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蕭牆

“既然有這一層關係,就見一見不妨。”趙立德終究有一些好奇,李鴻基誠然不同王二等人,不過張瀚如此重視,應當還有更深層的理由,那麼,不妨一見,當面談一談的好……

由一個軍情員去安排,趙立德在榆林城的軍情司情報點休息,同時看一看近期的情報。

果然榆林一切如常,從鎮將之下沒有什麼異常突出之事,只有半年之前,陸續有一些將領和他們的部下被挑爲選鋒,充實到大同和陽和乃至張家口一帶的軍中,被挑出來的多半感覺慶幸,因爲在榆林大家都無餉可關,艱苦度日,而被挑到宣大的,好歹都可以領到月餉,一年下來能攢下十兩八兩銀子,對這些普通的邊軍將士來說,不吝是天降甘霖啊。

到晚間時,消息傳來,吳把總在家裡請李鴻基飲酒,原因也很容易找,李鴻基往來州縣,替吳把總在老家多次遞信和送東西,承情日久,找個由頭喝兩杯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李鴻基被請,欣然答應,已經約定了天黑之前準到吳家。

有此消息,趙立德這一次換了一身衣袍,裝成在榆林和殺胡口來回貿易的小商人,只做了一些簡單的修飾就可以了。

吳把總家就住總兵衙門北邊的一個小巷子裡,把總說是七品官,但吳把總並無衛所軍職,不是軍戶世家,只是衆人推舉,將領任命,根本沒有官照世職,所以根基淺薄,收入也相當的低,住在這樣的陋巷之中理所當然。

巷子口污水橫流,一羣剛出來的蒼蠅亂飛,一顆歪脖子柳樹的枝條已經抽出綠芽……趙立德前行,身後是兩個伴當跟着,他是藉口在邊關被吳把總幫了個小忙,所以上門來道謝,借這個機會,趁機近距離觀察一下李鴻基,看看張大人的矚目注意,是不是當真值得。

吳家只是一幢小院,正房三間邊廂兩間,還有一間門房,屋宇甚窄。不過在榆林城中已經算不錯的宅子了,很多貧民百姓,不過陋屋草房兩三間,無有院落,羣聚而居,幾百戶共用一口井,遇到火災就相當危險。

而且此時是春季,每天都有大風颳來大量的風沙,城中屋頂牆壁樹木之上,無處不是淺黃色的沙塵。

趙立德久在寬甸居住,滿眼俱是青山綠水,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也稍感不適,不禁是想,這樣的地方,如果不是戰略要地而充滿軍士,這些行伍之人時間日久安定下來,恐怕也真的沒有多少人願意居住於此吧。

李鴻基卻是比趙立德先到,吳家門外有一塊拴馬石,武人交結往來的肯定都是武夫,騎馬前來並不足怪。

李鴻基長身而立,行止大方,拴馬之後卻是有些一瘸一拐的樣子,吳把總早迎了出來,一見之後就道:“鴻基老弟這是怎麼了,午間見你行止如常,晚間就成了這般模樣?”

“這一次流年不利。”李鴻基朗聲而笑,說道:“走在半道上摔了一下,跌的不輕。”

“可曾看過醫生?”

“在和記醫館瞧過了,說是骨裂,不要綁石膏固定,但要小心一些就是。”

“看你行止如常,還真瞧不出來。”

“在下城中舊識故交很多。”李鴻基含笑道:“區區小傷,何足掛齒。露出痕跡來,大家都得多替在下操心擔憂,何苦來,所以忍一忍,無有大礙。”

趙立德聽得這話,轉頭就走。

一個軍情員問道:“怎地,不看了?”

“沒必要看了,這人我已經明白了。”趙立德微微一笑,心中已經完全瞭然。

一個人多有人緣,多任俠大方,多得人望,或是有多大的弓馬本事,這還都不算太可怕。可怕的是性格無比堅韌,遇事不挫,能忍受苦痛折磨。

這樣的人,一旦立志,則必定百轉不回,雖死不悔。

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人,一條潛龍,怪不得張瀚專門派了一個情報小組盯着……確實是完全值得的行爲。

至於先殺李鴻基,趙立德也是覺得沒有必要。再怎麼樣,潛龍畢竟只是潛龍,未遇風雨不得大勢,就只能爲區區一驛卒。

將來天下大變之時,李鴻基是有機會趁時而起,還是突然暴斃,甚至有別的處理辦法,這都是張瀚心念之間的事,任何一個念頭轉過來,李鴻基都無力抵抗,完全只能被動接受。

所以張瀚之勢已經大成,對李鴻基這樣的草莽中的蛟龍也就是關注一眼,並沒有太多的提防和限制,否則以現在的和記之力,對付李鴻基這樣的普通驛卒,不過是舉手翻掌之力耳。

“明早回新平堡,向大人覆命。”趙立德吩咐一聲,叫人準備好馬匹,他要趕回新平堡覆命。現在各處平靜,暴風眼還是在新平堡,朝廷絕對不會輕易放棄謀張瀚性命,只是這時機尚且難說,其實張瀚現在養望已成,沒有必要一定要留在堡內了,但張瀚遲疑不去,趙立德懷疑其中另有情弊……不過張瀚佈局,對軍政大計還是相對公開,會解釋原故,在軍情這一塊,向來是吩咐下來令所有人照辦,不得懷疑,也不得拖延,更無比反對。

而事後檢點覆盤,則發覺張瀚的佈置無不精到,甚至妙至毫釐,有時候都感覺張瀚是眼看着事態的發展,完全算出敵人的下一步的舉措,甚至天下大勢演變,張瀚都能提前之悉……

這一點來說,完全令趙立德從骨子裡敬畏歎服,對楊秋或是別的同僚,趙立德自忖智計不弱,心智城府手腕樣樣不在人下,只有對張瀚,這個特務頭子生不起比較的心思,倒不是張瀚身居高位,甚至是帝王,接觸的時間久了也沒有那麼多神秘感,所謂天命,不過是哄騙鄉間愚夫愚婦,真正的身處高位的聰明人絕不會在意什麼天命可畏。而叫趙立德真心畏懼的,就是張瀚這種算無遺策的全能全知,似乎什麼陰謀詭計都如積雪遇大日,瞬間就會消彌無蹤,根本就無能爲力。

張瀚堅持在新平堡,必定是有他的理由,但趙立德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他只隱隱感覺,天下大勢如果按現在這樣下去,除非朝廷下手決裂,否則的話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保持鎮定……

對和記來說,長時間的和平亦非壞事,不過如果一直平穩下去,始終尋找不到破局的那個契機,也並非是一件好事。

趙立德並沒有思索太久,對他來說,這種真正大戰略層面的事只是略作思索,在寬甸時他常與溫忠發和禿頭幾個討論,衆人都不得要領,對溫忠發等人來說,對這種問題的思索往往會化爲實際的層面,比如什麼時候允許寬甸方面出兵……對他們來說,對張瀚的信任和依賴是深入骨髓之內的,不管怎樣,只需要按張瀚的吩咐來行事就可以了,別的事完全不必要擔心,反正上頭自有安排。

……

趙立德從榆林返回新平堡的途中,王二等人舉事的消息就已經傳了過來。

王二等人嘯聚了千人,由王二親自鼓動,他素得人心,以豪勇之姿對衆人道:“今反是死,不反亦是死,不如起而造反,尚可一搏!”

當時陝北四處處於春荒之中,饑民遍地,百姓皮骨已盡,救死不贍,王二首舉義旗,衆者甚衆,而起義軍持刀械,以墨塗面,從白水縣至澄縣城牆之下,城中守備荒疏,完全沒有兵力駐守,倉促之間,縣令張鬥耀命衙差帶幫閒上城頭駐守,這般人可謂最遭人恨,災荒之年,官府逼迫賦稅甚苛,對百姓剝皮敲骨,而行事者就是這等人。

一見衙差,羣情更憤,王二趁機喝道:“誰敢入城殺縣令?”

衆人皆雲“我敢”,自此事可不止,千多人從四處登城,城頭守兵一晃而逃,根本不敢抵抗,義軍殺入城中,擒得知縣,當即斬下頭顱,傳首示衆。

這一下從者更多,王二開倉放糧,衆多饑民加入隊伍,王二率兵至白水河畔,攻打富戶寨子,四處徵糧和打造兵器,一時間已經嘯聚了數千人,聲勢浩大,遠非普通民變可比了。

消息在趙立德身後傳到榆林等鎮,百姓造反是頭等大事,立刻就有塘馬報向京師和三邊總督並宣大總督處,由於縣城被破,這等事根本無法隱瞞,若王二等人不破縣城,三邊總督還可以內部消化,設法將這股叛亂的農民征服或招安,而破了縣城,殺了知縣,事情則無可掩蓋,只能飛馬傳騎,向京師報告。

與此同時,三邊開始動員,在趙立德離開榆林鎮的第二天,就看到好幾股騎兵往榆林南邊去集結。

爲首的多是都司或守備,率兵行軍多以馬兵爲主,倉促之間,想動員步兵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諸將率馬軍先行,然後徐徐動員步兵,以王二等人的數量,官兵最少也得動員好幾千人,應該由某個遊擊將軍率馬步兵兩千人左右,纔會試圖往白水河畔去進剿。

這一切都和趙立德無關了,他點了把火,果然陝北就是一個大柴堆,火輕易的燒了起來。

按照安排,還有數十個點可以逐次點燃,但要看時間,看明軍的動向,看朝廷的動向……如果朝廷一意孤行,那可以陸續把火頭點燃,熊熊烈火一旦燒起來,三邊,宣大,都會焦頭爛額……

所以大明實不足懼,幾十年的天災加上人禍,北方已經陷入集體的困苦之中,和隆萬開海之後的江南湖廣閩浙不同,南方富裕而北方窮困,朝廷的財政又陷於困頓之中,對北方只有陝北等少數地方不徵遼餉,可是對天災無能爲力,對百姓的貧苦視若不見,沒有賑濟,連賦稅也照常徵收。同樣的賦稅,江南地方可以輕鬆繳納,而在北方卻是使百姓傾家蕩產。人都說大明薄稅,按中央的財政收入來說確實稅賦相當的低,連正常的朝廷運轉都相當的困難。而實際情形來說是大量的好處被士紳階層瓜分,沉重的負擔還在農民身上,天災之下,政治不修,王朝其實已經走入末世,在大規模的起義未起之前,人們還有種種錯覺,並沒有感覺到危機將至,只把眼光放在和記和東虜身上。到王二等人起義之後,所有人才赫然驚覺,大明的情形就是如孔子評價的一樣:季孫之憂,不在顓庾,而在蕭牆之內。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 論帥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不信第六百一十二章 測算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考慮第九十五 炸爐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岸邊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二百零六章 點醒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三十二章 操練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盛怒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緊迫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茫然第五百零七章 行險第八百八十一章 義子第四十章 馬車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矚目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順逆第六百零八章 開銷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變色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九百零六章 遊走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九百五十九章 磨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三百六十一章 兵器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八百零三章 書房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覆掌第九百零八章 故舊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六十七章 責打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六百七十八章 說服第一千零一章 探索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一千五十三 路線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功業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一章 震懾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血花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一千二十一章 忠烈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難第一千二百章 火彈第一千六十四章 配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舊居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甘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五百九十章 麒麟第三十一章 總兵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擊殺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聯想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 論帥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不信第六百一十二章 測算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考慮第九十五 炸爐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岸邊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二百零六章 點醒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三十二章 操練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盛怒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緊迫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茫然第五百零七章 行險第八百八十一章 義子第四十章 馬車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矚目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順逆第六百零八章 開銷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四百零四 退走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八百六十五章 福州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變色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九百零六章 遊走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九百五十九章 磨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三百六十一章 兵器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八百零三章 書房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覆掌第九百零八章 故舊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六十七章 責打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六百七十八章 說服第一千零一章 探索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一千五十三 路線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功業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一章 震懾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破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血花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一千二十一章 忠烈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難第一千二百章 火彈第一千六十四章 配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舊居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甘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五百九十章 麒麟第三十一章 總兵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擊殺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聯想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