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鎮北侯府

餘額不足

第二天,楚名棠夫婦領着五個孩子來到了鎮遠侯府。

這是楚夫人近十年來第一次回孃家,鎮遠侯王烈夫婦早早就吩咐下人將府中打理得乾乾淨淨。楚夫人到了侯府,與母親王老夫人抱頭痛哭,楚夫人在京的兩個妹妹也在一旁陪着落淚。王老侯爺和楚名棠勸慰了好久,幾人才止住了哭聲。

楚夫人讓幾個孩子上前拜見外公外婆。不出楚夫人所料,王老侯爺一見楚錚兩眼放光,拉着他的手問個沒完。說起來王老侯爺也是個苦命之人,連着生了七個女兒,而且是五個妻妾分別所生,楚錚不由得感到奇怪,照常理來說是不大可能的,若是一夫一妻還情有可原,這麼多妻妾生的都是女兒那隻能說是王老侯爺命該如此了。

楚錚通曉世故,知道眼前這老頭子是必須討好的,於是故作乖巧天真,把王老侯爺夫婦樂得不知東南西北,對這外孫真是喜歡到了心裡。楚軒和楚原畢竟已經長大,實在拉不下臉學楚錚承歡膝下的可愛狀,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楚錚身旁的禮物越堆越高。

王老侯爺戎馬半生,當年也曾當過北疆大營統領,如今雖年已老邁,但仍喜歡舞槍弄棒。聽到楚夫人半帶誇耀地說起楚錚的本事,王老侯爺有些不信,命人擡過當年他所用的丈八長矛,放到楚錚面前。楚原在一旁搖搖頭,這根長矛雖比夏漠所使的看來粗重許多,但對於小弟來說,仍是小菜一碟。

楚錚走上前足尖運勁一挑,長矛便騰空而起,楚錚一把抓住,舞得呼呼生風。王老侯爺看直了眼,不停叫好,對楚錚更是喜愛,恨只恨他不是自己孫子。

楚名棠在一旁輕輕咳嗽了一聲,楚錚知道父親要和外公談正事了,便使了個藉口要和外婆到內府去。王老侯爺戀戀不捨地放開楚錚,轉頭對楚名棠夫婦說道:“你們到書房來吧。”

到了書房,楚夫人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將楚名棠近況向王老侯爺說了。

王老侯爺緩緩說道:“皇上對楚家不滿由來已久。不過楚老狐狸也有不對之處,他是聰明一世,糊塗一事,楚氏直系族人在下面郡縣幹不了幾年,就把他們調到朝堂之上,搞得每天早朝楚家的人越來越多,一有什麼有損楚家利益之事,呼啦啦走出來四五十個楚氏官員,能不惹皇上心起殺機嗎。但楚家歷經百多年,在大趙國內已經根深蒂固,也不是可以輕易剷除的。當年名棠不爲楚家所看重,皇上原本想扶持你來對付上京楚家,然後通過名棠掌握楚氏一族,卻沒想到楚老狐狸覺察到皇上的意圖,斷然許諾將楚家宗主一職傳給名棠,名棠也因此決定重歸楚家。此舉老夫不想評論是對是錯,名棠你是楚氏族人,這麼做也有你的道理,只是這樣一來,楚家的勢力大增,皇上更是寢食難安。若不是外憂西秦,內忌老夫,皇上可能已經對楚家動手了。”

楚夫人在一旁撇撇嘴,楚王兩家的關係大有貓膩,自己和夫君已經推測出七七八八,可父親仍在自己面前裝模作樣,不就是因爲自己是女子,不能接掌王家宗主之位嘛。

王老侯爺看了看楚夫人夫婦,道:“秀荷,老夫可以爲名棠從中游說,但名棠也要做一些事,楚家在朝中爲官之人也太多了些,官職也大都只是令吏和侍郎,而且還有很多是酒囊飯袋,根本不堪大用,名棠可將這些人調離出朝,既不損楚家勢力,也給了皇上面子。”

楚名棠想想道:“此事容名棠考慮一下,名棠雖說已是楚家宗主,但還需和大伯商量一下。”

王老侯爺道:“那是自然,不過老夫想那隻老狐狸會同意的,他應是個知輕重之人,老夫跟他鬥了幾十年,還不知道他的心思,他恐怕早就料到名棠會來找老夫的。”

說完正事,王老侯爺開玩笑道:“名棠,你那幼子錚兒老夫實在喜愛,要不過繼給老夫當孫兒吧?”

楚名棠有些猶豫,楚夫人在一旁笑道:“父親,你少尋名棠開心了,錚兒改姓王倒沒什麼問題,可那幾個叔伯兄弟可就要犯疑心了。楚家已由名棠任宗主了,明遠他們幾人也正盯着您呢。”

王老侯爺有些喪氣道:“老夫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膝下無子,幾個侄兒與名棠相比實在是差遠了,老夫不是很看得上眼,但這又如何,宗主這一位子總要在他們中選。”

王老侯爺搖了搖頭,不再想這些煩心事,對楚名棠道:“名棠,讓錚兒在這邊住段時日吧,老夫看此子乃是個不世出的大將之才,老夫可以爲你好好調教一下。”

楚名棠喜道:“錚兒能得您老垂青,實是他的福氣。”

楚錚沒想到自己在王老侯爺面前表現好得過頭了,他老人家不肯放他走了。楚夫人怕他住不習慣,還派人將柳輕如和紫娟、翠苓都送了過來,擺明了是要他長住了。

王老侯爺很快發現這個外孫有些悶悶不樂,便問他是怎麼了,楚錚原本只想推諉幾句蒙過去算了,可想起父親所說的楚家危機,暗道王家也是三大世家之一,實力不容小覷。外公目前看來是幫着父親的,但究竟能幫到什麼地步就不得而知了,先探聽一下也好。

楚錚看了看王老侯爺,嘆了口氣,卻欲言又止。

王老侯爺問道:“錚兒,有什麼事儘可對外公說,只要外公能做到的什麼都可答應你。”

可楚錚依舊不答。

急得王老侯爺都快許諾到上天摘星扯月了,楚錚才苦着臉道:“孫兒發現自從來到京城後,父親便愁眉不展。孫兒很想爲父親解憂,前日父親與孃親在房中密談,孫兒悄悄在一旁偷聽,這才知道是皇上欲對我們家不利,外公,您說孫兒該怎麼辦啊。”

王老侯爺安慰道:“錚兒放心,有外公在,皇上還沒那本事能把你父親怎麼樣。”

楚錚道:“可孫兒聽說皇上是最大的,還說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王老侯爺疑道:“錚兒,你是從哪的聽來的,那些都是酸儒們所鼓吹的,皇上倒是最愛聽這些,可這大趙江山也是我們幾家爲他們趙家打下來的,憑什麼要人死就死,僅憑他趙家就能治理好天下嗎。以前有幾大世家是覷視皇位,才被皇上和王楚等家族聯手消滅,如今你父親並無反意,皇上想殺你父親,外公第一個不答應。你父親讓外公去遊說皇上,外公明天就去,把話給皇上挑明瞭。”

楚錚睜大眼睛道:“那怎麼可以,外公你不怕皇上嗎?”

王老侯爺傲然道:“只要外公和你們楚家聯手,在京城無人可敵。”

“皇上也不行?”

“當然。如今在京城,共有四種勢力,一當然是皇上,掌握着一半禁衛軍和大內侍衛營,還有以郭懷爲首的非三大世家之人;二是方家,方家宗主方令信已當了十年相國,提攜了一大批族人,朝堂之外還有西線大營支持;楚家和王家可各算一種,當年外公和你堂祖父年輕時也鬥得死去活來,後來年紀大了退下來後,雄心也淡了,覺得對方順眼多了。六年前你父親重回楚氏,外公也不好意思和你父親作對,兩家來往也多了起來。外公沒有兒子,最疼愛的就是你娘,你父親既然已是楚家宗主,外公當然也向着楚家了。皇上想要同時對付楚王兩家,哼,不自量力,楚家在朝堂能與皇上爭鋒,朝堂之外楚家六大執事在各地也是稱霸一方;王家掌控大趙四成軍隊,不要看郭懷是上任北疆統領,外公在北疆時間比他還長,雖說郭懷是個名將,但當年若不是外公看在你父親的面上不想與他爲難,他郭懷哪有今日風光。如今北疆的幾個主要將領,哪個沒在外公手下待過?何況還有你堂舅王明泰在那裡坐鎮。如今方家雖然倒向皇上,但想對付王楚兩家,還是差了點兒。”

楚錚突然又問道:“外公,那除了朝堂之上,市井之中可有什麼勢力?”他想到自己師父吳安然武功如此了得,江湖中似他這種高手也有不少,若能聚集到一起也是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王老侯爺卻不屑地說道:“市井之中會有什麼勢力,京中各大產業哪個不是依附在三大世家門下,只不過方家比較不堪,京中的青樓和賭場都收到自己門下,所以外公和你堂祖父都看不起方令信。”

青樓和賭場?楚錚頓時無限嚮往,來到這個世界,還沒去過這兩個歷史最悠久的行當見識見識,有機會的話把這兩個產業也奪過來,照書上說那裡是最好收集情報的地方。

“孫兒這次來京的路上,在太平府遇到一個什麼武林世家,在當地好像很有勢力的樣子,不知京城有沒有?”

王老侯爺笑道:“京中哪有這種人物,有些能耐的都讓幾大家族收爲家將了。剩下的都是些潑皮無賴,府中無論哪個下人出去便可好好教訓他們。

王老侯爺想了想又道:“錚兒你方纔所說的那種高來高去的人物外公也知道,可是以個人之力終究有限,難以和世家大族相抗衡,何況外公和你堂祖父府中也有不少高手,就算大內那個……也無法來去自如。”

楚錚聽王老侯爺語焉不詳,問道:“大內是誰啊?”

王老侯爺猶豫道:“這個錚兒就不要問了,以後會有人告訴你的。”

第二日天方破曉,王老侯爺便起身前往皇宮。

快到皇宮時,斜刺裡突出駛出一輛馬車。駕車的王家管事有些緊張,小聲向車內道:“老爺,對面來了輛馬車,好像是楚老侯爺的坐車。”

王老侯爺唔了一聲,閉目不語。

兩車交會時,窗簾同時拉開,楚天放向王烈拱手示意,王烈微微頷首。

路邊一人將此情此景全看在眼裡,等兩車駛遠,那人飛身上馬,向城西去了。

方令信也起得很早,站在府內園中的臨風亭裡,看着絲絲朝霧,一言不發。吏部尚書湯受望坐在亭中,享用着方府下人送來的早點。

一個人突然匆匆走過來,氣息有些急促,躬身道:“啓稟相爺,鎮遠侯王烈一大早就出府往皇宮趕去,逍遙侯楚天放在半路等候,但兩人並未下車交談,只是相互致意。”

湯受望放下筷子,道:“姐夫,果然不出你所料,王烈今日要去見皇上了。”

方令信揮揮手,讓那人下去,哼了一聲道:“昨天楚名棠去拜見王烈,回來時將他幼子留在鎮遠侯府,顯然兩人已經談妥。王烈今日去參見皇上,這並不奇怪。”

湯受望抹抹嘴道:“王烈這老匹夫也真是的,除掉了楚家,朝中就剩下方王兩大世家不是更好嗎?”

方令信看了他一眼:“如果王烈也有和你類似的想法,他肯定會覺得朝中只留楚王兩家更合他心意。”

湯受望笑道:“怎麼,他還想不自量力對付姐夫嗎,姐夫今年才五十歲,這相國位置還要坐好幾年,王烈他有這本事嗎。”

方令信哼了一聲,這個內弟到京城不過五年,此前一直在西線潼陽郡任太守,從未見識過楚天放和王烈的厲害手段,真是無知者無畏。想當年楚王兩人在朝中如日中天之時,方令信雖也已是尚書,但見了二人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方令信不由得暗歎,方家真是人才凋零啊,同輩之人中只有堂弟西線大營統領方明信老成穩重,可堪大用,但兵部尚書一職爲郭懷牢牢把持,看來是沒什麼機會來朝中了。第二代當中傑出子弟倒有幾個,自己的兒子方中誠就是其中翹楚,但畢竟年紀還輕,不足以服衆啊。

方令信看了看湯受望道:“今日王烈去宮裡拜見皇上,肯定是替楚名棠去的。如不出老夫所料,皇上應該暫時不會再針對楚家。如此一來楚名棠這太尉的位子也就坐穩了,你可要小心些了,不要讓他抓到你的把柄。”

湯受望不解道:“難道皇上就這麼放棄了,楚家在朝中尾大不掉,留着始終是個禍害啊。”

方令信斥道:“你懂什麼,就算王烈此次不去,老夫過些時日也要向皇上進諫,勸告皇上不可輕易動楚家。”

湯受望目瞪口呆,他實在沒想到方令信心中會是如此想法。

方令信知道不與這內弟說清楚他是不會明白的,道:“此中原因有二,一來即使王家束手旁觀,皇上聯合我們方家也絕沒有輕易剷除楚家的實力,楚家勢必全力反抗,分散在各地的楚家六大執事也不會善罷干休,大趙國將大亂數年,西秦必會伺機而動。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趙國若是不保,方家也會家破人亡;二來楚家若倒了,受益最大的也絕非我們方家。說起來朝中是三大世家,但刑部新任尚書樑上允等人也已是數代爲官,還有你手下的吏部侍郎成奉之也是皇上的心腹,他們忠於皇上,皇上器重的肯定是這些人,到時他們肯定視方家爲眼中釘、肉中刺。楚、王、方三家雖然爭鬥數十年,但畢竟都是開國重臣之後,相互之間還有些香火之情,若是那些新貴掌權,將來方家若稍有疏忽,便可能被趕盡殺絕。老夫寧可費心費力打壓楚家,也不願楚家被滅後讓樑上允等人掌控朝中大權。”

方令信悠悠說道:“爲官之道,只求‘平衡’二字。如今楚王兩家勢大,老夫當然要幫皇上,若朝中之臣都歸心皇上,那老夫則要聯合楚王兩家了。這套手段,我們方家百年來已玩過多次了。”

在王老侯爺的斡旋下,楚家與皇上之間的矛盾暫時緩和下來。

楚名棠三日後在楚府大擺宴席,在朝爲官的楚氏族人同聚一堂,宴後楚天放和楚名棠將楚名南等身居高位者留了下來,將不久要把朝中一些低級楚氏官員外放到郡府之事對這幾人說了。楚名南等也知楚家正處危難時分,亦覺得去蕪存精乃是明智之舉,均表示了願意支持新任宗主。

不久,朝中楚系族人幾乎少一半。雖有些被貶之人心懷不滿,但在楚天放的鎮壓下,很快便沒了聲音。

湯受望那天聽了方令信的勸告,變得小心翼翼,對楚名棠也不再牴觸,反而有些奉承巴結。楚名棠雖有撤換他之心,但忙着辦理數十個族人到地方任職,還需湯受望協助,只好將此事先放着了。

而楚錚在外公家裡住了近兩個月。王老侯爺有心栽培,將自己當年馳騁沙場的絕技一一傳授給楚錚。這些馬背上的武功倒挺合楚錚脾胃,都是隻求一擊而中,甚少有拖泥帶水之處,楚錚身具內功底子,沒多久便學會了。

王老侯爺對他進境之快極爲高興,便開始傳授他用兵之道。楚錚原本對此不以爲然,以爲自己在知識領先那個時代上千年,隨便用幾個後世戰爭的經典戰例便可對付外公。沒想到幾次戰事模擬下來,楚錚連戰連敗,無一勝績,任憑他絞盡腦汁想出什麼計策來,總被王老侯爺一眼看穿,連捎帶打,將楚錚擊得潰不成軍。

楚錚總算明白了,孫子兵法在這世界也已流行近千年,三十六計在三國時代便已成形,這兩者幾乎囊括了所有冷兵器時代的戰術,而且兩軍對陣也並不像演義裡所說的雙方軍隊一字排開,兩位主將先對打數百回合後再混戰的,武功再高的人在千軍萬馬中最多隻能自保而已。別說自己在前世只能算是個軍事愛好者,就算專業人士過來,面對外公這樣久經沙場的名將也未必能穩操勝券。楚錚只能拋去浮躁,靜下心來誠心向外公學習,一個月後,總算能在十次當中能贏上兩三次了。

這已經讓王老侯爺極爲驚奇了,大呼自己外孫是天才。楚夫人聞訊後,特意趕到侯府,拜託父親保守秘密。王老侯爺覺得自己女兒說得有理,只好放棄了準備和楚錚各領一千家將到京城外進行實戰的想法,不過這樣一來,王老侯爺覺得自己已沒什麼可教的了,剩下的只能讓楚錚到戰場上去自己體會了,畢竟經驗是教不來的。

王老侯爺畢竟年紀大了,前些日子天天忙着教導楚錚倒還不覺得,這一鬆懈下來就覺得有些身體不適,靜心休養去了。

楚錚在侯府的日子頓時輕鬆好多,除了每日必須練功外,便躲在房中與柳輕如三人談笑。經過這段日子,紫娟和翠苓覺得這少爺還是挺好相處的,除了那天發了一次火,平時都很和氣,漸漸地也就不再懼怕了。

不知不覺便是兩個多月過去了。一天楚錚正在房中與兩個小丫頭調笑,把兩人逗得臉紅撲撲的。冷不丁看到母親站在門口,笑吟吟地看着。

紫娟和翠苓嚇得臉色蒼白,連忙站了起來。柳輕如在一旁也忐忑不安。

楚夫人倒覺得沒什麼,世家大族裡什麼事沒有,和他兩個哥哥比起來,楚錚可算是正人君子了。

楚錚奇道:“娘,你怎麼又來了。”

楚夫人笑罵道:“什麼又來了,你倒和你三哥一樣,有了丫環忘了娘。”

楚錚笑道:“哪能啊,孩兒跟娘最親了。”

楚夫人道:“別耍嘴皮子,今天你在北疆大營的堂舅王明泰回來,外公讓你到客廳去。”

楚錚到客廳時,王明泰已經到了。

王老侯爺見楚錚來了,衝他和楚夫人招招手,對王明泰道:“明泰啊,來見過你姐姐,這個是你小外甥。”

王明泰先見過楚夫人,衝楚錚笑道:“你就是錚兒吧,洛水給舅舅的信中可把你誇得不得了啊。”

楚錚有些鬱悶,這世界通信並不發達啊,可怎麼這些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王老侯爺點頭笑道:“錚兒的確是個聰明的孩子,這些天一直跟老夫學習武藝和兵法,將來成就不可限量啊。”

衆人又寒喧了一番,王明泰道:“伯父,北疆也沒什麼特產,明泰沒帶別的,只帶了五百匹良駒給府中的家將吧,請伯父笑納。”

王老侯爺笑道:“你有這心就好,老夫府中還會缺東西嗎?”轉頭對楚錚說道:“錚兒,你還沒有一匹好坐騎,你舅舅既然帶來了這些好馬,去挑一匹吧。”

王明泰起身道:“好,錚兒,跟舅舅去挑一匹馬齡小一點的,算舅舅給你的見面禮吧。”

衆人到了外院新搭的馬棚。楚錚在江邊大營黑騎軍內待過多日,倒也粗通相馬之術,見這些馬雖然均可算上乘,但最多也只與周寒安、夏漠等人的坐騎相當,不覺索然無味。

王明泰見楚錚不停搖頭,奇道:“錚兒,怎麼這些馬都不入你眼?”

楚錚垂頭喪氣地說道:“這些馬是不錯,可惜比洛水哥的差遠了。”

王明泰頓時醒悟:“舅舅倒真忘了,洛水那匹馬都讓你馴服過了,這些當然看不上了。”

王明泰猶豫地看了王老侯爺一眼,道:“這裡好馬倒有一匹,可這原本準備到京中來好好馴養後送給伯父的。”

王老侯爺一擺手,道:“老夫都那麼把年紀了,再好的馬也只能看不可騎了了,不如給錚兒吧。”

王明泰應了聲是,帶着衆人來到一個單獨的馬棚邊。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迎了上來,衝王明泰行禮道:“將軍。”

王明泰對楚錚道:“那馬性子暴烈,除了這小廝歐陽枝敏能給它餵食,沒有人能靠近它身邊。”

楚錚饒有興趣地看着這小廝,道:“你叫歐陽枝敏?這姓挺少的啊,是不是胡人?”

楚錚兒時對史書極感興趣,知道正是由於劉阿斗突然改變了歷史,晉朝時間的五胡亂華基本就沒有發生,中原大地仍是純粹的漢人,像慕容這種胡人複姓在中原根本就沒有,眼前這小廝居然姓歐陽,這個姓氏楚錚今生還是第一次遇見。

歐陽枝敏卻嚇得臉都白了,連聲道:“小的是漢人,絕不是胡蠻。”

也難怪此人如此害怕,當時無論是北趙還是西秦,對胡蠻人都深惡痛絕,百姓若碰到是胡人,定會一擁而*之活活打死。

楚錚見此人嚇得如此模樣,心中有些歉然。王明泰在一旁說道:“此人是舅舅早年收留的孤兒。歐陽是北疆的一個姓氏,不是胡人。”

王老侯爺轉到馬棚前,突然一聲驚呼:“火雲駒!”

王明泰說道:“正是。侄兒聽北疆大營的老將們說,伯父當年的坐騎就是火雲駒。也是機遇湊巧,侄兒屬下軍士在草原上發現此駒,侄兒用了兩千騎兵纔將它捕獲,特獻給伯父。”

王老侯爺眼神複雜,突然喝道:“錚兒,將此駒馴服,外公便把當年的馬具和威震北疆的麒麟盔甲送於你!”

第1章 一石二鳥第17章 羿之神弓第8章 黑騎雄風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5章 再度入宮第15章 重返上京第15章 重返上京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58章 四方雲涌第49章 棋逢對手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71章 夫唱婦隨第2章 自投羅網第15章 重返上京第3章 吏部侍郎第33章 春宵第25章 浮出水面第6章 離家出走第4章 上京風雲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0章 欺上瞞下第117章 將罪折功第10章 傷心欲絕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67章 趁勝追擊第79章 何去何從第34章 心思第25章 浮出水面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17章 暗流第8章 有心投效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18章 權力重組第10章 欺上瞞下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43章 無語相對第3章 吏部侍郎第13章 舉手之勞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58章 四方雲涌第15章 再度入宮第14章 佳人已去第82章 萬夫莫當第143章 無語相對第12章 算計第142章 終身大事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16章 大鬧刑部第18章 後悔莫及第73章 逃出生天第9章 未妻先妾第10章 欺上瞞下第24章 弄巧成拙第94章 在此一舉第57章 臨別託孤第18章 重回京城第79章 何去何從第17章 齊人非福第16章 柔情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18章 重回京城第7章 恩將仇報第13章 悔意第10章 流言蜚語第134章 有心無力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23章 蛛絲馬跡第23章 蛛絲馬跡第4章 轉道太平第15章 重返上京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8章 黑騎雄風第6章 離家出走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6章 離家出走第77章 補救措施第18章 權力重組第83章 乘勢而來第2章 相逢無常第15章 軍師第一百三十章第8章 登門拜訪第55章 圍三闋一第58章 四方雲涌第29章 試探第1章 北趙楚氏第33章 三度進宮第10章 兄弟重聚第118章 陽奉陰違
第1章 一石二鳥第17章 羿之神弓第8章 黑騎雄風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5章 再度入宮第15章 重返上京第15章 重返上京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58章 四方雲涌第49章 棋逢對手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71章 夫唱婦隨第2章 自投羅網第15章 重返上京第3章 吏部侍郎第33章 春宵第25章 浮出水面第6章 離家出走第4章 上京風雲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0章 欺上瞞下第117章 將罪折功第10章 傷心欲絕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67章 趁勝追擊第79章 何去何從第34章 心思第25章 浮出水面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17章 暗流第8章 有心投效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18章 權力重組第10章 欺上瞞下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43章 無語相對第3章 吏部侍郎第13章 舉手之勞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58章 四方雲涌第15章 再度入宮第14章 佳人已去第82章 萬夫莫當第143章 無語相對第12章 算計第142章 終身大事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16章 大鬧刑部第18章 後悔莫及第73章 逃出生天第9章 未妻先妾第10章 欺上瞞下第24章 弄巧成拙第94章 在此一舉第57章 臨別託孤第18章 重回京城第79章 何去何從第17章 齊人非福第16章 柔情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18章 重回京城第7章 恩將仇報第13章 悔意第10章 流言蜚語第134章 有心無力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23章 蛛絲馬跡第23章 蛛絲馬跡第4章 轉道太平第15章 重返上京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8章 黑騎雄風第6章 離家出走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6章 離家出走第77章 補救措施第18章 權力重組第83章 乘勢而來第2章 相逢無常第15章 軍師第一百三十章第8章 登門拜訪第55章 圍三闋一第58章 四方雲涌第29章 試探第1章 北趙楚氏第33章 三度進宮第10章 兄弟重聚第118章 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