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可汗

眼前的擁戴恰如其分,既確定了張瀚在草原上的統治名份,也不會過於觸怒大明,甚至大明那邊都不會接到奏報消息。

既然張瀚沒有建國稱王,邊境的官員就能繼續裝聾作啞。而大明朝廷既然在此前隱忍,在這件事後多半還會隱忍,甚至不會有官員奏報,而朝廷也可以假裝沒有這回事。

沒有比這更恰當的做法了,所有人都在很短時間內明白了這其中的妙處。

張瀚現在已經統治了大半個草原,當然是把衛拉特人排除在外的草原,也是舊有的概念中的草原區域。

只要打下林丹汗,獲得遼東到外東北地區的統治權,就等於是整個草原之主。

甚至張瀚的局面比當年的成吉思汗還好的多,也有不下於當初蒙古之主的軍事力量,還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和政治上的能力。

另外還有海外的實力,對很多人來說臺灣無足輕重並不要緊,但可以拿來當張瀚家大業大本錢雄厚的證明,足可震懾那些不知道大海是什麼的蒙古土豹子們。

從後世的烏里雅蘇臺地區,到河套地區,再到漠北瀚海地區,再到克魯倫河流域,到草原天路,張瀚所據有的地方已經有好幾十個大同府大小,治下的生民也已經過百萬之多,擁有這麼廣袤的土地和衆多的百姓,強悍的軍隊和高效率的政府,被尊爲草原之主,完全是實至名歸,沒有任何人會有任何的異議。

場面一時變得有些亂糟糟的,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會有眼前這一出。

包括張瀚身邊的護衛們也是一樣,他們在事前也沒有接到任何暗示或通知。

眼看一羣蒙古人走近前來,還有幾個黃教的大喇嘛們也從城中趕了出來,這顯然是事前勾搭好的。

“張大人擁有天一般的威儀,天一般廣袤的土地,天一般的胸懷,他理應成爲草原之汗。”一個大喇嘛充滿威嚴,高聲用蒙語宣佈道:“我等應該敬稱張大人爲天可汗,這是衆人公議,也是佛祖的啓示……來,拜天可汗!”

替草原上的貴族們上大汗尊號原本就是喇嘛們的特權,也是他們地位和金錢的來源。

對張瀚,他們當然不敢採用舊例,也完全沒有要收錢的打算。

甚至在開口上尊號時,也只是用公議和啓示這樣的話,完全沒有賜給尊號的活佛的威儀。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張瀚這個尊號是實至名歸,完全是自己爭取來的,不是任何人的封贈或施捨。

如果這個喇嘛膽敢擺出一封賜給尊號的姿態,張瀚絕對可以叫他見不到明早的太陽,並且會連累相當多的佛寺和喇嘛們。

在這種時候,張瀚只能擺出謙虛的姿態,他按着兩手,大聲道:“此事我不敢當。”

“大人不敢當,有誰敢當?”銀錠此時出現,橫刀在馬前,怒聲道:“天可汗就是草原之主,也是漢人與蒙人之主,尊貴之處超過了所有的蒙古漢,也比大明的王更尊貴!”

炒花振臂道:“天可汗萬歲!”

“天可汗萬歲!”

順義王緊接而上,矮胖的身體在半空跳起來。

更多的蒙古臺吉都跟上了,喇嘛們都俯首躬身,似乎要趴伏在地上。

接着順義王帶頭,所有的貴族臺吉都兩手按地,跪伏在地上。

按此時的說法,張瀚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草原之主,尊號在所有大汗之上,所有的臺吉之上,所以在此之前那種主客難分的尷尬局面已經被破解,張瀚就是草原之主,當之無愧的草原第一人。

在這種時候,沒有任何蒙古人敢站着,他們紛紛趴伏在地,嘴脣觸地,用最尊貴的禮節來表示對張瀚的臣服和尊重。

在這時所有的漢民也有些迷茫起來,他們不知道是按和記的規矩對張瀚行揖拜禮或軍禮,還是跟蒙古人學,也這麼跪下行禮?

還好孫敬亭等人都在,見狀都下馬拱手,大聲道:“我等拜見天可汗。”

所有的軍司人員也有樣學樣,一起道:“拜見天可汗。”

更多的吏民百姓和軍人們或是拱手,或是揖拜,都道:“拜見天可汗。”

更多的漢人和蒙古人一起揖拜起來,不一會城中的人都聽到了,知道張瀚被上尊號天可汗。

常進全正好在城中,忍不住揮舞袖袍,喜氣洋洋的道:“我就知道我這外甥遲早會走到這一步,你們看,富貴這就到手了。”

常進全又忍不住道:“當年,見到知縣也得自稱草民,跪下行禮。給人送銀子還擔心不收,我常家時刻有傾覆之憂。爲商者,在大明就是這樣的賤業,就算被人謀奪家產也不會有什麼人出頭幫手。現在好了,看誰還敢!”

滿街的人都看到常進全喜不自勝的模樣,不過並沒有人覺得不妥,張瀚是常進全的外甥,常家一門和張家已經綁在一起,張瀚走的越高,就代表常家的富貴越高,當然也更加安全。

不一會兒,府邸中傳來鞭炮響聲,接着整個青城到處是有人放炮的聲響。

很多跟隨張瀚多年的老人忍不住和常進全一樣歡呼起舞,人們都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城中很快喧鬧成片,小孩子們以爲過年了,跟着大人身後亂跑,在鞭炮聲中不停的叫喊着。

鞭炮聲中,後宅三個婦人抱着各自孩子坐在歇山頂的廊檐之下,靜靜看着遠方。

城門口張瀚再三謙辭,不過衆人都拼命勸張瀚接受尊號,不少人流淚苦勸,好象張瀚要是不接受的話他們寧願去死。

其中蒙古人的態度最爲堅決,炒花幾個幾乎要嚎啕大哭起來。

張瀚迫不得已,只得對衆人道:“諸君這般擁戴,我只能勉強爲之。”

在歡呼聲暫歇之時,張瀚又道:“天可汗之稱只是尊號,軍司上下,不得忘乎所以。對漢蒙百姓,我將如這個尊號一樣,一以視之,一視同仁。”

對自己人,張瀚是提醒,點撥,對蒙古人,則是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

這些人這般費力擁戴,在衆人面前表演,無非就是求的張瀚的這一句話。

當年諸夷擁戴唐太宗,難道真的是太宗獨具人格魅力?

無非是當時的盛唐實在太強大了,一節度使就足夠使一個幾十萬人的大部落滅族。當初李靖不過率輕騎入草原,盛極一時的突厥就走了下坡路,直接被大唐分裂,然後分化消滅。

到唐玄宗時,突厥幾乎就是歷史名詞了,取代其的又是另外的草原民族和異族,比如吐蕃,回鶻等。

在唐太宗時,大唐的國力太強,幾乎如懸空大日,光照萬里。

數千唐軍就能橫行西域和北庭,組織和訓練加上軍械和這些蠻夷有代差,武勇之風又深入人心,唐軍之強,不遜於強漢。

在這樣的國勢下,唐軍做出了前人難及的豐功偉業,乃至一個普通的使臣,借用外蕃名力就能以大唐的名義遠征印度。

在那個生機勃勃,光耀千古的時代,幾十個大部夷首會聚長安,替唐太宗上了天可汗的尊號,並且宣稱太宗皇帝對漢夷一視同仁,兼愛如一。

唐太宗本人當然也是這麼說的,好象所有的遠夷都是臣服在他的個人魅力之下,被他的帝王威儀所折服,然後自願給他上的尊號。

這當然是徹底的謊言,刀劍和鮮血纔會換來真正的尊重,被征服者才號稱被統治者兼愛如一,在唐軍的明光甲和陌刀之下,那些不服的人已經變爲碎肉,狡猾的和被征服的纔會到長安,替大唐皇帝上天可汗的尊號。

張瀚的天可汗尊號一樣來自於此。

蒙古人被征服了,他們是真心服氣了,連小規模的叛亂和逃跑都沒有發生過。

不得不說黃教在草原上發揮了難以想象的作用,蒙古人從一羣野蠻之極的野人變成了一羣綿羊,他們溫順本份,一心乞盼來生,對人熱誠友好,在東部可能還有不少打草谷的兇悍之徒,在西部,除了少數的馬賊外,多半的牧民在和記進來之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戰爭了。

漠北也是一樣,賽音諾顏部還和衛拉特人有些摩擦,而漠北三汗的地盤上只有馬賊和狼羣可堪爲對手,在北方的北極圈內,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只有少數的吉爾布特蒙古人,數量相當的稀少,主要聚集在瀚海四周,後來俄羅斯人來了,把吉爾布特蒙古人集中在他們的定居點中或定居點附近,也就是後來的託木斯克和伊爾庫茨克等地,後來這些人成爲俄羅斯的遠東居民之一,也是俄羅斯人中的黃面孔的來源。

沒有外敵,也沒有內憂,最多是一些牧場的糾紛,開個大會就解決了,所以蒙古人越來越安逸,不思進取,也沒有武備。

當黃教進入百年之後,這種恬淡和追求來世的風氣越來越強烈,最終使上到貴族下到牧民的蒙古人都完全失去了其祖先的血勇,變成了一堆堆的羊羣。

這也是和記能迅速征服草原的原因所在。

換了三百多年前的蒙古人,就算是張瀚擁有強悍的武力也非得費老大的力氣才能把草原平定下來,沒準到現在還是兵戈不止,種種建設肯定不能順利的展開,和記的發展也會相當的受到限制,不會如現在這樣,打下來的地盤在數月之內就能控制,在數年之間已經發展的與內地無異。

聽到張瀚的話,歡呼聲便是更加強烈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緊迫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下船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二十七章 收糧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戶第一千七十二章 行獵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八百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細作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二百零六章 點醒第八百零九章 擠壓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雲涌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三百零八章 暴力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梟雄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七百一十章 下山第七百九十二章 出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發泄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百四十七章 彆扭第九百二十九章 捐贈第五百九十七章 觀看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六百零二章 琢磨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六百九十六 套索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四百七十八 變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編第八百六十七章 情報第四百一十六 不快第七百一十章 下山第六百四十一章 遠慮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烏雲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發段感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傷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三十八章 疲憊第九百八十九章 新編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遺詔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過河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怨恨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俘虜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罪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繳械第四百一十六 不快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清晨第四百三十七章 舊地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調防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緊迫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下船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二十七章 收糧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戶第一千七十二章 行獵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八百七十一章 三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細作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報第二百零六章 點醒第八百零九章 擠壓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調轉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雲涌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三百零八章 暴力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梟雄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七百一十章 下山第七百九十二章 出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五百六十章 出列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四百四十二章 發泄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下注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百四十七章 彆扭第九百二十九章 捐贈第五百九十七章 觀看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六百零二章 琢磨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六百九十六 套索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四百七十八 變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編第八百六十七章 情報第四百一十六 不快第七百一十章 下山第六百四十一章 遠慮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烏雲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發段感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傷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三十八章 疲憊第九百八十九章 新編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遺詔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過河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怨恨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俘虜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罪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繳械第四百一十六 不快第七百九十六章 遺憾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清晨第四百三十七章 舊地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調防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