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

張慎言喟嘆一聲,說道:“鄭巡撫上奏說是拓地百里,朝廷爲之欣喜,不過並沒有太當回事,招募一些流民出口屯墾,亦是無人想到是這般規模。如果學生爲此上奏,朝廷必定又起紛爭,老實說,學生沒有出口去親眼看,也不好說他們隱瞞事實。”

張慎言和洪承疇並不是傻子,他們在新平堡這裡住了三天,藉口是張慎言身體不適,在此休養,其實就是在觀察衝口這邊的情形,結果不僅發覺了大量百姓拖家帶口的出衝口,還發覺了新平堡地方的異常。

官府的作用幾乎忽略不計,在組織百姓出口方面洪承疇和張慎言只看到和裕升的人,那些穿着青色吏袍的和裕升中人肯定不是官府的人,然而這些人組織能力之強,叫洪、張二人感覺就是一羣進士出身的官員,或是積年的老吏纔有的水平。

和裕升在沿途有登車的車站,人們憑着木製的對牌上車,覈對好人員籍貫姓名後車子裝滿額定人數就出發,另外在道邊有茶水和食物供給,還有醫療點,頭疼腦熱什麼的可以隨時醫治,也並不收費。

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一小隊騎兵或步兵與出口的人流一起向北方行進,這些士兵都是氣質雄壯,身上鎧甲堅實,手中兵器明顯製作精良,更難得的是每個士兵臉上都有昂揚奮發之氣,他們在百姓兩側,明顯負擔着保護的責任,在普通人隨着人流步出長城之後,難免都會有心慌意亂的感覺,而有了士兵的保護之後,想必百姓的心情會安定很多,也能杜絕被意外傷害,比如零星的馬賊,或是狼羣一類。

除了這些,在好幾個衝口外都有桌椅,青袍吏員們端坐執筆,不停的記錄出衝口的人員名單,似乎是在做覈對工作,洪承疇注意到幾乎每個吏員都能熟練的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在文案上頭沒有任何困難,這也是很叫人驚奇的事,而更叫他驚奇的就是每個點都有士兵在幫手,那些士兵也能執筆而寫,並且翻錄檔案覈對人員姓名,一兩個士兵識字還不算奇怪,可這幾天在洪承疇眼裡,最少臨時抽調了幾百個士兵,卻是人人都能書寫閱讀,這就叫人感覺十分驚奇,甚至是有一種詭異的感覺了!

大明的識字率肯定沒有明確的統計記錄,不過後人估算是在百分之五左右,由於中國人重視教育,識字的人總會贏得幾分尊重,如果能熟讀書籍,能書能寫,就算不是童生秀才也就很難得,很多窮人家把子弟送到商行當學徒,所求的不過就是能書寫和計算而已。

想到這裡,洪承疇輕笑一聲,說道:“這一次學生也真是長了見識,沒想到一個商人,能將地方經營到如此模樣。”

張慎言大爲皺眉,半響過後才輕聲道:“只盼他真如自己奏對中所說,書香門庭,世代忠良,絕不會有異志。否則的話,以我看會比現在的奢、安之亂還要厲害的多!”

奢安之亂已經鬧了很久,叛軍一攻成都,再攻貴陽,都是兩省的省會,可想而知叛軍起事

之初給地方帶來多大的擾亂,現在南方明軍纔剛開始調集,以大明地方官員和明軍的效率,還不知道要幾年才能平安下來,而以張慎言的評價,張瀚的實力恐怕還在奢家和安家這兩個千年的土司世家之上,一旦生亂,恐怕要禍及整個西北和北方了。

“學生見解亦是如此。”洪承疇低聲道:“朝廷派學生和老先生前來,當然不是要逼反張瀚,而是要鎮之以靜,變有事爲無事,若能成功,則國家多一良臣和良將,北邊有張瀚這類人防備,北虜套寇均無計可失,現在朝廷南有奢安之亂,東邊則有建虜爲患,實在也不能再生事端了。”

張慎言隨身帶着有信,是他臨離京時叫徐光啓手書,上面是左光斗在天津屯田需要助手之事,孔敏行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農學專家,主要是這兩年來孔敏行在大同做出了很多實績,名聲因此遠揚至京師,現在朝廷因爲有百萬以上的遼東難民流離失所,對地方和朝廷都是極大的負擔,因此左光斗和張慎言等人暢言在天津一帶屯田,後世的天津是特大城市之一,在此時卻只是一個普通的港口,而且因爲多年沒有經營,一直不曾設立地方官府,天津一帶地廣人稀,加上京郊的一些土地,安排一部分遼東難民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仔細想了一想,張慎言感覺自己還是爲了孔敏行好,安插遼東難民,並且大規模屯田墾植這是朝廷層面都支持的事,主持其事的是東林黨的實力派人物左光斗,孔敏行如果入了左光斗的法眼,又做出實績來,以舉人身份幾年內升任四品或五品的地方正印官也不是難事,放着正途不走,在這裡替一個商人和武臣操持屯田的事,大好前程也耽擱了。

“學生省得。”心裡有了定論,張慎言也不與洪承疇分說此事,只淡淡的一拂袖,說道:“彥演兄,我們已經看清楚這裡的情形,不妨繼續趕路吧。”

“也好。”洪承疇微笑道:“學生也該先去太原,然後再趕回來主持大同各地學校諸事。”

洪承疇這個提學僉事主要是負責大府各處的秋闈,那是第一等的大事,平時他也可以抽查抽考各地的秀才生員,看看各處的學官和地方官對儒學教導是否出色,提學僉事的職司十分清貴,只要認真做出實跡來,別人就挑不出毛病來,只要不和張瀚牽扯上,洪承疇的任期還是會很愉快的。

當幾十個護衛護送着兩乘綠呢大轎和馬車經過的時候,不少往北方的人流被負責交通管制的軍法司的人攔了下來,不管是百姓還是和裕升的車隊,或是負責護送的軍人都是一樣,所有人都停了下來。

幾千人行走的道路,一下子就從中間斷住了,幾乎毫無困難,只有百姓的隊列中有一些混亂,但很快也平息下來。

洪承疇坐在轎子裡,感覺到外邊的一片寂靜,他忍不住挑開轎簾,向外面打量了幾眼。

看到交通斷絕,所有的人流都一下子停住,並且沒有陷入混亂時,洪承疇又是忍不住皺

了一下眉。

他對張瀚已經完全沒有了敵意,洪承疇是一個對力量對比感覺很好的人,如果張瀚給他有可乘之機的感覺,那麼洪承疇也不介意拿張瀚當一個立功受賞往上爬的跳板,不過到目前爲止,和裕升的一切都是叫洪承疇感覺無計可施,有一種人類面對自然時的無力之感,洪承疇隱隱有一種感覺,張瀚所行所爲雖然看起來奇詭荒誕,然而卻隱含天道,這叫他感覺十分吃驚,也有些抗拒,就象眼前的情形一下,如河流般的人潮突然一下說斷就斷,就如同人力使河流斷流,雖然叫洪承疇吃驚,卻也叫他更爲抗拒了。

在洪承疇眼前,有一羣穿着元青或天青色袍服的人,有幾人似乎還做舉人或秀才的打扮,他們坐着有琉璃窗子的馬車,交通阻斷之後,這些人紛紛從馬車上下來,站在原地說笑談天,洪承疇注意到他們的馬車裡似乎有紅色的光芒,再看他們沒穿大毛衣裳,料想車子裡有取暖的物事,這種車洪承疇在京師裡曾經試坐過,知道內裡十分奢華,眼前這種人不知道是何身份,除了那幾個象讀書人的中年人之外,有幾個氣質明顯不是讀過書的,甚至有一些粗鄙不文的感覺。

好象感覺到洪承疇的目光,那些人停住說笑,也看向轎子這邊,那幾個叫洪承疇感覺象讀書人的紛紛作揖,另外那些人便是拱起手來。

洪承疇輕輕一嘆,搖頭道:“唉,荒唐。”

眼前這些人壓根沒下跪的打算,有功名的就算了,其餘沒有功名的也是一拱手就完事了,倒是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粗壯漢子,被衆人圍在當中,就算向這邊大轎拱手時,那幫人也是對那個漢子一臉尊敬,至於對大轎裡的洪某人,也就是打個招呼的感覺,並沒有平時百姓看到高官時的那種仰慕和敬畏。

……

向大轎拱手的是靈丘商會的馬化先和李大用等人,被洪承疇感覺有些粗鄙的是老蔡,蔡九等人,衆人衆星拱月般尊敬,被圍在當中的當然就是孫安樂了。

除了蔡九從遵化趕過來,老蔡直接從新平堡出發外,眼前這一羣人都是自靈丘而來,他們已經算是來的最晚的一羣,其餘各地的商會成員或是軍司中奉命北上的都是早就出發了。

眼前這綠呢大轎和其中的官員並沒有引起衆人的注意,官員在大同這裡真的不算什麼了,現在的靈丘縣就毫無存在感,幾次試探過後,靈丘知縣感受到和裕升和商會的龐大實力,已經不敢再做絲毫掣肘,那個知縣也就是每天詩酒自娛,地方上的事除了學政倉儲這些和裕升不曾插手的事情之外,其餘事真是一律不穩,連地方刑名都是交給刑房加地方士紳來運作,反正該有的贄敬不少他的就行。

此消彼長,官員的權威性一旦下降,在人們心中的神秘和強大也就蕩然無存,就算眼前的洪承疇坐在綠呢大轎之中,一看就知道是一個高品官員,衆人仍然不怎麼在意,這也是和裕升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

(本章完)

...

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內行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商會第八百三十三章 傳旨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盛怒第六百九十九 俯首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六百七十九章 證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取火第三十章 招徠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獻策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託付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獻策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對峙第八百一十一章 雞鳴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六百四十七章 說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八十五章 縣衙第七百九十八章 商討第八百二十四章 白馬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天妒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四百零六章 輜兵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三路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三百八十六章 十八芝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農書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十三章 犒賞第一千二十六 過去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七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二百六十章 應允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寧錦第四百六十四章 軍臺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厚甲第九百三十三章 明白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白旗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九百七十八章 中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上架了,發篇感言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德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俘船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簽定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五百章 議論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二百六十六 困境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烈日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二百七十六章 拒絕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七章 決絕第七百三十四章 怪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受傷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九百一十章 撤回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
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內行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商會第八百三十三章 傳旨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盛怒第六百九十九 俯首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六百七十九章 證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取火第三十章 招徠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獻策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託付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獻策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對峙第八百一十一章 雞鳴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六百四十七章 說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八十五章 縣衙第七百九十八章 商討第八百二十四章 白馬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六百一十五章 執念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天妒第四百五十二章 吃夢第四百零六章 輜兵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三路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三百八十六章 十八芝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農書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十三章 犒賞第一千二十六 過去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七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命名第二百六十章 應允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寧錦第四百六十四章 軍臺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刺頸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厚甲第九百三十三章 明白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白旗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九百七十八章 中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爲難上架了,發篇感言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德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壓制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俘船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簽定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五百章 議論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二百六十六 困境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烈日第三百七十三章 長槍第二百七十六章 拒絕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七章 決絕第七百三十四章 怪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受傷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九百一十章 撤回第一千一十四章 牧區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奔跑