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舉

“原來如此!”李貴笑道:“要是這樣說的話,死物也有死物的用處啊。”

“正是。”夏希平神色平淡,點頭道:“玉璽關乎人心,但又無關乎人心。”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有很強的力量,玉璽會收攏更多的人心,如果我們的力量不夠,玉璽則毫無用處。”

“對嘍。”夏希平誇讚道:“你可真長進了。”

李貴苦笑攤手,說道:“和你怎麼比?”

夏希平微笑起來,他和李貴都是從新平堡的學堂畢業,從十歲出頭的少年在張瀚創辦學堂時就進去了,開始時是以爲進去學算術經商,將來從小夥計幹起,如果能在和記商行幹到大夥計或掌櫃,感覺人心的目標就圓滿了。

很多孩童的父母就都是這樣想的,當初張世雄,馬武,還有李貴吳齊,當然還有李平之,夏希平,都是懷着這樣的夢想進入了新平堡的各個學堂之中。

三年左右的學習時間已經夠久了,如果不是從小學時慢騰騰的教起,而是在幾年時間內教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有用的知識,學習刻苦一些的孩子足夠學到安身立命的本事了。

現在的學堂學制改爲了五年,還有各種專門的學校,醫學,兵學,算學,將來可以分爲若干個專門學校,爲和記的專精化的管理體系儲備更多的人才。

夏希平和李貴等人都是最早期的學員,他們的忠誠和能力,學習的精神都遠比普通的青年人要強的多,在和記效力的這三四年的時間,很多人從一個學徒到位至高位,時間很快,這原本就是一個效率極高的團體。

此時高臺上的張瀚已經把玉璽高高舉起了。

這是一塊制誥之寶,肯定是大明皇帝遺失在草原上的天子之寶,始作俑者肯定是大明英宗皇帝,這個頗具傳奇性的皇帝,少年即位年少無知,信用王振擅自親征,幾十萬大軍葬送,自己也被俘虜,以皇帝的身份被俘,然後還沒有被殺和虐待,同時自己身後的帝國還安然無事,並且在幾年後又將他迎了回去。

原本有戒懼心理很強的弟弟,英宗皇帝已經不指望能奪回帝位,如果代宗對他的親哥哥好一點,不至於叫英宗能飯也吃不飽,恐怕英宗復位之後,對自己的親弟弟也會有一點憐憫和寬容了。

這塊玉璽應該就是英宗陷於草原時遺失的,然後被蒙古人發現,當寶貝一樣供奉起來,接着又是皇太極迎得這塊玉璽,並且有了稱帝的本錢和資格,在得到玉璽後不久,皇太極把天聰年號改爲崇德,並且改金爲清,名正言順的成了大清皇帝。

張瀚盯着手中的這塊玉璽,色澤並不怎麼好看了,在草原的土地裡埋了最少百年,玉色已經暗沉,原本肯定是好料子,給皇帝制寶璽的料子怎麼可能會差,但經過歲月風霜的消磨,光滑的玉璽已經是毛邊多刺的暗黃色的石頭而已。

他把手掌翻了一下,看到正面的“制誥之寶”字樣,不覺微微一笑。

在高臺之下,無數人屏息看着眼前的這一切,看着張瀚翻轉玉璽的動作。

張瀚沒有說一個字,並沒有宣佈這是傳國玉璽,對“傳國”這兩個字,似乎在很多人心裡有着特殊的魔力,張瀚不願騙人,當然更不會蠢到宣佈這就是一塊普通的天子制誥之寶而已。確實很貴重,制誥之寶的等級還在皇帝之寶之上,天子六寶,各有專門用途,但不管制誥之寶怎麼重要,和傳國玉璽是沒有任何關聯的。

張瀚只是做了一個極爲簡單的動作,他把玉璽給舉了起來。

就象是一鍋沸油之中被淋了一勺子水,整個油鍋都炸響了!

人們轟動了,所有人臉上都是興奮之極的表情,一些二十左右的青年將士甚至在原地跳了起來!

傳國玉璽落入和記還有張瀚之手,這其中重要的意義就不必多說了,在場的人哪怕是不願讀書寫字的陝北過來的新兵,也都在眼中流露出掩不住的興奮之意。

人們歡呼,也有人在大聲議論,交頭結耳,有些話畢竟還是不好明說的,但所有人都知道這玉璽包含的意義。

當然更多的人還是冷靜的,和記現在大勝之餘確實士氣高昂,但也遠沒有到因爲一塊玉璽就能宣佈向大明用兵的地步。

狂熱的情緒是一時的,要把這種情緒堅定下來,逐漸發展成一種信念,再營造出一種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很多軍官不停的看向高臺,看到張瀚將玉璽收起來之後並沒有特別的表示時,一個炮兵軍官鬆了口氣,由衷的道:“大人就是大人,真的是令人折服。”

另一個軍官道:“得意而不忘形,這一份自制的本事,常人就不能及也。”

“但總會有那麼一天的。”一個龍騎兵軍官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理,現在的和記蒸蒸日上,大家已經堅信不疑,遲早會有和大明動手的一天了。

待玉璽收起後,張瀚再次面對跪伏的林丹汗,沉聲道:“該犯已經知罪,先行拿下,然後再行發落!”

在這樣的場合是不必要宣稱林丹汗的罪行的,太長,沒有必要。在此前的討伐檄文上張瀚已經把林丹汗的罪過好好的數落過一通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最後一步,拿下這個已經被俘虜,並且宣佈知罪的犯人,把這一件事做一個完美的句號。

林丹汗自己會明白,在場的貴族們也會明白,和記不會殺掉這個人,和此前的那些大汗臺吉們一樣,青城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城池小而堅固,沒有多少蒙古人住在裡頭,大量的軍司人員和駐軍在,林丹汗會得到一個不錯的宅邸,可能是某個小型的寺廟改制的,有院落,天井,樓房,還有小花園,或許還有個小池塘,要看蒙古人需不需要,但不會有馬廄了,這個曾經的大汗會被軟禁在宅邸裡頭,除非和記有事要叫他出面,否則的話一直到林丹汗死後人們纔會再次聽到他的消息,在此之前,會有很多人都一樣,火落赤,額麟臣,包括炒花在內,這些故往的風雲人物都是一樣的下場,在和記征服的過程中他們一一落網,最後如被養在籠中的鳥兒一樣,偶爾有一兩聲叫喚,也就僅此而已了。

林丹汗被押下去,更多的俘虜如羊羣般的被引導向那些俘虜的營區去了。

如果是萬曆皇帝的午門獻俘禮,會有官員請旨曰:人犯合該押往市曹行刑,請旨。

然後萬曆皇帝曰:拿去。

左右官員一併重複,一直到三百六十名大漢將軍一起高呼拿去。

其聲震天動地,午門一帶的過萬官吏將士都會聽的相當真切。

京城居民,也都聽的相當清楚。

午門獻捷是大禮,有明一代多次在午門獻俘,但只有萬曆皇帝四次親臨午門主持獻俘禮。

當然都是在萬曆中期之前,中期之後萬曆皇帝連外朝門都很少出去,更不要說到午門接見大量的官兵將士了。

在皇帝宣佈拿去之後,大量的俘虜被引導到東市,被揮刀斬首。最轟動的一次就是壬辰倭亂之時,獻俘的明軍在午門集結,皇帝下令將六十一名俘虜拿到市曹開刀問斬,算是對平定倭亂的一個完美結局。

這一次的受降臺獻俘禮,註定也將成爲一個相當偉大的歷史事件。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此後不到數年內,圖畫和文字記錄就相當的多了,十分詳細,配上圖畫的文字生動詳實,令人神往和激動,文宣司的工作相當的紮實,他們發覺最好的形式就是大量的圖畫配少量的文字,文字要精準,不一定要複雜,有時候簡單反而更有力量。

因爲最有力量的是事實,所有人都知道和記拿下了蒙古,不管受降臺的細節是怎樣的,人們都會願意相信類似的宣傳,所有人都知道林丹汗被活捉了,跪在受降臺下,別的細節都無所謂了,人們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哪怕是相當奇幻的說法也是深信不疑。

“文瀾有何想法?”孫敬亭站到張瀚身邊,和張瀚一起笑看林丹汗一行被押走看管起來。

“往下去你要辛苦了。”張瀚不動聲色的道:“把林丹汗一家子關到青城去,還有重要的俘虜分別送往預計的地點關押起來。安排他們進入狀態,開始在各地做工,同時清點察部的財貨,點算之後交財稅司老田,牧羣按比例我們取走,很快就要過冬,他們少了不少壯丁,乾草束和豆料幫他們多備一些。有一些家無男丁的家庭,軍司不僅要提供物資援助,也要給人力援助。務必不要凍餓死人,牧羣也不要折耗太過,要很快恢復正常的放牧生產。從明春開始慢慢遷移察哈爾人至各處,將察哈爾地方分郡,也可以考慮分縣,一郡三縣到四縣,我們有很多事務性的人才,完全可以夠安置和進行精細管理了。要緊的是通信,地方太大,所以舊中都的修復要抓緊進行了,從南北到東西,舊中都的位置都很恰當,每一處都可以很快把信息傳遞到中樞,最遠的卻圖南城也可以很快傳來消息。冬天大雪封路是極端情況,在正常情形下,我希望最遠處傳消息的速度不超過十天,軍令司驛傳局要把這事給做好,驛站和維修點是不是可以重疊,如果有必要,三十里或五十里一個站,一定要做到。修路的事不能耽擱,財稅和軍工司做個預案出來,你來抓。”

第五十九章 鐵場第六百九十六 套索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輜兵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四百零二章 誅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蕭牆第四百九十五章 祝禱第四百三十九章 刮目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牧羣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開口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考慮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犧牲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處置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六百二十七章 鼓動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配合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爾沁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六百二十三章 調任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老狗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放棄第一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甘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桂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一千零三章 押送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八十六章 驕狂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敗報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五十三章 指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響箭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王師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套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六百六十四章 剃頭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百九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三 法度第六百章 營地第二百零二章 新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地利第六百七十一章 猛獸第八百三十七章 盛讚第八百章 爭位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波瀾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四百零三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七十章 直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荒卷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見第八百六十六章 東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八百三十一章 痛罵第九百六十三章 震邊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九百六十七章 清流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七百五十八章 排隊
第五十九章 鐵場第六百九十六 套索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輜兵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四百零二章 誅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蕭牆第四百九十五章 祝禱第四百三十九章 刮目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牧羣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開口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考慮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犧牲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處置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六百二十七章 鼓動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配合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爾沁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六百二十三章 調任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老狗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放棄第一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甘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桂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一千零三章 押送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八十六章 驕狂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敗報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五十三章 指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響箭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王師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逆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套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六百六十四章 剃頭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百九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三 法度第六百章 營地第二百零二章 新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地利第六百七十一章 猛獸第八百三十七章 盛讚第八百章 爭位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波瀾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六百六十三章 拉攏第四百零三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七十章 直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荒卷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見第八百六十六章 東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八百三十一章 痛罵第九百六十三章 震邊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九百六十七章 清流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七百五十八章 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