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國的情報網絡在楚國發展了數十年,如今已經接觸到了楚國絕大多數地方。當然真正核心的並沒有多少。淮國商隊賺來的錢有一半都花在情報網絡上了。
楚國十年發展,不僅恢復了元氣,國力也有不少提升,而楚國的章華臺更是成了聞名邦周的宮闕。在淮國收斂爪牙之後,楚國許是覺得自己又行了,開始向中原延伸觸角。
楚國想要拔出仲、黃、蔡、江四國聯盟。想要和中原邦國一起將這四個小國滅掉。只不過中原諸國有的是畏懼淮國不敢動手,有的則是想要讓他們牽制楚國。這其中晉國的態度就是如此。
晉國雖然暫時和楚國聯盟對付淮國,但是一直以來都對楚國很警惕,畢竟楚國雖然和淮國不同,但是他們同樣對中原虎視眈眈。..
現在楚國和晉國之間的關係好轉,並且維持一種鬥而不破的情況,完全是因爲有淮國在,整體上來看,邦周給人一種很詭異的和平感覺,各國之間的紛爭少了,都在各自清繳那些夷狄擴充實力。
在探查清楚巢國的環境以及地形之後,王謹在第二年發動了對巢國的戰爭。
王謹詔令叔叔公子憫爲帥,陳屹爲上將軍,統帥五萬大軍,以巢國不貢爲由,進攻巢國。
得知淮國大軍來攻,巢國上下亂成一團,連忙下令召集大軍抵抗,並且派出使者向楚國求救。
巢國地處江南,其中水道縱橫,不利於戰車,所以淮國此番出征,車兵只有一百。巢國都城位於巢湖之畔,此處南可截天塹長江,北方有大別山,東進可以威脅金陵邑,可以說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
淮國大軍從邗地出征,一路連戰連捷,巢國三戰皆敗。很快淮國大軍就推進到了巢湖附近。
巢國連續失敗,士氣低落,只能依靠有利地勢防守,不敢再戰。
公子憫嘗試攻擊了一次,巢國防守嚴密,強攻傷亡很大,而且楚國大軍已經趕來了。
楚國大軍六萬,駐紮在濡須河對岸,淮國若是強攻巢國,楚軍從就會從側翼進攻。實際上楚國大軍到來之後並沒有立刻和淮國交戰,反而有種作壁上觀的意思,想要趁着淮國和巢國交戰時候攻擊,很是謹慎。
淮軍大營。
「這楚國大軍不是來救援巢國的嗎?來了不進攻是什麼意思?」公子憫看着眼前的地形圖問道。
「公子,楚軍連續敗於我淮國,臣估計楚***中應該是畏懼我淮軍。」陳屹想了一下說到。
公子憫點點頭道:「楚軍連敗於我淮國,的確是有畏懼之心了,此番前來未戰先怯,如何是我大軍對手,待我明天修書一封給楚軍將領,我軍後撤二十里,讓出陣地,邀請其過河來戰!」
「哈哈哈,公子就怕那楚軍不敢!」陳屹大笑道。
「若是這都不敢,那趁早卸甲回家吧!」
......
楚軍大營。
主帥鬥勃正在和即位將軍商議兵事。
「將軍,淮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士氣高漲,現在與之對陣,我軍恐難勝之,不若和巢國配合,形成犄角之勢,和淮國僵持,然後派遣一軍去截斷淮軍糧草。」
「此戰在巢國,淮國大軍也不熟悉地形,我軍正可以藉助巢國之力,截斷其後路。」
一番商議之後,鬥勃當即派出信使去向巢國而去,讓巢國派出熟悉地形之人前來幫忙。
第二天,天色剛亮起來,公子憫就派出信使前往楚國大營傳訊。
楚國大營。
鬥勃正在和巢國一名將軍商議從哪裡截斷淮軍糧道,這個時候,一名校尉匆匆趕了進來。
「將軍,淮國主帥公子憫傳來戰書邀戰!」校尉拱手行禮
,雙手將戰書奉上。
「戰書,哈哈,淮國居然還玩這一出啊!」鬥勃哈哈大笑道。
鬥勃拿起戰書翻看,看到淮國主將說自己大軍退後二十里,然後邀請他渡河而戰,隨手將那戰書丟棄,笑着說道:「當年我和兄長子玉率軍攻宋,宋襄公便是如此。」
「兩軍交戰,還擺出一副君子架勢,退軍十里讓我軍渡河,還不來進攻,真是君子也,只可惜一戰被我兄長打的打敗,狼狽而逃。現在這公子憫用這一招邀請我出戰,怕不是想要趁着我軍渡河,半渡而擊呢!」
「宋國國君是君子,可他公子憫我可信不過!」
大帳之中,楚國將帥哈哈大笑。接着鬥勃手書一封,讓信使帶了回去。
公子憫看到信使帶回來的竹簡,果然不出所料,鬥勃拒絕了。
「這楚國盡是一些無膽鼠輩,既然他們不敢渡河,那咱們就換咱們渡河去!」陳屹笑着說道。
「就怕楚國同樣不敢接受!」公子憫笑道。
「看我再書信一封,好好嘲弄一番!」
當即公子憫再此書寫一封,讓楚軍大軍後退二十里,然後淮軍過河與楚軍一戰。並且公子憫在戰書上極盡嘲諷,左一個無膽鼠輩,右一句荊楚蠻夷,任誰看了都要火冒三丈。
看到書寫好的戰書,公子憫當下再次派人去送戰書,很快戰書再次被送到鬥勃手中。
鬥勃看了戰書後用力將戰書摔在地上,大怒:「淮夷安敢如此欺我也!」
「將軍不必動怒,淮人卑鄙,正是要激怒將軍,好答應渡河與他們作戰呢!」
「嘿嘿,這戰書寫的不是讓我們進攻,而是淮人渡河要與我們一戰!」旁邊一名將軍撿起戰書道。
「狂妄!」周圍的楚國將領頓時大怒道:「淮夷如此狂妄,小看我楚人!將軍不能就這麼算了!」
「這是在激怒我們,好給他們讓出二十里的距離,他們好渡河作戰!哼哼,想的倒美!將軍不讓答應淮人,接受戰書,假裝退後二十里,等淮人渡河的時候,再半渡而擊,到時候定然能大敗淮人!」
周圍的將領紛紛請戰,鬥勃看到軍心可用,當即說到:「既然淮夷如此小看我等,那這一次就讓他們見識一番!」
當即寫下戰書,讓傳令兵給淮國送了過去,約定明天開戰。然後就給那些將軍商議,準備半渡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