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秦楚攻晉

楚國和秦國突然出兵,晉國根本毫無防備。自從晉國崛起之後,一直都將中原之地視爲他的禁臠。

雖然因爲淮國的原因,晉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有些緩和,但是楚國一直都沒有放棄進軍中原的想法。而秦國同樣抱着這種想法。

秦國想要進入中原,只能走淆函。崤山大河是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秦國東出之路。

秦穆公此番幾次幫助晉國國君登基,就是想要得到淆函之地,可惜每一次都失敗了。

這些晉國公子剛開始承諾各種條件,恨不得直接對着秦侯直接來一句‘孤飄零半生,只恨未逢秦侯,若秦侯不棄,願拜爲義父,那場面感人肺腑,秦穆公見此大喜過望,不僅將女兒嫁給他,還派兵護送回國。

可一旦等到他們回國繼承國君之位後,立刻就是‘我堂堂國君,安爲汝之義子?、

秦侯幾次欲要獲取淆函之地,都被晉國打敗,甚至還全殲秦軍,俘虜主將。可謂是顏面丟盡,裡子面子都沒了。

因此在楚國派人和秦國的結盟的時候,秦國立刻就答應下來了。

秦國和楚國的關係如此和諧,也是因爲兩國都想要進入中原,結果卻被晉國擋住,有了共同的敵人,於是合作準備對付晉國。

當晉國和淮國在徐國作戰的時候,秦國和楚國就相約出兵,目的自然是要斷掉晉國這五萬大軍的後路。

要知道晉國爲了和淮國相爭,派遣出來的士兵可都是精銳,不是那些平日裡務農,戰時發放一把武器的農兵。這些可是有糧餉,有土地的精銳,即便是以晉國強盛的國力也不過十萬。

若是能夠將這五萬晉國大軍殲滅,晉國也就無法再阻止楚國問鼎中原了。

秦國這一次放棄戰車,派出精銳繞過淆函,走上庸和楚軍合兵之後,攻伐鄭國。鄭國居於天下之中,乃是晉國進攻徐國的必經之處。在晉文公時期,晉國通過幾次戰爭,將鄭國打的懷疑人生,最後服軟當了晉國的小弟。

這一次晉國征伐徐國,走的就是鄭國。

楚國和秦國合兵一處,兩國超過十萬精銳大軍攻伐鄭國。鄭國此時全國上下兵力加起來都沒有十萬,怎麼能夠抵擋的住?

兩國聯軍進攻鄭國,鄭國連忙派出使者向晉國求救,同時緊守城池,不敢出戰。兩軍攻打鄭國,鄭國堅持不住,只能請降。秦國和楚國得勝之後,立刻斷絕了還在徐國與淮國交戰的晉國五萬精銳的糧餉。

按照他們的想法,晉國沒了糧餉,又斷絕後路,淮國定然會趁機將這五萬晉軍留下。兩國的算盤打的,王謹在淮安都聽到了。

實際上在兩國出兵欲要攻鄭的時候,淮國的暗衛就將消息傳遞回去了。因此詔令給陳屹,讓他放晉國大軍離開。爲的就是讓這三國相爭,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因爲不管是秦楚贏了,還是晉國贏了,對於淮國而言,邦周圍堵淮國的策略是破產了。

楚國和晉國這一次估計要打出狗腦子來,兩國之間一番大戰後,怎麼可能還能相互配合?

到時候若是淮國攻打楚國,晉國定然是作壁上觀。晉國不插手,到時候淮國就能慢慢料理楚國了。

晉國在得知後路斷絕之後,當即就想撤退,原本還擔心淮國會趁機糾纏,結果淮軍主帥派來使者說他們知道楚國斷了晉國後路糧草,此戰淮國勝之不武,他們可以後撤三十里,讓晉國撤軍。

晉國將帥剛開始以爲淮軍這是在用誘敵之計,並不相信,結果第二天就看到淮軍趁着夜色撤退,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軍營。

看到淮國居然真的撤軍,晉國將帥大喜感激涕零,謂之左右道:「淮國真乃君子也!」

淮國不阻攔晉國撤軍,晉國五萬精銳當即馬不停蹄的趕往鄭國,想要打通退路。

而另一邊,晉國國內在得知秦楚聯軍北上攻打鄭國後,大驚失色,連忙派遣大軍前去救援鄭國。

只是等晉國大軍來到鄭國的時候,鄭國已經投降,秦楚兩國大軍已經嚴陣以待了。

晉國原本想要調動更多大軍出戰,結果秦國卻在這個時候攻打函谷關。函谷關雖然是險要之地,但是秦國大軍進攻,晉國也只能派兵增援,因此晉國這次出兵只有十萬。

楚國主帥伍奢在得知淮國居然沒有將晉國五萬精銳留下,臉色也是爲之一變,但是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嬴越將軍,淮軍沒有將那五萬晉國大軍留下,此番若是讓兩股晉軍合圍,我們就會腹背受敵,嬴越將軍可有計策?」

嬴越是秦國公室,這次率領秦軍和楚國合作,也是因爲其乃是公室之中最善戰之人。聽到伍奢此言,立刻明白了秦楚兩國大軍的處境,當即說到:「兩軍前後夾擊,我軍定然不敵,不若先擊敗其中一路。」

「君認爲先攻哪一路?」伍奢問道。

「北路!」

「晉軍急於解救被斷後路的五萬大軍,定然會疾行趕路,大軍疾行,士卒疲敝,到時候我軍趁機攻打,晉軍立足未穩,定然不敵。」

伍奢聽得連連點頭,嬴越的想法和他一模一樣,當即笑着說道:「將軍和吾所想一樣,既然如此,那就先攻北路晉軍!」

「好!」

兩人當即召集兵馬,向北而去。大軍渡過大河之後,秦楚兩國聯軍和晉軍在大河之北的邲縣相遇。

晉軍遠道而來,一路疾行,人困馬乏。而秦楚兩國養精蓄銳已久,兩軍剛一相遇,秦楚聯軍就發動攻擊。

數萬大軍在大河以北展開大戰,秦楚聯軍士氣高漲,兩國對於晉國早就憋了一肚子氣,這一次趁着晉國疲敝,立足未穩,連破晉軍三陣。

晉國主將荀林父指揮大軍對陣,可是在秦楚兩軍瘋狂的進攻下,根本穩不住軍陣。連續被秦楚兩國攻破三陣,眼見着秦楚聯軍就要衝破中軍大陣,荀林父只得率領大軍撤退。

而看到主將撤退,晉軍士氣大跌,再也抵擋不住,晉軍大敗,死傷慘重,若不是秦楚兩國還要對付徐國撤回的五萬晉軍,荀林父這次可是要吃大虧,只是即便如此,晉國此戰也是傷亡三萬。

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43章 大聰明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4章 諸侯朝貢第30章 攻城戰第49章 褒姒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2章 淮國伐吳第4章 封邦建國第49章 褒姒第17章 首戰得勝第1章 繼承遺產第81章 宮室詭譎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章 邗都之戰第29章 王權交替第9章 發展與鹽第31章 謀劃邗國第20章 吞併紀國第77章 西子第33章 築壩蓄水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34章 死間第11章 亂齊第16章 脣亡齒寒第58章第19章 攻城戰第40章 滑稽記第83章 徐國覆滅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83章 徐國覆滅第14章 對陣楚軍第47章 王臨薨第22章 全軍覆沒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38章 王晟薨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55章 晉國風起第37章 霸業終結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47章 王臨薨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56章 周室荒唐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78章 學宮第22章 勢如破竹第16章 攻心爲上第33章 改糧種桑第33章 改糧種桑第48章 孫叔敖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6章 齊國會盟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4章 氣運玄鳥第61章 祭天開大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3章 洞天之主第29章 離間第63章 淮國稱霸第13章 洞天之主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6章 謀取巢國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81章 宮室詭譎第56章 周室荒唐第31章 齊國之謀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2章 伐吳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28章 王釗薨第89章 孔子第24章 霸業之始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38章 水軍第43章 大聰明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74章 應對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8章 學宮第73章 吞越第72章 質子第8章 籌謀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17章 首戰得勝
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50章 周室東遷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43章 大聰明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32章 優勢在我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64章 諸侯朝貢第30章 攻城戰第49章 褒姒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2章 淮國伐吳第4章 封邦建國第49章 褒姒第17章 首戰得勝第1章 繼承遺產第81章 宮室詭譎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章 邗都之戰第29章 王權交替第9章 發展與鹽第31章 謀劃邗國第20章 吞併紀國第77章 西子第33章 築壩蓄水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34章 死間第11章 亂齊第16章 脣亡齒寒第58章第19章 攻城戰第40章 滑稽記第83章 徐國覆滅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83章 徐國覆滅第14章 對陣楚軍第47章 王臨薨第22章 全軍覆沒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38章 王晟薨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55章 晉國風起第37章 霸業終結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47章 王臨薨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56章 周室荒唐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78章 學宮第22章 勢如破竹第16章 攻心爲上第33章 改糧種桑第33章 改糧種桑第48章 孫叔敖第52章 配五國相印第6章 齊國會盟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4章 氣運玄鳥第61章 祭天開大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3章 洞天之主第29章 離間第63章 淮國稱霸第13章 洞天之主第36章 泗沂之戰第66章 謀取巢國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81章 宮室詭譎第56章 周室荒唐第31章 齊國之謀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2章 伐吳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28章 王釗薨第89章 孔子第24章 霸業之始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38章 水軍第43章 大聰明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74章 應對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8章 學宮第73章 吞越第72章 質子第8章 籌謀第28章 稱霸天下,齊侯伐淮第17章 首戰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