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王師

可能有一些中等商人會組團北上,但有這種決心和組織能力的不會太多。

張家口的中等商人確實有不少組團北上的,也賺了不少,但他們是有獨天得厚的地理條件,而且張家口開展馬市貿易已經近百年了,經驗也相當的豐富,晉商也容易抱團,比其它地域的商人團結的多。

永平的商人都是些大商人,最少都能湊起幾萬貨物的那種。

這幾年來得益於和記商行的轉口貿易,也就是把貨送到永平,永平的人再送出關外,再把關外的貨運過來,他們在這種貿易模式下賺了不少錢,這一次也不算太冒險,他們與和記打交道多年,安全上沒有問題,和記給他們充足的保障,他們這一次帶的貨物不多,都是昂貴的金銀飾物和絲、絹爲主,還有一些精緻的文具用品,包括端硯和宣紙一類。

這些貨物佔地方不多,也不重,方便出行,價格上來說可以小賺一筆。

最要緊的是他們想去買賣城,實地看一下那邊的貿易,然後組團販賣俄羅斯人需要的貨物。

這其實很對路子,歷史上的中俄貿易城市在更東北端的恰克圖,在勒拿河下游的河邊,對俄羅斯人來說運輸很方便,對中國商人也沒有太多困難,買賣城只是恰克圖的一個分支的補充。

現在買賣城成了主流貿易城市,俄羅斯人往東北方向的探尋和擴張被限制了,他們只能把精力用在和中國人的貿易上,更前進的動力減弱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和記也在漠北探索和設立定居點了,限制了俄羅斯人更進一步的前行。

更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人爲了貿易,把傑日涅夫這樣的寶貝給了和記。

現在傑日涅夫人都在臺灣了,誰還能造出大船並且從河口出海,再從黑龍江口上陸,發現新的大片的土地?

從陸地一直往東走,還有好幾千裡,都是崇山峻嶺和北極圈的極寒天氣,加上密林和林中野人,想順利的推到黑龍江口的外東北區域,再過幾十年也不要想。

俄羅斯人的擴張之路算是被張瀚給終結了,只是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現在俄羅斯人陶醉着從和記弄來的大量貨物,還有貨物帶來的利潤,現在他們對貿易更上心了,也從各處蒐羅來更多的貨物。

俄羅斯人的毛皮更好,人蔘更大,還有相當多的各種貨物,也包括他們歐洲本土部份的出產也一樣運過來貿易。

財稅司和外貿司估計兩三年內貿易額會過千萬,這可絕不誇張。

當然俄羅斯人買的更多,中國這邊的貨物有多少他們就要多少,貨物不夠就拿銀盧布來買,或是黃金和珠寶也行,中國人的貨物運到歐洲部份迅速出脫,利潤大的驚人,俄羅斯人可不是蠢貨。

永平府的商人們打的主意是不錯,他們路遠,出關不容易,買貨南下有和記的馬車,到了大同也有和記馬車往永平,貨運方便價格也不貴,大宗的貨物都被和記和張家口的大商人把持着,比如瓷器,茶,布,這些貨物需要的資金大,而且收貨渠道不廣的話也收不到太多的貨物,不如販賣一些和記這邊不是太用心的貨物過來,可能還會有較好的收入。

可惜事與願違,俄羅斯人對絲和絹等貨物很感興趣,但數量不足,很快就拋光了。

金銀首飾和一些精巧的手工製品,俄羅斯人的興趣不大,很久才賣掉一小部份。

這些商人在買賣城也耽擱不起,他們要根據買賣城的情況迅帶調整策略,湊齊資金大量收購絲綢和絹布,還有一些中國的奢侈品,他們打算主攻這個方向的貿易,張家口和和記都在這方面投入不是很大,算是他們找到的唯一縫隙和機會。

從買賣城回來,身邊帶着過萬兩的貨物,這些永平商人的心情當然不是很好,就算看到眼前這樣宏大的場面,仍然哀聲嘆氣起來。

“張大人回來了,我們要不然去找和記的官方試試看?”

“也有道理。”

“聽說和記的人對商人相當的關照,爲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前來,不會叫我們賠本回去的。”

“這,行商向來有風險,沒聽說官府替商人能做到這樣地步的,咱們這樣想,怕是不太好吧?”

“這有什麼,試試又不要錢!”

“在下曾於京師見過劉吉掌櫃,他就說了,去草原貿易有麻煩找和記的工商司,或是外貿司都行。”

“我看去工商司吧,咱們這事好象是工商司管。”

“可以,試試看吧,離過年不到半個月,要是現在能起身,還能趕的上在年前到家。”

“也就是有和記的馬車了,要不然年前到家你也是發夢。”

“嘿嘿,要不是有和記馬車,咱們也不會過來不是?”

“這倒是。”

一羣永平府的商人定下心來,開始認真打量起張瀚的儀衛。

一千多人的隊伍加上迎接上去的千多人,兩千多騎兵在北方慢慢向青城北門行進。

大量的旗幟下是耀眼的寒光,成羣結隊的騎兵從不高的山坡上緩慢的涌落下來,厚實的騎陣中一個個鋼鐵包裹的鐵人與戰馬融成一片,在如林般的矛尖下和刺刀的寒光中,一面面旗幟被北風吹的獵獵作響。

所有人都津津有味的看着眼前的情形,並且深爲震動。

這種幾千騎兵移動的場面永平府的人不陌生,遼事緊張的時候朝廷幾乎片刻不停的往遼鎮調動兵馬,從西南的四川到東南的浙江,再到西北的榆林甘肅,朝廷把每一處值得調動的兵馬都往遼東調,那陣子永平府的人天天都能看到過路的兵馬。

四川的白桿兵,扛着長長的直指天際的長槍慢騰騰的走過,揚起漫天的煙塵。

浙兵的車隊和火器,那些精幹的看着矮小的浙江人,卻能迸發出遼鎮北方將士沒有的勇氣和戰鬥力。

還有宣府和大同將領率領的騎兵,也有榆林過來的秦兵,薊鎮兵和山西鎮兵,大量的軍隊一起從永平往山海關,每天都在過兵,騎兵,步兵,車兵,炮兵,輔兵,民夫,這些年朝廷最少調了超過二十萬人的軍隊和民夫出關去了。

結果就是換了幾十萬乞丐一樣的流民從山海關跑了出來,他們的臉上滿是劫後餘生的慶幸和驚惶夾雜的神色,他們既慶幸逃脫出來,得了性命,也心疼那些死在戰爭和逃難途中的親人,而談起明軍時,多半的詞彙就是慘敗,屍橫遍野,大軍潰敗,或是總兵戰歿等詞。

這麼多年下來,永平府的人都是習慣了,大明王師什麼時候能打個漂亮的勝仗?

時間久了,幾乎沒有人做這樣的念想了,但眼前的騎兵似乎是把他們記憶中強行關閉的某個閥門又打開了。

強盛,文明,威武,殺氣滿盈的同時又充滿着美感。

有人見過蒙古騎兵極盛時的模樣,二十年前的蒙古人動輒就有十幾二十萬侵略到長城沿線,在永平府生活的人看到過並不稀奇。

也有人看過女真人的兵鋒,見過那些穿着明亮鎧甲或是穿着袖衣,光着腦袋在腦後拖着可笑小辮的野蠻人,他們的眼是冰冷的眸子,他們毫無人性,他們只是完全的殺戮機器。

可能強大的軍隊需要這樣的冷血戰士,但當熱情如火,軍容盛壯如山,而對民衆又相當友好,眸子中滿是平和笑意的軍人策馬過來時,並沒有人懷疑眼前這支強大軍隊的戰鬥力。

所有的過往一切的戰績都說明一切,商團軍人相當的強大,他們的戰績驕人,擁有明軍沒有的戰功和想擁有的一切。

“真是王者之師。”最早說話的永平商人由衷的感慨了一句,並不畏懼身邊的夥伴們是怎麼想的。

所有人都輕輕點頭,大家的想法完全一致,而且並不覺得怎麼犯忌諱。

在永平商人看來,和記的存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現實,現在皇帝的冷處理就相當恰當。

等和記的實力膨脹到大明繞不過去的時候,可能冊封張瀚爲順義王,將和記在內地的基業適當的遷出,只留下一些貿易口岸,既不威脅大明內地的安全,又能在邊牆之外崛起一個相當強勢的漢人勢力,這就是雙方雙贏的方案。

大明在草原上並沒有治理權,從來沒有過,最多是冊封,既然能冊封蒙古人,就不能冊封一個漢人?

對政治來說,商人的想法永遠是天真和幼稚的,在這方面他們總是有些想當然,把政治也當成是利益交換。

當然政治肯定有利益交換,但有些原則性的東西是拿不出相等的利益來交換的。

對天啓皇帝來說,在草原上出現一個比蒙古人還強大的漢人王朝,這是何等的噩夢?要真的有這樣的事,威脅指數絕對是在女真人之上,畢竟自從遼金之後已經又是漢人主導的近三百年的時光,強大的漢人王朝一直壓着女真人在打,儘管王師屢敗,但女真還是被限制在遼東一地不得寸進,很難叫人相信女真人能得天下,畢竟這個強勢的異族只有六萬丁口,戰士只有不到三萬人,這個數字用來得一城一地的勝利還是很可能的,從薩爾滸之後的歷次戰事中女真人也證明了自己強悍的戰鬥力,但也就是如此了。

可以說張瀚與他的和記真的發展到了可以立國的地步,在大明君主和羣臣士大夫眼中的威脅指數絕對會超過女真幾十倍以上,還指望大明朝廷冊封?

張瀚稱王那天,就是和大明決裂之時。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迷情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千六百章 城上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送匾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激勵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伏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七百七十一章 沙患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百零六章 回家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八百二十九章 立九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遠慮第一千九十三章 多心第十八章 殺人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火炮第八十八章 農學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串聯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四百二十章 評價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縱帆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九百九十八章 對飲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六百二十八章 巡按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婚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三寨第八百六十四章 調任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四百二十五章 列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三百零六章 背鍋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命第八百九十三章 定律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等第七十八章 點化第二百七十七章 忍耐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九百一十三章 挖坑第七百九十九章 閣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銀蛇第六百二十七章 鼓動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吉兆第五百二十六章 印象第三百五十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鐵山第五百三十九章 狐疑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七百四十三章 徵用第四十八章 加徵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財務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二百零五章 忙碌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二十間 蒲州張氏第八百四十八章 副署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迷情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千六百章 城上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送匾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激勵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公審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伏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七百七十一章 沙患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百零六章 回家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八百二十九章 立九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遠慮第一千九十三章 多心第十八章 殺人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火炮第八十八章 農學第五百六十一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串聯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四百二十章 評價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縱帆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九百九十八章 對飲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六百二十八章 巡按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婚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覺悟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三寨第八百六十四章 調任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四百二十五章 列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三百零六章 背鍋第四百七十五章 突騎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命第八百九十三章 定律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等第七十八章 點化第二百七十七章 忍耐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九百一十三章 挖坑第七百九十九章 閣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銀蛇第六百二十七章 鼓動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吉兆第五百二十六章 印象第三百五十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鐵山第五百三十九章 狐疑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七百四十三章 徵用第四十八章 加徵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財務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二百零五章 忙碌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二十間 蒲州張氏第八百四十八章 副署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