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淮國伐巢

淮國的情報網絡在楚國發展了數十年,如今已經接觸到了楚國絕大多數地方。當然真正核心的並沒有多少。淮國商隊賺來的錢有一半都花在情報網絡上了。

楚國十年發展,不僅恢復了元氣,國力也有不少提升,而楚國的章華臺更是成了聞名邦周的宮闕。在淮國收斂爪牙之後,楚國許是覺得自己又行了,開始向中原延伸觸角。

楚國想要拔出仲、黃、蔡、江四國聯盟。想要和中原邦國一起將這四個小國滅掉。只不過中原諸國有的是畏懼淮國不敢動手,有的則是想要讓他們牽制楚國。這其中晉國的態度就是如此。

晉國雖然暫時和楚國聯盟對付淮國,但是一直以來都對楚國很警惕,畢竟楚國雖然和淮國不同,但是他們同樣對中原虎視眈眈。..

現在楚國和晉國之間的關係好轉,並且維持一種鬥而不破的情況,完全是因爲有淮國在,整體上來看,邦周給人一種很詭異的和平感覺,各國之間的紛爭少了,都在各自清繳那些夷狄擴充實力。

在探查清楚巢國的環境以及地形之後,王謹在第二年發動了對巢國的戰爭。

王謹詔令叔叔公子憫爲帥,陳屹爲上將軍,統帥五萬大軍,以巢國不貢爲由,進攻巢國。

得知淮國大軍來攻,巢國上下亂成一團,連忙下令召集大軍抵抗,並且派出使者向楚國求救。

巢國地處江南,其中水道縱橫,不利於戰車,所以淮國此番出征,車兵只有一百。巢國都城位於巢湖之畔,此處南可截天塹長江,北方有大別山,東進可以威脅金陵邑,可以說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

淮國大軍從邗地出征,一路連戰連捷,巢國三戰皆敗。很快淮國大軍就推進到了巢湖附近。

巢國連續失敗,士氣低落,只能依靠有利地勢防守,不敢再戰。

公子憫嘗試攻擊了一次,巢國防守嚴密,強攻傷亡很大,而且楚國大軍已經趕來了。

楚國大軍六萬,駐紮在濡須河對岸,淮國若是強攻巢國,楚軍從就會從側翼進攻。實際上楚國大軍到來之後並沒有立刻和淮國交戰,反而有種作壁上觀的意思,想要趁着淮國和巢國交戰時候攻擊,很是謹慎。

淮軍大營。

「這楚國大軍不是來救援巢國的嗎?來了不進攻是什麼意思?」公子憫看着眼前的地形圖問道。

「公子,楚軍連續敗於我淮國,臣估計楚***中應該是畏懼我淮軍。」陳屹想了一下說到。

公子憫點點頭道:「楚軍連敗於我淮國,的確是有畏懼之心了,此番前來未戰先怯,如何是我大軍對手,待我明天修書一封給楚軍將領,我軍後撤二十里,讓出陣地,邀請其過河來戰!」

「哈哈哈,公子就怕那楚軍不敢!」陳屹大笑道。

「若是這都不敢,那趁早卸甲回家吧!」

......

楚軍大營。

主帥鬥勃正在和即位將軍商議兵事。

「將軍,淮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士氣高漲,現在與之對陣,我軍恐難勝之,不若和巢國配合,形成犄角之勢,和淮國僵持,然後派遣一軍去截斷淮軍糧草。」

「此戰在巢國,淮國大軍也不熟悉地形,我軍正可以藉助巢國之力,截斷其後路。」

一番商議之後,鬥勃當即派出信使去向巢國而去,讓巢國派出熟悉地形之人前來幫忙。

第二天,天色剛亮起來,公子憫就派出信使前往楚國大營傳訊。

楚國大營。

鬥勃正在和巢國一名將軍商議從哪裡截斷淮軍糧道,這個時候,一名校尉匆匆趕了進來。

「將軍,淮國主帥公子憫傳來戰書邀戰!」校尉拱手行禮

,雙手將戰書奉上。

「戰書,哈哈,淮國居然還玩這一出啊!」鬥勃哈哈大笑道。

鬥勃拿起戰書翻看,看到淮國主將說自己大軍退後二十里,然後邀請他渡河而戰,隨手將那戰書丟棄,笑着說道:「當年我和兄長子玉率軍攻宋,宋襄公便是如此。」

「兩軍交戰,還擺出一副君子架勢,退軍十里讓我軍渡河,還不來進攻,真是君子也,只可惜一戰被我兄長打的打敗,狼狽而逃。現在這公子憫用這一招邀請我出戰,怕不是想要趁着我軍渡河,半渡而擊呢!」

「宋國國君是君子,可他公子憫我可信不過!」

大帳之中,楚國將帥哈哈大笑。接着鬥勃手書一封,讓信使帶了回去。

公子憫看到信使帶回來的竹簡,果然不出所料,鬥勃拒絕了。

「這楚國盡是一些無膽鼠輩,既然他們不敢渡河,那咱們就換咱們渡河去!」陳屹笑着說道。

「就怕楚國同樣不敢接受!」公子憫笑道。

「看我再書信一封,好好嘲弄一番!」

當即公子憫再此書寫一封,讓楚軍大軍後退二十里,然後淮軍過河與楚軍一戰。並且公子憫在戰書上極盡嘲諷,左一個無膽鼠輩,右一句荊楚蠻夷,任誰看了都要火冒三丈。

看到書寫好的戰書,公子憫當下再次派人去送戰書,很快戰書再次被送到鬥勃手中。

鬥勃看了戰書後用力將戰書摔在地上,大怒:「淮夷安敢如此欺我也!」

「將軍不必動怒,淮人卑鄙,正是要激怒將軍,好答應渡河與他們作戰呢!」

「嘿嘿,這戰書寫的不是讓我們進攻,而是淮人渡河要與我們一戰!」旁邊一名將軍撿起戰書道。

「狂妄!」周圍的楚國將領頓時大怒道:「淮夷如此狂妄,小看我楚人!將軍不能就這麼算了!」

「這是在激怒我們,好給他們讓出二十里的距離,他們好渡河作戰!哼哼,想的倒美!將軍不讓答應淮人,接受戰書,假裝退後二十里,等淮人渡河的時候,再半渡而擊,到時候定然能大敗淮人!」

周圍的將領紛紛請戰,鬥勃看到軍心可用,當即說到:「既然淮夷如此小看我等,那這一次就讓他們見識一番!」

當即寫下戰書,讓傳令兵給淮國送了過去,約定明天開戰。然後就給那些將軍商議,準備半渡而擊。

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12章 洞天福地第20章 吞併紀國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1章 季禮使齊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章 水淹周軍第2章 周軍追至第10章 改革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9章 離間第37章 霸業終結第9章 發展與鹽第20章 吞併紀國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35章 突襲穎澤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58章第8章 籌謀第86章 楚國稱霸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15章 邦周伐淮第58章第72章 質子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5章 晉國風起第3章 水淹周軍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9章 孫叔敖(2)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13章 避其鋒芒第19章 攻城戰第22章 勢如破竹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8章 籌謀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50章 父慈子孝第50章 父慈子孝第77章 西子第35章 邗國求援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0章 父慈子孝第5章 挑撥離間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7章 淮齊之盟第28章 王釗薨第9章 發展與鹽第63章 淮國稱霸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61章 祭天開大第40章 滑稽記第9章 發展與鹽第58章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章 周軍追至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7章 霸業終結第34章 貪婪第13章 避其鋒芒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3章 邗都之戰第48章 孫叔敖第2章 淮國伐吳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3章 淮國稱霸第7章 淮齊之盟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44章 戰車漂移第33章 改糧種桑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章 季禮使齊第50章 周室東遷第22章 勢如破竹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8章 籌謀第47章 招賢令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7章 霸業終結
第50章 周室東遷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12章 洞天福地第20章 吞併紀國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1章 季禮使齊第11章 律法與書院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章 水淹周軍第2章 周軍追至第10章 改革第24章 氣運玄鳥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24章 霸業之始第22章 全軍覆沒第24章 霸業之始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29章 離間第37章 霸業終結第9章 發展與鹽第20章 吞併紀國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35章 突襲穎澤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58章第8章 籌謀第86章 楚國稱霸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15章 邦周伐淮第58章第72章 質子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41章 未雨綢繆第55章 晉國風起第3章 水淹周軍第36章 泗沂之戰第49章 孫叔敖(2)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13章 避其鋒芒第19章 攻城戰第22章 勢如破竹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8章 籌謀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50章 父慈子孝第50章 父慈子孝第77章 西子第35章 邗國求援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16章 攻心爲上第50章 父慈子孝第5章 挑撥離間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7章 淮齊之盟第28章 王釗薨第9章 發展與鹽第63章 淮國稱霸第87章 宋國:快去請淮公相救!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61章 祭天開大第40章 滑稽記第9章 發展與鹽第58章第32章 姬烈革新第2章 周軍追至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83章 徐國覆滅第37章 霸業終結第34章 貪婪第13章 避其鋒芒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3章 邗都之戰第48章 孫叔敖第2章 淮國伐吳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3章 淮國稱霸第7章 淮齊之盟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44章 戰車漂移第33章 改糧種桑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章 季禮使齊第50章 周室東遷第22章 勢如破竹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54章 奇觀誤國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8章 籌謀第47章 招賢令第23章 雲淵會盟第37章 霸業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