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孫子.吳問

ps:第二章,求月票,推薦票啊!

“孺子狂妄,欲置吾於爐火之上!滾出去!”

趙無恤走出內寢時,腦海中還回響着趙鞅的怒喝:他是捱了老爹一捆卷宗後被趕出來的。

“至少在吾死之前,你休想行僭越不軌之事!”

雖然趙鞅明面上嚴詞拒絕,比無恤拒嫂還要正式,但這次試探也不算失敗,趙無恤至少知道了趙鞅的底線:趙志父並無諸侯之志,他頂多想當週文王,以晉卿的身份善始善終,武王的事業,還是留給兒子來做罷。

至於原本要討論的報嫂,就這樣不了了之了,相比納嫂子這種小事,趙無恤還是對竊國更感興趣些。

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在這個冬天撫卹兵卒,鞏固陣線,以便來年開春在更殘酷的戰爭裡爲趙氏贏得勝利……

……

周王丐二十二年(前498),北方金鼓陣陣,南國卻一片安寧,當然,這只不過是大戰前的寧靜而已。

吳國的都城姑蘇是座新建立的城池,一直到闔閭之時國力強盛,才讓伍子胥按照楚國都邑樣式築吳城。大小兩城郛郭周匝,重城結隅,通門二八,水道陸衢,已經有幾分大國的赫赫威儀,但因爲闔閭生性簡樸,所以吳宮內並不顯得奢華。

按照往年的慣例,吳王闔閭春夏時在城外的姑胥之臺居住,親自訓練兵卒,秋冬時移居城中辦理政務。此時此刻。他正穿着從不離身的短甲,扶着腰間短劍,站在姑蘇城兩座高大的射臺之上。一位穿名貴白犀皮甲的青年王子,以及一位軍中老卒打扮的中年士人在旁作陪。

三人眺望四野。能看到姑蘇城郊的浚池、長洲等風景,雖已過冬至,但吳國地處南方,胥山上仍然草木繁盛,綠意盎然。

吳王闔閭身材矮而健壯,黝黑的短髮裡夾雜些許灰白,畢竟也是五十歲的人,雖老之將至。心裡包藏的雄心卻愈發顯露無疑,見此情景不由感慨了一聲:“大好山河!”

那青年王子模樣與闔閭頗似,正是吳國太子夫差,他立刻應道:“這江南千里之地雖然仍有許多草澤荒野,地廣人稀,卻人人都是勇士,值此季世,何嘗不是王霸之根柢,大國之基趾?若父王能提兵北上中原,必不輸於齊桓、晉文、楚莊!”

“北上求霸麼?”對兒子的奉承。闔閭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夫差下拜道:“然,吳國也是宗姬後裔。豈能讓晉人專美於前?小子願替父王去成周,問一問九鼎之輕重。”

“大王,太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圖謀中原,爲時過早了!”見吳國太子的雄心又按捺不住,裝扮如一位軍中老卒的中年人立刻站出來勸阻,他正是趙無恤神交已久的兵勢大家孫武。看似瘦削的身體內,卻蘊藏着數不清的軍爭詭道。

吳王闔閭點了點頭:“不錯。孫子說的有理,比起遙遠的中原。先解決身邊的肘腋之患更要緊。”

先滅亡南邊令人討厭的越國,吞併那些與吳人同音同俗的越人,隨後驅使他們溯流攻楚,將這個大國徹底打趴下。最後,方能北上爭鼎,這是吳國君臣得出的戰略共識。

所以吳王闔閭纔在宋之亂裡,對趙無恤的作爲採取了較大的容忍,沒有因爲兒子的一時之憤就發兵爭宋。

但隨着出征的吳人南歸,商丘、曲阜、陶丘、洛陽、新鄭,這些大都邑的富庶已經傳到吳王耳中,也會讓他時不時心癢難耐。所以在立足南國之餘,闔閭也對中原十分關心,畢竟那裡纔是爭霸天下的中樞。

而成就霸業,天子致伯,是這時代每一位諸侯的夢想,僻居海濱的吳王也不例外,只是他比夫差要老練,知道如何隱忍自己的*,還會考慮敵人的強弱。

他轉身向孫子求問道:“孫子,寡人聽聞,北方的晉國已經陷入內戰中,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敢問他們之中誰會先亡?誰能固成?”

“笵、中行氏先亡。”孫武不假思索地說道。

這個猜測並不出人意料,闔閭頷首道:“範已失朝歌,家主和嗣子都死光了,形同滅亡;而中行氏雖然還保有柏人,卻也是冢中枯骨,撐不過下個冬天了。這兩家之後呢?誰將繼亡?”

“知氏爲次。”

知氏乃晉國執政卿,而且有晉侯支持的大義名份,這倒是讓闔閭眼前一亮,他追問道:”知氏之後,誰將次之?“

“韓、魏次之。”

夫差在旁有些不以爲然地笑了:“先生是不是有些高看趙氏了。”

孫武朝吳國太子抱拳道:“若老朽的眼光沒錯的話,趙氏無失其故法,晉國將歸其所有!”

……

“趙氏將得到晉國?”

吳王闔閭將這句話念叨了幾遍,當年他的叔叔季札訪晉,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晉國之政將盡歸於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如今孫武卻更進一步地指明,趙氏纔是最終的勝利者。

“先生說笑了罷,趙氏子何德何能!?”

夫差卻有些不服氣,他與趙無恤有一些過節,回國後一直對南子那妖媚的美色念念不忘,謀劃着再度北上宋國找回場子,可這個計劃卻與吳國國策不符,被吳王和伍子胥否定了。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孫武,他是最堅決反對北上的一位。

“小子可以聽聽先生的理由麼?”

孫武指點起軍爭形勢頭頭是道:“唯,範與中行本是晉國最強大的卿,但平日裡主驕臣奢,冀功數戰,不顧自身實力和條件的不足,強行與趙氏開戰。這纔有了凡、共之敗。朝歌之敗,如今河內、河北皆陷沒,與晉國本部隔離。恐怕也喘息不了多久了,故曰二卿先亡。”

夫差追問道:“那知氏呢?知氏乃晉國執政。帥衆卿討伐趙氏,外有天子支持,內有國人擁戴,很有機會蕩平趙氏,如何會次亡?”

孫武道:“知氏看似擁有天子和晉侯的大義名分,可這些東西早沒什麼實際用處了。從北方傳來的消息看,這半年來戰事知氏並未佔優,他們遲遲不能掃清太行以西。歸根結底。是知伯重權謀而不重兵爭。”

“知氏本身實力不足,卻強行與趙氏構難,所以不得不依賴新絳國人。但知伯執政數年來並沒有什麼出衆的政績以服國人之心,故國人不願意效死,作戰也出力甚少,一旦戰事出現不利於知氏的局面,或敵人攻入新絳周圍與知伯合戰,牧野商卒倒戈的情形恐怕就不遠了。”

想到那場景,孫武眉頭微皺:“而另一面,與之敵對的趙氏雖然看上去被團團包圍。可實際上,他們已經全取河內河北之地,西峙太行。東連河濟,土地膏腴,生民衆多,可謂形強勢固,隨時能發數萬勞役爲助力。東有魯國、宋國抵抗齊人,西有晉陽和韓氏拖住知氏主力。這恰恰是當年湯武南下伐韋、顧、昆吾,再滅夏桀的形勢!”

孫武說的有理,可夫差卻聽得氣悶,短短兩三年。趙無恤竊魯國之政,如今又殺回晉國去爲趙氏開闢疆土。可吳國呢?這幾年一直在休養生息。同時陷入與楚國的爭陳,以及防禦越人襲擾上。他算得上一事無成,怎能不惱?

可縱然暗惱,卻不得不承認孫武所講的確是事實。

“太子在宋國見過趙兵的陣勢,覺得如何?”

吳王闔閭一對鷹目看向兒子,夫差只好硬着頭皮道:“其步卒不亞於吳甲,其弩機遠勝短弓,其騎從更是神出鬼沒,很難應付。”

孫武頷首:“故以趙兵之善戰,加上趙無恤之謀略,趙志父之威望,這場晉卿亂戰,趙氏有很大的勝算!”

……

孫武已經說的很透徹了,可夫差還是有疑惑:“先生料定此戰趙將勝,知將敗,那魏站在知氏一邊,韓站在趙氏一邊。若趙勝,則魏亡韓存,先生爲何說他們將在稍後一同滅亡。”

孫武解釋道:“魏氏首鼠兩端,見太行以西知伯與晉侯兵多,便投晉,假以時日,等戰局翻轉時,他們便會再度倒向趙氏,所以和韓一樣,不一定會在此戰中敗亡。”

最後,他篤定地宣佈了預言:“靠着在戰爭裡的投機取巧,魏氏很可能會盡有河東之地,而韓氏則可能得到河內、上黨等處。這兩家互爲表裡,雖然都能在戰後極大擴張,可比起趙氏來,實在是太弱了,一旦戰後趙氏勢成,這兩家就算聯合起來,也不能抵擋。故曰必亡!”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王,這是臣權衡六卿的道、天、地、將、法五種情況後,廟算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完全準確,但*不離十!”

沉默許久,一直在認真聽孫武陳述的吳王闔閭緩緩開口道:“先生高論,孤受教了,只不過,能以武力得國,卻不一定能固守,這是先生曾告誡我的事情。趙氏雖能戰勝於疆場,可此戰之後,面對延續了數百年的晉國公室,萬一魏韓共扶持公室,他們真能取而代之麼?”

“在這一點上,趙氏也做得極好。我問過來自晉國的屈敖,得知晉國六卿的畝制各異,範氏和中行氏制田,以80步見寬,160步見長的土地爲一畝;知氏制田,以90乘180步爲畝;韓氏和魏氏以100乘200步爲畝,都將產出的五分之一作爲稅收。唯獨趙氏,無論是晉陽還是魯地,都以長寬200步爲畝,畝制最大,魯國行十一稅,晉陽附近新開闢的土地則三年免稅……”

夫差不以爲然:“區區畝制,能看出家國之運來?”

“當然能!”

孫武瞥了這位有才,卻浮躁的太子一眼,他是孫武弟子,卻只學到了軍爭的皮毛,沒學到料敵的精髓。

“範、中行以小畝重稅來贍養宗族、公士,以至於民心不附。知和韓魏雖然畝制稍大,卻不如趙氏,趙氏主僉臣收,以御富民,這纔是固國良法。故此戰之後,等趙魏韓三家分範、中行與知氏之民時,必然有大量人口涌入既能多得地,又能少交稅的趙氏領地。”

“大王,太子,這小小的畝制最初可能看不出成效,但短則十年之內,長則一代人的時間,趙氏必盡得晉國人心,代晉而有之!”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讚賞票和起點幣還有沒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讚賞票,最後衝一把!

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43章 畏此簡書第241章 萬夫莫當!番外7 羋月傳(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196章 成鄉!第18章 趙氏公議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1144章 赤山第745章 爲何而戰?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863章 魏韓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433章 傷寒(中)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一謀臣第316章 公輸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75章 騂騂角弓第1222章 大結局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2章 振振公子第926章 兵家第65章 暮春三月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90章 君子有爲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998章 眉間赤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352章 將治魯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436章 醫者心第774章 搬山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915章 叔于田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942章 刑人(上)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636章 中行
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43章 畏此簡書第241章 萬夫莫當!番外7 羋月傳(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196章 成鄉!第18章 趙氏公議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1144章 赤山第745章 爲何而戰?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863章 魏韓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433章 傷寒(中)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一謀臣第316章 公輸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75章 騂騂角弓第1222章 大結局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2章 振振公子第926章 兵家第65章 暮春三月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90章 君子有爲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998章 眉間赤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352章 將治魯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436章 醫者心第774章 搬山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915章 叔于田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942章 刑人(上)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636章 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