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得寸進尺

“不見!”

一個冰冷的聲音從紗帳內傳來。“之前孩兒就已說過五次了。”

趙茗難得苦笑了下。道:“姑姑給你地那本有關祖師婆婆地筆記,你看了嗎?”

帳內沉默了一會兒,道:“看了。”

趙茗輕聲道:“太上忘情心法極其邪異,我葉門歷代祖師都已承認這一點。因此數次想將其毀去,但終究還是保留了下來。不過敏兒。這本筆記上已經清楚記錄了此心法的害處,你還要修練下去嗎?”

“若不修練。孩兒從今往後便是一纏綿病榻地廢人,姑姑。此事休要再勸了。”

“好吧。”趙茗嘆了一聲,趙敏雖已醒來,但仍半身癱瘓。武功幾近全廢。唯有靠太上忘情心法打通餘下經脈,看來還是等她能夠行動如常後再說吧。

“敏兒。姑姑覺得過段時日你還是見見楚錚爲好,他畢竟是你名義上的夫君,姑姑也不能一直無故將他擋在太平宮外。”

“不見!”趙敏說得斬釘截鐵。過了片刻又道。“一聽到此人名字。孩兒體內氣息便感到紊亂難抑,當真見到此人,定是百害而無一益。”

趙茗心中失望。她原本還想楚錚內力深厚。或許對救治趙敏大有用處。可聽她這麼一說。只得打消此念。

趙敏忽問道:“方纔皇兄和那人來見姑姑,說的可是今日早朝之事?”

趙茗意興闌珊:“正是。”

“那人如何應答?”

“據……那人道,其父楚名棠提議成立一凌駕於六部之上的新機構……”

趙茗將楚錚所言原原本本地複述了一遍。趙敏聽了緩緩說道:“看來楚家不管如何,暫無反意應可確定。不過在此所謂新機構中有楚名棠和方令信在。郭懷根本不是他二人對手,只是一擺設而已。楚名棠倒可用他來牽制方令信,此人果然老辣。既可向我皇室賣好,又暗中壓制方家,一舉兩得……不行。不可讓他們父子般如意。”

趙茗不禁問道:“敏兒。你有何良第?”

趙敏冷笑道:“三大世家爲掩飾此次兵變,不惜將大功歸於郭懷,我皇室可將計就計。三大世家既然承認郭懷用兵之能。我大趙可效仿西秦。設天下兵馬大元帥,由郭懷藉此次軍功出任此職,掌管三邊疆大營和所有各郡兵馬。凡五百人以上兵員調動均需大元帥府准許方可實施。”

“那楚名棠提議的新機構該如何?”

“準其所奏。郭懷以大元帥身份參與其中。但不受節制。”

趙茗搖了搖頭:“楚名棠與方令信定不會答應地。”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趙敏似輕笑了一聲,“這亦是那人數年前地口頭禪。姑姑可召楚名棠來商議此事,暫且莫要驚動方家。”

趙茗欣然道:“好,姑姑明日就召楚太尉進宮。”

楚錚與趙應走出太平宮。正想告退,趙應卻揮手將曹三娃等一干傳從逐得遠遠地,與楚錚來到園林叢中,低聲道:“楚錚,朕……朕有一事相求,就不知當說不當說。”

一國之君說出一“求”字,換成粱臨淵恐怕當場跪倒,楚錚心中暗暗嘀咕,嘴裡卻道:“皇上有事儘管吩咐。臣自當盡力去辦。”

趙應猶豫半晌。道:“此事事關朕那皇妹,楚錚。你若是覺得不妥朕就不提了。”

“是琪郡主嗎?”皇帝當到這份上亦算古今罕有了,楚錚神色不變,道。“不知皇上所爲何事?”

趙應苦笑道:“皇妹與你大哥之事想必你也是知道地,太尉大人因此在姑姑面前告了御狀。皇妹進京後便被關在冷宮內。朕一月也只l悄悄探望過數次,那冷宮真不是人呆的地方。皇妹終日以淚洗面,見了朕就求朕……可朕也無能爲力啊。想來想去,只有找你了,楚錚,你能否將皇妹兩個孩兒帶入宮中,與她見上一面,否則朕真擔心皇妹會鬱鬱而終啊……”

楚錚愣住了。他真沒想到趙應是爲了此事求自己。趙應見楚錚臉色有異。趕緊又道:“朕可擔保。僅此一次,下不爲例。”

楚錚笑了笑。趙應方纔所說的確讓他大出意外。對此人地評價多了兩條,重親情。但胸無大志。一個將自己真正視爲帝王地人是絕不會低聲下氣求人地,不過正因如此,楚錚對趙應反倒多了幾分好感,而且有這樣一位皇帝對三大世家來說是件好事。

“皇上。臣仍只可保證盡力而爲。”楚錚沒有將話說滿。“寶兒這幾日常在臣地踏青園內玩耍。帶他與琪郡主相見倒並無大礙。可那女孩剛過滿月。一直在家母身邊,恐怕有些棘手。”

趙應忙道:“無妨。朕亦知此事難辦。能讓皇妹見下寶兒已是足夠……那孩子是叫寶兒吧,說來朕還是他嫡親舅舅呢。”趙應對此事頭痛許久,可想到妹妹傷心欲絕地模樣又覺於心不忍,想了數日還是決定求助於楚錚。聽他這麼說了。頓時大鬆一口氣。

楚錚笑道:“寶兒亦是臣地嫡親侄兒啊。”

趙應呵呵大笑。感覺與楚錚又親近許多。他本是無權無職的蕃王世子,雖在外人面前總裝出一副高傲的模樣。其實內心之中對楚軒楚原又羨又妒。兒時與這兩兄弟多次爭鬥。與楚原更是曾揮拳相向,如今雖似已對當年之事付諸一笑,可內心深處仍梗着根刺兒。而楚錚與他之間相差好幾歲,彼此之間倒無恩怨可言。只是從妹妹口中常聽得此子如何如何的壞。可楚錚回京後,趙應發現這楚家小五遠不象妹妹和楚軒說得那般不堪。與楚原的大大咧咧相比,楚錚舉止有度不亢不卑反而更合他心意。

楚錚回到風鳴宮,只見姑姑坐在屋內,面色不善。一問才知白己與趙應出來後。姑姑想進太平宮內看望趙敏。沒想到吃了個閉門萋,不管孫得山如何說,門口地宮女也不去宴報。翻來覆去只有一句,大長公主有交待太平宮今日不再會客。

楚錚愈加覺得此事古怪了。照理來講姑姑與趙敏情若母女。雖與趙茗不忙但至少表面上還算彼此尊重。怎會突然如此相待?

楚錚和柳輕如與姑姑商議了半天。仍無法解開心頭之惑。見天色已經不早,楚錚起身告辭。畢竟獨闖太平宮就算刑無肪也得仔細掂量掂量,至於自己恐怕只有被扔出來地份。

到了楚府。楚錚帶着柳輕如徑直去了內院。楚名棠夫婦正在院中散步,楚錚回來後。楚名棠頓時輕鬆許多,只需關注朝堂之事,再不用爲雜事操心。

寶兒在他兩人身邊轉來轉去。不時撅着小屁股抓螞蟻玩。見楚錚來了,寶兒不由躲到了楚夫人身後,卻被楚夫人一把拎了出來:“你五叔有何可怕的……對了,也玩了一天了。輕如。考較一下寶兒昨日功課,看他記下沒有。”

柳輕如應了聲是,寶兒與她倒是很親熱。牽着手兒走到一旁去了。

楚名棠輕輕咳嗽一聲,灌木叢中忽冒出兩道身影,遙施一禮,遠遠地退了回去。楚錚見了。不禁道:“他們就是鷹堂二影傳?”

楚夫人道:“正是,錚兒,聽他二人道。你的武功已經勝過了吳先生。當真如此?”楚名棠夫婦畢竟對武學一道只是一知半解。雖知白己兒子武功高強。但到底高到何種程度卻並不清楚。

楚錚很謙虛:“也不盡然,在師父面前,孩兒或許可保不敗。”

楚名棠忽問道:“與大長公主相比如何?”

楚錚臉色頓時垮了下來:“回父親,這個……相差……甚遠。”

楚夫人道:“錚兒纔多大。大長公主應年過四十了吧。錚兒到了她這歲數,絕不弱於她。”

楚名棠心裡同意,口中卻道:“武功只是輔助之道。無法用來解決朝堂之事。否則以大長公主武功。早已滿朝臣服了,你心思還是多放於政事上吧。

楚夫人笑道:“不過楚家終於有人可繼承先祖武學了,真是難得啊。錚兒,以後就將你一身武功傳下去。反正又不違背先祖誓言。”

“你今日進宮。可有長公主消息?”楚名棠問楚錚道。

楚錚點了點頭:“父親,據大長公主道,敏兒已經恢復神智。可事情卻有些古怪……”

楚名棠夫婦聽楚錚說完今日在宮內種種,相互看了眼心中均感不解,楚名棠暗想大長公主對錚兒與長公主之事一向樂見其成,如今突然大變,唯一地可能就是長公主的傷勢,難道其中有何不可告人之事?

“錚兒,你將長公主受傷經過、與大長公主一路護送情形及抵達太平宮後,所有你感覺與常理不符之事一一道來。”

“是。父親。”楚錚想了想。苦笑道。“父親。若真要說與常理不符之事實在太多了。首先敏兒突如其來的暈眩之症。據徐老太醫所言與葉心武功心法有關。可若真如此。葉門地武功定有極大缺陷,但葉門傳承百年,每代弟子不過數人,

且均爲歷朝公主或郡主。又怎能連綿不斷,名揚天下,此乃疑點之一……”

楚錚連說四五處,不過都與武功有關。楚名棠夫婦對此所知不多,雖有些隱約猜測。但均無法確認。待楚錚提起趙茗寢宮那條秘道,那石門需要他二人合力方可開啓。楚夫人聳然動容:“此事當真?怎麼之前未聽你提起?”

楚錚當時正頭痛於如何應付父親的責問。只是匆匆將趙敏傷情說了,並未提及其中細節。楚夫人見楚名棠亦有些茫然,奇道:“夫君也不知太平宮秘道之事?”

楚名棠搖了搖頭:“爲夫不知,未曾聽人提起過。”

楚夫人起身道:“夫君,我等去見大伯。他老人家應比妾身知曉更多。”

楚天放雖已年近七十(前章楚天放歲數有誤。現已修改過來)。可看上去仍精神矍鑠,見楚名棠夫婦攜楚錚一同前來。楚天放頗爲高興,忙招呼三人坐下,楚夫人尚未坐穩,便急切說道:“大伯,你可還記得‘太平宮內紫金殿。紫金殿後斷龍臺’這一說?”

楚天放端茶的手頓時凝在半空。道:“侄女怎麼提及這等陳年舊事來了?”

楚夫人將楚錚在趙茗寢宮所見道來。楚天放怔然半晌。輕聲道:“太平宮內紫金殿……唉,若不是今日提及此事。老夫都快忘了我楚家還有這條祖訓了。”

楚天放轉首對楚名棠道:“名棠。你應知這太平宮大殿原本是後漢百官上朝之所在。本名爲紫金殿。紫金殿後有一間屋子。乃後漢太宗劉禪地御書房。故老相傳,後漢太宗便是死在御書房地密室內。”

楚名棠來了興趣。史書上那些帝王將相能讓他爲之敬佩地屈指可數。但劉禪絕對是其中之一。可楚名棠一直對史書上對這位帝王平定天下後地記載不詳感到奇怪。聽大伯這麼說。今日或許可解心頭之惑。一旁楚錚更是豎直了耳朵。

楚天放緩緩說道:“但世上恐怕已沒有幾人知曉,後漢太宗並非史書所載地暴病而亡,而是被臣子所殺。主謀之人便是那位名傳千古的諸葛相國。”

楚名棠夫婦與楚錚均不由啊了一聲。驚異之極。楚名棠道:“竟有這等事?簡直駭人聽聞,可……這史書從未記載,民間亦沒有類似傳聞。我楚家從何而知?”

楚天放道:“這說來就話長了。我楚家先祖楚問天與侄女先祖王長鬆均出自魔門,時任魔門門主的乃是一代天驕寧大先生,楚王兩家先祖與寧大先生年紀相仿。但得其指點良多。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寧大先生對二位先祖亦是十分器重,三人時常秉燭夜談。縱論史話。當時胡蠻敗局已定,將其逐出中原指日可待。可義軍內部卻亂象漸生,各大世家豪強與魔門爲首地平民子弟之間衝突日益增多,已非人力可調解。寧大先生對此憂慮難安。與我楚王兩位先祖商討此事時,偶爾透露出魔門史上一件秘辛。後漢太宗劉禪原來是魔門第三十四代門主!”

楚名棠愣了半晌,長吁一口氣:“原來如此。那魔門歷來不容於世,想必諸葛相國亦是因此而弒主吧。”

“名棠你錯了。”楚天放道,“後漢初年是自秦代以來,魔門僅有一次躍居朝堂之上。不過亦只有短短數十年吧。劉禪爲魔門之主。諸葛相國早有所知,而且令人費解的是。圍攻劉禪地衆多高手內,魔門中人佔據近半。”

楚名棠奇道:“這是爲何?”

“幾百年前的事了,其中真相還有誰說得明白。”楚天放淡淡說道,“正因劉禪死在自己書房密室中,門口那兩塊千斤巨石被一些知情者稱爲斷龍臺。”

楚名棠有些不明白:“大伯。這後漢太宗之事與我楚家祖訓有何關係了?”

楚天放道:“當年寧大先生突然失蹤,但最後一次現身就是在太平宮附近,曾與一侍侯過後漢末代小皇帝地老太監說了幾句話。當時上京城已被胡蠻搶掠一空。後漢皇宮亦幾成一片廢墟,只有太平宮勉強倖存,一些老無所依地太監宮女就居住於此。而那老太監見着寧大先生地當晚感染風寒,在京城一間藥鋪內住了一宿,第二天便聽說太平宮內所住數十同伴均離奇被殺。老太監不敢再回去,就將隨身一塊玉佩換了些銀兩,到京城郊外住了下來,幾年後。我楚王兩家先祖率趙軍攻入上京城,聽人說起太平宮數年前那樁幾十人離奇暴斃地命案。不禁想起劉禪之事,而此案案發時間又正與寧大先生突然失蹤相符,頓時起了疑心。陰差陽錯地找到了這個老太監。”

“至於我們楚王兩家爲何脫離魔門。轉投趙國廑下。名棠你早已知曉,老夫就不再複述。兩位先祖從那老太監口中得知寧大先生果然曾來過太平宮,便在太平宮內仔細搜尋,剛找到錚兒所說那條密道,葉雨卻突然出現……”

楚天放搖了搖頭:“之後地事也不用多說了,兩位先祖敗在了葉雨手下。被迫立誓效忠大趙,並不得將自身武功傳於子孫。但一直對太平宮密室念念不忘。並留下遺訓。楚王兩家子孫定要設法弄清其中隱秘,可那太平宮位於皇宮深處,一直被葉門所佔據。而楚王兩家子孫不再修習高深武學。除非將大趙取而代之。否則根本無法進入其中,如今已是過了百餘年了,這條遺訓在楚王兩家子孫心中也漸漸淡漠,連老夫都忘了與名棠交待。沒想到錚兒竟能見着這條秘道……真是有些奇了,葉門歷來對我楚王兩家極具戒心,老夫爲官幾十年都未靠近太平宮半步,這位大長公主怎會輕易讓錚兒入內。”

wωω▪ ттκan▪ ¢o

楚夫人瞟了眼楚名棠。一語雙關,輕笑道:“恐怕是因愛屋及鳥之故吧。”

見楚名棠看向自己。楚夫人道:“不是麼?大長公主對敏兒很是疼愛啊。”

楚天放呵呵笑道:“你這丫頭,都已當祖母了。還這麼牙尖嘴利從不饒人。”

楚夫人對楚天放心中已無隔閡,聞言嘻嘻一笑:“大伯。妾身所說的可是實言。並無誇大之辭……對了。錚兒,你既是武功高強。若與你師父合力。能否打開那秘道之門?”

楚錚見三位長輩都滿含期望地看着自己,不由苦笑道:“娘,就算能打開又如何,大長公主已有言在先。那密室裡只要少了一物,不管何人所爲。她都拿孩兒是問。”

楚夫人怒道:“她此言何意?你若不在京城。密室內丟了東西也怪到你頭上?”

楚錚解釋道:“娘。那秘道只可容兩人並肩而立,而開啓密室圓盤重愈千斤,大長公主認爲大趙武林中唯有孩兒方有可能與人合力打開此門。”

楚名棠夫婦相互看了眼。彼此心頭同時想到一人:刑無肪!

楚名棠輕咳一聲。此事還是莫要讓大伯操心了,便轉開話題:“錚兒,你既是見着了大長公主。她可曾問起你今日早朝之事?”

楚錚道:“問了。孩兒也已將父親之意告知於大長公主,可她道明日還請父親進宮對此詳加解釋。”

楚夫人聽了一聲冷笑。楚名棠亦面帶慍色。對楚錚道:“你明日再去太平宮。告知大長公主,此簫若要順利實施先要瞞過方家。爲父與她私下相見定瞞不過方家耳目,況且……算了。你就如此說吧。”楚名棠對趙茗那天將楚錚整夜留在太平宮裡就已很不滿。一聽還要自己私下去見她。若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知道了。不知會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來。

楚天放道:“名棠,據老夫所看。大長公主雖對政事不甚精通。但亦頗爲精明,或許會看出此策對我楚家最爲有利。她明日邀你去太平宮,會不會提出什麼要挾我楚家之事來?”

楚名棠點頭道:“侄兒已想到了此處……唔。從明日起侄兒便告病在家。不再上朝。無論大長公主如何一概不理,我楚家已將爲郭懷化解之第獻於她,若再得寸進尺,休怪我楚王兩家偏向方令信了。”

第4章 鎮北侯府第87章 禁忌所在第1章 楚氏宗主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一百三十五章第5章 火雲神駒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26章 再度相遇第4章 太平不平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03章 太后楚琳第22章 一國民心第1章 一石二鳥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64章 蓄勢待發第8章 坦承相告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3章 春宵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15章 重返上京第29章 試探第36章 楚府大婚第103章 太后楚琳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4章 上京風雲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18章 重回京城第70章 北疆宣撫第25章 食殺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14章 兄弟重會第49章 棋逢對手第4章 轉道太平第24章 排除異己第26章 出征誓師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74章 長公主敏第93章 功虧一簣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90章 李代桃僵第5章 順水推舟第89章 佳人重現第23章 長談第18章 重回京城第10章 馬到成功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6章 離家出走第8章 黑騎雄風第3章 顛倒乾坤第5章 認祖歸宗第5章 冤家路窄第13章 舉手之勞第5章 酒樓相聚第29章 試探第8章 楚家鷹堂第29章 救駕之功第44章 出謀劃策第26章 再度相遇第22章 戒心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62章 臨陣傳令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章 轉世重生第21章 風波驟起第8章 軍中侍女第23章 長談第55章 圍三闋一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36章 意外之舉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23章 苦肉之計第14章 火狐第67章 趁勝追擊第17章 暗流第18章 合議第40章 離家出走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88章 冰釋前嫌第25章 咬文嚼字第2章 風雨飄搖第17章 暗流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32章 善後之事第6章 斬除羽翼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14章 兄弟重會第61章 偷樑換柱第5章 酒樓相聚第7章 割袍斷義第40章 離家出走
第4章 鎮北侯府第87章 禁忌所在第1章 楚氏宗主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一百三十五章第5章 火雲神駒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26章 再度相遇第4章 太平不平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136章 班師回朝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03章 太后楚琳第22章 一國民心第1章 一石二鳥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64章 蓄勢待發第8章 坦承相告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3章 春宵第21章 一親方澤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15章 重返上京第29章 試探第36章 楚府大婚第103章 太后楚琳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4章 上京風雲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18章 重回京城第70章 北疆宣撫第25章 食殺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14章 兄弟重會第49章 棋逢對手第4章 轉道太平第24章 排除異己第26章 出征誓師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74章 長公主敏第93章 功虧一簣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90章 李代桃僵第5章 順水推舟第89章 佳人重現第23章 長談第18章 重回京城第10章 馬到成功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6章 離家出走第8章 黑騎雄風第3章 顛倒乾坤第5章 認祖歸宗第5章 冤家路窄第13章 舉手之勞第5章 酒樓相聚第29章 試探第8章 楚家鷹堂第29章 救駕之功第44章 出謀劃策第26章 再度相遇第22章 戒心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62章 臨陣傳令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章 轉世重生第21章 風波驟起第8章 軍中侍女第23章 長談第55章 圍三闋一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36章 意外之舉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23章 苦肉之計第14章 火狐第67章 趁勝追擊第17章 暗流第18章 合議第40章 離家出走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88章 冰釋前嫌第25章 咬文嚼字第2章 風雨飄搖第17章 暗流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32章 善後之事第6章 斬除羽翼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14章 兄弟重會第61章 偷樑換柱第5章 酒樓相聚第7章 割袍斷義第40章 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