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諸侯朝貢

晉國主導的諸侯聯軍大敗,直接就造成了淮國再次稱霸。

晉國霸主之位不穩,此番大敗,導致晉國空有周天子冊封的方伯之位,卻無霸主之實。

原本蒸蒸日上的晉國國勢戛然而止,這些年來晉國吞併大量小諸侯國,已經讓很多諸侯惶惶不安,見此情景,很多諸侯國開始向淮國進貢,奉淮國爲霸主。

而宋國和衛國在看到晉國大敗之後,立刻派遣使者,帶上大量財貨貢品前來淮國朝貢,生怕來得晚了,就被淮國殺雞儆猴了。

宋國使者來淮國,更是直接以殷商小宗自居,奉淮國爲殷商大宗,一副爲淮國馬首是瞻,就彷彿之前的那種牆頭草做派是別人一般。

最後前來朝貢淮國的諸侯方國達到了三十餘個,這數量竟然比周天子登基前去朝賀的諸侯國還要多,幾乎讓很多諸侯以爲這淮安是洛邑呢。

現實就如同是一個黑色幽默,邦周正統在淮安?

淮國大軍在經過一番休整之後,第二年總算是騰出來手來,準備給越國和楚國一個教訓。

越國地處南方,煙瘴瀰漫,道路崎嶇,毒蟲衆多,並不適合北方士卒前往。王嶽詔令在吳地抽調大軍三萬,並派遣兩千羽林衛和兩千藤甲兵前往。

淮國以公子憫爲主帥,陳屹爲先鋒,徐庸爲祭酒,徵發三萬四千人大軍,號稱十萬,於四月攻伐越國。

越國上下聽到淮國大軍進攻,朝堂上下都驚慌失措。去年楚越聯軍大敗,越國損失萬餘人,淮國大軍那種勢如破竹,一往無前的氣勢狠狠的震撼到了他。

至今他午夜迴夢之中,還經常從夢中被驚醒,這讓他心中畏懼的時候,又讓他無比的憤怒。

他是禹王后裔,怎麼能被區區士兵所震懾?

淮國大軍前來,越君立刻召集羣臣問策。

「諸卿,淮國十萬大軍來攻,諸卿可有什麼辦法?」

「君上,淮國強盛,我越國遠不敵也,不若派出使者向淮國稱臣納貢,以保全社稷?」其中一名大夫說道。

「稱臣納貢恐怕不行,去年我越國和楚國一起趁淮國與晉國大戰時候偷襲,淮國心中極爲憤怒,此番十萬大軍前來,豈會只來巡遊一番?」

「君上,不如向楚國求援?楚國乃兩千裡大國,國力強盛,若是有楚國相助,淮國也不能拿我們怎麼樣?」

「楚國去年敗於淮國,怎會再出兵?」

「君上不若派遣太子前往淮國爲質....」

一時間朝堂之上爭吵聲一片,是戰是和還沒有確定,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好了!」看到紛亂的朝堂,越侯很是煩躁。

看到君上發話,衆人連忙停留下來。

「君上,淮國雖與我等接壤,但是淮國大軍多爲江北之人,江北之地與我越國不同。越國河道縱橫,氣候炎熱沉悶,多煙瘴之氣,淮軍不熟悉環境道路,我軍以逸待勞,並非沒有一戰之力!」上大夫文絳說道。

「此番若是不戰而求和,以淮國如今聲勢之隆,即便同意我越國求和,條件定然極爲苛刻,不若以戰求和?」

衆人聽了文絳所言,都覺得有道理,紛紛認同。越侯也覺得這計策不錯,於是同意了文絳之策。

「對了,向楚國求援也要做。」

「喏!」

在商議完之後,越國立刻動員起來。雖然去年損失了萬餘大軍,但是越國很快就徵召了三萬大軍。

此時越國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十萬,此番徵調幾乎是到了極限。

......

淮國大軍出征,很快就來到了吳國梅里,淮安距離越國有八百里之遠,此番徵

討越國是以梅里爲基地,在梅里囤積糧草軍械。

大軍在梅里徵調吳地三萬民夫,配合大軍出征越國。

淮軍與越國大軍戰於檇李。越國以死囚爲先鋒,猛攻淮軍。淮軍以雁形陣迎敵,兩翼爲藤甲軍和羽林衛,中間是普通士卒。

越國中軍猛攻,淮軍後撤,兩翼大軍包抄,藤甲軍和羽林衛都是淮國強軍,天下精銳,兩翼發動,可謂是勢如破竹,越國不敵,死傷慘重,大軍後撤,淮國兵圍會稽。

會稽城高池深,水道縱橫,防守嚴密,越國上下一心,士氣高漲,大軍攻伐數次,都被越國擋了了回來。

此時正值梅雨季節,天氣潮溼悶熱,蚊蟲繁多,即便是淮國已經很注意衛生和水源,但是依舊有大量士卒生病。淮國甲冑穿戴後,悶熱難耐,穿戴盔甲多有皮膚潰爛。

更讓人難受的是,十天之中頂多有五天是晴天,而且烈日高照,地面上雨水蒸騰,更是溼熱難耐,皮甲浸泡,腐壞,只有藤甲便捷,只是縱然如此,便是吳地士卒也無法穿戴盔甲攻城。

見到這種情況後,公子憫和徐庸商議一番,決定試試將引蛇出洞,將越國大軍引誘出來,結果大軍撤退,越國依舊堅守不出。

而與此同時,楚國再此屯兵邊境,看到這種情況,公子憫和徐庸放棄繼續進攻越國。

越國看到淮國不再進攻,也是鬆了口氣,然後派遣使者求和,表示願意奉淮國爲霸主,歲歲進貢。

公子憫將使者送至淮安,王嶽同意了越國求和,讓其獻上十萬石糧草,奴隸五千。

越國只得同意,在收到糧草和奴隸之後,公子憫這才率領大軍回返吳地。

此番攻佔越國不利,淮國意識到越國的優勢,因此爲了應對越國,也是爲了更好的統治吳地,孫叔敖下令在姑蘇修築新城,公子憫率領大軍回返,徐庸則是在吳地築城。

因爲有越國獻上十萬石糧草,再加上梅里囤積的糧草,徐庸徵發十萬勞役再加上越國獻上的五千奴隸,全部用來修築姑蘇城。

徐庸於太湖之畔修築大城,一面臨水。城基隆起,位於‘龜背之上,又修繕水道,讓河水穿城而過。城池西有湖泊、丘陵爲屏障,不利於進攻,周圍有良田沃野,魚米之鄉,便於耕種。

城中修建溝渠,便於排水,整修疏浚河道,因地勢乃是周圍最高,不用擔心被人掘堤灌城。城中有水源,此番除了修築大城,徐庸在大城附近修築一座衛城。

兩座城池呈犄角之勢。

爲了方便運輸石材,徐庸還在當地開挖了一條運河,這條運河以後還可以用來灌溉以及運輸糧草。

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章 水淹周軍第16章 脣亡齒寒第9章 發展與鹽第32章 優勢在我第43章 大聰明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2章 火龍降世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6章 徐茂使齊第43章 大聰明第29章 離間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0章 吞併紀國第83章 徐國覆滅第6章 徐茂使齊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62章 火龍降世第77章 西子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1章 季禮使齊第72章 質子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9章 發展與鹽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10章 改革第13章 避其鋒芒第77章 西子第9章 發展與鹽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16章 脣亡齒寒第4章 封邦建國第1章 季禮使齊第74章 應對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6章 徐茂使齊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5章 匹夫之怒第14章 對陣楚軍第37章 國人動亂第94章 伍員奔淮第36章 泗沂之戰第35章 邗國求援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73章 吞越第30章 攻城戰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16章 攻心爲上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12章 洞天福地第34章 貪婪第7章 淮齊之盟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章 周軍追至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19章 攻城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40章第70章 晉國暗子第72章 質子第44章 戰車漂移第16章 脣亡齒寒第74章 應對第29章 離間第29章 離間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13章 避其鋒芒第55章 晉國風起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77章 西子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77章 西子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24章 氣運玄鳥第89章 孔子第17章 首戰得勝第72章 質子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31章 齊國之謀第72章 質子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9章 王權交替第6章 齊國會盟第4章 邗都之戰(2)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22章 勢如破竹
第4章 邗都之戰(2)第3章 水淹周軍第16章 脣亡齒寒第9章 發展與鹽第32章 優勢在我第43章 大聰明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2章 火龍降世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6章 徐茂使齊第43章 大聰明第29章 離間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0章 吞併紀國第83章 徐國覆滅第6章 徐茂使齊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62章 火龍降世第77章 西子第23章 雲淵會盟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1章 季禮使齊第72章 質子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0章 齊魯宮闈之亂(待更新)第9章 發展與鹽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10章 改革第13章 避其鋒芒第77章 西子第9章 發展與鹽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16章 脣亡齒寒第4章 封邦建國第1章 季禮使齊第74章 應對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6章 徐茂使齊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5章 匹夫之怒第14章 對陣楚軍第37章 國人動亂第94章 伍員奔淮第36章 泗沂之戰第35章 邗國求援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73章 吞越第30章 攻城戰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16章 攻心爲上第48章 新王登基第13章 洞天之主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12章 洞天福地第34章 貪婪第7章 淮齊之盟第84章 秦楚攻晉第2章 周軍追至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19章 攻城戰第62章 火龍降世第40章第70章 晉國暗子第72章 質子第44章 戰車漂移第16章 脣亡齒寒第74章 應對第29章 離間第29章 離間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13章 避其鋒芒第55章 晉國風起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77章 西子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77章 西子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24章 氣運玄鳥第89章 孔子第17章 首戰得勝第72章 質子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31章 齊國之謀第72章 質子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9章 王權交替第6章 齊國會盟第4章 邗都之戰(2)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22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