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大戰在即

在龍門渡口被趙騎攻陷的消息尚未傳至河東的時候,趙氏最後一支軍隊也從銅鞮抵達了絳地,趙無恤的卿旗赫然在其中。

在平息銅鞮宮變帶來的風波後,趙無恤決定親自前往河東戰場,對此趙氏家臣、僚吏們意見出奇的一致,完全支持趙無恤親臨前線。

先秦時代,尤其是春秋之時,華夏貴族極其尚武,御駕親征是尋常事,不會有一幫儒生磕破頭阻攔,說什麼千金之子不立危牆之下。尤其是晉楚這種古典貴族軍國主義國家,就算後來國君基本不親自指揮,也得上陣讓士兵們看到自己,看到他們的主君與他們同在。而一個執政若不能出將,那他就無法入相,打了勝仗可以贏得歡呼,若是膽小怯戰甚至會被國人的噓聲弄倒臺。

而且沒人認爲這次戰爭趙氏會輸,無論是實力還是戰略,他們已經完全佔據了優勢,這種勝利的榮耀,自然要讓主君親自摘取。

三月二十五日,趙無恤抵達故絳,身邊三千“羽林孤兒軍”寸步不離。這支部隊是專門負責趙無恤宿衛的,這意味着在過去十年裡,至少有相同數量的趙氏老兵死於戰場,他們留下的孤兒被趙氏出資撫養長大,教之以書數,讓他們幾乎每個人都識字算數,又訓之以軍紀,平日以修習箭術、騎術、技擊爲業。等他們長大到十七八歲時,已經是一羣英姿勃勃的少年,可以繼承父輩的職責,持兵刃爲趙氏而戰了。

趙無恤對這些孤兒斥之以巨資投入,在他眼裡,這就是趙軍未來的軍官團,不但素質過硬,而且對趙無恤忠心耿耿,從銅鞮宮變一事就能看出來,羽林是無條件效忠趙氏的。

不過眉間尺已不在無恤身邊,畢竟涉及到殺太子一事,趙無恤想讓他遠離漩渦中心,於是眉間尺主動請纓去了河外。至於那件事的主謀石乞,趙無恤讓他去朝歌辦另一件事。

他身邊的近衛換成了伍井的兒子伍林,少年雖然才十四歲,在武藝上已不亞於其亡父,爲了顯示愛護之心,趙無恤將他和眉間尺都收爲義子,也是他唯一的兩個義子。

總之,通過銅鞮宮變一事,趙無恤認爲羽林軍可堪大用,他認爲這些孩子唯一欠缺的,就是戰場上的歷練。

雖然故絳距離前線尚有幾十裡地,但羽林軍的年輕人們已經感受到了大戰來臨的氣氛。

在面積並不算很大的故絳地區,如今密密麻麻駐滿了軍隊。除了常備軍武卒外,趙氏在戰時還會徵召各地郡兵。這次大戰,趙氏七郡幾乎沒有一個能免於徵調,其中兩萬五千太原郡兵主要集中在新絳,一萬五千長子郡兵集中在熒庭,各分五千武卒與之配合。從東方調來的東陽郡兵、河內郡兵則位於故絳,加上萬餘武卒,共有四萬五千人。

近十萬大軍雲集,漫山遍野,幸而新絳、故絳的民衆或被趙魏韓瓜分遷走,或躲避天災戰亂逃亡,城中空空如也,有大把的民宅可以讓士兵們居住。但孫子有一句話說的好,“兵非益多也”,軍隊不是越多越好,這意味着後勤壓力增大,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軍糧運輸,以至於趙無恤初到故絳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視倉稟,看看還有多少餘糧。

由於天災的緣故,河東地區已經徵收不到糧食了,去年趙氏也遭了災,但受損沒有魏氏嚴重。常平倉裡還有一些糧食可供軍用,但越過太行運輸十分麻煩,甚至不如秦人通過渭水輸送糧船便捷,這是秦人敢於鋌而走險打這場仗的原因之一。

“有多少糧食打多長時間的仗,兩個月內,河東的戰事必須分出勝負。”

在視察糧秣後,趙無恤心裡有了底,但仍給下屬們定下了一個期限,畢竟時間拖得越久,對他在國內的形勢就會越不利。

事實上,都不用趙無恤說,一直採取守勢,與秦、魏對峙了月餘的趙氏各軍早就忍耐不住了。

不過讓人詫異的是,首先請戰的卻是一支客軍,來自東陽邯鄲的陽虎部。

陽虎在六卿內戰裡屢立奇功,但戰後卻彷彿被雪藏了一般,放置在趙無恤眼皮底下的邯鄲地區擔任將吏,雖然慢慢也升爲郡司馬,但監軍、黑衣掣肘甚多,畢竟他在魯國曾與趙無恤生死衝突,後又不忠故主的名聲在外,趙無恤若全無提防才奇怪。

陽虎這樣做,立刻刺激到了其他諸軍,尤其是太原、長子二軍。自從趙無恤劃定郡制後,以太行山爲分界,以西的郡兵常稱西軍,以東常稱東軍,西軍統帥多爲趙氏故舊家臣,東軍統帥多爲趙無恤新臣,他們相互暗暗較勁,在這次大戰裡愈發明顯。

首先邯鄲軍是客軍,纔剛到這裡半個月,他們如此請戰,分明就是在罵太原、長子二軍膽小,不敢與秦魏交戰。對自負精銳的西軍諸軍將領來說,是可忍,熟不可忍?

於是太原軍和長子軍緊跟其後,聯名請戰,表示自己鬥志高昂,要求擔當先鋒,誓與秦魏決一死戰。

獨立領了一師的田賁也來湊熱鬧:“東陽兵纔到此地半月,旅途勞頓,水土不服,太原、長子二軍雖然來得早,可卻沒有我老田呆的時間長,此事還是交給我老田吧!”

倒是穆夏所帥的武卒和漆萬所帥的河內兵穩如泰山,一副唯趙無恤之命是從的架勢。

趙無恤暫時不予理會,而是與幕僚們先分析起了敵人的部署情況。

地圖上,秦軍是黑色,魏軍是綠色,而以趙軍則以白色爲標誌,俯看下去,秦魏僅僅保有河東的一個角,而趙氏隱約對其形成包圍之勢。

“秦、魏聯軍在河東的戰勢是這樣的,起初試圖派兵北上攻陷新絳,再奪回靈石口險隘,但他們卻被新絳城頭佈置的弩砲打退。北上的試探無果後,秦魏便轉而南下攻略韓氏,不過兩個月,就已經奪取了河東、河外不少韓氏領地,韓邑、虞、茅津紛紛失陷,如今幸而柳下軍將解除了虢城之圍,避免韓氏滅亡。秦魏害怕裡外夾擊,便將河外的軍隊全部撤離,一萬秦軍退至桃林塞,一萬魏軍和鄭軍殘部退到河東,至此,敵軍在河東有八萬大軍……”

“這八萬人裡,從河外撤來的兩萬人尚在安邑一帶,吾等正面僅有六萬,敵軍也聰明,沒有分散,而是將四萬主力集中在曲沃,兩翼各有一萬在東山皋落和荀城、韓城。”

過去兩個月趙無恤讓趙軍剋制,不要進攻,並任由敵軍佔領韓氏城邑,一方面是爲了贏得時間調撥東方大軍,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讓敵人分兵駐守城邑,削弱正面戰場的力量。

於是秦魏便陷入了破城後守也不是不守也不是的尷尬境地,魏駒不笨,果斷選擇放棄,除了韓城、荀城等必須據點外,一律撤空。

趙無恤觀察地圖半響後,指着荀、韓兩地道:“原先的作戰計劃不變,先破敵左翼。”

他的手劃出了一個弧線。

“在左翼獲得優勢後,再與河西的騎兵配合,將敵軍從大河東岸驅離,斷絕他們與秦國的聯繫、糧道,最後將他們壓縮到涑川以南,中條山以北的狹長地帶,迫敵決戰!”

(~^~)

第351章 雙姝第491章 魚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546章 墮郈(上)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536章 求婚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44章 夜襲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96章 濟北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768章 當歸 上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515章 勝負手第444章 叛徒第904章 巨輪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204章 君與臣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824章 大學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30章 鄉中三吏第23章 君子如玉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283章 擲矛兵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436章 醫者心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809章 魏策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0章 數典忘祖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17章 河西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432章 傷寒(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557章 虎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344章 夜襲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337章 小司寇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096章 濟北
第351章 雙姝第491章 魚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546章 墮郈(上)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536章 求婚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44章 夜襲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96章 濟北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768章 當歸 上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515章 勝負手第444章 叛徒第904章 巨輪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204章 君與臣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824章 大學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30章 鄉中三吏第23章 君子如玉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283章 擲矛兵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436章 醫者心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809章 魏策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0章 數典忘祖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17章 河西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432章 傷寒(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557章 虎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344章 夜襲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337章 小司寇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096章 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