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亡心(昨天章節錯了)

城頭上的人也終於發覺了不對,似乎這些艦船的船尾都有一門明顯更加龐大和重實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似乎正對着城頭。

每艘戰船上都有穿着藍色軍服的人影在忙碌着,城頭上的明軍官兵和文武官員和勳貴們都在傻傻看着,這時他們也看到有相當多的藍袍軍人都走到了甲板上,還有一些商團軍人在向着城頭揮手。

“他們要做什麼?”一個京營兵楞徵着道:“難道火炮能打到這邊城上來?”

“不可能罷,三裡多地哩。”

“這可是三山門,他們打打江灘就算了,這裡有神明護佑!”

京營兵們給彼此打着氣,操江兵已經打散和跑光了,適才城頭的文武官員對城上的京營兵進行了一輪彈壓和警告,京營兵都嚇的面色慘白渾身顫抖,可一時半會的沒有人敢帶頭從城頭逃跑。

三山門這裡羣山環繞道,江水如玉帶一般在前方流淌,曾經有張士誠的兵馬前來偷襲,結果被老朱派人在城門外江灘上伏擊,殺傷甚多,所以有很多傳言,比如冬季的晚間這裡有鬼神呼嘯哭泣云云。

當然就是江風在特定的環境裡發出的聲響,但在這個時代又有幾個人能明白呢。

軍艦在江面上又停住了,炮手們準備完畢,各艦紛紛打起旗號。

江風很冷,不過在沒有軍令約束之下,很多商團軍人都跑到了船上來瞧尾炮轟擊。

每門尾炮都是各艦上最大的火炮,這也是蓋倫船的傳統和最明智的做法。

重量的火炮在船尾最爲合適,大同鎮號的尾炮是一門四十二磅炮,其餘各艦都是三十六磅炮。相對於和記鑄炮工藝來說,目前已經到了極致。

可能幾年之後會嘗試鑄五十磅炮,但還真的需要時間。

在得到軍官的示意之後,炮長親自點燃引信。

各艦也是在旗語指示下做出了差不多的動作,每艘船上都有尾炮引信在燃燒着。

士兵們都下意識的用手指把耳朵給壓實了,巨大的轟鳴震響促不及防之下足夠震聾人的耳朵……並沒是沒有這種事。

海上演練時軍人們曾經打響過尾炮,四十二磅炮的裝藥量遠比十八磅和二十四磅炮要大的多,發出的轟鳴聲當然也是震耳欲聾。

這還是第一次把這般重炮用在實戰,當然是攻擊本土目標,且是大明太祖定鼎天下,驅走蒙元的南京,這叫人們在好奇之餘,心中也並沒有太多振奮之感。

最叫他們想用的,是把這樣的重炮用在馬尼拉城。

還好,時間不會太久,一個月內南下艦隊會齊備,十幾艘蓋倫船戰艦加上二十艘以上的武裝商船,配合一萬多和記商團軍的陸戰軍人,預計在明春就去橫掃馬尼拉,將西班牙人徹底驅趕出去。

那一場戰爭臺灣行軍司得到了充份的授權,可以無限制使用火炮和士兵的威力。

無限制,這三個字會叫所有人滿意。

以德報德,以直抱怨,每個和記商團軍的士兵都知道怎麼去施展手中的火器去復仇。

“預備,放……”

火炮震動時,整艘船好象都晃動了一下,儘管只是打放一門火炮,似乎跟的上整個右舷齊射的威力。

巨大的近四十斤重的炮彈飛了出去,發出劇烈的尖嘯聲,於此同時,對面的明軍發出了驚駭的叫喊。

陳貞慧等人也在發了狂一般的叫喊起來,這種巨炮轟擊的效果遠遠超過了剛剛的齊射,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而陳貞慧等人則是害怕城頭被轟擊傷害到城頭上的陳於廷,在這一刻,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和無力感。

當城頭被火炮的炮彈擊中,半個城樓被實心炮彈橫掃,發出劇烈的震動和開始倒塌之後,整個城頭的駐守兵馬也開始潰逃了。

軍官們彈壓不住,大人物們自己也開始奔逃,第二顆第三顆炮彈都是呼嘯而至,整個城頭被實心彈打的碎石飛崩,到處都是煙霧和飛掠而過的被打成碎石的城磚,這種情形下無人能保持住冷靜從容的姿態,第一聲炮響過後,連趙之龍和劉孔昭都率先逃走了。

等整個艦隊轟擊過後,除了少數滯留江邊的人之外,城外的陣地和城頭的防禦已經被一掃而空,現在的南京已經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軍艦上只要派一個營下來就能順利的接掌好幾座城門,並且可以在艦隊掩護下陸續將主力投放進去,艦隊這一次有一個團的兵力,所有人都不認爲一個團的陸軍開進去,南京城裡會組織起象樣的抵抗。

如果再有一個團的兵力,近在咫尺的鎮江和揚州府,包括淮安在內,這些地方可以迅速納入掌握之中了。

可惜,這種臨機一動的計劃不可能得到軍司的批准,也不會獲得下一步的支持,所以不會有軍官臨時起意來做這樣的事。

炮聲逐漸停止了,鄭芝龍沒有下令艦尾大炮繼續轟擊,對準城頭的轟擊傷害極大,沒有辦法控制,可能打入城區之內造成無辜的百姓傷亡,收穫的沒有別的,只有不必要的仇恨而已。

艦隊逐漸又擺開了,旗艦打出旗號,艦隊順流而下,儘管在南京使用了火炮,但整體來說,這一次閱艦行動相當成功。

當江風再度吹滿風帆,大同鎮號順流而下的時候,沒有幾個人軍官說話,只有士兵們發出陣陣歡呼聲,笑聲之中,所有人都是相當清楚和明白,當他們再度出現在長江之上時,南京,江南,浙江,湖廣,兩淮,將是唾手可得!

……

陳貞慧和吳應箕等人終於爬了起來,他們因爲太貼近城牆被磚石崩了滿身都是,不遠處的茅元儀要從容許多,他的經驗比這些書生豐富的多。

他就一直停留在遠處的灌木從邊上,打算真的有危險的時候就趴在灌木從裡,所以當衆人灰頭土臉的時候,茅元儀要相對從容許多。

看着橫亙在江面上的大船,茅元儀突然大笑起來,前仰後合,樂不可支,只是在大笑之時,兩眼的淚水卻是忍不住流了下來,這一刻,他知道大明亡國亡定了。

……

“父親大人有險,我要趕緊回城。”陳貞慧是最害怕的一個,身爲右都御史,陳於廷適才也是在城頭上觀看戰事,這一輪對城頭的炮擊打的相當劇烈,令人神魂不安,陳貞慧擔心父親安危,也是頗有失魂落魄的模樣。

“不急,無事的。”吳應箕蒼白着臉安慰道:“適才我看了,軍艦火炮多以轟擊城牆爲主,並未有意殺傷城頭人羣,所以死傷不重。陳老大人身邊定有護衛,可能在火炮轟擊前就下城去了,遇險的可能不大。”

“是麼?這樣便好。”陳貞慧並不能完全相信,但在此時此刻也唯有選擇相信。

“不過我等也不必在城外耽擱了。”吳應箕回頭看去,但只見一片淒涼,除了江心洲上無處可避的漁民,再也不見人跡蹤影。

一場荒唐的鬧劇,荒唐開始,悲劇結尾,人死的不多怕也有過百人了,這一筆帳不知道怎麼去算?

吳應箕鬱郁說道:“今晚南京城中,不知道有多少家人要悽慘號泣。”

有人悶聲道:“不知道該怨和記,還是怨趙之龍,劉孔昭?”

大多數人當然是怨這兩個勳貴,和記軍艦一路前來無事,只在南京發生這樣的事,那些希圖保富貴權位的勳貴當然是最大的罪犯。

陳貞慧半響無語,與衆人一起向城門處去。

沿途全是丟棄的兵器和死屍,衆人相扶繞道跳躍而行,到了水關門前,陳貞慧自懷中掏出一本平時珍藏的詩集,俱是與諸友唱和時感覺可以留下來的佳作。

不遠處有火焰燃燒升騰,那是被炮彈摩擦起火的枯乾灌木在燃燒着。

陳貞慧順手一揚,將詩集往火中一扔。

吳應箕驚道:“定生,這是做什麼?”

“這東西,有用嗎?”陳貞慧哈哈一笑,說道:“和記建新朝,我們的這些玩意,上不能登天子臺,下不能有益民生,助長國勢,連怡情也做不到了。看到了今日情形,我以後還怎麼以爲學問自書中來,怎麼自視此前所學是天下至道,怎麼敢認爲我輩的學識窮究天人,遠在衆生之上?人家一通堅船利炮,我們狼狽如豬狗一般躲避,還有什麼心思吟詩弄句?哈哈,過往全是笑話,荒唐,可笑!”

衆人面色蒼白,吳應箕道:“或者和記半年後再來,未必如今日這般無可抵禦,可能朝廷派來九邊精銳和新鑄紅夷大炮?”

多數人聞言都是搖頭,陳貞慧面色慘然,對吳應箕道:“朝廷至今鑄炮未超過百門,半年時間能運多少大炮,給多少火藥,炮彈,修築多少炮位,一條長江要多少大炮合適?朝廷,無此精力,也無此財力,更無人手效力了。”

南京城外,最少得三百門紅夷大炮才勉強與現在的和記艦隊勢均力敵,而和記下一次再過來,可能就是千門大炮了。

並且相當可以肯定的就是,適才的船尾大炮,威力遠在紅夷大炮之上,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這邊炮位修好了,人家一輪重炮轟擊過來,炮手怕就是跑了大半了,這仗還怎麼打?

用屁股想想,朝廷也沒有錢糧和兵力往江南派,最多是給江南一些募集地方軍伍的錢糧,這銀子怕是用不到正處,最多被帶都督銜的勳貴們給瓜分了,湊數幾萬人出來,還是大炮一響,立刻跑散的結果。

和記的幾輪火炮打放下來,已經擊碎了江南士紳生員精英們最後的幻想,也把那些舊勳貴和官員們的幻想給粉碎了。

更是粉碎了普通士兵和百姓們的抵抗意志和些許僥倖,畢竟大明二百多年,此刻又不是崇禎末年天下失望的時候,人們就算認可和記的存在和實力,也未必會欣賞願意改朝換代。可以說城頭和江灘的將士還是願意稍作抵抗,前提是要有抵抗的可能和勝利的希望。

剛剛幾百門火炮發齊的壯觀景像足以打破任何幻想,沒有人會認爲大明一方有獲勝的可能了。

普通人未必知道力量對比的懸殊,只知道難以抵敵,而眼前這幾位畢竟也是大明統治階層的精英人物,適才的一切已經也是粉碎了他們心中微弱的抵抗意志,他們都是清楚明白的知道,半年之後,江南易手勢不可免。

吳應箕苦笑道:“不知道滯留京師的黃太沖知道眼前的事,會說些什麼?”

黃宗羲也會加入復社,衆人在此之前商量討論成立復社的事時都是躊躇滿志,感覺天下大事盡在掌握之中,只要拱衛聖君徐圖調治,大明中興在望。

現在一切希望都滅絕了,只是黃宗羲等人怕是沒有親見眼前一切,未必能夠相信他們的判斷和眼前的事實。

“還有念臺先生。”吳應箕又提起劉宗周道:“他在鎮江,預備過江起復,這一次船行大江,未知他見到沒有。”

如果說錢謙益是東林黨首,海內文宗,那劉宗周就是以道德文章聞名於世的當世儒宗,其操守,品格,學問,都是純之又純,是標準的儒學宗師,很多知名的才智之士拜在劉宗周門下,其以通政司右通政之職上書請辭,被天啓皇帝所惡,當時天啓帝御筆批覆:劉宗周藐視朝廷,矯情厭惡,好生恣放!着革了職,爲民當差,追奪誥命!

自此之後,劉宗周在家講學,門徒衆多,名聲越發響亮,此人也是清季理學的開派宗師,同時也算繼承了陽明心學的一部份,其迂腐不堪之處很多,動輒辭職也成了其養望慣例,不管怎樣,這人是當世儒學的一個代表人物,和在京城爲官的黃道周齊名,只是劉始終未能進入實務階層,比起黃道周的實務能力還差了許多。

陳貞慧喃喃道:“念臺先生多半見了艦隊。”

吳應箕道:“不知念臺先生會有何舉措?”

吳應箕這般問就是心中尚有希望和期盼,大儒存世就是人們心中的指路明燈,劉宗周的德行威望當然足以使江南士紳和生員們對他做這樣的期盼。

“還能怎樣?”陳貞慧道:“舊日的經驗,學識,於如今之世已經毫無益處了。就說以人心而論,舊日一切,怕也很難引起人的共鳴了。”

“那念臺先生會如何?”

“要麼自盡以全令名,要麼就退隱回鄉從此不言實務,專心學問,不過……”陳貞慧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以我對劉起東的瞭解,他如果感覺儒學無問,學識無用,天下將有翻天覆地的反覆,那麼,他會自盡。”

“我亦是這般想。”吳應箕眼中含淚,簡直悲不自抑。

後人可能難以想象劉宗周這樣的學者在明末時的社會地位和威望,提起這一類的人,總以“腐儒”兩個簡而概之,似乎這些人只會空談,對社會沒有什麼影響和左右。

其實大大不然。

王陽明就是一個改變時代和歷史進程的學者,他的心學在清季成爲顯學,但並不是往好的方向發展,而是往壞的方向發展了。

而劉宗周被譽爲明末第一大儒,宋明理學,大明心學的殿軍,也是被稱爲華夏最後一個儒者,其對後來的浙東學派和清季顯學儒家流派都有深廣的影響,對這樣的人以簡簡單單“腐儒”二字顯然不足以正確的做蓋棺定論,而其真正的深遠影響,要以時間衝涮之下的效果來見證。

事實證明,其學術確實影響相當深廣,而陳貞慧對其判斷也相當準確。

歷史上清軍渡江之後,劉宗周既不能挽回宗廟,也無力於世道人心,對紛擾的局面一無所出,那是其爲人和實務的能力不足,其只能絕食自殺,最少大節無虧,所以在後來被清朝統治者也追諡爲忠介,也算完全了一生令名。

其學術則影響深遠,不過,在本時空內,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之下,其保守,僵硬,無力的一面會充分暴露出來。

畢竟,推門打開一個新世界之後人們纔會發覺在舊有的道場窮極文章,發掘真意,這樣的做法已經毫無意義了。

“我要出家……”吳應箕慘然道:“眼下之事,不是要亡大明,不是亡國,是要亡天下!”

------

再謝大家這幾天的支持,今天不發兩章了,一個近五千字大章節。

第一千九十六章 交錯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財稅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一千零九章 縱帆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河邊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餘波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七百六十三章 受降第六百八十章 決鬥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四百一十章 微笑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七百零七章 荒蕪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七百九十二章 出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河灘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舊友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九十八章 醉裡挑燈看劍第一千六十八章 軍官第四百零六章 輜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車隊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炮組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百四十一章 途中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九十六章 交錯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情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鉅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三十章 招徠第七百七十一章 沙患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黑夜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七百七十五 衝陣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九百零八章 故舊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一百六十六章 具裝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調防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戰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犧牲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七百七十一章 沙患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叔侄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七十八章 點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級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七百八十六章 敗兵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五百八十一章 名牌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林中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高陽
第一千九十六章 交錯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財稅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一千零九章 縱帆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五百二十章 想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河邊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餘波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絕望第七百六十三章 受降第六百八十章 決鬥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四百一十章 微笑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七百零七章 荒蕪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七百九十二章 出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河灘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舊友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九十八章 醉裡挑燈看劍第一千六十八章 軍官第四百零六章 輜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車隊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炮組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百四十一章 途中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千九十六章 交錯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情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鉅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三十章 招徠第七百七十一章 沙患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黑夜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七百七十五 衝陣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六百九十八章 農田第九百零八章 故舊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一百六十六章 具裝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調防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戰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犧牲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七百七十一章 沙患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叔侄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驛卒第七十八章 點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級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七百八十六章 敗兵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五百八十一章 名牌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林中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