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萬萬沒想到,一向是好聲好氣、能忍則忍的姜氏,竟然也會回嘴了!
平日裡她就特別看不慣姜氏那個沒開口先要掉眼淚,滿臉委屈巴巴的酸性子,卻不料,這姜氏果真爽利起來了,自己心裡頭,反倒更彆扭了!
孫氏張了張嘴,面對姜氏出乎意料的反駁,一時竟然有些接不上話。
姜氏暫停了手上的活計,正色道:
“二嫂子有這閒工夫,還是少惦記着我,多惦記惦記自家屋裡的事兒吧!
這麼長時間了,別人家都捎了信回來,唯獨二郎一點動靜也無,二嫂子一點都不擔心麼?”
孫氏氣得半死:“你!”
姜氏白了她一眼,拎起剛剛放下的笸籮轉身進了屋,還不忘補刀:“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了。分不清個輕重緩急!”
孫氏氣得跳腳:“姓姜的,你給我回來!”
姜氏充耳不聞,聽見了就跟沒聽見一樣。
倒是吳氏“噗嗤”一聲笑了,還笑呵呵地接了話茬:
“二嫂,我看四弟妹說得對。你呀,也該對二郎上上心了。
人家老陸家的三猛子都捎了信和錢回來了,咱們家二郎,怎麼一點動靜也沒有呢?
我這當三嬸的,都跟着懸着心,你怎麼還不知道愁呢?
有這跟妯娌置氣的閒功夫,還不如麻溜滴去掃聽掃聽二郎的消息呢!”
孫氏怎麼可能不爲二郎懸心呢?
恰恰是二郎沒有消息,而老陸家的三猛子卻捎了信兒回來,孫氏才百爪撓心的,看誰都比平時不順眼一百倍。
本想抓個軟柿子發泄一番,沒想到,姜氏這個軟柿子,竟突然變身成凍柿子了!
莫非,平日裡她那副軟和受氣包的模樣,都是裝出來的?
孫氏恨恨地回了屋。
一進屋,就被一隻飛過來的鞋子,不偏不倚打到了面門上:
“一天天的,屋裡造得皮兒片兒滴,就知道跟人扯老婆舌!這都多早晚了,還不做飯?你想餓死我咋地?”
孫氏也一向不是個逆來順受的,聽了這話頓時炸了:
“夏老二!你有能耐往外頭使去!擱這窩裡橫,算什麼男人?!
那桃花都那麼大了,她做兩頓飯能咋地?
咋啥都得指着我?
再說了,餓了你不會自己整點吃的呀?你自己沒長手啊?”
夏有貴氣得從炕上一骨碌,就蹦了起來:
“好你個孫招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瞅瞅把你能滴,還敢跟你相公對嘴了!”
“夏老二!你說說你是個什麼玩意兒!你有多大能水!除了衝着自己家媳婦兒孩子窩裡橫,你還有什麼章程?
咱們老夏家這麼多爺們兒,怎麼就唯獨一個二郎得去服勞役!
大郎過得什麼日子?二郎過得什麼日子?
你問問你爹你娘,他們心裡頭有你這個兒子嗎?有二郎這個孫子嗎?
你個挨千刀的死鬼!你知不知道?
就連酒蒙子老陸家的三猛子,都知道往家裡捎信兒了!
二郎居然一丁點動靜都沒有!
二郎,我的二郎,八成是出事了嗚嗚嗚……
可憐我的二郎,長這麼大,連媳婦兒都沒娶上啊……嗚嗚嗚……”
孫氏哭得一點都不好看,鼻涕眼淚糊了一臉,人也彷彿隨着哭喊,榨乾了最後一絲力氣,脊樑骨徹底支撐不住了。
她渾身癱軟地滑坐在地上,張着嘴、閉着眼、拍着大腿,嚎啕大哭起來。
然而看着這樣的孫氏,夏有貴的火氣,卻彷彿被潑上了一桶冰塊,一下子就被澆滅了。
唉,他又何嘗不惦記二郎呢?
只是,在二郎吃苦受罪,和自己冒險受累之間選一個,那他是無論如何也會保全自己的。
二郎還年輕,身子骨精壯,吃點苦不怕什麼。
自己都這一把年紀了,再去受那份罪,回不回得來都是兩說。即便能回來,怕是也得落下一身病。
到時候,二房的日子,又指望誰去?
夏有貴迅速說服了自己內心深處隱隱約約的不安,等孫氏哭聲小些了,方纔壓低了聲音呵斥道:
“行了行了,多大點事,也值當你哭成這樣!你麻溜地先弄飯,咱們先把肚子墊墊。晚上我就去找老陸喝兩盅去。問問他到底咋回事。
你也別忙着嚇唬自己。沒準兒是二郎身上沒有銀錢,不方便捎信回來呢!”
孫氏一想也是。
二郎走的時候,她光顧着傷心來着,壓根沒想起來給二郎帶上銀錢、預備鋪蓋。
好像還是四房的稻花,給收拾了個包袱皮。
不過,稻花那丫頭,平日裡也不是個聰明的。小孩子家家的,恐怕一時也想不到該給二郎帶上些銀錢。再者說,就算她想到了,她手上也沒錢啊!
唉!四房兩口子也是的,怎麼平日裡都不捨得給孩子身上留些應急的銅錢呢?
孫氏哀嘆了兩聲,暗暗埋怨了夏有田和姜氏幾句,從地上站起來,撲落兩下身上的灰,胡亂地提起袖子抹了把臉,就去做飯了。
狠狠地哭了一場,她自己的肚子也有些餓了。
至於桃花,早在兩口子剛剛吵起來的時候,就帶着杏花和梅花兩個妹子,躲出去了。
二房兩口子吵架,那就是家常便飯。剛開始,孩子們都很害怕,甚至嚇得哇哇大哭。二郎和桃花,還會跑去喊夏老爺子和周氏過來勸架。
後來麼,慢慢就習以爲常了。
倘若他們連着好幾天不吵,孩子們有時候還覺得挺不習慣呢。
其實,孫氏剛嫁過來的時候,整個人沒有現在這麼幹巴瘦,跟夏有貴兩口子,也曾經蜜裡調油過幾年。
只是這樣的好日子,卻在一次又一次地吵嘴幹架之中,消磨殆盡了。
夏有貴嫌棄孫氏不如嫂子和弟妹們性情溫柔,孃家也不給力,一點光都借不上;孫氏嫌棄老兩口兒偏心大房,卻總是忽略夏有貴這個二兒子。
兩口子彼此看不上眼,爲了這些破事,說着說着,就能吵吵起來,都不知道有多少回了。
如果只是吵架還算了,有時候鬧得厲害了,他們還會動手。
動起手來,自然是孫氏吃虧。
但當着老兩口兒,夏有貴倒也不敢太囂張。除非是孫氏明擺着理虧,不然夏老爺子和周氏都會爲孫氏撐腰。
只是,老兩口自認爲一碗水端得平,孫氏卻不這樣想。
她總覺得,大郎雖然是長子嫡孫,二郎也是二房頭一個小郎呀!怎麼大郎就能那麼受寵,二郎就處處不如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