識到鄭、宗之間的山川地理,擴寬的見識。

在趙國建立後,頒佈了十二等爵,作爲汗馬功臣,柳下跖被追封爲“公大夫”,按照《軍爵律》裡爵位降級傳襲的規定,柳下越蔭父功,減一等成了“官大夫”。

官大夫屬於十二等爵中的第九級,是一個高等爵位,可以擁有戶稅。也是命運捉弄,柳下越的本意是沙場立功,得以封爵,誰料還沒有立下任何功勞,僅憑父親的功勳便獲得如此高位,心中不免忐忑。同時也會受到功勳羣臣的質疑,據《史記.虞穆田伍列傳》記載,與他同等爵位的田賁甚至當着衆朝臣的面說他是”虎父犬子“。

在這種情形下,柳下越所受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很希望有機會證明自己。

他的機會很快就來了,趙元年,趙國和吳國的在魯宋泗上的矛盾加劇,最終演變爲戰爭。當時的趙侯無恤決定親征,柳下越也踊躍請纓,獲准在騎兵裡做一名副將,從君出征。

春秋末年的趙吳之戰,是奠定定鼎格局,乃至於我們現在歷史的一次大戰。可惜從史書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柳下越在這場大戰裡依然沒有什麼亮眼的功勞,悻悻而歸,但他卻給後世留下了一段彌足珍貴的戰爭紀實,那就是《南征記》。

柳下跖雖然在後世戲劇、影像裡常以據嘯山林的大俠形象出現,但實際上,他出身於魯國貴族展氏,少年時也受過良好的教育,甚至能在辯論上將當世的名士孔子說得啞口無言。在其父影響下,柳下越從小便識字,在進入學宮後雖然在詩書禮樂上成績不佳,但與當時的”史家”“小說家”兩派士人接觸,耳渲目染之下,文字功底不差,加上他素來喜歡記錄沿途山川地理的習慣,便促生了這一本僅有數萬字的隨軍筆記。

值得一提的是,史學界一直有一種“文體備於春秋之末”說,也就是說,後世的紀傳體史書、小說、筆記、辭賦、詩詞、戲曲,乃至於散文、筆記,都是在春秋之末這不到五十年時間裡井噴出現的。其中緣由,一是因爲天下趨於一統,臨漳學宮建立後,華夏士人有了一個廣泛交流的平臺,夏商周三代文化得到了總結和發揮,催生了新的思想和文體;其二,紙張的發明,毛筆的改進,乃至於雕版印刷術的面世,使得書寫不再是一種昂貴的貴族特權,在紙張這一載體上呈現的內容,也不再是甲骨文、金文的寥寥數筆,或是竹簡帛書上的惜墨如金。

而筆記這一體裁的開創者,恰恰是柳下越的《南征記》,在他五十年後的《史記.藝文志》也把他當作爲“小說家”中的一員。

綜上所述,《南征記》是以筆記的形式按時間順序書寫的,雖然文字略顯粗糙,修辭稚嫩,遠不及《史記》在敘述這場戰爭時的用詞華麗,恢弘壯闊,也不及左史丘明在《左氏春秋》裡的嚴謹深入。但勝在作者是這場“春秋霸業終結之戰”的親歷者,在許多細節上,是史記和左史無法企及的。

當然,從我們後人的眼光來看,更主要的是,《南征記》作爲柳下越一手持劍,一手持筆的處女作,是他後來創作更偉大作品的臺階。而這場戰爭裡柳下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也是促使他數年後做下更偉大事業的動力來源。

雖然年代久遠,但《南征記》的手抄稿一直流傳,柳下氏家族也有較完整的底本,現存的鄴城書局影印本《南征記》就是以這本手抄底本爲基礎,並參較了其餘大約六七種流傳的版本,對照《史記.柳下越列傳》等相關史料,相互校訂而成。

如前所述,史學界對《南征記》的研究已經十分深入,但並不爲大衆所知。將這本兩千多年前的古書翻譯成貼近大衆的白話文,讓更多人從另一個層面去了解那個恢弘的時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瞭解華夏民族的偉大開拓者柳下越的早年經歷和心境,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在翻譯本書時,將盡量尊重原文,但在語句邏輯和修辭上會盡量通俗易懂。但出於對歷史原貌的尊重,當時的人名稱呼、地名等,均按保持書中原文。比如趙無恤,當時只是諸侯,譯文便不用後世追加的種種尊稱頭銜,而是沿用書中柳下越對他的稱呼“公”“君上”等,因讀者在閱讀說或有疑惑,特此說明。

最後,在《南征記》白話文譯本成書出版之際,筆者仍然要感謝鄴城書局的各位領導的支持,以及柳下家族後人的協助,是你們一如既往的理解,纔有本書的誕生!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897章 越有處女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936章 螽斯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39章 和氏璧第65章 暮春三月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68章 當歸 上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07章 道、勢、術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206章 君子有召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042章 君莫舞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20章 術業專攻第907章 道、勢、術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38章 中門迎客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16章 秦人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491章 魚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966章 熵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9章 姑布子卿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60章 活捉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475章 舟師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050章 軍功爵第74章 射你一眼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55章 冬至(四)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36章 醫者心第4章 單騎走馬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658章 大風(完)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518章 狂人第809章 魏策第998章 眉間赤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995章 叔侄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80章 陶瓬之器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441章 用人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585章 泗上諸侯
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897章 越有處女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936章 螽斯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39章 和氏璧第65章 暮春三月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68章 當歸 上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07章 道、勢、術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206章 君子有召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042章 君莫舞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20章 術業專攻第907章 道、勢、術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38章 中門迎客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16章 秦人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491章 魚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966章 熵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9章 姑布子卿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60章 活捉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475章 舟師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050章 軍功爵第74章 射你一眼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55章 冬至(四)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36章 醫者心第4章 單騎走馬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658章 大風(完)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518章 狂人第809章 魏策第998章 眉間赤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995章 叔侄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80章 陶瓬之器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441章 用人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585章 泗上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