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戰,與其說是勝利,不如說是反敗爲勝。新羅國內有幾道險關隘口,而這次埋伏。山峰兩邊是一條並不寬的石鑿的小路,小路非常地陡峭,兩旁有繩索圍着路。山峰頂上有一片比較平坦的路面,路的兩邊一邊是崖壁,一邊是深谷,非常地險要。
新羅士卒上到山頂之後,便朝着對面的山路一直下到山底。山底是一片深谷河澗,一條小河從旁邊湍地急流過。道路兩旁有幾道縱深的河谷。於是,新羅人將剩下的最後一支部隊分成兩支,隱藏在相距不遠的兩條山谷裡,靜靜地等待着晉軍追擊的騎兵到來。
而在山頂之上,新羅人也已經做好的準備。兩百多名士卒隱藏在山頂的崖壁旁或是山頂的背後的小路上,並在山頂之處準備了大堆堆的巨石和樹幹,以在此給晉軍騎兵一個致命的打擊。在黃昏午後時分,一隊追擊起來的晉軍騎兵排着一路長隊不慌不忙地出現在這裡。他們在一名將領的帶領下,慢慢地進到了河谷旁。
這時,晉軍騎兵突然地停住了行進,朝着河谷四周察看了許久,然後,派出三名騎兵探着路朝前走。等三名騎兵一直走到山邊的路口處,其他騎兵也開始快速地跟了過去。
就在這時候,一聲牛角號突然吹響,隨即巨石和樹幹便從山頂順着陡坡朝下面落下。當即就見走在最前面的人和馬被砸倒在地或是落入路邊的河谷。見此情景,晉軍倉惶後退,趕忙逃命。可是,山頂上的新羅士卒一邊朝着他們追趕着,一邊朝着他們繼續丟着巨石和樹幹。
在山上新羅士卒的猛攻之下,死傷過半的晉軍騎兵終於撤到了山谷之外。
這是所有追擊兒倆的晉軍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就好像自己明明鑽木取火就要成功,卻被旁邊的人一泡尿澆滅一樣,現在整個三韓之地全部被攻陷,竟然在一路勝利之下被扇了一巴掌,這樣誰能心平氣和的接收?
“這是最後一處關隘,整個新羅都已經盡歸我大晉。我就不相信這裡的新羅士卒有多少人,肯定不超過一千。”李山正好在這路追擊騎兵的隊伍當中,只不過太帶領的是大部隊,而不是剛剛進入山谷的小隊。
本來來一番常規清繳,就可以回去覆命了,卻沒想到踢到了鐵板,這怎麼能夠忍受?其實李山心中知道,這一點新羅的漏網之魚,就算是不搭理,頂多以後就是一個落草爲寇的匪盜,指望他們能把新羅復國是不可能的,可燕王很討厭匪盜,連帶着他也不喜歡這些人,一定要斬草除根。
剛剛李山謹慎的派出一隊騎兵進入山谷,但是從山谷兩旁落下的巨石樹幹來看,裡面的伏兵應該不多,有沒有一千人都是問題。在山谷面前駐足片刻,李山便作出決定,騎兵下馬步戰,從山谷另一側摸上去。
“將軍,殿下說了,其並不能進入山谷作戰,等待步卒過來吧。”李山這道命令剛出,就迎來了反對之聲,反對的人李山很熟,也是原來燕王府的護衛,和他同時被招入燕王府當中,這批人的感情非同一般,見到是熟人,李山就要上頭的腦袋冷靜下來。
司馬季可以用騎兵突襲城池,並不代表他也這麼讓騎兵下馬進攻山谷,這不是一回事。如果衝動之下導致晉軍的騎兵損失過大,到時候吃不了兜着的人是他。
不在上頭的李山忍下了這口氣,而是佈下探馬打探周圍的動靜,在晉軍步卒趕來之前,別讓山谷當中的新羅軍跑了,這纔是正事。
一天之後,這處不能算是特別大的山谷前方,雲集了超過五千晉軍步卒,當這些步卒小心翼翼的進入山谷之後,前一天的襲擊並沒有再次發生,顯然李山的判斷沒有錯,裡面的新羅軍的士卒並不多,已經算是整個新羅最後一點種子了。
這點種子最終要被掐掉,新羅人顯然不準備束手就擒,在最後一片屬於新羅人的山谷當中殊死抵抗,新羅人熟悉地形,但晉軍裝備優良,在山谷當中的密林深處,開始捉迷藏,死人不多但耗時不少,兩天之後纔算是結束戰鬥。
“李山已經回報,剿滅了最後一股新羅軍,斬首八百人。”司馬季一目十行的看着帶回來的軍報,這時候算是鬆了一口氣,最近他一直都在搜捕新羅貴族的漏網之魚,倒是沒有過多關注剿滅新羅殘黨的事情,因爲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三韓之地現在已經盡歸大晉之手,肯定要新設立郡縣,和南征之後滅掉林邑收攏舊地一樣,和滅掉高句麗則是完全不同的。三韓之地設立新郡縣是必然的,雖然現在洛陽的聖旨還沒有下達,內地的人口還沒有遷徙過來,但司馬季知道早晚的事情,賈南風這個女人其實還算是說話算話。
“相信朝堂已經開始討論設立郡縣的名字了,東夷校尉覺得叫什麼名字好?要不叫三韓郡!”司馬季實在是胸無點墨,對這種事情一竅不通,只能請教同樣水平不高的東夷校尉何龍。
可何龍一開口就讓司馬季明白,他這個東夷校尉確實水平不高,沉默了很長時間,最終慢吞吞的說道,“以三韓舊地的名字設立新郡似乎不妥,確實可以使用前漢時期的名字,這種舊命朝臣也大多知道,不如就叫做臨屯郡如何?”
本來何龍前面說的司馬季也覺得有道理,但是後面這些話一聽,原來也就是從漢朝的漢四郡當中拎出來一個名字,水平也沒高到哪裡去。
“好吧,本王把這個建議寫到奏疏當中。”司馬季也沒有更好的設想,既然漢朝都這麼叫了,現在把三韓之地重新冠名也沒什麼,於是便準備寫奏疏,爲自己的豐功偉績歌功頌德一番,現在朝鮮半島的事情已經完成了大半,並不是全部,還有一個部落也很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