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漁翁得利

經過半年的流傳,廩丘麻紙在魯城已不罕見,不過多是劣麻紙,被那些嬌貴的貴族女子所喜愛……

那種“公輸紙”當然也有,但孔丘卻從沒見過眼前這樣薄如絲絮還有韌度的紙。

他晃動紙張時發出脆生生的響動,手指摸在紙張表面冰如玉滑入絲緞,一時興起提筆在上面寫下幾行小字,卻見墨跡凝而不散,翻折過來對着光亮還能看到反面的字跡,的確比在竹簡上方便多了。

作爲一個搞教育起家的夫子,作爲一個學富五車的士人,孔丘自然清楚,書寫材料的進步將意味着什麼,他頓時眼前一亮。

“竹簡木牘太笨重遠不如絲帛輕便易用,絲帛卻又不如竹簡便宜,據說這種名爲紙的物件兼得兩者之妙處,不知若是大量製作,成本能不能承受的住?”

孔丘一眼就能明白紙的好處,但最擔心的是成本太高,又或者受到原材料限制達不到量產。那樣的話,即便新紙有千般好處也只不過是卿大夫貴人們的玩賞之物,無法普及開來,做到孔門提倡的“有教無類”。

公西赤則朝他行了一禮,將自己半年來所見所聞的紙張進化歷程徐徐道來,只是略過了具體的工序,那可是趙無恤勢力的秘密,凡是參與此事的家臣都被勒令決不能外傳。

他最初之所以堅持認爲紙不能取代竹簡,是因爲麻紙乃是用織造的邊角料製成,排除其先天脆弱的毛病不談,受限於織造業的規模,很難大批量生產。

反過來說,若是強行提高麻紙的產量,就必須犧牲葛麻織物的數量。萬一司寇沉迷於此,說不準會影響三邑的衣褐穿着,得不償失,因而公西赤不贊同大規模製造麻紙。

可現如今,非但滿山都是的楮皮可以做紙。以後也許還有竹子、檀皮、麥杆、稻杆等。它們原本就是沒多大用處的東西,現在卻能變廢爲寶,爲邑中創收的同時卻不會花費太多人力和財力,還能推廣孔門提倡的識字教化。何樂而不爲?

所以公西赤開始慢慢轉變爲紙張的支持者,出了三邑,捧着楮皮紙在衆人的驚歎聲中寫下一筆漂亮的墨字,他也覺得與有榮焉。

聽了公西赤的敘述後,孔丘十分高興。

“窺一斑而知全豹。看來廩丘的造紙術並非趙小司寇心血來潮擺弄的玩物,楮皮紙可以代替絹帛,用於官府貴胄們的公文信紙,美觀而又輕便,可惜此物價格還是比竹簡貴些,麻紙雖然廉價,但卻不夠好……”

公西赤道:“司寇也是這麼說的,以後或許還能做出竹紙,讓普通士人、國人也用得起。”

孔丘漸漸激動了起來,拊掌而讚道:“善哉。這可是有利於天下的功績啊!趙小司寇光憑這一點,就能做到三不朽中的立功,留名百世了!不知不覺間他竟做下了這等事業,實在是令丘慚愧。今日大禮議之後,我一定要上書國君和三卿,大大支持此業!”

細想下去,若庶民也用得起紙張、炭墨,豈不是全天下的民衆都可以讀書識字,人人都可以聞周禮聽天子命,知禮義廉恥曉仁孝忠恕。若世上每個人都以賢明君子爲榜樣。那麼天下大治萬事太平的目標就更進一步了!

孔子覺得紙張將是他重現周禮世界的利器,還還不及說更多的讚譽,卻聞報說魯侯和三卿已到。

……

孔丘扶冠、正襟,帶着弟子們出了毫社遙遙下拜迎接。正望見有百餘人從遠處迤邐行來,有高車大馬居中。

人尚未到,笙簫鍾罄之聲已隨風入耳。

主車乃是一輛四維轓車,正是魯侯的座駕,由四匹健壯白馬拉扯,車蓋是漆染的黑色。車兩側的屏障都被塗爲紅色,朱與黑,一向是先秦最爲尊貴肅穆的顏色。

這輛車的前後還各有十多名個扛棨戟的虎賁護衛,一衆步卒開道,斧車前驅以壯聲威,這便是國君出行的一整套儀仗。除此之外,又有童子、豎寺、隨從、其它吏員並及兵卒從行,旌旗招展,輜軺蔽日,好不氣派!只看得道路兩旁的魯人們嘖嘖稱奇,紛紛說好久沒見過這麼威風的國君了。

孔丘暗自點頭,正君名,復君威,儀容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正是他給國君的建議,雖然花費較多,但咬着牙也得堅持,好讓國人們知道,什麼叫赫赫周儀!

依照規定,諸侯的乘車是朱輪黑蓋,黑色屏障。卿的乘車是黑色的車蓋,車的兩邊屏障塗爲紅色。大夫的乘車則只有左側屏障塗爲紅色,白車蓋。魯侯的馬車後還有三桓、大宗伯、少正卯、柳下季等卿大夫的車駕,顏色涇渭分明,一眼看去便可知尊卑。

這也是孔丘升爲小宗伯後努力規範的禮儀規格,吃一口飯,走一步路,穿一件衣服都得講究。

此外,車隊裡還有許多未穿朝服、僅着深衣的士人,他們大多是孔丘死對頭少正卯的弟子。其中不少是曾在他門下聽講,其後“叛”到了少正卯那邊的,所以子路瞧着對面這些熟臉,恨得咬牙切齒,鬍鬚都直了起來。

魯侯下車後讓孔子等人平身,衆人按照地位高低依次進入毫社外的開闊場地,分兩邊坐在蒲席上,孔丘及其門徒爲右,少正卯及其弟子爲左,魯侯及三桓居中仲裁。

“小宗伯,少正大夫,二位可以開始了。”

隨着國君一聲令下,辯論正式開始,席間孔丘和少正卯,還有他們手下的弟子都脣槍舌劍,列出自己的理由,或堅持魯昭公之陵墓必須改制,或堅持絕不能改!

彷彿魯國未來的存亡興衰只繫於一個流亡君主的孤墳位置一般……

場面幾度跌宕起伏,期間,孔子勸季孫斯道:“大司徒,令尊以此羞辱國君卻彰顯了自己的罪行,這是破壞禮制的行爲。現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蓋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但少正卯則用孔子曾說過的一句話反駁:“仲尼曾言,父爲子隱,子爲父隱,按照這個道理,大司徒不是應該爲先執政平子隱麼?”

對面的閔子騫立刻搶過話頭:“既然少正認爲這是隱。是否意味着承認當年平子爲了一己私慾做錯了?有過則改,方爲君子。”

顏回也優雅地勸慰道:“正是,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見之。更之,人皆仰之。”

於是少正卯的一幫弟子又起身反駁,局面十分劇烈。讓魯侯、三桓眼花繚亂。

到了後面,兩邊開始吵得煩躁起來,就將矛頭轉向了人身攻擊。

少正卯的弟子攻擊孔子這次更改昭公墓的建議,其實是儒者主持喪事玩上癮了,玩庶民、士大夫家的還嫌不夠。就想插足國君的,以博取虛名。說着說着,連當年孔子移墳葬母的黑歷史也翻了出來,質問此舉的合禮性,乃至於孔子本人“野合”而出的身份該不該算一個士。

孔子的弟子們氣得七竅生煙,也駁斥少正卯私德有虧,說他“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僞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兼具五種惡劣品性,是小人中的桀雄,一切思想都是罪惡的,是想要變尊卑之禮。蠱惑魯國民衆造反。

也難爲雙方了,都吵到這份上,禮還是得談下去,在魯侯三番五次打斷他們的相互攻擊後,話題終於回到了正軌,孔丘和少正卯關於禮的爭辯也議得越來越深入。

大禮議最開始是爭昭公陵之位置,繼而爭當年季平子以臣逐君的正確與否,最後爭魯國現在的君臣關係。孔子甚至提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要求將魯國廟謁及樂舞統統重新排查,定一個標準,那便是“克己復禮”!

……

這場大禮議持續了整個早晨和下午。趙無恤提供的千餘張紙愣是用篆書密密麻麻寫了三分之二,公西華等記錄者疲憊不堪,事後揉着痠痛的手連呼慶幸:“幸好用的是紙張,若是竹簡。那我與筆吏們還不得活活累死!”

總之,筆吏們是徹底愛上這種書寫材料了,此事結束後紙張會被收入收藏室的文獻檔案中保存,就意味着官方正式接受了它。在孔丘的建議下,一筆來自各個官署的紙張訂單發向廩丘,並將廩丘紙定爲“貢物”。公宮也會出錢帛購買一批,這樣一來,闞止的使命也完成了一半。

若無意外,書寫用的紙張以後會在魯國漸漸流行開來,最開心的是守藏室的書筆吏,傷心難過的,恐怕只有竹簡工匠和做銅削的人……

而回到大禮議本身,這是一場空前的大論戰,結果算是不分勝負,誰也無法說服誰。

但究竟還是季氏理虧,國際上,還有魯國內部同情魯昭公的人是很多的。於是魯侯最後拍了板,他希望季孫斯能允了此事,讓自己的苦命哥哥的墳墓能與先君陵寢連到一起。

孟氏在一旁支持此事,叔孫氏也開始有所動搖,在嘴皮子上沒佔到優勢的季氏不得不從,只好允了此事。

事後,季孫斯也恍然發覺,從繼位開始就一直是個傀儡的魯侯宋,如今手下居然也聚集了柳下季,孔丘等一衆班底,連帶掌握部分軍權的陽關司馬子路也聽命於他,竟然有些脫離掌控的意思。

從此季氏對國君,乃至於孔丘加大了提防。按理說三桓應該聯合起來壓制之,但季氏與孟氏因爲禮議事件公開撕破了臉,加上趙無恤的離間計,兩家再無合作可能。

於是季氏轉而想拉攏叔孫,再次向趙無恤示好,希望能與國君、孟氏抗衡,不要失去執政之位。

但趙無恤雖然虛與委蛇,但實則卻打算保持中立的態度。他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利益,雖然想讓魯侯和孔子站到臺前,幫自己吸引季氏的注意力,讓三桓無法合力排外,卻並不想刻意偏向哪一方。比如事後孔丘親自帶人去闞城開挖溝渠,連接昭公墓,他還派了幾名數科學生前去幫忙規劃協助。

與此同時,趙無恤在收穫這場漁利之餘,卻幾乎同時收到了來自曹、晉、宋、吳四國的四條消息,這讓他不得不立刻啓程前往曹國陶丘,參與一場“盛會”。

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322章 亂(上)第835章 無私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番外8 羋月傳(中)第285章 名與實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26章 猛士歸心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817章 河西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646章 大風(3)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444章 叛徒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546章 墮郈(上)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137章 三箭第316章 公輸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442章 天逐第205章 臣與君第22章 贈我緇衣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1053章 麟之趾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283章 擲矛兵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章 東門館驛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783章 雌虎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648章 大風(5)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5章 君子六藝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99章 計然策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760章 活捉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
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322章 亂(上)第835章 無私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番外8 羋月傳(中)第285章 名與實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26章 猛士歸心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817章 河西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646章 大風(3)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444章 叛徒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546章 墮郈(上)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137章 三箭第316章 公輸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442章 天逐第205章 臣與君第22章 贈我緇衣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1053章 麟之趾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283章 擲矛兵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章 東門館驛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783章 雌虎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648章 大風(5)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5章 君子六藝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99章 計然策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760章 活捉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