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楊柳依依

一月中旬,天氣轉暖,萬物復甦,孵化的孑蟲陸續從泥土裡翻開土壤鑽出,塗道邊的楊柳也開始抽出嫩芽。

這一日,趙無恤親率屬吏們到甄地西界爲趙鞅送行。他作爲兒子,自然要下馬伏地拜別,但趙鞅卻不喜歡這依依惜別的小兒女作態,頗爲不耐地在戰車上揮手驅趕他。

“再往前就是衛境了,回去罷。”

趙鞅今天沒了前幾日在與魯國人相會時的咄咄逼人,但依舊穿着戰袍甲冑,因爲此番晉軍歸國,還得徑直從衛國境內通過,而且……

“借道?兩國交戰何必如此惺惺作態,我已經讓子良司馬去把棘津再奪取一次了,此時應該已經得手。雖然衛人龜縮,但全軍甲冑兵戈勿要離身,大搖大擺開過去便是。”

謀士傅叟無奈地勸道:“這只是給衛侯一個臺階下而已,若是主君派人去借道,或許衛侯便會順水推舟,同意與晉國達成和解。畢竟齊國已經戰敗,而濮南還在君子手中,可以用那四邑作威脅,逼迫衛國降服,這也是一件大功勞。”

“誰說齊國敗了?”

後面的安車上,一個沙啞的聲音笑了起來,正是更易容貌,披髮無須,脫下戰甲換上寬袍,還戴了一個面具的“烏有先生”。

據說他本是山中布衣,年且四旬,平日以藝桑麻五穀以爲生,因爲容貌醜陋,不欲與俗人齒,直到聽聞趙鞅招賢不擇容貌、出身,有才者盡用之纔來投奔,被舉爲上賓。

傅叟眉頭大皺,他當然知道此人真實身份,可連他也不得不承認,毀容吞炭的決絕做派的確很讓人震撼。此人贏得了主君的激賞與同情,提防之心去了不少,已經將這“烏有子虛先生”當做重要家臣看待了。

但他卻不能落了下風。於是反駁道:“齊人在雪原大潰,這還不算被擊敗?”

陽虎道:“沒錯,齊人雖然輸了一場戰役,在征戰和疫病裡死了兩萬多人。卻並未輸掉整場戰爭。齊國的疫病已經不再蔓延,齊侯更奪取了大城夷儀,從此晉齊態勢逆轉。衛侯若是有意歸降,之前齊人撤退時便可以派出使者來接洽,但他們卻先擊敗了曹人後纔回歸濮陽。期間還加強了各地防務,對晉國敵意十分明顯。所以在我看來,想要衛國不戰而降,恐怕沒那麼簡單。”

兩人說的都頗有道理,趙鞅雖然傾向後者的見解,但依舊不能決也,於是詢問的目光便轉向了趙無恤。

“吾子怎麼看?”

這關係到趙氏對衛國的戰略,趙無恤暗自思索道:南子的希望是能讓晉國降服衛國,然後強行解除宋衛聯姻,這種事情當年齊桓公也做過。但那是蔡侯把跟桓公吵架的蔡姬嫁了人。給霸主戴了綠帽子後導致的,放到現下卻不太現實。

再說,若是按照傅叟的意思,是以濮南爲條件換來衛國的請平,這對晉國有利,對趙氏本部也有些好處。但對西魯卻不利,失去了濮南的縱深後,我的商隊就無法通過大野澤、濮水和曹國連成一片了,相比於武卒和兵員民衆死傷近千,西魯的經濟也因爲堅壁清野而停滯數月的代價來說。太不值得了!

於是他說道:“傅大夫說的有理,但除非將濮南四邑統統歸還,否則小子覺得衛侯不會請平,尤其是雷澤-歷山以南已經許給了曹國。若是違背諾言,恐怕會壞了下次合作的機會。何況衛國繼續與晉爲敵,彼輩傷寒未消,不敢攻西魯,更無法威脅到晉陽,卻可以就近讓朝歌、邯鄲產生危險。定能叫範氏和中行氏面臨鮮虞與衛的夾擊無暇他顧,吾等置之不理即可,何必親自動手,爲敵人拔去棘刺?”

濮南如今算作晉國的佔領區,但不打算和甄城一樣直接入魯,趙鞅留了趙廣德和溫地兵卒協助無恤駐守。

趙無恤這是在提醒傅叟,你可別忘了,我還送了你濮南的田畝爲食田呢!

趙鞅頷首,同意了趙無恤的這種看法。而傅叟也瞭然,收回了在他看來的妙計,閉口不言了。

“既然如此,此次趙兵途徑衛國,不必借道,更不必去通報。就讓衛國史官大在簡牘上重重寫下一個‘侵’字上去罷!我也不在乎。”

無恤知道,春秋的諸侯交戰講究師出有名,所以對戰爭正義性合理性的記述,主要分爲三種: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伐是比較正式的戰爭,敲着鐘鼓,大張旗鼓的進行,而且往往有一定的藉口和程序,比如聲罪致討。

而侵,則是不告而攻,還帶着潛師掠境的行爲……

趙鞅對衛國的態度很明顯:老子侵的就是你!

這次他迴歸晉國,除了帶着三千齊人俘虜外,不從人口密集的衛地再掠奪一些民衆去充實晉陽,怎麼對得起出兵的損耗和花銷?

有了這些,至少能讓管財政支出的家臣尹鐸少囉嗦幾句吧。

末了,趙鞅又開始攆無恤回去了,兒子雖然才十七歲,卻已經當上了四邑上大夫,勁頭更甚於當年的自己,是能夠放心讓他在這異國爲宗族開拓封土的。但爲了避免重蹈自己少年得志便猖狂,趙鞅也得給他潑一潑涼水。

於是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國雖大,好戰必亡,何況你一個小小的四邑大夫?正如詩言,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去年的仗一打就是半年,也是時候讓民衆們休息休息了。”

“唯!”

趙無恤有自知之明,消化手裡這些地盤還來不及呢,哪裡還會再盲目擴張?

他繼續保持着不捨的神情,不管趙鞅如何催促,送別卻在繼續。行行復行行,他們甚至越過了衛境,到了趙鞅前鋒打下的第一座村邑,直到這裡,趙無恤方纔折下道旁發出嫩芽的柳枝獻予趙鞅。

“送之千里終須一別,父親保重!”

趙鞅接過柳條,折柳送別的風氣古已有之,正如詩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只不過趙鞅是反了過來,冬來而春歸。

此物觸情。他面上也露出了一絲憂慮之色。記得過去每次出征時,女兒季嬴也會做同樣的事情,那時候的少年無恤還是個木訥冰冷的庶孽子,只會在邊上握着馬鞭,怯怯地看着。

一晃多年。他們都長大了。

“雖然像陽……子虛子說的一樣,齊國並非一敗塗地。但此番中行氏丟失重地,範氏與邯鄲不僅無所作爲,還曾放縱衛人攻我,都有敗軍之罪,與之相比,趙氏的大勝卻是實打實的。其中你奪濮南,截斷齊人糧道,生擒齊國公子陽生的名聲,也已經傳遍新田了罷。諸卿及其子嗣孫輩們肯定會更加忌憚你。我之所以爲你在魯國爭取多封,也是因爲諸卿掣肘,你歸國之事,少了一年半載恐怕難以操作實現。”

難得見到趙鞅這個鑌鐵般的男人露出柔軟的一面,無恤微微一愣,儘量不讓這身體自帶的情緒左右自己,他稽首而拜,話語誠懇:“小子省得,所以雖然憂心烈烈,載飢載渴。但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我能等,只要父親與我一西一東合力,就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趙鞅欣慰:“善,你能這麼想便好。只望下次,吾等能夠在趙氏的晉陽新宮裡相見……還有你的阿姊,可是想你得緊了!”

……

等趙鞅車駕駛離,趙無恤將上馬返回時,那輛安車上的“烏有先生”卻過來拉住了他的馬。

“先生有事?”

陽虎因爲毀容斷了自己後路,已經得到趙鞅信任。“彼能竊,我能守!”晉國中軍佐自信心極強,甚至都不派人監視陽虎,以顯示自己並無疑心。

但趙無恤卻沒這份自信,他一方面覺得自己回到這個時代是某種“使命”,可另一方面,卻又懷着一顆普通人的謙遜,並不敢小覷這時代的智者和姦雄。

比如眼前這隻毀容的猛虎,他身材高大,站在馬下,卻幾乎能與趙無恤比肩!

這個狠人,當初無恤之所以能陰了他一手,也是借了魯國內的形勢吧,怎能不留着一份小心。

親手養大的鷹隼,還得放着它啄眼呢!

陽虎道:“君子,就此別過,但還請聽我一言,君之大敵不在國門之外,而在蕭牆之內!”

“哦?先生指的莫非是三桓。”

這個無恤自然清楚,齊國剛剛經歷了大敗,又遇到了傷寒,數年之內恐怕都得舔着傷口,無法威脅到西魯。外寇一去,那按照魯國的慣例,內亂就要開始了。

三桓之所以能讓他將手伸到須句,安插冉求,一方面大概以爲冉求乃是孔子之徒,屬於可爭取的。另一方面,多半還是因爲忌憚趙鞅的威勢,等趙鞅回去後,便要忙着處理主邑遷徙晉陽一事了,隔着太行山千里迢迢,欺軟怕硬的三桓少不了想壓制削弱身在東方的無恤。

他因爲在對齊戰爭裡風頭太勁,再玩合縱連橫,各個擊破之策已經不太好操作了,無恤很可能會面臨三桓合力排外!

陽虎卻搖頭道:“三桓只是雞犬,何足道哉?他們手下的謀主裡,少正卯只是個跟風投機的口舌之輩,公斂陽也是個爲孟氏守戶的閽人,都不足爲慮。”

“那你讓我提防誰?”

哪怕隔着青銅面具,無恤也能看到陽虎咧嘴露出的噬人微笑,他將要說出的答案也已然猜到。

“山有兩虎,必有一傷,我說的正是孔丘,孔仲尼!”

……

“司寇在魯國最大的敵人,是孔丘。”

說了這句話後,陽虎便開始曉有興致地觀察趙無恤的表情。

趙無恤口口聲聲說要歸國,這沒錯,可以陽虎對這位小君子的瞭解,他一貫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待的不是晉侯和諸卿的赦令,甚至不是趙鞅的提攜幫忙,而是想要在魯國建立自己的勢力,最終借兵勢歸國!

至於孔丘的目的陽虎更清楚,他要在魯國強化君權,推行禮樂,恢復古舊的周禮,可這樣一來,就繞不開心懷竊西魯之志的趙無恤。

倆人都是意志堅韌者,但他們的宏願天然衝突。

陽虎最清楚不過,這是權力的遊戲,這是竊國大盜與禮樂維繫者的較量,不當贏家,就只能變成喪家之犬!

沒有中庸的道路可走!

鄆城會面上的衝突和不歡而散,陽虎已經聽說了,這只是先兆,可惜當時他正忙着劃破自己的臉不能親臨……總之,哪怕以後身處晉國,他依舊很期待自己所“栽培”的兩個人相鬥一場。

可惜不能親眼見到,他期待從趙無恤臉上看到愕然,看到猶豫。等與孔丘徹底敵對後,倆人過去的談笑風生,相互吹捧將變爲諷刺的笑話,而那些在爲趙無恤做事的孔門弟子們,又將何去何從?

背叛,窘迫,廝殺,這些遭遇又豈止他經歷?

可讓陽虎失望的是,趙無恤卻只是沉默可片刻,然後嘆了口氣。

“我知之!”

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55章 公輸紙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37章 運河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38章 中門迎客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701章 當國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817章 河西第237章 道路輿第71章 封建制度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88章 叛國罪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7 2章 學校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23章 君子如玉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39章 逼門而入第893章 階下囚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444章 叛徒第503章 外援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481章 齊魯第53章 冬至(二)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79章 新絳南市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48章 爭流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34章 巡視鄉里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176章 特赦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649章 大風(6)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480 金布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824章 大學第1010章 奴隸制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482章 戰和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
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55章 公輸紙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37章 運河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38章 中門迎客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701章 當國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817章 河西第237章 道路輿第71章 封建制度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88章 叛國罪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7 2章 學校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23章 君子如玉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39章 逼門而入第893章 階下囚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444章 叛徒第503章 外援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481章 齊魯第53章 冬至(二)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79章 新絳南市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48章 爭流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34章 巡視鄉里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176章 特赦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649章 大風(6)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480 金布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824章 大學第1010章 奴隸制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482章 戰和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